现行德育的四大硬伤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vm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定位普遍存在“高、大,空、远”的现象,脱离了学生实际生活和个人需要,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基本是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德育内容以社会为本位,过于空泛,学生难以从情感上达到认同。政治立场、政治观念和政治思想意识的单一化在学校德育中占有主导地位,忽视学生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内在的、自觉的行为环境认同的需要。在德育方法上大量采取的是灌输式的说教、训斥,简单、机械的命令与禁止,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践。专门的德育教学和评价注重的是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知识化、认知化,忽视道德的情感、态度、行为、意志的培养,德育没有真正渗透到学生学校生活之中,也孤立于家庭、社会之外。德育工作依旧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德育缺乏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不能摸准脉络、对症下药。
  学生主体缺位。纵观古今中外德育的历史,可以发现传统的主流德育,是一种看不见“人”的德育。德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灌输,因此不容易让学生接受。在德育中,学生被当作受教育者,从未被真正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不允许自己对各种道德取向进行独立的选择。无视德育主体,把德育当作一种外部力量,强调它对人的约束,强调道德教育对人的驯化,致使道德和道德教育偏离了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宗旨。即使在当今教育改革提出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理念时也仅限于智育等领域,德育领域一直强调外在强制性的社会性要求。德育的本意不在使学生拥有某方面谋生的专业技能,只在使其成为人。但在工具化的教育追求中,德育被边缘化了,已经蜕变为注入规范、规则的外在化教育。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教育压抑了学生“主体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肯定地说,在学生没有成为主体,没有充分行使参与权和自觉参与活动的德育过程中,是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人格的。
  目标过高。德育目标的制订,必须依据两个因素: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受教育者人格成长的需要。过去我们的德育目标定得太高、太大,甚至有不科学的东西。认为德育是无所不能的,只讲理想,不讲实效;只讲超越,不讲现实;只讲方向性,不研究可能性,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目标就像美丽的彩虹挂在空中,只能远看不能装点真实的人生。学校的德育活动出现了名义上“加强”,实际上“淡化”;名义上“落实”,实际上“落虚”的现象。有教授曾指出:人类长期经历了一种道德异化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道德变成束缚、限制乃至反对发展的工具,变成消解独立个体存在的手段。德育的本质是培养完全的人格,抓不住德育的本质就会偏离德育目标。
  内容空泛。从德育内容来看,学校德育与实际相脱离,表现为:无视社会转型期的经济观、价值观、文化观的多元形态,只讲政治教育,一元代替多元,脱离社会生活实际;无视道德形成与发展的阶段性。有人说我国的德育是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社会主义,到了大学才讲怎样做人,把德育的内容顺序给颠倒了,脱离学生的年龄实际;无视现代“人本德育”理念的确立,在“个体与群体关系”上,重群体、轻个体,个体是群体的附属品,只能依附于群体之中,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个性,目中无“人”,不考虑学生人格成长的实际需要。这些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性思想品德规范的过度扩张,使学校德育流于形式化、教条化、空泛化,最终导致德育及其对于人的行为调节的无效性。
  方法匮乏。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教师缺乏科学的德育工作方法论作指导,对于德育工作的细微品性缺乏认知和领悟。在智育面前,德育不过是一种陪衬和摆设。他们往往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搞德育,把复杂的德育简单化,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无视德育的学习方式,以运动式和突击性来代替德育实践。这种千篇一律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很好地区分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和德育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们的德育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按照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的方法来进行德育,把德育作为一种知识来教,作为一种技术来练。其实知识学习强调的是接受、理解和创造,技能操作强调的是训练、熟练和应用,而德育应该强调潜移默化、个体觉悟和生活实践。
其他文献
中小学校管理工作应讲究方圆兼顾的艺术。方,指的是原则性、权威性等刚性的因素,不能轻易变通。圆,指的是灵活性、技巧性等柔性的因素。要提高中小学校长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必须重视中小学校管理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也即方圆兼顾艺术的运用。  1、开局:先圆后方。中小学校长走马上任,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如果一开始就采取强硬的手段,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对立情绪,影响中小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新课程改革不仅力图改变长期以来学生的生存现状和学习方式,它实质上也将改变教师的生存方式和教育方式,改变学校的生存现状、运作方式。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思考:以什么样的心态迎接?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作为管理者,管理的职能要作哪些改变?    冷静思考:激情与理性并存    20世纪20年代,夏丐尊先生曾在其译著《爱的教育》序言中这样写到:“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是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入选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符合标准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12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药物溶栓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价值差异。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8例,随机分
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Jakobson)把翻译分为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1959:233)。随着科技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翻译研究的兴趣已经拓
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是高校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契合国家双创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认识高校实验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
继往开来行万里,承前启后跃千岭。迎着“十四五”规划开篇的朝阳,沐着城市管理事业蓬勃发展的春风,合着新时代城市治理深入推进的节拍,《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经过一年的休刊
目的探析泮托拉唑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通过患者知情
目的利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手术对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进行治疗,从而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0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骨折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按Neer分型3部分
作为校长,应具备一双慧眼。如果说制度是管理的前提,那么,校长的“慧眼”则是支持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慧眼育英才    对学生,我们常提倡“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用爱心感化、用宽容善待”,这些方法运用到教师管理上同样奏效。当教师中性格有缺陷、“能力较差劲”的“另类”行为不被人接受时,校长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宽容理解他们,做发现千里马的真伯乐。  1.制订培育计划。在年轻教师中,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