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不仅力图改变长期以来学生的生存现状和学习方式,它实质上也将改变教师的生存方式和教育方式,改变学校的生存现状、运作方式。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思考:以什么样的心态迎接?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作为管理者,管理的职能要作哪些改变?
冷静思考:激情与理性并存
20世纪20年代,夏丐尊先生曾在其译著《爱的教育》序言中这样写到:“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是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段话至今读来仍发人深思。长期以来,在应试倾向的功利重压之下,我们忘却了对一些基本问题,但又是最本质问题的思考与理解。新课程无疑是要将扭曲的教育价值追求回归其本质的意义,使学校回归学校应有的状态,使学生享有学生应有的生活。倘若真是这样,那我们必须一一追问:
其一,教育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人问我:‘什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我将毫不犹豫的回答:倾注于儿童的爱。”如果把学校比作池,把学生比作池中鱼,那么师爱就是池中之水。教育是爱的艺术,功利的教育忘却了教育的本义,使教育过程演变成了“标准化培养,过程性筛选”的简单化操作,使许多孩子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时时感受着失败的苦涩。新课程在强烈地呼唤着: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从心底里长出来的。爱是教育的生命!这一点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和淡忘的。我们不能只看到课程改革带来的形式变化,更要看到它在呼唤着教育应该播撒阳光与雨露。
其二,教育为了谁?基础教育应该做什么?“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教育价值观和课程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和个性化成长需要。它从课程层面落实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自主选择、自我规划和主动学习的独特主体。
“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与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园享受成功的喜悦”应该是我们教育应坚持的理念。在此理念下,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宽松温馨的教育环境,努力搭建孩子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倡导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应该常常自问,学校究竟因谁而美丽?今天的学校要成为永久的名校,应该为每一个教师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条件和机会,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最大的可能和帮助。当成批的优秀学生、品牌教师出现时,我们才能真正说:学校竞如此美丽。
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进行的是人的教育,是个性差异的孩子的教育,是发展中的孩子的教育。要为每个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习惯、深厚的学力,形成世界视野!
其三,目前的教育怎样?我们究竟该作怎样的改变?审视目前的教育现状,我们是否应该进一步深刻反思:学习、教师、学校究竟是什么?
学习本该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因为它使人从未知逐渐有知,从肤浅走向成熟,但稍不注意,学习很可能演变成知识的单纯灌输、乏味的考试,那学习就成了一种苦役,这不是教育的本义。
学校本是儿童的世界,儿童世界充满了天真的幻想和无限的理想,正是这种幻想、理想创造了成人世界的灿烂。但稍不注意,冰冷的考试、苛刻的考核将使儿童世界变得黑暗和无趣。本该幸福的儿童将生活在震颤之中,痛苦之中。
教师本是天使,她是阳光和雨露的化身,但稍不注意,如果淡化了爱心,对学生没有了微笑和宽容,对学生只有要求、训斥,那教师就必然成了儿童的陌生人,不喜欢的人。
新课程正向我们走来,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对学生的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审视我们的教育行为,我们应该改变一些积淀甚深的观念,改革一些已熟识、熟练的教育行为,让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个孩子可以放声歌唱的乐园。
积极行动:让教师与新课程同步成长
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课程实施者、开发者的教育成了关键因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新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程实验,倘若没有千百万教师的参与与热情,那新课程的实验必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我们的教育正在发生变化,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到“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渔场”的教育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宽广辽阔、有风有浪的天地,让他们自己从实践中学会捕鱼。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真正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和特殊魅力的引路人,并在“教育渔场”中去唤醒并激活学生沉睡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这些思想:在课改中促进教师发展;在教师专业成长中促进课程深入;在课程深入发展中促进教育的提升。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更应强调教师自我提升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重视教师的阅读与思考、交流和合作。
面对新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人格的完善、品质的升华是十分关键的,任何时候都应该把教师的队伍建设放在第一的位置。人的境界,决定于他(她)的视野,当人们学习的能力越强,人们延伸的活动半径越长,完善自己的可能性就越大。为此,我们应该赋予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利用各种机会引导激励教师阅读一些提升自我能力的书籍,同时展开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深度思考讨论。在阅读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在悄悄地改变,理论水平在逐渐提高,知识面也越来越广。
文化引导:学校管理者的时代使命
新课程改革给了学校许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比如课程如何开发设计、课程管理如何进行等等,这就要求学校管理的职能发生一些变化。
管理是一种文化的引领。一所好的学校必然是一个好的“文化场”,它能通过“场”的引力凝聚智慧,通过“场”的势能约束行为。通过“场”的影响促进师生发展。因而,现代学校管理应该着力于这种“文化场”的设计与营造。
从物质文化的角度看,充满蓬勃生机和文化睿智的生态校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环境意识、关爱生命的意识,从而升华“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与素质。
从精神文化的角度看,学校主流价值观是体现在校训、办学理念及群体价值追求中,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群体的意识、工作标准、教育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规划、学习情绪和成效。
管理是一种设计与服务。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课程的开发、设计、评价和管理,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全校师生服务,是学校管理的要求和应有之义,课程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学校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从软件上来说,学校要负责课程的组织、管理,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从硬件上来说,要提供场地、资金,添置各种设备,以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管理是一种诊断与指导。学校管理的基本指向是促进学校的发展,而学校发展的本质应该是“师生的发展”,学校管理制度的价值追求应是“促进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职工的生命素质发展”,学校具体管理行为要变“法官”为“医生”,要真心实意地帮助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职员发现已出现和潜伏中的问题,并充分体现管理者的引导智慧,共同商讨解决。
新课程的实施还处于实验阶段,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就更要求发挥管理的诊断指导功能。这种强调诊断指导的管理也是一种“行动管理”,也就是以解决现实情况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的反思性管理。管理者要密切关注课程改革的进展,融人新课程,并且做到走进课堂,走进教育现场,关注学生个体,关注教师的实际教学,发现真实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冷静的思考与积极的行动中,学校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学校管理职能的转变,对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新沂市新店镇郑沟学校)
冷静思考:激情与理性并存
20世纪20年代,夏丐尊先生曾在其译著《爱的教育》序言中这样写到:“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是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段话至今读来仍发人深思。长期以来,在应试倾向的功利重压之下,我们忘却了对一些基本问题,但又是最本质问题的思考与理解。新课程无疑是要将扭曲的教育价值追求回归其本质的意义,使学校回归学校应有的状态,使学生享有学生应有的生活。倘若真是这样,那我们必须一一追问:
其一,教育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人问我:‘什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我将毫不犹豫的回答:倾注于儿童的爱。”如果把学校比作池,把学生比作池中鱼,那么师爱就是池中之水。教育是爱的艺术,功利的教育忘却了教育的本义,使教育过程演变成了“标准化培养,过程性筛选”的简单化操作,使许多孩子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时时感受着失败的苦涩。新课程在强烈地呼唤着: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从心底里长出来的。爱是教育的生命!这一点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和淡忘的。我们不能只看到课程改革带来的形式变化,更要看到它在呼唤着教育应该播撒阳光与雨露。
其二,教育为了谁?基础教育应该做什么?“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教育价值观和课程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和个性化成长需要。它从课程层面落实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自主选择、自我规划和主动学习的独特主体。
“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与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园享受成功的喜悦”应该是我们教育应坚持的理念。在此理念下,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宽松温馨的教育环境,努力搭建孩子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倡导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应该常常自问,学校究竟因谁而美丽?今天的学校要成为永久的名校,应该为每一个教师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条件和机会,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最大的可能和帮助。当成批的优秀学生、品牌教师出现时,我们才能真正说:学校竞如此美丽。
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进行的是人的教育,是个性差异的孩子的教育,是发展中的孩子的教育。要为每个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习惯、深厚的学力,形成世界视野!
其三,目前的教育怎样?我们究竟该作怎样的改变?审视目前的教育现状,我们是否应该进一步深刻反思:学习、教师、学校究竟是什么?
学习本该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因为它使人从未知逐渐有知,从肤浅走向成熟,但稍不注意,学习很可能演变成知识的单纯灌输、乏味的考试,那学习就成了一种苦役,这不是教育的本义。
学校本是儿童的世界,儿童世界充满了天真的幻想和无限的理想,正是这种幻想、理想创造了成人世界的灿烂。但稍不注意,冰冷的考试、苛刻的考核将使儿童世界变得黑暗和无趣。本该幸福的儿童将生活在震颤之中,痛苦之中。
教师本是天使,她是阳光和雨露的化身,但稍不注意,如果淡化了爱心,对学生没有了微笑和宽容,对学生只有要求、训斥,那教师就必然成了儿童的陌生人,不喜欢的人。
新课程正向我们走来,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对学生的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审视我们的教育行为,我们应该改变一些积淀甚深的观念,改革一些已熟识、熟练的教育行为,让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个孩子可以放声歌唱的乐园。
积极行动:让教师与新课程同步成长
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课程实施者、开发者的教育成了关键因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新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程实验,倘若没有千百万教师的参与与热情,那新课程的实验必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我们的教育正在发生变化,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到“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渔场”的教育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宽广辽阔、有风有浪的天地,让他们自己从实践中学会捕鱼。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真正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和特殊魅力的引路人,并在“教育渔场”中去唤醒并激活学生沉睡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这些思想:在课改中促进教师发展;在教师专业成长中促进课程深入;在课程深入发展中促进教育的提升。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更应强调教师自我提升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重视教师的阅读与思考、交流和合作。
面对新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人格的完善、品质的升华是十分关键的,任何时候都应该把教师的队伍建设放在第一的位置。人的境界,决定于他(她)的视野,当人们学习的能力越强,人们延伸的活动半径越长,完善自己的可能性就越大。为此,我们应该赋予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利用各种机会引导激励教师阅读一些提升自我能力的书籍,同时展开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深度思考讨论。在阅读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在悄悄地改变,理论水平在逐渐提高,知识面也越来越广。
文化引导:学校管理者的时代使命
新课程改革给了学校许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比如课程如何开发设计、课程管理如何进行等等,这就要求学校管理的职能发生一些变化。
管理是一种文化的引领。一所好的学校必然是一个好的“文化场”,它能通过“场”的引力凝聚智慧,通过“场”的势能约束行为。通过“场”的影响促进师生发展。因而,现代学校管理应该着力于这种“文化场”的设计与营造。
从物质文化的角度看,充满蓬勃生机和文化睿智的生态校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环境意识、关爱生命的意识,从而升华“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与素质。
从精神文化的角度看,学校主流价值观是体现在校训、办学理念及群体价值追求中,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群体的意识、工作标准、教育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规划、学习情绪和成效。
管理是一种设计与服务。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课程的开发、设计、评价和管理,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全校师生服务,是学校管理的要求和应有之义,课程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学校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从软件上来说,学校要负责课程的组织、管理,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从硬件上来说,要提供场地、资金,添置各种设备,以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管理是一种诊断与指导。学校管理的基本指向是促进学校的发展,而学校发展的本质应该是“师生的发展”,学校管理制度的价值追求应是“促进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职工的生命素质发展”,学校具体管理行为要变“法官”为“医生”,要真心实意地帮助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职员发现已出现和潜伏中的问题,并充分体现管理者的引导智慧,共同商讨解决。
新课程的实施还处于实验阶段,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就更要求发挥管理的诊断指导功能。这种强调诊断指导的管理也是一种“行动管理”,也就是以解决现实情况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的反思性管理。管理者要密切关注课程改革的进展,融人新课程,并且做到走进课堂,走进教育现场,关注学生个体,关注教师的实际教学,发现真实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冷静的思考与积极的行动中,学校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学校管理职能的转变,对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新沂市新店镇郑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