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中的干群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干部与群众之间相互信任的程度,决定着干部与群众关系的密切程度。相互之间信任程度越高,则干群关系越密切;相互之间信任程度越低,则干群关系越疏远。当前在社会转型期,一些农村干群关系紧张或者松散,相互之间信任度降低,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农村的稳定。因此,要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的联系,就必须密切农村干部同农民的联系;要增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就必须增强农民对农村干部的信任,这也是构建和谐农村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农民;农村;素质
中图分类号:G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
一、健全干群沟通机制,促进干群之间的相互了解
(一)疏通和拓宽沟通渠道。在广大农村实行的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实行“阳光作业”,提高了透明度,是一种很好的信息沟通方式,应该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1]。同时,对于行之有效的传统形式,如促膝谈心、嘘寒问暖、讨论会、座谈会等,也要在继承中改进,特别要注意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
(二)完善沟通规则。一是明确沟通内容。凡是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都要与群众进行沟通。二是明确沟通的程序。建立公示制、辩论制、抽样调查制等,以确保沟通信息的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三是明确沟通的时限。要建立定期沟通制度,以确保沟通的经常性;建立及时反馈制度,以确保沟通的有效性。四是明确沟通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对不愿与群众沟通或忽视与群众沟通,不能准确把握群众要求,反映群众情况,甚至弄虚作假,瞒报、浮报群众有关情况的,要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
(三)建立健全人民授予权利、监督和制约权利运行的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民主推荐选举领导干部的制度;二是完善群众对干部工作绩效的评议制度;三是实行弹劾和罢免制度。这样,就使干部不得不深入群众,不断创新方法与群众沟通信息、情感;并不得不按群众的意愿办事,否则会被群众所抛弃、所罢免。只有从制度上将干部的去留升迁权交给群众,才能促使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保持干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二、建立农村经济新秩序,着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一)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明确规定:“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3]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核心是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也是稳定农村社会的一项带根本性的措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
(二)规范农村公共分配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现行的农村公共分配制度有许多弊端,尤其是税费改革以后很多地方出现变相的村提留和乡统筹,这就加剧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当前,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必须从改革公共分配制度入手,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坚决杜绝一切变相收费行为;二是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减机构和人员,把靠农民负担供养的人员压到最低限度;三是农村的各项建设,都要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最好的办法,是搞好村办企业,从所得利润中来筹集干部工资、办公经费和各项投资。把干部的报酬同集体经济的利润直接挂钩,高利润高报酬,低利润低报酬,无利润无报酬。
(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一个乡镇如果没有乡镇企业,办什么事情都得向农民伸手;一个村子没有村办企业,只能靠农民出钱来维持生存。久而久之,就会不断加重农民负担,农民就会不满意,不高兴,不赞成,不答应。因此,只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才能不断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群众对干部的信任程度。当前需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正确处理集体经济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正确认识发展集体经济的重大作用,理直气壮地发展集体经济;二是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特点的发展战略,探索和选择乡镇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三是积极推进乡镇企业改革,逐步完善股份合作制,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尽量采用新技术,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乡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
(一)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在这一方面,重点是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教育,使广大群众加深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理解,增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强化改革开放意识,提高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认清国家富强、集体发展是农民利益的可靠保障,提高他们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
(二)加强农村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程,主要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三个方面[4]。一是重视家庭美德教育,教育群众做到:孝敬老人,尽赡养义务;夫妻之间讲平等,互相尊重;关心爱护子女,尽抚养责任,保证他们能及时上学,接受教育,对孩子的婚事不包办,革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恶习。二是教育农民讲职业道(下转第194页)(上接第191页)德,获取个人利益要合理合法,生财合法,取利合法,不能见钱眼开,唯利是图,不能短斤缺两,造假、贩假等。三是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清除说话粗俗、行为放荡、污染环境等不良习气,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三)抓好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要将传统农民改造成现代农民,必须对他们进行市场经济、现代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教育,引导农民从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中摆脱出来,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了解市场行情,提高市场竞争力;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教诱惑,增强科技意识,不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
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努力提升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
(一)建立培训制度,丰富培训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干部要肩负起历史重任,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多读书、多学习、多研究,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在个人方面,应该努力提高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在组织方面, 应该抓紧建立培训制度,丰富培训内容。关于培训制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应该作出明确规定,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一律不准上岗,一律不准提拔。关于培训内容,重点是学好邓小平理论,学好党的农村政策。另外,还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等,通过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政策水平,转变领导作风,提高领导能力。
(二)加强实践锻炼,提高适应能力。加强实践锻炼是培养和造就干部的重要方法,也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干部经过实践锻炼,可以加深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增长智慧和经验,养成良好品格,培养出较强的领导能力。因此,选拔任用干部,一定要把是否经过实践锻炼、有无基层工作经验作为重要条件。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加强实践锻炼的重要内容,就是要积极到贫困地区和困难企业去,到条件艰苦、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到急、难、险、重的岗位去。
(三)更新用人观念,改革用人机制。在当今世界,人才是重要的资本。在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样离不开德才兼备的人才。而要做到科学合理地选才用人,必须确立新的用人观念,创建新的用人机制。在更新用人观念方面,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在选拔人才时,不以貌取人,不以文凭取人,不以年龄取人,不以资历取人。在使用人才时,要量才使用,要用人之长,要用人不疑,要用养并重。在改革用人机制方面,一是把“从上看”与“从下看”结合起来,注意社会公论;二是把“组织选拔”与“公开招聘”结合起来,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三是把“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结合起来,努力拓宽选才用人渠道;四是把“送出去培训”与“压担子促进”结合起来,形成激励上进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农民;农村;素质
中图分类号:G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
一、健全干群沟通机制,促进干群之间的相互了解
(一)疏通和拓宽沟通渠道。在广大农村实行的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实行“阳光作业”,提高了透明度,是一种很好的信息沟通方式,应该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1]。同时,对于行之有效的传统形式,如促膝谈心、嘘寒问暖、讨论会、座谈会等,也要在继承中改进,特别要注意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
(二)完善沟通规则。一是明确沟通内容。凡是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都要与群众进行沟通。二是明确沟通的程序。建立公示制、辩论制、抽样调查制等,以确保沟通信息的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三是明确沟通的时限。要建立定期沟通制度,以确保沟通的经常性;建立及时反馈制度,以确保沟通的有效性。四是明确沟通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对不愿与群众沟通或忽视与群众沟通,不能准确把握群众要求,反映群众情况,甚至弄虚作假,瞒报、浮报群众有关情况的,要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
(三)建立健全人民授予权利、监督和制约权利运行的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民主推荐选举领导干部的制度;二是完善群众对干部工作绩效的评议制度;三是实行弹劾和罢免制度。这样,就使干部不得不深入群众,不断创新方法与群众沟通信息、情感;并不得不按群众的意愿办事,否则会被群众所抛弃、所罢免。只有从制度上将干部的去留升迁权交给群众,才能促使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保持干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二、建立农村经济新秩序,着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一)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明确规定:“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3]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核心是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也是稳定农村社会的一项带根本性的措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
(二)规范农村公共分配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现行的农村公共分配制度有许多弊端,尤其是税费改革以后很多地方出现变相的村提留和乡统筹,这就加剧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当前,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必须从改革公共分配制度入手,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坚决杜绝一切变相收费行为;二是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减机构和人员,把靠农民负担供养的人员压到最低限度;三是农村的各项建设,都要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最好的办法,是搞好村办企业,从所得利润中来筹集干部工资、办公经费和各项投资。把干部的报酬同集体经济的利润直接挂钩,高利润高报酬,低利润低报酬,无利润无报酬。
(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一个乡镇如果没有乡镇企业,办什么事情都得向农民伸手;一个村子没有村办企业,只能靠农民出钱来维持生存。久而久之,就会不断加重农民负担,农民就会不满意,不高兴,不赞成,不答应。因此,只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才能不断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群众对干部的信任程度。当前需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正确处理集体经济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正确认识发展集体经济的重大作用,理直气壮地发展集体经济;二是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特点的发展战略,探索和选择乡镇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三是积极推进乡镇企业改革,逐步完善股份合作制,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尽量采用新技术,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乡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
(一)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在这一方面,重点是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教育,使广大群众加深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理解,增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强化改革开放意识,提高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认清国家富强、集体发展是农民利益的可靠保障,提高他们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
(二)加强农村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程,主要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三个方面[4]。一是重视家庭美德教育,教育群众做到:孝敬老人,尽赡养义务;夫妻之间讲平等,互相尊重;关心爱护子女,尽抚养责任,保证他们能及时上学,接受教育,对孩子的婚事不包办,革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恶习。二是教育农民讲职业道(下转第194页)(上接第191页)德,获取个人利益要合理合法,生财合法,取利合法,不能见钱眼开,唯利是图,不能短斤缺两,造假、贩假等。三是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清除说话粗俗、行为放荡、污染环境等不良习气,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三)抓好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要将传统农民改造成现代农民,必须对他们进行市场经济、现代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教育,引导农民从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中摆脱出来,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了解市场行情,提高市场竞争力;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教诱惑,增强科技意识,不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
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努力提升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
(一)建立培训制度,丰富培训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干部要肩负起历史重任,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多读书、多学习、多研究,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在个人方面,应该努力提高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在组织方面, 应该抓紧建立培训制度,丰富培训内容。关于培训制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应该作出明确规定,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一律不准上岗,一律不准提拔。关于培训内容,重点是学好邓小平理论,学好党的农村政策。另外,还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等,通过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政策水平,转变领导作风,提高领导能力。
(二)加强实践锻炼,提高适应能力。加强实践锻炼是培养和造就干部的重要方法,也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干部经过实践锻炼,可以加深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增长智慧和经验,养成良好品格,培养出较强的领导能力。因此,选拔任用干部,一定要把是否经过实践锻炼、有无基层工作经验作为重要条件。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加强实践锻炼的重要内容,就是要积极到贫困地区和困难企业去,到条件艰苦、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到急、难、险、重的岗位去。
(三)更新用人观念,改革用人机制。在当今世界,人才是重要的资本。在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样离不开德才兼备的人才。而要做到科学合理地选才用人,必须确立新的用人观念,创建新的用人机制。在更新用人观念方面,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在选拔人才时,不以貌取人,不以文凭取人,不以年龄取人,不以资历取人。在使用人才时,要量才使用,要用人之长,要用人不疑,要用养并重。在改革用人机制方面,一是把“从上看”与“从下看”结合起来,注意社会公论;二是把“组织选拔”与“公开招聘”结合起来,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三是把“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结合起来,努力拓宽选才用人渠道;四是把“送出去培训”与“压担子促进”结合起来,形成激励上进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