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团队精神是高职学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社团团队精神的功能,通过在高职院校社团管理中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积极发展社团文化,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以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社团;管理;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1-0062-03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培养学生对未来岗位或职业的适应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而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便是团队精神。社团是高职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发组成的,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民主性,社团成员向心力比较强。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学生社团团队精神的功能
置身于具有团队精神的大学生社团里,会让学生有目标、有追求、自我约束、乐观开朗、积极向上。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有如下功能:
产生归属感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证明,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层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归属的需要值得思考。高职院校里主要有班集体、图书馆、宿舍集体、社团集体。大学生社团集学习、训练、活动、娱乐于一体,需要为共同的目标花时间、费心思,在克服困难后一起体验成功的乐趣,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一个团结的优秀的社团,能让成员体验强烈的归属感,让其心灵得以慰藉,身体得以锻炼,精神得以寄托,思想得以解放,思维得以创新。
凝心聚力功能任何组织或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形式,不是单一的僵硬的组织系统,它充分尊重个人情感与心理需求,在长时间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行为动机、兴趣导向、思想品格等健康心理,以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使团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让人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从而发挥集体的力量完成工作。大学生社团凝聚力的产生,能使成员齐心协力,朝着一个目标不懈努力,展现集体力量的强大。
激发学生潜能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大学生社团,充分尊重成员的个性,重视成员的不同想法,培养成员创新创造的思维方式,使社团成员有更多“相观而善”的机会,激发个人内在的潜能,促使学生敢于创造、乐于创造、善于创造,打破常规条框的约束,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激励控制功能优秀的大学生社团,必定有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榜样成员,团队精神能促使其他成员自觉要求进步,力争向榜样成员看齐,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互动,从而在社团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约束、控制成员行为的内在力量。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自发性组织,本身没有太多的强制性约束。对于个性张扬的“90后”大学生而言,命令式的硬性强制无疑会适得其反,必须深入人心,将外在的强制转化为内在的激励与控制,引导社团成员的行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意识境界向更高的方向转变,在其内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社团管理中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
大学生社团团队精神的建立是组织文化的重要体现,对于社团成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激发成员活动热情与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团队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管理中要形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
良好的思想政治环境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社团数量也越来越多。例如,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册大学生社团达36个,全校有43.6%的学生参与过社团活动。大学生社团组织具有较强的时代思想政治意义。因此,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不断倾注新的思想、新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社团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这是建立大学生社团团队精神的重中之重。
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人际交往是人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大学生社团内人际交往和谐,成员之间真诚往来、相互帮助,可以让成员更轻松地进行社团活动,获得身心愉悦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英国作家萧伯纳指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交流信息,还能交流思想,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首先社团指导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和个性,以平等的态度和民主的方式对待学生,同时引导社团成员之间真诚待人、坦率做事,遵守信用,言必行,行必果。
净化的社团物质环境社团物质环境包括社团办公室、活动场地、设施设备、室内布置陈设等,直接冲击人的视觉、影响人的情绪、激发人的热情。合理、整洁、有序的社团办公、活动场所的布置陈设是社团学生审美、智慧、力量的外在显现,对学生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净化心灵的渗透力。优美、舒心的社团物质环境是社团学生的素质、情感的体现,能激起审美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人格。营造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社团物质环境,激起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欲望,产生灵感,激发创造精神。教育学生像爱护自己家一样爱护社团物质环境,美化社团物质环境,逐步形成体现社团精神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风尚。
在社团管理中积极发展社团文化
社团文化指大学生社团在所处的校园环境里形成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内心信念、集体意识等的总和,是社团内部共同默守和奉行的看待问题的态度和行为准则,表现为社团成员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活力展现等,对促进大学生社团良好团队精神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树立大家庭式的管理理念在社团管理中,要视每一个成员为社团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公平做事,平等待人,民主决策,尊重每个人的观点,注重每个人的才华,重视对成员的情感关怀,强调社团成员要忠诚于社团、相互帮助、彼此配合、和谐相处,社团成员有为社团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义务,也有提出意见的权利。要遵循社团管理者是服务者,社团成员是主体的原则;社团所做决策要征求社团成员的意见,力求切实可行,同时保障管理的权威;社团评优严格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接受成员监督;关心社团成员生活,对有困难的成员要尽力帮助,对生病的成员要看望关心,对获得成功、取得成绩、过生日的成员要表示祝贺。
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社团学生干部直接与社团成员接触,是社团文化的倡导者、实践者,其言行、素养、组织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每学期要举行学生干部培训班,进行理论知识、实践创新、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培训,塑造正确的思想品行,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与服务奉献意识,要求社团负责人必须率先垂范,以自己良好的品行展现社团文化。
树立品牌意识社团文化是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和手段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社团文化载体在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正确的价值取向及行为规范,坚持创新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打造精品社团,开展精品活动,树立品牌意识,促进社团团队精神的形成。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辩论协会由该院文秘专业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特点所创建,作为该院的品牌社团,要求社团成员必须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时时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前沿动态,通过对演讲与辩论的理论讲授与实践培训,培养学生乐于、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步入社会后,能够以语言为武器,更自信地与人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该社团学生开展演讲活动要自己动手利用计算机制作演讲稿,并策划、开展辩论比赛,能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解读能力,强化信息储备意识。
定期举行社团观摩活动组织大学生社团进行团内观摩、团际观摩,给社团提供展示日常训练、学习与活动成果的平台,加强社团之间互相交流与学习,吸取其他社团好的经验与做法,形成良性竞争,促进社团不断创新与进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辩论协会每个月举行一次团内观摩,社团管理中心可以为之提供支持,烘托现场氛围,激发选手比赛热情与表现欲望;辩论协会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辩题,搜集资料、研究学习,这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延伸;另外,可以加深对社团成员个性、风格、长处的了解,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借机组建最完美的辩论小组,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
在社团管理中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
制度建设是社团团队精神形成的有力保障。必须充实完善大学生社团管理的各项制度。
重视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社团创新发展及团队精神建立的保障,对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团指导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工作热情。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聘要遵循教师自愿的原则,注册大学生社团必须配备1~2名指导教师。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在受聘期间根据工作量享受一定数额的补贴,每年对社团指导教师进行评比表彰。优秀的社团指导教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能及时了解社团成员的思想与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辅导工作,指导开展社团活动,保持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有效地将社团成员团结在一起。
善用奖惩机制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基本上有两种手段——惩罚与激励。惩罚是严厉的、被动的、消极的,适度惩罚可以纠正过错,过度惩罚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导致行为对抗。激励是感化人的、主动的、积极的,容易让人接受,产生内心愧疚,能提高工作效率。一个经常被肯定的大学生社团,会激起团队成员内心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工作热情。恰当的惩罚,会唤醒团队成员积极向上的信念,促使其拧成一股绳勇往直前。
搭建成员沟通平台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通畅。在大学生社团管理中,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有利于社团成员之间加深了解和相互信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开朗的心境,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是团队精神的重要体现。大学生社团要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成员的意见,及时总结、讨论活动开展情况。每学期针对社团负责人和部分优秀成员举办素质拓展活动,锻炼其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建立真诚互信的团队友谊,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定期开展团队之间各种友谊比赛,鼓励成员彼此进行角色互换、相互学习,增强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建立社团QQ群,可以在线进行交流,拉近团队成员之间及成员与教师间的距离。
建立信息交流体系畅通、丰富、透明的信息交流是良好团队精神的重要体现。社团管理中心定期出版大学生社团简报,对各社团开展的活动和训练情况进行书面宣传,稿源来自各社团的信息员,让社团成员了解其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在广播站开辟“社团之窗”等节目,讲述社团事迹,报道社团近况,欢迎外界监督,这是学生了解社团的窗口。建立网上信息交流反馈制度,利用互联网,发布各种信息和通知,并适时对各种活动方案及社团成员的意见和要求进行办理,通过网络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1]李强,史显华,周湘瑜.浅谈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5).
[2]张富洪.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12).
[3]郭黎岩.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491.
[4]汪明,孟勇,杨震,刘时勇. 中外心理学简史[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282.
[5]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132.
作者简介:
袁冬梅(198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社团;管理;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1-0062-03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培养学生对未来岗位或职业的适应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而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便是团队精神。社团是高职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发组成的,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民主性,社团成员向心力比较强。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学生社团团队精神的功能
置身于具有团队精神的大学生社团里,会让学生有目标、有追求、自我约束、乐观开朗、积极向上。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有如下功能:
产生归属感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证明,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层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归属的需要值得思考。高职院校里主要有班集体、图书馆、宿舍集体、社团集体。大学生社团集学习、训练、活动、娱乐于一体,需要为共同的目标花时间、费心思,在克服困难后一起体验成功的乐趣,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一个团结的优秀的社团,能让成员体验强烈的归属感,让其心灵得以慰藉,身体得以锻炼,精神得以寄托,思想得以解放,思维得以创新。
凝心聚力功能任何组织或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形式,不是单一的僵硬的组织系统,它充分尊重个人情感与心理需求,在长时间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行为动机、兴趣导向、思想品格等健康心理,以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使团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让人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从而发挥集体的力量完成工作。大学生社团凝聚力的产生,能使成员齐心协力,朝着一个目标不懈努力,展现集体力量的强大。
激发学生潜能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大学生社团,充分尊重成员的个性,重视成员的不同想法,培养成员创新创造的思维方式,使社团成员有更多“相观而善”的机会,激发个人内在的潜能,促使学生敢于创造、乐于创造、善于创造,打破常规条框的约束,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激励控制功能优秀的大学生社团,必定有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榜样成员,团队精神能促使其他成员自觉要求进步,力争向榜样成员看齐,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互动,从而在社团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约束、控制成员行为的内在力量。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自发性组织,本身没有太多的强制性约束。对于个性张扬的“90后”大学生而言,命令式的硬性强制无疑会适得其反,必须深入人心,将外在的强制转化为内在的激励与控制,引导社团成员的行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意识境界向更高的方向转变,在其内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社团管理中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
大学生社团团队精神的建立是组织文化的重要体现,对于社团成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激发成员活动热情与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团队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管理中要形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
良好的思想政治环境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社团数量也越来越多。例如,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册大学生社团达36个,全校有43.6%的学生参与过社团活动。大学生社团组织具有较强的时代思想政治意义。因此,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不断倾注新的思想、新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社团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这是建立大学生社团团队精神的重中之重。
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人际交往是人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大学生社团内人际交往和谐,成员之间真诚往来、相互帮助,可以让成员更轻松地进行社团活动,获得身心愉悦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英国作家萧伯纳指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交流信息,还能交流思想,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首先社团指导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和个性,以平等的态度和民主的方式对待学生,同时引导社团成员之间真诚待人、坦率做事,遵守信用,言必行,行必果。
净化的社团物质环境社团物质环境包括社团办公室、活动场地、设施设备、室内布置陈设等,直接冲击人的视觉、影响人的情绪、激发人的热情。合理、整洁、有序的社团办公、活动场所的布置陈设是社团学生审美、智慧、力量的外在显现,对学生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净化心灵的渗透力。优美、舒心的社团物质环境是社团学生的素质、情感的体现,能激起审美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人格。营造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社团物质环境,激起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欲望,产生灵感,激发创造精神。教育学生像爱护自己家一样爱护社团物质环境,美化社团物质环境,逐步形成体现社团精神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风尚。
在社团管理中积极发展社团文化
社团文化指大学生社团在所处的校园环境里形成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内心信念、集体意识等的总和,是社团内部共同默守和奉行的看待问题的态度和行为准则,表现为社团成员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活力展现等,对促进大学生社团良好团队精神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树立大家庭式的管理理念在社团管理中,要视每一个成员为社团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公平做事,平等待人,民主决策,尊重每个人的观点,注重每个人的才华,重视对成员的情感关怀,强调社团成员要忠诚于社团、相互帮助、彼此配合、和谐相处,社团成员有为社团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义务,也有提出意见的权利。要遵循社团管理者是服务者,社团成员是主体的原则;社团所做决策要征求社团成员的意见,力求切实可行,同时保障管理的权威;社团评优严格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接受成员监督;关心社团成员生活,对有困难的成员要尽力帮助,对生病的成员要看望关心,对获得成功、取得成绩、过生日的成员要表示祝贺。
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社团学生干部直接与社团成员接触,是社团文化的倡导者、实践者,其言行、素养、组织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每学期要举行学生干部培训班,进行理论知识、实践创新、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培训,塑造正确的思想品行,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与服务奉献意识,要求社团负责人必须率先垂范,以自己良好的品行展现社团文化。
树立品牌意识社团文化是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和手段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社团文化载体在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正确的价值取向及行为规范,坚持创新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打造精品社团,开展精品活动,树立品牌意识,促进社团团队精神的形成。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辩论协会由该院文秘专业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特点所创建,作为该院的品牌社团,要求社团成员必须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时时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前沿动态,通过对演讲与辩论的理论讲授与实践培训,培养学生乐于、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步入社会后,能够以语言为武器,更自信地与人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该社团学生开展演讲活动要自己动手利用计算机制作演讲稿,并策划、开展辩论比赛,能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解读能力,强化信息储备意识。
定期举行社团观摩活动组织大学生社团进行团内观摩、团际观摩,给社团提供展示日常训练、学习与活动成果的平台,加强社团之间互相交流与学习,吸取其他社团好的经验与做法,形成良性竞争,促进社团不断创新与进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辩论协会每个月举行一次团内观摩,社团管理中心可以为之提供支持,烘托现场氛围,激发选手比赛热情与表现欲望;辩论协会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辩题,搜集资料、研究学习,这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延伸;另外,可以加深对社团成员个性、风格、长处的了解,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借机组建最完美的辩论小组,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
在社团管理中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
制度建设是社团团队精神形成的有力保障。必须充实完善大学生社团管理的各项制度。
重视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社团创新发展及团队精神建立的保障,对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团指导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工作热情。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聘要遵循教师自愿的原则,注册大学生社团必须配备1~2名指导教师。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在受聘期间根据工作量享受一定数额的补贴,每年对社团指导教师进行评比表彰。优秀的社团指导教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能及时了解社团成员的思想与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辅导工作,指导开展社团活动,保持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有效地将社团成员团结在一起。
善用奖惩机制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基本上有两种手段——惩罚与激励。惩罚是严厉的、被动的、消极的,适度惩罚可以纠正过错,过度惩罚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导致行为对抗。激励是感化人的、主动的、积极的,容易让人接受,产生内心愧疚,能提高工作效率。一个经常被肯定的大学生社团,会激起团队成员内心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工作热情。恰当的惩罚,会唤醒团队成员积极向上的信念,促使其拧成一股绳勇往直前。
搭建成员沟通平台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通畅。在大学生社团管理中,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有利于社团成员之间加深了解和相互信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开朗的心境,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是团队精神的重要体现。大学生社团要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成员的意见,及时总结、讨论活动开展情况。每学期针对社团负责人和部分优秀成员举办素质拓展活动,锻炼其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建立真诚互信的团队友谊,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定期开展团队之间各种友谊比赛,鼓励成员彼此进行角色互换、相互学习,增强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建立社团QQ群,可以在线进行交流,拉近团队成员之间及成员与教师间的距离。
建立信息交流体系畅通、丰富、透明的信息交流是良好团队精神的重要体现。社团管理中心定期出版大学生社团简报,对各社团开展的活动和训练情况进行书面宣传,稿源来自各社团的信息员,让社团成员了解其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在广播站开辟“社团之窗”等节目,讲述社团事迹,报道社团近况,欢迎外界监督,这是学生了解社团的窗口。建立网上信息交流反馈制度,利用互联网,发布各种信息和通知,并适时对各种活动方案及社团成员的意见和要求进行办理,通过网络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1]李强,史显华,周湘瑜.浅谈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5).
[2]张富洪.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12).
[3]郭黎岩.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491.
[4]汪明,孟勇,杨震,刘时勇. 中外心理学简史[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282.
[5]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132.
作者简介:
袁冬梅(198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