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阅读了美国史蒂芬·柯维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对事物的认知方法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即“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这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既强调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不忽略要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其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要事第一”这一办事原则。
什么是“要事第一”的原则?
什么是“要事”呢?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书中主要内容:人们可以把事情大致分为以下四类:急迫又重要;重要但不急迫;急迫但不重要;既不急迫也不重要。
对于第四类既不急迫也不重要的事情,学校管理工作者谁也不会去做,而对于第一类既急迫又重要的事情,谁都一定会去做。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存在的问题是:有很多人误以为愈急迫就愈重要,也就是通常把第三类事情“急迫但不重要”的当成是工作的重点——个人的“要事”,于是对于第二类“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真正的“要事”,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
因此,要想使用“要事第一”的原则,首先要找准什么是学校管理中的“要事”。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学校的“要事”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包括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落实规划中的相关规定,调整规划相关内容,评价规划落实效果。
所谓“要事第一”的原则就是学校工作紧密围绕“要事”开展,优先发展“要事”,绝不因临时性工作、常规性工作、急迫性工作而冲淡对学校“要事”的执行力。学校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硬道理,坚定不移地贯彻,扎扎实实地落实好。一旦有了这一基本原则,全校师生心中就会有了“主心骨”。
学校管理中怎样做到“要事第一”?
1.养成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
拥有这一作风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要做到积极主动更需要恒心和毅力,需要信守承诺和执著。我们要成功,就不要被动地服从,而要主动开拓;要掌握自己的生活,从现在的工作做起,不要等到未来一天找到理想的工作再去行动。要知道,荣誉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我们会带着很大的抵触情绪去完成有些工作,总觉着这些事情是额外的工作。如果工作拖拉、懈怠、不积极主动,那么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多,而且永远都是欠着时间。只有本着积极主动、对自己负责的做事态度,才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计,因此说,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是根本。
2.明确组织目标
有句话说得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一半是知道自己在得到它之前必须要舍弃什么。”学校应该对多种可能的发展目标进行筛选,始终将组织资源集中于自己的优势领域,追求某一方面的卓越,有所为,亦有所不为,避免因目标过于宏大或分散而耗费精力,顾此失彼。如我校对值班干部的工作职责进行规范,并将这个制度定名为“三三制”,即每天盯住三个时间段,每天处理三件事。学校会在每一学年的开学典礼和全校第一次家长会上向全体师生、家长公布学校每一天的负责人,这样做一方面解决了师生、家长找学校领导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而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在师生、家长、学校领导之间建立了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的渠道,使学校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和谐发展。
3.简化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扁平化与非层级化是组织变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可以减少决策的中间环节,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同时,网络化的、即时式的双向沟通,还可以有效地剔除上下级之间单向传递信息可能产生的种种“累赘”。我校是一所建校不足三年的完全中学,将原来一所初中校和一所完中校合并在一起,干部除保留一名原完中校的校长外,其余的中层领导均由外校调入且没有完中校管理经验,存在着中层干部不熟悉教师、不熟悉工作的问题。而学校中的六位年级组长则是管理经验丰富,教育教学均佳的“学校老人”。于是,我们提出了“年级组长负责制”的管理制度,将年级教师聘任、考核、评价的权力和学生管理的权力下放到各年级,规定年级组长的工作职责,并按年级班额数支付各年级400元/班/学期的活动经费。学校中层干部兼有评价各位年级组长工作的职责,但不负责评价组内教师。给年级组长一定权力、一定责任、一定经费,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将大多数教育教学问题解决于基层。这一举措加强了学校的管理力度,实现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4.制定明确规划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很难想象,没有明确的规划,学校工作将怎样开展。学校的规划是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首先,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教育规划,它建立在对学校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我校在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后,制定了学校发展五年规划,先有总的目标(学校以德育为突破口,办人民满意教育),然后是每年有确定的目标、措施和实施阶段,避免了学校发展的盲目性,使学校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其次,通过学校发展规划增强凝聚力,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再次,整合各种办学资源和办学力量,使学校和社区共同承担起改进学校教育的责任,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支持,扩展资源和办学力量,由此实现学校的不断发展。最后,通过规划,主动落实教育政策法规,将规划视为学校办学自律的“承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5.领导要适当授权
授权是一种领导艺术,也是一种领导方法。一个领导者能否充分地、大胆地、正确地、果断地授予下属权力,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要事第一”的基本保证。
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要事第一”的原则并不是只做“要事”,而是应把“要事”放在第一位优先考虑。在学校管理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都需要学校领导认真思考、慎重选择、统筹兼顾,以求学校和谐发展。在这里,我想提出几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第一,学校的常规工作不等于“要事”。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曾经对某市六所学校共101次办公会的主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常规性工作所占比例为78.2%,研究学生教育问题所占比例不足1/4。
所以说,对于常规工作可以由一名主管领导直接负责,年年一如既往地做,不必每一年都研究,也就是“常规工作常规做”。
第二,“要事第一”不能忽视急迫工作。
北京教育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80.8%的校长经常在下班后还要开行政会,“不重要却急迫的事”占据了其大部分时间。
我们提倡将“不重要却急迫”的事情做成常规性工作,这就要求校长对各中层领导有个明确的职责要求,避免相互推诿。也不要出现谁越能干,干得就越多的情况,这样的严重后果是:能干的累坏了,不能干的闲坏了,更严重的后果是不干的还要说风凉话,致使能干的也不想干了。这样对于培养锻炼干部极为不利。也就是说,学校管理要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这样,做校长的自然可以垂拱而治了。
第三,“要事第一”要抓好关键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所有事情,所有细节都抓,也是做不完的,因此我们说,抓好关键细节才是做好“要事”的根本。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做校长10年,我为科大作的最大贡献,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不扩招,教师们安安静静地工作和生活。中科大建校58年来,每1000个本科毕业生中就有一个当选为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
我从心底对朱清时校长产生敬意!这种“有所不为”,是不去折腾,让学校(包括全体师生)休养生息,真正认清学校发展中第二类——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把学校的的发展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在教学秩序稳定的基础上!这样的“不为”,又何尝不是真正的“有为”呢?■
□编辑 王雪莉
什么是“要事第一”的原则?
什么是“要事”呢?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书中主要内容:人们可以把事情大致分为以下四类:急迫又重要;重要但不急迫;急迫但不重要;既不急迫也不重要。
对于第四类既不急迫也不重要的事情,学校管理工作者谁也不会去做,而对于第一类既急迫又重要的事情,谁都一定会去做。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存在的问题是:有很多人误以为愈急迫就愈重要,也就是通常把第三类事情“急迫但不重要”的当成是工作的重点——个人的“要事”,于是对于第二类“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真正的“要事”,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
因此,要想使用“要事第一”的原则,首先要找准什么是学校管理中的“要事”。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学校的“要事”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包括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落实规划中的相关规定,调整规划相关内容,评价规划落实效果。
所谓“要事第一”的原则就是学校工作紧密围绕“要事”开展,优先发展“要事”,绝不因临时性工作、常规性工作、急迫性工作而冲淡对学校“要事”的执行力。学校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硬道理,坚定不移地贯彻,扎扎实实地落实好。一旦有了这一基本原则,全校师生心中就会有了“主心骨”。
学校管理中怎样做到“要事第一”?
1.养成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
拥有这一作风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要做到积极主动更需要恒心和毅力,需要信守承诺和执著。我们要成功,就不要被动地服从,而要主动开拓;要掌握自己的生活,从现在的工作做起,不要等到未来一天找到理想的工作再去行动。要知道,荣誉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我们会带着很大的抵触情绪去完成有些工作,总觉着这些事情是额外的工作。如果工作拖拉、懈怠、不积极主动,那么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多,而且永远都是欠着时间。只有本着积极主动、对自己负责的做事态度,才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计,因此说,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是根本。
2.明确组织目标
有句话说得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一半是知道自己在得到它之前必须要舍弃什么。”学校应该对多种可能的发展目标进行筛选,始终将组织资源集中于自己的优势领域,追求某一方面的卓越,有所为,亦有所不为,避免因目标过于宏大或分散而耗费精力,顾此失彼。如我校对值班干部的工作职责进行规范,并将这个制度定名为“三三制”,即每天盯住三个时间段,每天处理三件事。学校会在每一学年的开学典礼和全校第一次家长会上向全体师生、家长公布学校每一天的负责人,这样做一方面解决了师生、家长找学校领导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而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在师生、家长、学校领导之间建立了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的渠道,使学校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和谐发展。
3.简化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扁平化与非层级化是组织变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可以减少决策的中间环节,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同时,网络化的、即时式的双向沟通,还可以有效地剔除上下级之间单向传递信息可能产生的种种“累赘”。我校是一所建校不足三年的完全中学,将原来一所初中校和一所完中校合并在一起,干部除保留一名原完中校的校长外,其余的中层领导均由外校调入且没有完中校管理经验,存在着中层干部不熟悉教师、不熟悉工作的问题。而学校中的六位年级组长则是管理经验丰富,教育教学均佳的“学校老人”。于是,我们提出了“年级组长负责制”的管理制度,将年级教师聘任、考核、评价的权力和学生管理的权力下放到各年级,规定年级组长的工作职责,并按年级班额数支付各年级400元/班/学期的活动经费。学校中层干部兼有评价各位年级组长工作的职责,但不负责评价组内教师。给年级组长一定权力、一定责任、一定经费,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将大多数教育教学问题解决于基层。这一举措加强了学校的管理力度,实现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4.制定明确规划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很难想象,没有明确的规划,学校工作将怎样开展。学校的规划是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首先,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教育规划,它建立在对学校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我校在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后,制定了学校发展五年规划,先有总的目标(学校以德育为突破口,办人民满意教育),然后是每年有确定的目标、措施和实施阶段,避免了学校发展的盲目性,使学校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其次,通过学校发展规划增强凝聚力,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再次,整合各种办学资源和办学力量,使学校和社区共同承担起改进学校教育的责任,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支持,扩展资源和办学力量,由此实现学校的不断发展。最后,通过规划,主动落实教育政策法规,将规划视为学校办学自律的“承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5.领导要适当授权
授权是一种领导艺术,也是一种领导方法。一个领导者能否充分地、大胆地、正确地、果断地授予下属权力,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要事第一”的基本保证。
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要事第一”的原则并不是只做“要事”,而是应把“要事”放在第一位优先考虑。在学校管理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都需要学校领导认真思考、慎重选择、统筹兼顾,以求学校和谐发展。在这里,我想提出几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第一,学校的常规工作不等于“要事”。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曾经对某市六所学校共101次办公会的主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常规性工作所占比例为78.2%,研究学生教育问题所占比例不足1/4。
所以说,对于常规工作可以由一名主管领导直接负责,年年一如既往地做,不必每一年都研究,也就是“常规工作常规做”。
第二,“要事第一”不能忽视急迫工作。
北京教育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80.8%的校长经常在下班后还要开行政会,“不重要却急迫的事”占据了其大部分时间。
我们提倡将“不重要却急迫”的事情做成常规性工作,这就要求校长对各中层领导有个明确的职责要求,避免相互推诿。也不要出现谁越能干,干得就越多的情况,这样的严重后果是:能干的累坏了,不能干的闲坏了,更严重的后果是不干的还要说风凉话,致使能干的也不想干了。这样对于培养锻炼干部极为不利。也就是说,学校管理要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这样,做校长的自然可以垂拱而治了。
第三,“要事第一”要抓好关键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所有事情,所有细节都抓,也是做不完的,因此我们说,抓好关键细节才是做好“要事”的根本。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做校长10年,我为科大作的最大贡献,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不扩招,教师们安安静静地工作和生活。中科大建校58年来,每1000个本科毕业生中就有一个当选为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
我从心底对朱清时校长产生敬意!这种“有所不为”,是不去折腾,让学校(包括全体师生)休养生息,真正认清学校发展中第二类——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把学校的的发展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在教学秩序稳定的基础上!这样的“不为”,又何尝不是真正的“有为”呢?■
□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