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方案正式实施后,在教育界褒贬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想法使得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并不那么顺利,要谨小慎微、处处考虑。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可能影响整个课改方案的实施,甚至对于教育领域产生不小的冲击。因此,对于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的小学教育来讲,一定要更加审慎的进行课改方案的实施,因为这关系着孩子的基础教育以及以后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视角下;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1导言
新课改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加能够适应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解决好每一个困难才能完成课改要求。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新课改下进行小学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散思维模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小学课改是必须执行的,也是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的。
2实施小学课程管理模式改革的意义
2.1为学生日后学习打好基础
新课改以来,初、高中的教育模式逐渐趋于成熟,与新时代的课程发展要求相适应。而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也应不断与时俱进,通过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日后接受高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新型教育模式下,一旦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发生问题,便会直接对整个教育体系造成连贯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新课改视角下,我们应当从小学阶段入手,为接下来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利于提高教学实用性
小学阶段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这个阶段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判断力。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都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上,其中涉及的答案总是一成不变,这样的固化式教学思维虽然可以让学生以更高的分数通过考试,但其效果也仅限于此,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并未达到真正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发散。而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革,能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掌握,让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可有效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
3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触外界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对于孩子们未来的成长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小学教育多年来也一直是国家以及学生家长最为重视的一个教育阶段。该阶段的管理直接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学习态度、方式,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但就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形式来看,并无法真正满足所有学生的课程教育需求。总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问题:
3.1课程设置过于死板
小学阶段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孩子们更好的认知事物,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但就目前的教学形式来看,教学中往往都是以“听信课本、听从老师”的形式为主要引导模式,学生无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质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对于课程的学习也通常都是以老师和课本为基础,导致课堂内容过于固化,学生对事物只形成了一个粗浅的认识,无法提高他们自身的判断力。新课改视角下,教师应当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该过多地横加干涉,应鼓励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3.2课程内容较为老化
对于小学教育管理来说,其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便是课堂内容过于老旧。如今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所接触的事物也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小学课本上的内容却是“千年不变”,无法与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这样落后的教学内容不但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的帮助,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进步,成为他们学习中的绊脚石。因此,课程内容的更新,也是当前小学教学管理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3.3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新课改模式下的小学教育,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倡导素质教育。但就目前我国小学教学管理的形式来看,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发,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便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思维模式过于僵硬,学习主动性较差等問题。当前,很多发达国家以及地区也都不断地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教学管理当中,但具体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
4新课改下小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小学教学模式改革应该是包括教育部门、师范学校、小学学校、在校教师、家长等社会各界共同合作的项目,只有全方位的进行实施小学课改,才能增加课改成功的可能性。
4.1教育部门合理设置课程并做好监督管理
教育部门应该是小学课改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起着把控全局的作用。教育部门在进行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要重点把握。所以小学课改首先要求教育部门要明确教学定位,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并监督每个学校按照此方案执行,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教育部门应该尽可能的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学模式,传授给学校结构,形成全新的学习氛围。
4.2着重进行教师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质量的好坏也是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更完美的完成教学内容。所以师范学校在培养小学老师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新课改下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着重加强对小学老师的启发性教育和引导式教育培训。同时给予教师更多的实践机会,尽快融入教育模式中去。
4.3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校是课程进行改革的实践地,所以在教育部门完成对课程的合理设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形成之后,学校作为执行者就要发挥其重要作用了。学校要对学生每一科课程的内容进行考察,发现规律,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逐渐的进行改革,不能急于一时。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也实现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
5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能够与时俱进,健康成长。教学改革过程中并未一帆风顺,其中会发生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需要解决好每一个困难,不断地完成课改要求,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房洪杰.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22.
[2]罗凯.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2.
[3]杨德卫.我对小学教学管理的浅见[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四)[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7:2.
[4]蒲洁.小学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185.
关键词:新课改视角下;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1导言
新课改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加能够适应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解决好每一个困难才能完成课改要求。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新课改下进行小学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散思维模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小学课改是必须执行的,也是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的。
2实施小学课程管理模式改革的意义
2.1为学生日后学习打好基础
新课改以来,初、高中的教育模式逐渐趋于成熟,与新时代的课程发展要求相适应。而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也应不断与时俱进,通过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日后接受高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新型教育模式下,一旦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发生问题,便会直接对整个教育体系造成连贯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新课改视角下,我们应当从小学阶段入手,为接下来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利于提高教学实用性
小学阶段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这个阶段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判断力。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都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上,其中涉及的答案总是一成不变,这样的固化式教学思维虽然可以让学生以更高的分数通过考试,但其效果也仅限于此,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并未达到真正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发散。而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革,能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掌握,让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可有效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
3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触外界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对于孩子们未来的成长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小学教育多年来也一直是国家以及学生家长最为重视的一个教育阶段。该阶段的管理直接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学习态度、方式,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但就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形式来看,并无法真正满足所有学生的课程教育需求。总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问题:
3.1课程设置过于死板
小学阶段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孩子们更好的认知事物,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但就目前的教学形式来看,教学中往往都是以“听信课本、听从老师”的形式为主要引导模式,学生无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质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对于课程的学习也通常都是以老师和课本为基础,导致课堂内容过于固化,学生对事物只形成了一个粗浅的认识,无法提高他们自身的判断力。新课改视角下,教师应当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该过多地横加干涉,应鼓励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3.2课程内容较为老化
对于小学教育管理来说,其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便是课堂内容过于老旧。如今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所接触的事物也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小学课本上的内容却是“千年不变”,无法与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这样落后的教学内容不但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的帮助,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进步,成为他们学习中的绊脚石。因此,课程内容的更新,也是当前小学教学管理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3.3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新课改模式下的小学教育,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倡导素质教育。但就目前我国小学教学管理的形式来看,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发,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便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思维模式过于僵硬,学习主动性较差等問题。当前,很多发达国家以及地区也都不断地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教学管理当中,但具体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
4新课改下小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小学教学模式改革应该是包括教育部门、师范学校、小学学校、在校教师、家长等社会各界共同合作的项目,只有全方位的进行实施小学课改,才能增加课改成功的可能性。
4.1教育部门合理设置课程并做好监督管理
教育部门应该是小学课改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起着把控全局的作用。教育部门在进行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要重点把握。所以小学课改首先要求教育部门要明确教学定位,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并监督每个学校按照此方案执行,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教育部门应该尽可能的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学模式,传授给学校结构,形成全新的学习氛围。
4.2着重进行教师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质量的好坏也是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更完美的完成教学内容。所以师范学校在培养小学老师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新课改下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着重加强对小学老师的启发性教育和引导式教育培训。同时给予教师更多的实践机会,尽快融入教育模式中去。
4.3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校是课程进行改革的实践地,所以在教育部门完成对课程的合理设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形成之后,学校作为执行者就要发挥其重要作用了。学校要对学生每一科课程的内容进行考察,发现规律,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逐渐的进行改革,不能急于一时。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也实现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
5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能够与时俱进,健康成长。教学改革过程中并未一帆风顺,其中会发生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需要解决好每一个困难,不断地完成课改要求,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房洪杰.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22.
[2]罗凯.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2.
[3]杨德卫.我对小学教学管理的浅见[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四)[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7:2.
[4]蒲洁.小学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