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课程目标定位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就要求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使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去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并获得研究、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经历新的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获得新的研究、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处于核心位置,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所以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然而,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现实物理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对过程的经历和方法的掌握往往重视不够,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某些章节的教学内容中,由于受实验条件(特别是器材不足)和课时不足的限制,往往会把学生实验改为教师演示实验,甚至不做实验而由教师直接给出实验结论,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记住实验结论以应付考试。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只顾知识的传授,削弱了技能的培养,致使学生没有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便无从谈起。
所以,必须改变物理课堂教学片面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必须尽最大可能地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这么说,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还未解决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呢?
首先,教师必须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必须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在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要以知识与技能的探究为载体,学生必须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探究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获得研究、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离开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便成了纸上谈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成了空洞说教。
“过程与方法目标”处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自己“悟”出研究、学习和思维的方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来实现的,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又反过来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有了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情感态度,就有了热爱学习、乐于探究的直接而持久的内部动力,这样,就进一步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不仅如此,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产生了终身学习的愿望,使他们今后获得了可持续发展。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处于核心位置,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所以,要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必须正确理解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必须充分认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把这种教学理念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
其次,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加强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在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光靠牧师式的说教是很难实现的,必须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只有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才能触动他们的内心深处;只有触动内心深处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才是有效的,才是持久永恒的。通过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兴趣,就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使他们养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并最终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所以,要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必须加强探究式教学。
第三,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意味着急功冒进、拔苗助长,须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需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而放松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长期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有意识地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逐步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第四,必须去掉功利思想,树立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人才而努力工作的理想。
当今的考试内容还是比较注重考查知识与技能的。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考查过程与方法的试题会逐渐增加。然而,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试题还是很少的,对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试题的编撰仍未成熟。所以,单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这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得不到加强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教师必须克服功利思想,树立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人才而努力工作的理想,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总的来说,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不为功利所左右,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自觉地、创造性地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人才而努力工作。
(责任编辑 黄春香)
这就要求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使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去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并获得研究、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经历新的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获得新的研究、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处于核心位置,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所以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然而,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现实物理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对过程的经历和方法的掌握往往重视不够,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某些章节的教学内容中,由于受实验条件(特别是器材不足)和课时不足的限制,往往会把学生实验改为教师演示实验,甚至不做实验而由教师直接给出实验结论,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记住实验结论以应付考试。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只顾知识的传授,削弱了技能的培养,致使学生没有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便无从谈起。
所以,必须改变物理课堂教学片面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必须尽最大可能地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这么说,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还未解决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呢?
首先,教师必须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必须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在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要以知识与技能的探究为载体,学生必须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探究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获得研究、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离开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便成了纸上谈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成了空洞说教。
“过程与方法目标”处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自己“悟”出研究、学习和思维的方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来实现的,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又反过来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有了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情感态度,就有了热爱学习、乐于探究的直接而持久的内部动力,这样,就进一步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不仅如此,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产生了终身学习的愿望,使他们今后获得了可持续发展。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处于核心位置,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所以,要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必须正确理解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必须充分认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把这种教学理念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
其次,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加强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在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光靠牧师式的说教是很难实现的,必须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只有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才能触动他们的内心深处;只有触动内心深处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才是有效的,才是持久永恒的。通过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兴趣,就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使他们养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并最终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所以,要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必须加强探究式教学。
第三,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意味着急功冒进、拔苗助长,须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需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而放松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长期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有意识地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逐步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第四,必须去掉功利思想,树立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人才而努力工作的理想。
当今的考试内容还是比较注重考查知识与技能的。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考查过程与方法的试题会逐渐增加。然而,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试题还是很少的,对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试题的编撰仍未成熟。所以,单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这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得不到加强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教师必须克服功利思想,树立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人才而努力工作的理想,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总的来说,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不为功利所左右,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自觉地、创造性地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人才而努力工作。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