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洪堡大学开始,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可以从教学和研究实践的结合找到雏形。所谓双元是指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必须经历两个培训场地,一元即职业学校,一元即企企事行业等校外实训场地。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指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研习和在企事行业进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文章在分析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元制职教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确立高职教育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重要地位,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法制建设,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充分适应社会需求,纵深发展高职教育的学历学位。
【关键词】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模式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19-01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大推力发动机,始终处于领先位置,令世界瞩目。如果说德国经济腾飞是职业教育的杰作,那么双元制则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自洪堡大学开始,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开展职业教育的广泛研究也是大学的重要课题。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可以从教学和研究实践的结合找到雏形。所谓双元是指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必须经历两个培训场地,一元即职业学校,一元即企企事行业等校外实训场地。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指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研习和在企事行业进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它不同于研究性型或教学研究性大学教育模式,这种职业教育培训与企事行业联系紧密,直接参与企事行业理论研习和技术生产,从好用够用的角度出发,更受企事行业青睐。
一、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
(一)双元制实现了政府统筹规划和管理
根据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德国联邦政府设立并公布国家认可的职业,同时为不同职业规定和颁布相应的培训计划,其次州政府根据各州的具体情况作出详实的补充,很好地处理和协调岗位设置、职业培训和社会需求的关系。联邦政府的规定和州政府的补充使职业教育标准得到了统一,要求得到了规范,同时也实现了各行各业培训共享和就业互补。这种政府统筹规划和管理模式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协调和灵活发展,行业培训共享和就业互补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对缓解就业压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双元制实现了多方参与和整体协调
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以“双元”为主体,多方参与和整体协调。多方参与主要体现在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企业,雇主组成行会,共同参与技术人才的培养,整体协调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行会的地位和作用,行会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一个组织,所有企业是相应的行会成员。行会在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中承担重要的责任,行会中成立考试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由企业、雇员、教师代表组成,考试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负责职业考试事宜和确定企业的相关培训资格。
(三)双元制实现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相结合
双元制实现了高职教育中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相结合,这种方式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调查研究显示,德国技术在世界相应领域被公认和推崇,堪称一流。德国高等职业教育证书在欧洲通用。正如德国一位领导人所言,在这样一个原料不足的国家,经济实力是以从业人员的技能为基础,经过良好职业培训的青年人是德国的最大资本,也是德国经济腾飞的保障。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双重培训制,充分调动了企业行业的积极性,使办学渠道得到了拓宽,同时节约了教育资源和保证了技术的使用性。
(四)双元制实现了劳动力需求与市场培训的良性循环
职业教育服务于市场,同时市场调节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的培训市场是供应市场,由各行业供应商提供培训置位。工作环境和培训环境是学徒和受培训人员选择企业的重要条件。培训过程中,学徒在逐步锻炼中为企业工作,获得了知识技能的同时收获了一定金额的报酬,企业则以低廉的报酬支付换取工人技术的逐步熟练,在选择新技术工方面也有较大的余地。这样劳动力市场和培训市场不断适时调整,实现了劳动力需求与市场培训的良性循环。
二、双元制职教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确立高职教育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重要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既属于职业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确立高职教育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重要地位,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法制建设
从目前来看,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高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促进了我国高职的良性发展。《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确立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高等职业教育没有专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是由《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进行双重调整,法律地位不清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应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对象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出台相应的高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明确法律地位和立法价值取向,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三)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充分适应社会需求
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教育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老化,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教育课程迫在眉睫,设置二元并重的新课程结构,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无缝对接。课程设置要灵活多样,以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深社会需求组建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同时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理论知识以宽实够用为准,实习实训以技能娴熟为绳,改革傳统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手段。
(四)纵深发展高职教育的学历学位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大多是专科层次,很少有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几乎没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差也使人们对高职教育带有一定程度的偏见,高职教育成了没有出路或出路迷茫的代名词。这给高职教育的稳步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因此,急需纵深发展高职教育的学历学位,大力发展高职本科和高职研究生教育,为培养技术型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劳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又具有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者能力的功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生产一线直接输送技能型人才,重在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强化职业需求的角色定位,对科学制定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和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进.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国家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3年23期.
[2]盛建军. 德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制度分析与启示[J]. 时代教育.2013年23期.
[3]杨庆云.王小丁. 德国高职教育发展文献综述[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4期.
【关键词】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模式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19-01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大推力发动机,始终处于领先位置,令世界瞩目。如果说德国经济腾飞是职业教育的杰作,那么双元制则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自洪堡大学开始,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开展职业教育的广泛研究也是大学的重要课题。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可以从教学和研究实践的结合找到雏形。所谓双元是指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必须经历两个培训场地,一元即职业学校,一元即企企事行业等校外实训场地。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指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研习和在企事行业进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它不同于研究性型或教学研究性大学教育模式,这种职业教育培训与企事行业联系紧密,直接参与企事行业理论研习和技术生产,从好用够用的角度出发,更受企事行业青睐。
一、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
(一)双元制实现了政府统筹规划和管理
根据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德国联邦政府设立并公布国家认可的职业,同时为不同职业规定和颁布相应的培训计划,其次州政府根据各州的具体情况作出详实的补充,很好地处理和协调岗位设置、职业培训和社会需求的关系。联邦政府的规定和州政府的补充使职业教育标准得到了统一,要求得到了规范,同时也实现了各行各业培训共享和就业互补。这种政府统筹规划和管理模式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协调和灵活发展,行业培训共享和就业互补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对缓解就业压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双元制实现了多方参与和整体协调
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以“双元”为主体,多方参与和整体协调。多方参与主要体现在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企业,雇主组成行会,共同参与技术人才的培养,整体协调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行会的地位和作用,行会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一个组织,所有企业是相应的行会成员。行会在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中承担重要的责任,行会中成立考试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由企业、雇员、教师代表组成,考试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负责职业考试事宜和确定企业的相关培训资格。
(三)双元制实现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相结合
双元制实现了高职教育中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相结合,这种方式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调查研究显示,德国技术在世界相应领域被公认和推崇,堪称一流。德国高等职业教育证书在欧洲通用。正如德国一位领导人所言,在这样一个原料不足的国家,经济实力是以从业人员的技能为基础,经过良好职业培训的青年人是德国的最大资本,也是德国经济腾飞的保障。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双重培训制,充分调动了企业行业的积极性,使办学渠道得到了拓宽,同时节约了教育资源和保证了技术的使用性。
(四)双元制实现了劳动力需求与市场培训的良性循环
职业教育服务于市场,同时市场调节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的培训市场是供应市场,由各行业供应商提供培训置位。工作环境和培训环境是学徒和受培训人员选择企业的重要条件。培训过程中,学徒在逐步锻炼中为企业工作,获得了知识技能的同时收获了一定金额的报酬,企业则以低廉的报酬支付换取工人技术的逐步熟练,在选择新技术工方面也有较大的余地。这样劳动力市场和培训市场不断适时调整,实现了劳动力需求与市场培训的良性循环。
二、双元制职教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确立高职教育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重要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既属于职业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确立高职教育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重要地位,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法制建设
从目前来看,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高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促进了我国高职的良性发展。《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确立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高等职业教育没有专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是由《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进行双重调整,法律地位不清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应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对象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出台相应的高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明确法律地位和立法价值取向,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三)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充分适应社会需求
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教育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老化,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教育课程迫在眉睫,设置二元并重的新课程结构,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无缝对接。课程设置要灵活多样,以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深社会需求组建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同时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理论知识以宽实够用为准,实习实训以技能娴熟为绳,改革傳统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手段。
(四)纵深发展高职教育的学历学位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大多是专科层次,很少有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几乎没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差也使人们对高职教育带有一定程度的偏见,高职教育成了没有出路或出路迷茫的代名词。这给高职教育的稳步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因此,急需纵深发展高职教育的学历学位,大力发展高职本科和高职研究生教育,为培养技术型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劳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又具有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者能力的功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生产一线直接输送技能型人才,重在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强化职业需求的角色定位,对科学制定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和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进.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国家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3年23期.
[2]盛建军. 德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制度分析与启示[J]. 时代教育.2013年23期.
[3]杨庆云.王小丁. 德国高职教育发展文献综述[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