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域气质催生与之相近的文化关联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m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的“无形”与彩的“娇媚”赋予水彩本身的可能性,拼写了该画种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各种特性。本文从广西地方水彩文化的视角来探究地域文化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中国东盟和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正确认识地域特色不等于艺术的文化特色,只有深刻领悟地域文化精髓,才能真正形成地方特色文化。
  关键词: 地域气质  文化关联
  从20世纪现代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三大艺术思潮(全盘西化、中西合璧、拉开距离各攀高峰)来纵观广西水彩,目前,该领域的权威意识观大抵可以归纳为后两类。是的,艺术中的地域元素是被拿出来强化研究的。而地域和民族特性观有没有被过于夸大与炫耀,中国中心主义是不是又偷偷从后门溜了回来?本文不便深究,但对西方水彩艺术批评的漠视与无知,是会让广西的水彩学习者们吃尽苦头的。好在,广西部分水彩画家不仅仰仗地域特性和社会民俗,同时还兼顾了一个传统与现代的转换问题以及许多错综复杂的学术课题。
  最近十几年,广西水彩通过一次次的“请进来,送出去,赴京城,访欧美”的学术交流,催生了广西水彩画的如火如荼。一方面广西水彩画家潜心学习西方水彩的优秀传统,在短短数十年里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取得可喜成绩;另一方面,向西方现代艺术的横向研究,拓展了广西水彩艺术视野和新尝试的可能。当然,深厚的广西中国画文化底蕴更使得广西水彩的面貌呈现出百花竞放的多彩局面。这些共同完成了广西水彩单一的模式向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但是,广西还有一个必须面对的中国现代水彩艺术的语境和空间的思索。这个大环境直接关联了广西水彩拓展的前因后果。
  《新世纪天津水彩的现状与发展》一书中指出:“水彩画早已不单单是逸笔草草、一挥而就的小品了,而是向着与国画、油画的比肩方向发展”。只是,智慧与灵感在面对创作观念、表现技巧、文化底蕴质问之时所显得面无血色,不断的、想方设法的提高画幅尺寸,加大画面的复杂程度,故作姿态的积极深沉在获全国大奖的游戏里浪遏飞舟。美术的老黄牛和艺术的投机分子在水彩的账单里博弈。是的,艺术作品除了视觉符号外,生生不息的,恰恰是它对人类生存的富有悲剧色彩的复杂性的敏感。当然笔者在此并非反基础主义,更不是对现代传统怀抱敌意。只是,中国水彩在技法层面的宣扬已经深深影响了几代人,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宣告一个事实:即我们没有从思想意识到行为习惯上真正确立主体性。水彩在很长一段时间,技术成为许多画家引以为傲的头条。事实上,我们在处理传统与现代性问题上的曲折与反复、社会的未分化和并非建立在真正的个体主体性基础之上的社会的虚假团结,以及个性的匮乏,导致了中国水彩循环的陷于各种“群众运动”之中。不管怎样,“后现代之后”的温和、平静、内敛与理性着实会给水彩艺术发展提供更多的时代话语权。而魅力广西也会凭借自身优势实时而进的。
  希腊的哲学家们把艺术叫作“自然的模仿”,从那刻起,他们的后继者就一直忙于对这个定义加以肯定、否定或限定。现在人人都知道这种模仿已经不是当今艺术家的兴趣所在了。但是,从神秘、美奂的自然界寻找艺术的灵感以及色彩、造型的原始依据,仍是艺术家们无法否定的真实。水彩适宜刻画风景的特性激起了广西画家对家乡山水的重新审视,这一审视竟然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偶合,那就是广西的山峰、湖泊、江河、村舍、古街,民俗的内在气质、秉性与水彩画艺术性格的某些内在的关联。两者在人文精神方面的不言而喻,给水彩画家提供了情感上的暗示及技法表现的指引。
  广西的峰林是发育完美的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它们平地拔起,气势超群,造形奇特。形态最典型、风景最秀美的是桂林、阳朔一带的石灰岩峰林,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誉为“碧莲玉笋世界”。漓江依山蜿蜒,渔民泛舟其上,人若置身画里,其景、其境、其情,如不能激起画家创作的欲望,理由怕是牵强了许多。故此,广西水彩画作品明显带有区域特性,也就是明显温情、秀美的岩溶地貌山水及风土情怀。这些作品在早期不同的程度上借鉴或吸取了西洋绘画的写实表现和水彩画原有的一些技术。画面通体淡彩为主,略施线条来区分山峰、岩石之肌理,水彩画水逸盎然的特点和广西自然景致浑然天成、栩栩如生。这可说为日后漓江画派的“阴柔”审美取向不无关联。而广西新生代水彩则将“写生与创作”兼容,更加注重“主体感受”的自然性,力求个性和时代气息的参与,将个人的主体诉求放大到技法和审美感受之中,收效颇丰。
  这里,必须先提徐悲鸿,因为徐悲鸿最早在桂林创建了艺师班,由此开创了广西美术教育的先河。其次是2003年成立的“漓江画派”,以阳太阳为代表的广西美术创作队伍,在实践“回归自然,回归精神家园”的创作宗旨中,倾力打造“漓江画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是中国第一个以综合画种组成的、纳入地方文化发展战略去打造的画派。近10年来,广西美术作品共获得148个国家级美展的奖项;涌现了刘绍昆、黄格胜、张复兴、张冬峰、雷波、雷务武、石向东、谢麟、谢森、黄箐等一批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中青年画家。石向东作品《最后的防线》《走向奥林匹克》被国际奥委会永久收藏,谢麟作品《山村印象》入选法国国家沙龙展在卢浮宫展出并获“特别荣誉奖”,为广西美术创作和中国美术在世界赢得了榮誉,还有55件广西美术作品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铜鼓奖。这些荣耀的事迹勾勒出一片欢愉的艺术氛围,一个可供子系类别孕育的沃土,有了相关美术专业的映衬、铺垫、支撑,才使得水彩画水到渠成,在广西发展和壮大成了理所当然之事。
  “文化现象”之所以为“文化现象”,是因为人们在其中倾注了大量热情,因而卷入了无数文献。围绕着这些文化现象,人们能够组织起纷纭的思绪,从而给予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以实体表现的形式。在广西美术圈子,必须拿水彩说事,这里有几个显而易见甚至是客观的必然。首先,广西绘画真正的领军人物阳太阳,不仅在国画、油画领域建树颇丰,而且水彩画造诣也是斐然。由于榜样或领袖的作用,会营造一定数量的崇拜或追随者,那么,作为新事物并且具备表现客观世界真实性的品性的水彩,在中国轰轰烈烈的文化改革里,是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其次,广西独具特色的西南边疆的秀美柔情的自然风光,巧合了新时期对现实社会客观描绘的水彩画家的胃口。最后,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文化传统的问题。广西地处边陲,少数民族居多,经济相对落后,那么物质和意识的哲学纠缠同样导致了该地域文化的贫瘠。如何在全国的艺术领域博出特色,当然不是和那些文化大省在油画、国画、版画方面死掐。
  “水彩”——在中国兴起较晚,但发展迅速,既承传着油画写实的面貌,又可以适当嫁接中国画以水调色的理念。如此,广西发展水彩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广西一个叫“北海画风”的水彩团体风生水起,学术界誉其为“北海现象”,也就是广西一直宣扬的地域性质的文化品牌。
  “北海现象”作为广西水彩开端的理解,成了话语构型的一整套语言,并且开创了各种观点的全部氛围。人们通常认为,批判性的趋近艺术品的最佳时机是当它的新颖性已经逝去而它自身尚未成为历史之时。然而,正是在这一刻,艺术品的阐释最是未曾得到解决、最易受到攻击的时候,也是在这样的时刻,批评家以即席命名的形式所做的当机立断,能够一劳永逸地封存它的命运。“北海水彩”在广西美术领域恰恰机遇了这种无目的和目的性的评判,被保存、培育、提升起来。只是,面对成绩,我们依然无法回避中国的现代性的先天不足所导致的观念体系的失态。在广西水彩的意识形态里,如何退去笔墨游戏及自娱自乐的熏染,如何理性平和后现代持久高涨的热情,对于一个区域文化品牌来讲,已经变得非常迫切。我们不能寄望于由政府来倡导自我意识中心、自我价值定位以及自我道德承担。在文化的自我救赎里面,一切具有品牌效应的现象,应承担起理念意识旗手的责任来。这是艺术的前导性决定的,更是以地域和民族性做特性的艺术种群最为基础的根。
  参考文献:
  [1]沈语冰.20世纪艺术批评[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2]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李郡.地域语境下的水彩意象与文化书写[J].美术大观,2011(09).
  [4]厉子强.现代水彩的现状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其他文献
画家刘鸿洲  刘鸿洲,号一勺,土家族,1943年生,湖南凤凰人。副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湖南省画院特聘画家、湖南省中国画学会顾问、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顾问、河北省书画院艺术顾问、湖南九歌画院画家、吉首大学客座教授、河北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原学理工,1992年至1993年曾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高级研修班研修,2001年至2002年
期刊
藝术家萧明辉为彰化县员林人,曾为彰化县美术家接力展最年轻的彩墨奖得主,擅长现代彩墨,以多变的肌理、特殊的氛围、细腻的人物表情展现出色的风格。其作品曾受邀参加香港、四川、北京、上海,纽约曼哈顿大使馆展览及国际艺术交流展,他更在国内各文化中心、艺廊多次举办个展。因其画风独特、技法特殊,作品普受收藏家及大陆人士喜爱,佛光山近期出版的佛学丛书还将其作品引为封面,莲花系列作品更为多位政商人士收藏。  萧明辉
期刊
画家周华刚  周华刚,1997年函授毕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油画研究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郴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大湘南油画风景研究会主席。2009年被湖湘画坛评为十大年度人物。曾在《当代绘画艺术》《中国收藏》《美术报》等20余家报刊及专业杂志发表诗书画及艺术评论近千篇幅,作品5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油画展览,2次获奖,50余幅油画水彩画作品入选省展,30余
期刊
一、引言  朱立文先生在著作《美学大辞典》中解释了艺术创作中“哲理性”的定义:  哲理性(philosophical meaning),艺术的基本属性之一。艺术创作中通过形象体现出对自然、历史、人生的整体性把握和根本性认识。其特点有三:一是对形象的依附性。艺术中 的哲理,不是以游离于形象的概念或 逻辑形态出现,而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借助于形象体现,它也由此具有美学品格。二是对具体形象的超越性。……三
期刊
云石刻紫砂套砚(如图1、图2),笔者2001年秋得于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当时,与北京的几位砚友共鉴,一致认为是民国时期的遗物。  砚呈长方形盒式造型,由宜兴紫砂泥烧制,色呈紫红,俗称“海棠红”。长11.5厘米,宽8.1厘米,通高4.1厘米。砚体分为三层,三层相套成器,横来竖直,简略素雅,三层各有所用。  顶层:为砚盖,翻转过来既为砚板,亦可做笔舔。  中间层:为砚台,开有梅花形小池,可供研墨之用。
期刊
6月12日,苏州博物馆推出“鲜虞风云——古中山国文物精品展”。本次展览由苏州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策划,甄选164件(套)珍貴文物来苏聚首。展览共分为“鲜虞东徙·肇建中山”“车辚马啸·逐鹿中原”“钟鸣鼎食·生死同欢”三个单元,全面展示了中山国在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不凡成就,作为2020年度开年文化盛宴以飨观众,展览持续至9月2日。  据《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有“万乘之国
期刊
收藏是一座门,门上有一块匾,匾上有一首诗,诗上有一束光。  这座门,自古以来就兀立在那里,是宁波天一阁的门,是嘉兴天籁阁的门,是湖州皕宋楼的门,是苏州过云楼的门。  收藏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渊远流长,绵延不绝,世变茫茫,方兴未已。  今日收藏,恰逢其会。  君不见,各地的公私博物馆风月无边,过去耳听为虚多不可见的国家宝藏,现在都尽可能地移出深宫,大白于天下,让你眼见为实,一睹为快,为收藏家们提供了最
期刊
名家评论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博導薛永年:  海源先生雕塑与艺评兼擅,近年更致力书法。其书方正、严整、粗重、苍辣,出入于魏碑、漆书与黑体字之间,不求形工,而求神凛,一如其雕塑之正大与艺评之锋利也。拜观微信,遵嘱述感知如上。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原《美术》杂志主编王仲:  我与海源兄相交数十年,他的人品、文品、艺品我非常熟悉,逻辑严密统一,毫无机
期刊
长沙抢米风潮是指1910年(清朝宣统二年)湖南省长沙府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民变。这年春季,湖南因水灾而导致粮食歉收,米价飞涨,民不聊生。长沙城中以卖水为生的贫民黄贵荪一家因为无法买到米而集体自杀,此事激起民愤,引发了抢米风潮。清湖南巡抚岑春蓂对长沙人民严厉镇压,导致冲突扩大化。长沙人民的抢米斗争还直指帝国主义,长沙城中的许多教堂、洋行、领事住宅被捣毁。长沙抢米风潮参与人数超过两万人,并波及周边多个城
期刊
摘要:画家的创作性灵,往往跟出生和成长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及四季轮回的季象塑造了艺术家最原始的艺术本性和原动力。通过回归童真和开悟成长过程中所接触过的物象情景,召唤并抒发对家乡的艺术情怀,最终转化为寄情于山水的艺术表现形式,正是笔者受石涛画论影响下的家乡情景彩墨山水画创作思想的体现。所以,画家既要深入生活体悟自身经历过的人生百态,又要超乎于所接触过的物象本身,最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