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务员现行考试制度下,各类考试题型对知识结构和应试能力的要求,以及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矛盾,并从正确处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素质教育与公务员考试应试能力辩证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考试制度;行政管理;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59-03 1989年,最早的公务员考试在中央国家机关的部分单位开始举行,当时称之为“中央国家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考试”,主要是针对个别部、委、办、局举办,不是全国统一考试。1989~1993年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占10%)和公共基础知识(占90%)。1993年起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公务员制度,公务员考试也从1994年正式开始,考试内容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分数各占50%。从2002年开始,国家公务员考试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A、B类,A类增加了一个新的考试科目——申论,2004年的考试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甲、乙类,2005年,对应公务员法的实施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行测分一、二类。
总的来说,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是顺应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需要。公务员考试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工具和手段,大量借鉴了国外GRE、MBA、MPA和国外政府用人选拔考试的模式和内容,走素质考查的道路,考试内容、方式向考查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过渡。这种考试模式的转变,也将引导我国教育模式和学生学习思维、方法的转变。对行政管理专业办学、培养思路也提出了挑战。
一、现行公务员考试制度对行政管理专业的挑战
目前公务员笔试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均为100分的满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申论》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全部为客观性试题,基本上为单项选择题,部分地区常识判断有少量多项选择题(国家公务员考试全部为单选)。《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概括问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特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省级招考公告中称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是国家公务员重要考试科目,主要测查考生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潜能,包括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等。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在录用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上取得较好成绩的公务员,在应对行政机关日常事务方面,普遍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
1.常识判断模块题型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考查应考者在这些方面应会的最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2.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3.判断推理是考察应考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其题型主要有四种。(1)图形推理题型:要求考生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符合规律的一个,替代题中的问号,使图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2)演绎推理题型:这种题型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3)定义判断题型:运用标准进行判断,是公务员一项基本的职位要求。在每一个问题中,先给考生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一组事物或行的例子,要求考生从中选出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这里假设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4)类比推理题型:这种题型考察的是考生的一种推理能力,先给考生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4.数量关系的题型分为数字推理和数字运算。(1)数字推理题型: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排列规律。(2)数学运算题型: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5.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申论》考试的具体内容
申论材料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考试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概括、对策、论证。概括要求应试者在仔细阅读试卷给出的材料后,以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出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对策要求应试者就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篇幅不超过300字。论证要求应试者根据答题要求,充分利用给定的材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的见解。要求800~1200字。《申论》的答题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措施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流畅。
(三)公务员考试制度对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带来的问题 我国于2006年1月1日实施了《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管理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透明化时代,公务员的选拔必须经过标准化考试。现行公务员考试贯彻了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一般按照公务员岗位公开招考所需要人员。招考时面向社会招考,只要符合招考条件,无论是应接毕业生,还是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机构的人员都可以报考。由于政府机构众多,且有些机构专业性很强,需要招考相应专业的人员,不一定都需要行政管理人员。
但是,目前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是根据行政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以及政府在职公务人员所需要的政治、业务和文化知识结构设置的,和公务员考试的上述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具体来讲,行政管理专业是按照政治学为基础,以管理学为主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与人才培养。这类知识并没有很好的覆盖公务员考试中的知识,偏重理论性,且现有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应试能力帮助不大,继而无法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公务员考试过关率。特别是面试选拔阶段主要考核考生的综合分析、组织协调、反应应变、言语表达、举止仪表等几个项目,具体包括了考核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含回答迅速、灵敏度、灵活性等)、综合与分析能力、实际业务知识与操作技能(含工作经验、业务水平等)、举止(含仪表、气质、风度等)、逻辑思维能力、知识面、思想与政策水平(含思想境界、纪律性等)、进取精神(含事业心、进取心、竞争意识、成就感)、态度、人际关系(含合作精神、协调交往等)、兴趣爱好、性格、创造能力、记忆能力、听写能力(含速记、书法等)、求实精神(含责任心、诚实性等)、稳定性、组织管理能力、动机、自学能力、计算能力、调研能力、接受能力、注意分配能力、独创见解能力等。然而,在传统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上述素养。
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面临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后恢复了行政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起初行政管理学是作为政治学下的二级学科发展起来的。在公务员考试制度实施之前,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带有较浓厚的政治学色彩,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较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教育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目录调整,设置了管理学门类以及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将原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的行政学专业(二级学科)划归公共管理学科之中,并更名为“行政管理”。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尤其在公共必修课方面更是如此。在专业课程方面,主干课程差距不大,但在非主干课程或选修课程方面差距较大。在非主干课程选修课程中,各院校没有完全遵循国家规定的主干课程体系,这表现了一定的自主性。当然,其中也反映出高校之间对一些重要课程的认识有自己的主张和偏好,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知识面和深度上都得到加强,偏重理论。很少看见有专门针对公务员考试技能的课程。受学科发展惯性等因素的影响,在现行公务员考试制度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1.基本素质教育与提升考试过关率的选择。作为国家正规的行政管理本科教育,其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主要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公务人员所需的知识结构,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在内的课程设置,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但是,这种课程设置和现在公务员考试要求有一定差距,现行课程设计,不一定能提高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过关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2.正常课程安排与政府公务员考试时间的矛盾。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在各个学年之间的安排,一般是根据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安排的,如专业课先安排专业基础课,再安排专业骨干课程,然后安排各类专业选修课,并且保证课程大体在各个学年之间均等。但是,政府公务员考试的时间相对灵活,是根据政府机关工作需要安排的,如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时间一般每年安排在年底等。这样,就存在正常课程安排与政府公务员考试时间的矛盾,有时出现在公务员考试之前有关课程尚未开设的现象,对学生参加考试产生不利影响。
3.课程安排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矛盾。根据现行公务员管理制度,公务员凡进必考,如不能通过公务员考试,就不能进入公务员队伍,对于未能通过公务员考试的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而言,需要在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就业。且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竞争非常激烈,有时一个普通公务员岗位,竟有数千人报考。不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考上公务员的比例,一般不到10%。这样,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课程设置中,需要适当增加一些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
4.本科课程设置与职业培训的衔接。在本科学历教育中,课程设置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重视行政管理基础理论学习,为国家公务员队伍长远发展服务。因而学科基础课、必修课的设置需要充分体现这一点。但由于现行公务员制度凡进必考的要求,在选修课、通识课等课程设置中,需要适当和公务员考试培训、公务员入职培训等相衔接,既能保证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以素质教育为主,同时,兼顾公务员考试的需要。
三、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
如前所述,针对现行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正确素质教育与公务员考试应试能力的辩证关系。尽管传统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高素质公务员为目标,是完全正确的,但在现行公务员考试制度下,也要兼顾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需要。在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设置中,尽可能安排和公务员考试科目相关、相近的课程,使毕业生能够适应公务员考试要求,在和其他专业学生的竞争中,具有学科上的优势,处于有利的地位,大大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和考试过关率,最终达到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目的。
2.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须与公务员考试时间配合。目前,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每年11月底进行笔试,分部门分别组织面试。因此,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将公务员考试专题等课程在大三下学期以前讲授,让学生提前掌握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知识,并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在大三下学期,应该有一门针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课程(可以是必修课性质,也可以是限选课性质)和一门针对《申论》的课程(可以是必修课性质,也可以是限选课性质),保证开课的课时量,以及学生与授课教师的重视程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笔试应试能力的增强。同时,开设面试技巧的现代礼仪课程,组织学生开展模拟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活动,以提高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和综合素养。另外,由于提前半年开设应试技巧课程,不但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还有一个暑假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
3.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兼顾学生就业的需要。由于公务员制度规定凡进必考,且并未对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任何偏向,要求考试公开、公平、公正,因而未通过考试的毕业生需要在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寻求就业机会。在课程设置中,除行政专业骨干课程外,在选修课中适当开设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证券市场等课程,使未能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党政机关就业的学生,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中就业。从社会需要看,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每年对行政管理人员都有较大需求,就业市场前景较好,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4.本科课程设置与职业培训的衔接。为了提高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通过率,在本科课程设置中尽可能予以衔接,但是本科教育作为国家规范的学历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主。对于纯粹以应试为主的培训,可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的课程学习。因而在课程设置中,主要设置好与公务员考试有关,且以培养公务员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一般不安排纯应试类的课程,学生可自愿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或者自学,以提高公务员考试应试能力。
参考文献:
[1]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2]王乐夫,等.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孙柏英.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李和中.比较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5]温来成.政府经济学[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温来成,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财政理论、城市公共管理;张偲,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博士生。
关键词:考试制度;行政管理;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59-03 1989年,最早的公务员考试在中央国家机关的部分单位开始举行,当时称之为“中央国家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考试”,主要是针对个别部、委、办、局举办,不是全国统一考试。1989~1993年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占10%)和公共基础知识(占90%)。1993年起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公务员制度,公务员考试也从1994年正式开始,考试内容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分数各占50%。从2002年开始,国家公务员考试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A、B类,A类增加了一个新的考试科目——申论,2004年的考试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甲、乙类,2005年,对应公务员法的实施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行测分一、二类。
总的来说,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是顺应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需要。公务员考试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工具和手段,大量借鉴了国外GRE、MBA、MPA和国外政府用人选拔考试的模式和内容,走素质考查的道路,考试内容、方式向考查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过渡。这种考试模式的转变,也将引导我国教育模式和学生学习思维、方法的转变。对行政管理专业办学、培养思路也提出了挑战。
一、现行公务员考试制度对行政管理专业的挑战
目前公务员笔试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均为100分的满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申论》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全部为客观性试题,基本上为单项选择题,部分地区常识判断有少量多项选择题(国家公务员考试全部为单选)。《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概括问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特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省级招考公告中称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是国家公务员重要考试科目,主要测查考生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潜能,包括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等。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在录用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上取得较好成绩的公务员,在应对行政机关日常事务方面,普遍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
1.常识判断模块题型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考查应考者在这些方面应会的最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2.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3.判断推理是考察应考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其题型主要有四种。(1)图形推理题型:要求考生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符合规律的一个,替代题中的问号,使图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2)演绎推理题型:这种题型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3)定义判断题型:运用标准进行判断,是公务员一项基本的职位要求。在每一个问题中,先给考生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一组事物或行的例子,要求考生从中选出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这里假设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4)类比推理题型:这种题型考察的是考生的一种推理能力,先给考生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4.数量关系的题型分为数字推理和数字运算。(1)数字推理题型: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排列规律。(2)数学运算题型: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5.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申论》考试的具体内容
申论材料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考试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概括、对策、论证。概括要求应试者在仔细阅读试卷给出的材料后,以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出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对策要求应试者就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篇幅不超过300字。论证要求应试者根据答题要求,充分利用给定的材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的见解。要求800~1200字。《申论》的答题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措施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流畅。
(三)公务员考试制度对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带来的问题 我国于2006年1月1日实施了《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管理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透明化时代,公务员的选拔必须经过标准化考试。现行公务员考试贯彻了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一般按照公务员岗位公开招考所需要人员。招考时面向社会招考,只要符合招考条件,无论是应接毕业生,还是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机构的人员都可以报考。由于政府机构众多,且有些机构专业性很强,需要招考相应专业的人员,不一定都需要行政管理人员。
但是,目前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是根据行政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以及政府在职公务人员所需要的政治、业务和文化知识结构设置的,和公务员考试的上述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具体来讲,行政管理专业是按照政治学为基础,以管理学为主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与人才培养。这类知识并没有很好的覆盖公务员考试中的知识,偏重理论性,且现有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应试能力帮助不大,继而无法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公务员考试过关率。特别是面试选拔阶段主要考核考生的综合分析、组织协调、反应应变、言语表达、举止仪表等几个项目,具体包括了考核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含回答迅速、灵敏度、灵活性等)、综合与分析能力、实际业务知识与操作技能(含工作经验、业务水平等)、举止(含仪表、气质、风度等)、逻辑思维能力、知识面、思想与政策水平(含思想境界、纪律性等)、进取精神(含事业心、进取心、竞争意识、成就感)、态度、人际关系(含合作精神、协调交往等)、兴趣爱好、性格、创造能力、记忆能力、听写能力(含速记、书法等)、求实精神(含责任心、诚实性等)、稳定性、组织管理能力、动机、自学能力、计算能力、调研能力、接受能力、注意分配能力、独创见解能力等。然而,在传统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上述素养。
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面临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后恢复了行政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起初行政管理学是作为政治学下的二级学科发展起来的。在公务员考试制度实施之前,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带有较浓厚的政治学色彩,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较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教育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目录调整,设置了管理学门类以及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将原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的行政学专业(二级学科)划归公共管理学科之中,并更名为“行政管理”。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尤其在公共必修课方面更是如此。在专业课程方面,主干课程差距不大,但在非主干课程或选修课程方面差距较大。在非主干课程选修课程中,各院校没有完全遵循国家规定的主干课程体系,这表现了一定的自主性。当然,其中也反映出高校之间对一些重要课程的认识有自己的主张和偏好,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知识面和深度上都得到加强,偏重理论。很少看见有专门针对公务员考试技能的课程。受学科发展惯性等因素的影响,在现行公务员考试制度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1.基本素质教育与提升考试过关率的选择。作为国家正规的行政管理本科教育,其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主要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公务人员所需的知识结构,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在内的课程设置,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但是,这种课程设置和现在公务员考试要求有一定差距,现行课程设计,不一定能提高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过关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2.正常课程安排与政府公务员考试时间的矛盾。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在各个学年之间的安排,一般是根据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安排的,如专业课先安排专业基础课,再安排专业骨干课程,然后安排各类专业选修课,并且保证课程大体在各个学年之间均等。但是,政府公务员考试的时间相对灵活,是根据政府机关工作需要安排的,如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时间一般每年安排在年底等。这样,就存在正常课程安排与政府公务员考试时间的矛盾,有时出现在公务员考试之前有关课程尚未开设的现象,对学生参加考试产生不利影响。
3.课程安排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矛盾。根据现行公务员管理制度,公务员凡进必考,如不能通过公务员考试,就不能进入公务员队伍,对于未能通过公务员考试的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而言,需要在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就业。且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竞争非常激烈,有时一个普通公务员岗位,竟有数千人报考。不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考上公务员的比例,一般不到10%。这样,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课程设置中,需要适当增加一些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
4.本科课程设置与职业培训的衔接。在本科学历教育中,课程设置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重视行政管理基础理论学习,为国家公务员队伍长远发展服务。因而学科基础课、必修课的设置需要充分体现这一点。但由于现行公务员制度凡进必考的要求,在选修课、通识课等课程设置中,需要适当和公务员考试培训、公务员入职培训等相衔接,既能保证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以素质教育为主,同时,兼顾公务员考试的需要。
三、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
如前所述,针对现行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正确素质教育与公务员考试应试能力的辩证关系。尽管传统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高素质公务员为目标,是完全正确的,但在现行公务员考试制度下,也要兼顾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需要。在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设置中,尽可能安排和公务员考试科目相关、相近的课程,使毕业生能够适应公务员考试要求,在和其他专业学生的竞争中,具有学科上的优势,处于有利的地位,大大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和考试过关率,最终达到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目的。
2.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须与公务员考试时间配合。目前,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每年11月底进行笔试,分部门分别组织面试。因此,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将公务员考试专题等课程在大三下学期以前讲授,让学生提前掌握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知识,并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在大三下学期,应该有一门针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课程(可以是必修课性质,也可以是限选课性质)和一门针对《申论》的课程(可以是必修课性质,也可以是限选课性质),保证开课的课时量,以及学生与授课教师的重视程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笔试应试能力的增强。同时,开设面试技巧的现代礼仪课程,组织学生开展模拟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活动,以提高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和综合素养。另外,由于提前半年开设应试技巧课程,不但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还有一个暑假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
3.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兼顾学生就业的需要。由于公务员制度规定凡进必考,且并未对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任何偏向,要求考试公开、公平、公正,因而未通过考试的毕业生需要在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寻求就业机会。在课程设置中,除行政专业骨干课程外,在选修课中适当开设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证券市场等课程,使未能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党政机关就业的学生,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中就业。从社会需要看,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每年对行政管理人员都有较大需求,就业市场前景较好,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4.本科课程设置与职业培训的衔接。为了提高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通过率,在本科课程设置中尽可能予以衔接,但是本科教育作为国家规范的学历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主。对于纯粹以应试为主的培训,可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的课程学习。因而在课程设置中,主要设置好与公务员考试有关,且以培养公务员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一般不安排纯应试类的课程,学生可自愿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或者自学,以提高公务员考试应试能力。
参考文献:
[1]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2]王乐夫,等.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孙柏英.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李和中.比较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5]温来成.政府经济学[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温来成,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财政理论、城市公共管理;张偲,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