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学生作文,套话、假话、空话太多,不少有识之士都抨击低效语文教学,呼吁语文改革。作文教学的一些弊端充分说明了新课程标准虽然实施多年,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还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师能有可观的作文教学效益。如何使初中作文教学有效高效?个人觉得,首先必须把新课程理念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只有自觉地落实新的理念,才有可能生成作文课堂的精彩活力,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课堂质量。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回归绿色作文
绿色作文,顾名思义,是指反映真实生活,感情真挚动人,毫无弄虚作假、矫揉造作之嫌的作文。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初中作文教学怎样才能回归真实,回归绿色呢?我认为,必须鼓励学生写基于生活基础之上的作文,坚决反对虚情假意的“灰色作文”。教学中,我常从两个角度入手:1.说真话。生活是写作之源。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正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作文教学必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留心身边的现象,学会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融入情感、有所体验、有所发现,不断积蓄绿色的素材(指源自生活而非杜撰的素材)。有了绿色的素材,才有可能回归绿色作文。生活是绚烂多彩的,它融入了父母、老师、亲友、同学的感情。它一波三折,充满了欢乐、坎坷、心酸、幸福。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包含许多复杂的情愫。观察它、感悟它,作文的素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抒真情。现在初中生的不少文章是“做”出来的,缺少真情实感,要想使学生在作文中抒真情,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作文,更要教他们做人。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说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第一点“说真话”,强调的是观察,第二点“抒真情”,强调的是感悟。观察到的事物通过感悟才能化为真情。我曾经出过这么一个作文题目:《让我悄悄告诉你》。有个喜欢读课外书的女生,写了读书的乐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现摘录两段:
你的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诗经》的古老与经典,《史记》的创新与辉煌,《三国演义》的豪情与磅礴,《红楼梦》的细腻与宏大……书籍,你有着穿越千年不老的灵魂,你承载着无数豪气侠骨的壮志柔情,引领我用一生去参悟。
文章的最后,小作者这样结尾:
书籍像杯芳香浓郁的咖啡,品尝过后神清气爽;语文像瓶滋润醇香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让我悄悄告诉你,我早已被你无限的魅力给深深地迷住了。
我想,如果没有对阅读后的深刻感悟,就不会有如此真情实感的酣畅抒发。
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这是每个教师都懂得的最基本的道理。关键是在教学中有没有发挥主体作用?有没有将主体性落到实处?学生中一直流传着“作文,拿魂;周记,晦气”的说法,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我在作文教学中常采用对话交流法。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话交流法就是要求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交流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这里仅以选材为例。我曾经出过这样一道作文题:《我的父亲》。看到有的学生茫然的目光,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父亲与我们接触过的大事小事,然后进行先小组后全班的交流。虽然每个父亲由于性格不同、经历各异、工种有别,但父亲给学生的感觉不仅仅是威严,更是个感情丰富、热爱子女、热爱工作、关心家庭的个体。学生列举了很多生动感人的事例,个别学生在交流中还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对话交流发散了思维,找到了许多平时不太注意的素材;对话增进了理解,感悟到父亲的关爱和慈祥;对话交流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解决了作文素材的困难。
三、尊重鼓励学生
学生作文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很正常。教师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应该采取不嘲笑、不批评的态度。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学生的上进心,一旦这种上进心被摧残,学生学习的欲望就会逐渐丧失,这是我们教师极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所以,我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的是鼓励,鼓励优等生锦上添花,鼓励后进生奋起直追。有一次,我布置了一个作文题:我们一起走过。一个女生作文写完了,她居然哭了起来,问她,回答说写不好。我拿起作文本一看,写得果然不太好,但是我找到了她在材料和语言上的几个优点,肯定了她的成绩,并且告诉她,只要在布局上能注意次序的安排就基本成功了。鼓励给了她信心,第二稿果然好多了。批改作文,我把学生的不足作为希望提出,避免了批评刺激学生的上进心。正因为我从来都是表扬,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这样说:“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虽然只是打基础,但对学生的影响也许是终生的。因此,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要放到更高的层面来认识,认真扎实地去应对。
(责任编辑 韦淑红)
一、回归绿色作文
绿色作文,顾名思义,是指反映真实生活,感情真挚动人,毫无弄虚作假、矫揉造作之嫌的作文。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初中作文教学怎样才能回归真实,回归绿色呢?我认为,必须鼓励学生写基于生活基础之上的作文,坚决反对虚情假意的“灰色作文”。教学中,我常从两个角度入手:1.说真话。生活是写作之源。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正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作文教学必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留心身边的现象,学会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融入情感、有所体验、有所发现,不断积蓄绿色的素材(指源自生活而非杜撰的素材)。有了绿色的素材,才有可能回归绿色作文。生活是绚烂多彩的,它融入了父母、老师、亲友、同学的感情。它一波三折,充满了欢乐、坎坷、心酸、幸福。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包含许多复杂的情愫。观察它、感悟它,作文的素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抒真情。现在初中生的不少文章是“做”出来的,缺少真情实感,要想使学生在作文中抒真情,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作文,更要教他们做人。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说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第一点“说真话”,强调的是观察,第二点“抒真情”,强调的是感悟。观察到的事物通过感悟才能化为真情。我曾经出过这么一个作文题目:《让我悄悄告诉你》。有个喜欢读课外书的女生,写了读书的乐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现摘录两段:
你的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诗经》的古老与经典,《史记》的创新与辉煌,《三国演义》的豪情与磅礴,《红楼梦》的细腻与宏大……书籍,你有着穿越千年不老的灵魂,你承载着无数豪气侠骨的壮志柔情,引领我用一生去参悟。
文章的最后,小作者这样结尾:
书籍像杯芳香浓郁的咖啡,品尝过后神清气爽;语文像瓶滋润醇香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让我悄悄告诉你,我早已被你无限的魅力给深深地迷住了。
我想,如果没有对阅读后的深刻感悟,就不会有如此真情实感的酣畅抒发。
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这是每个教师都懂得的最基本的道理。关键是在教学中有没有发挥主体作用?有没有将主体性落到实处?学生中一直流传着“作文,拿魂;周记,晦气”的说法,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我在作文教学中常采用对话交流法。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话交流法就是要求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交流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这里仅以选材为例。我曾经出过这样一道作文题:《我的父亲》。看到有的学生茫然的目光,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父亲与我们接触过的大事小事,然后进行先小组后全班的交流。虽然每个父亲由于性格不同、经历各异、工种有别,但父亲给学生的感觉不仅仅是威严,更是个感情丰富、热爱子女、热爱工作、关心家庭的个体。学生列举了很多生动感人的事例,个别学生在交流中还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对话交流发散了思维,找到了许多平时不太注意的素材;对话增进了理解,感悟到父亲的关爱和慈祥;对话交流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解决了作文素材的困难。
三、尊重鼓励学生
学生作文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很正常。教师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应该采取不嘲笑、不批评的态度。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学生的上进心,一旦这种上进心被摧残,学生学习的欲望就会逐渐丧失,这是我们教师极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所以,我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的是鼓励,鼓励优等生锦上添花,鼓励后进生奋起直追。有一次,我布置了一个作文题:我们一起走过。一个女生作文写完了,她居然哭了起来,问她,回答说写不好。我拿起作文本一看,写得果然不太好,但是我找到了她在材料和语言上的几个优点,肯定了她的成绩,并且告诉她,只要在布局上能注意次序的安排就基本成功了。鼓励给了她信心,第二稿果然好多了。批改作文,我把学生的不足作为希望提出,避免了批评刺激学生的上进心。正因为我从来都是表扬,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这样说:“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虽然只是打基础,但对学生的影响也许是终生的。因此,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要放到更高的层面来认识,认真扎实地去应对。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