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启河洛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we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3月29日,郑州新郑黄帝故里,伴着庄严肃穆的礼炮声,来自世界各地的两万余名炎黄子孙,举行了隆重的黄帝祭祖大典。(图1)
  
  “故乡啊,我们回来了,回到了您的怀抱!”声声发自肺腑的呼唤,深深震撼着全世界1.2亿客家人的心灵。
  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移民现象始终相伴相随,客家人是移民中形成的特殊群体。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遍及全球,因而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然而客家民系自诞生之日起,犹如团团迷雾,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一种观点认为“客家”一词是“河洛”的音变,客家是相对于当地原住民而言,先到为主,后来为客。
  “河洛”即指黄河与洛水相交汇的地方,这里是客家人发源地的核心,也是他们祖先最初的家园。
  洛水发源于陕西华山南麓的兰田县,它由西南而来,流至郑州辖区内的巩义后,与西来东去的黄河相交汇。这里水面浩瀚,黄白两水相互裹挟形成巨大的漩涡,犹如一幅天然“太极图”。民间传说此处就是伏羲“观河水东流,察日月交替,思寒暑循环,构演太极八卦”的地方,神秘的“河图洛书”就出自于此。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管理学院教授于希贤说,河图洛书形成的时间非常早,它的出现是先人观察大自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得到的结果。表现的哲理是大自然、生物界、人类社会、天地人之间都有根本规律,这个根本规律就是事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归结为两张图:河图、洛书,这是中国人世代相传形成的变化万千的魔方。
  “唯唯客家,系出中原,根在河洛”。所谓的“客家”的源头在大河之南、伊洛水及嵩山周围一带。(图2)
  毋庸置疑,客家人就是夏商周三代的后裔,是炎黄子孙。夏商周这三代,是我国奴隶制自起始期到全盛期,也是百家姓得以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其中夏商两个朝代的中心区域都在河洛地带。“客家”人实际上是以河洛地区为中心,迁徙到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中原人。
  当年南迁的中原难民大多数渡过黄河,沿着颍水、汝河、淮河南下,经汝颍平原到达长江沿岸,散落于江淮一带和太湖、鄱阳湖之间。其中相当一部分沿长江继续南下,最后辗转迁入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举族而走,原想待战事平息后再归故土。不成想历史在河南几度洗牌后,给他们留下的竟是缠绵的寻根絮语:“本是河洛郎,祭拜河南堂”。
  文献记载,中原大地曾遭受无数次重大劫难,或天灾,或战争,人祸大于天灾,这些劫难险些致华夏文明堕入死亡之门。
  西晋末年,晋武帝死后,皇族之间争夺政权,揭开了连绵16年的“八王之乱”序幕。八王之乱后,匈奴贵族刘渊乘中原内乱,率5万大军呼啸而来,大举南侵,其势力迅速扩大到了黄河以北。公元311年,匈奴人在宁平城即今天的河南鹿邑西南歼灭晋军十万余人,并攻克京师洛阳,大肆杀戮王公士民三万多人,史称“永嘉之祸”或“五胡乱华”。
  到了公元316年匈奴占领长安,晋元帝南迁时,大批中原百姓、皇室与门阀贵族、士大夫为逃避战乱杀戮,成家族的相随南逃,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衣冠南渡即中原人向南迁徙;入闽八姓,指林、陈、黄、郑、詹、邱、何、胡。除此,还有王、刘、谢、袁等望族大姓,自黄河以南的河洛一带迁往闽粤。
  这次移民达百万之众,占当时中原人口的五分之一,声势之浩大,其景之惨烈,惊天地泣鬼神。
  永嘉五年,流民杜弢聚众起事,反抗西晋政权的压迫,结果8000流民被官军沉杀于长江中。
  客家人的迁徙是一部流亡史、血泪史。他们闯过一道道死亡之门,沿途留下一串串血染的足迹。他们是“政治难民”,也被称为“灾荒流人”。
  可以说,客家精神与文化的渊源正是形成于历史上那数次艰难迁徙的过程中,那是一个痛苦迷茫的过程,谁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要去的地方到底还有多远。伴随着沿途原土著居民的挤迫,他们流离失所,始终处在饥寒交迫之中。
  这一历史的行程,最终以中原汉人定居岭南而宣告结束。华夏文明的火种也随着南迁的步伐洒向了大江以南,闽粤之地。
  客家人眷恋祖先的乡音,铭记先人的姓氏。至今,台湾有着“林陈半天下,郑黄排满街”一说,而这四大姓的地望均在中原一带。
  林姓的姓氏发源地在今河南卫辉市以北,他们是商朝末期重臣比干的后裔,今天这里依然保留着比干的庙宇和墓葬。比干为商王太丁之子,纣王的叔父。商纣王执政期间,暴虐淫乱,横征暴敛。看到国家岌岌可危,比干冒死劝谏,却被纣王剖心而死。
  比干死时,夫人陈氏已怀有身孕,为躲避灾祸逃入深山老林,生下一男儿,取名坚。此后不久,周武王灭商得天下,为了弘扬比干的忠肝义胆,特赐比干之子林姓,封为大夫。
   “天下郑氏出荥阳”。在今郑州辖区荥阳市东南角的檀山脚下,坐落着郑氏祖先的塑像。他们分别是春秋时郑国的国君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亡国后的郑国子民以国名为姓。后居于荥阳郡的一支,人丁兴旺,于是“荥阳”便成了郑姓的郡望和堂号。(图3)
  陈姓源于五帝之一舜之后,祖上在周族担任陶正,专门负责烧制陶器。因深得周文王的赏识,文王的儿子武王灭商以后,封其到陈地宛丘建立陈国,宛丘即今河南淮阳。其子孙以国为姓,便有了血缘家族的符号。
  黄姓是帝舜时期我国东部沿海一带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裔。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始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同样以国为姓。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如今的黄国故地,历史上的文化遗存随处皆是……
  著名客籍学者、外交家黄遵宪在他的《已亥杂诗》中对客家人的南迁有着这样的抒怀:“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诗中高度概括了客家人千年迁徙、万里长旅的艰辛与刻骨铭心的思故之情。
  据广东韶关张氏家谱提供的信息,唐代开元年一代名相张九龄的祖上就是两晋时期从中原迁往岭南的客家人。被誉为“岭南第一人”的张九龄曾预言,安禄山日后必反,并上谏唐玄宗对此人早作提防,以防后患,但唐玄宗不以为然。在张九龄死后不久,果然爆发“安史之乱”。被迫奔往蜀地的唐玄宗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广东曲江祭九龄,但事已晚矣。安史之乱又一次引发了中原人离乡背井大举南迁。
  史料显示,唐代天宝至元和年间的河南府人口,由原来的十二万七千四百四十户,锐减到一万八千七百九十九户,其中的十万零八千六百多户人家在数十年间不知所向,史料中未作任何交代。
  安史之乱爆发,战争延续八年,主战场集中在秦岭到淮河以北这条线,老百姓没法过日子,而当时南方人口稀少,土地比较充足,中原地区的流民就纷纷地往南边迁徙。
  安史之乱后,又爆发了以黄巢为代表的农民起义。战争给中原百姓又带来一次灾难。祖籍嵩山脚下、伊洛河畔的诗人杜甫对此战乱悲吟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蓠。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中原人第三次南迁,发生在金人占领开封,蒙古人入主中原期间。宋王朝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仓惶渡江南迁的同时,相随着的是大批中原百姓,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政治、文化的南迁。自此,延续了数千年的黄河文明开始步入低谷。
  大批的中原人流入岭南,落足于闽粤赣一带,其中有伟大的爱国诗人文天祥的祖先。正是这位由中原辗转流落至江西吉安的客家之后,在南宋王朝即将覆灭的时刻挺身而出,率义军于赣粤一带同蒙古铁骑进行了殊死抗争,其情之惨烈悲壮令后人仰慕。尤其是他留下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其他文献
恐龙曾经是地球的霸主,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然而,这样一个带给人类无限想像力的物种,竟然在6500万年前戏剧般地消失了。是什么原因让恐龙彻底销声匿迹?更让人担忧的是,恐龙的消失是距离人类最近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人类是否会重蹈恐龙的命运?    它是曾经令人生畏的巨无霸  它是曾经统治地球者的代名词  然而神秘力量使恐龙王国瞬间覆灭  天外来客的袭击牵引着我们探寻恐龙灭亡之谜     《“天外来客”
期刊
历史上有这么一部奇书,虽然它不能帮人们练成盖世武功,但能够帮人们发财致富。有一个国家得到了它,实现了国家富强;有一个人得到了它,成为天下首富。这部奇书就是《计然之策》。靠着《计然之策》,实现国家富强的是春秋时期的越国,成为天下首富的是帮着越王勾践消灭了吴王夫差的著名政治家范蠡。  关于《计然之策》指导越国实现富强的故事,记载在《史记·货殖列传》里,原文说:“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期刊
自从肿瘤在临床上出现以来,全世界针对肿瘤的科研工作就没有停止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相继出现,肿瘤病人的存活率有了大幅度提升。1年、3年、5年,10年甚至更久。但是,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是困扰着医生,阻扰着肿瘤病人的长期生存。  60岁的张翠吉是一位有着35年教龄的退休老师。退休后的张老师并没有闲着,帮老伴打理养猪场、扭秧歌、学书法,生活很充实。  无论是精气神,身板,还是心理状态,张老师都非常过
期刊
1997年,考古学家在重庆云阳的巴人墓葬群中发现了大量奇特的墓坑,这些再次见到阳光的真实图景令人惊奇。这些墓主的遗骸旁,骇然放着成堆的散碎人骨,而且都与随葬品放在一起。这引起了人们的疑问和猜想。  这些场景都是真实的,一些杀戮者,一些被杀的人。远古的人们需要这种血腥的盛宴和舞蹈,从死亡中获得荣耀、信心。这些被时间和泥土凝固下来的图像,成为历史长河中触目惊心的闪回。  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商代初期,中
期刊
1935年,共产党人方志敏被秘密处决,烈士遗体散落何处?历史留下谜团。22年后,遗骨终于找到。然而,又过了20年,葬礼才终于举行。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桐”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做碎,国敝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
期刊
最近,刘文贤越来越担心沉默孤僻的儿子嘉东。一天,儿子在窗台上随意摆放着作业本,她忍不住看了起来。本子上誊写着名为《蒲公英》的小诗:在梦中,依稀残存着家的温度;漂着,漂着,我找不到回家的路……这首诗像霹雳一样击中了刘文贤,让她发抖、心痛。原来,儿子心里什么都清楚。  1.用小诗试探父母  这首诗,是不是儿子故意给自己看的?刘文贤越想越心惊,她甚至都不敢去问问儿子。傍晚,丈夫张应洲回来了,刘文贤偷偷说
期刊
三千多年前,一条跨越西南山水通往西亚的古道,曾是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商旅通道,它比灿烂的“丝绸之路”还要早二百多年。    古蜀边关    2007年11月18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布置一场特殊的展览。陈列的展品除了人们熟知的巨大青铜面具,还有其它一些奇怪的青铜器。它们并非都是三星堆博物馆的收藏,而是来自四川南部和云南地区。  这些文物被组合在一起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来自于一条古老的
期刊
在心脏外科领域挑战自我。创造一个个生命奇迹,让濒临绝境的生命重获新生。  吴清玉是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有人说他胆子大,别人不敢碰的手术他都接下来。其实在一次次自我超越的复杂手术背后是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心。  吴院长从事心脏外科手术30多年。在日常工作中几乎从来不拒绝他的病人,不管病情多么复杂,做手术有多大的风险,只要有希望他就会争取。他特别能理解病人及亲属面对病情
期刊
王守红是安徽省临泉县一位普通农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依靠智慧赚了钱。他养牛,却不仅仅卖牛,还把堆积的牛粪变成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从2005年到现在,他每年卖牛粪赚十几万,全镇的牛粪经他卖了一千万。他不仅卖牛粪,还利用牛粪种蘑菇、养蚯蚓、搞沼气、做肥料。一个普通农民靠牛粪循环利用过上了幸福生活。  千真万确,王守红真的把牛粪卖出了天价。  王守红家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祖祖辈辈都以种田为生,王守红出
期刊
阳光和植物,是自然界的能量之源。动物们无一例外地通过最原始的方式,捕获食物获取能量。  当人类解开火的秘密,能量的释放就获得了一种新的方式:燃烧。燃烧千百年前深埋地底下的植物,释放出储存千百年的太阳的能量,让我们得以摆脱自然界的束缚,并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直到今天,我们利用的大多数能量,仍然源自这种燃烧史前植物的原始过程。然而,它又让我们的地球付出了代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