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城市化进程也出现了深入建设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市政道路工程的重要性开始凸显,施工单位应当针对这一部分的应用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达到理想的建设目标。软土路基属于市政道路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工程的基础质量。本文首先分析软土路基的工程概念,随后阐述其建设特征,最后深入研究相关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规划大量的道路施工项目。而软土路基属于道路建设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因此需要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特殊施工技术,尽可能提高整体通行效果,避免出现不良现象,如裂缝、坍塌等。在这一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明确软土路基的对应概念,并根据其建设特征,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与处理措施,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为以后的车辆通行打下坚实基础。
1 软土路基的工程概念
软土路基本身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特殊地质类型,其需要在工程建设前采取针对性技术进行处理,才能够达到较为稳固的通行效果。通常情况下,软土路基分布于江、河或海洋沿岸区域,部分内陆的湖泊或降雨规模较大的洼地也能够发现软土路基区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软土路基本身含水量较高、渗透性较差,因此强度普遍存在不理想的问题,导致工程建设的难度较大。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注重软土路基的高度问题,便有可能导致结构稳定性下降,进而引起各式各样的施工问题,不利于后续的进一步建设[1]。
2 软土路基的建设特征
2.1 结构不均匀
在软土路基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土壤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硬度与强度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统一的建设方式,便有可能出现结构不均匀的问题,影响道路通行的稳定性。部分地基的密度以及强度可能较高,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外力挤压便会引起内部结构改变,进而出现不均匀现象。这种问题不仅会降低施工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建设的工程量,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
2.2 稳定性不足
由于软土路基的土壤条件原因,其结构普遍具有孔隙较多、整体含水量高的问题。因此,软土路基的市政道路建设普遍存在稳定性不足的情况,强度效果达不到通行的理想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采取针对性技术方案进行处理,便有可能导致后续通行过程中道路区域出现塌陷,或在暴雨的影响下引起边缘坍塌等问题。此类问题属于软土路基较为常见的缺陷,因此施工单位不能忽视加固策略,应当进一步拓展施工技术,使软土路基能够达到理想的强度效果,达到市政道路施工的目标。
2.3 吸水性较弱
软土路基具有吸水性较差的特征,如果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相关区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便有可能引起土质密度进一步上升,引起地面重量负荷加大,最终导致沉降、流塑等问题。
2.4 耐受力不佳
由于软土路基内部含水量较高,因此容易产生孔隙数量过多的问题。在这种条件的影响下,软土路基的耐受力会受到严重削弱,进而降低市政道路的应用寿命。此外,含水量上升引起的空隙问题会导致路面潮湿,进而在重型车辆驶过的情况下出现压缩现象。这一问题会降低路基的承受力,导致道路出现变形问题,不利于通行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3 市政道路工程应用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3.1 强夯施工技术
为了达到理想的軟土路基建设目标,施工单位应当采用强夯技术进行施工。这一方式需要采用重量高达10~40吨的铁锤从固定高度砸下,使路基能够借助巨大的重力实现强度提升的目标。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可以将高度设置为10~40米,尽可能提高动力固结的效果。在应用这一措施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针对实施强夯的区域、隔段、次序等内容进行深入规划,尽可能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有效提高软土路基的稳定程度与饱和程度。如果软土路基的土壤条件包括黏土、碎石或湿陷泥土,则需要合理运用强夯技术,实现良好的建设目标,为以后的车辆通行打下坚实基础[2]。强夯技术对施工单位的材料需求较小,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强夯技术无法适用于所有情况,例如针对高饱和的黏土条件应用这一方法便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结合施工的区域状态,选择合适的应用技术,尽可能提高市政道路的通车效果。
3.2 排水固结施工技术
排水固结技术对软土路基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需要施工单位在开始工程前进行加荷的预压处理,使软土路基的水分能够得到有效排出,达到理想的建设目标。在黏性较强的软土地基条件下,施工单位可以利用排水柱装置强化其承载效果与抗性级别。同时,这一方式也可以显著降低地基的含水量,使其能够达到紧实效果,为后续的施工建设提供有力条件。通常情况下,排水固结技术需要进行搭配应用,如结合加压处理技术等。如果条件允许,施工单位还应当在加压处理前针对软土路基的承载情况进行分析,尽可能明确其状态与质量,达到良好的施工目标,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
3.3 回填施工技术
回填土施工技术属于置换方式的一种,其可以处理软土路基内部较为松软的土质,使整体区域能够达到建设标准,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在应用这一技术进行建设时,施工单位需要首先铲除软土路基的松软区域,并利用强度较高的材料进行回填处理。通常情况下,高强度材料包含砂石、素土、矿渣等,这些原料不仅仅需要具备较高的基础强度,同时还应当保持稳定效果,降低受到腐蚀的概率。回填土施工技术相对于其他方法,具有较为良好的适用性。其可以应用在低洼区域,达到良好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目标。施工单位需要注重软土路基的回填处理流程,尽可能降低其出现变形的概率,保障通行的稳定性。在应用这一技术进行回填操作时,施工单位需要合理规划施工的需求标准以及对应的计划层次,降低出现不良问题的可能性,实现优秀的回填处理效果[3]。在常规道路铺设过程中,需要确保土虚铺层厚度<30厘米以下才可以进行碾压操作。施工人员可以采取反复碾压的方式,确保路面处于平整状态,提高施工效果。针对材料进行筛选时,则可以应用特殊的抗压缩类型,确保工期能够处于正常范围内,避免出现延长施工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回填土施工技术具有效果较为良好、适用范围广等特征,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可以深入应用这一技术形式,为后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3.4 化学固结施工技术
在施工技术中,还存在化学固结这一建设方法。其能够有效解决软土路基土壤较为松软的问题,并预防结合紧密导致的沉降现象。施工单位需要应用化学固化剂进行操作,使其能够渗入到软土路基的土壤缝隙内。通过对应的反应方式,达到提升凝固度的效果。这一方案能够显著增强软土路基的强度与硬度级别,有利于后续工程的进一步建设。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针对软土路基进行施工需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方案,尽可能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为以后的车辆通行创设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林海峰.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6,36(18):152-153.
[2]翟晓攀.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5(28):1222.
[3]徐丽.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探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8(11):168.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规划大量的道路施工项目。而软土路基属于道路建设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因此需要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特殊施工技术,尽可能提高整体通行效果,避免出现不良现象,如裂缝、坍塌等。在这一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明确软土路基的对应概念,并根据其建设特征,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与处理措施,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为以后的车辆通行打下坚实基础。
1 软土路基的工程概念
软土路基本身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特殊地质类型,其需要在工程建设前采取针对性技术进行处理,才能够达到较为稳固的通行效果。通常情况下,软土路基分布于江、河或海洋沿岸区域,部分内陆的湖泊或降雨规模较大的洼地也能够发现软土路基区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软土路基本身含水量较高、渗透性较差,因此强度普遍存在不理想的问题,导致工程建设的难度较大。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注重软土路基的高度问题,便有可能导致结构稳定性下降,进而引起各式各样的施工问题,不利于后续的进一步建设[1]。
2 软土路基的建设特征
2.1 结构不均匀
在软土路基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土壤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硬度与强度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统一的建设方式,便有可能出现结构不均匀的问题,影响道路通行的稳定性。部分地基的密度以及强度可能较高,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外力挤压便会引起内部结构改变,进而出现不均匀现象。这种问题不仅会降低施工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建设的工程量,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
2.2 稳定性不足
由于软土路基的土壤条件原因,其结构普遍具有孔隙较多、整体含水量高的问题。因此,软土路基的市政道路建设普遍存在稳定性不足的情况,强度效果达不到通行的理想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采取针对性技术方案进行处理,便有可能导致后续通行过程中道路区域出现塌陷,或在暴雨的影响下引起边缘坍塌等问题。此类问题属于软土路基较为常见的缺陷,因此施工单位不能忽视加固策略,应当进一步拓展施工技术,使软土路基能够达到理想的强度效果,达到市政道路施工的目标。
2.3 吸水性较弱
软土路基具有吸水性较差的特征,如果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相关区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便有可能引起土质密度进一步上升,引起地面重量负荷加大,最终导致沉降、流塑等问题。
2.4 耐受力不佳
由于软土路基内部含水量较高,因此容易产生孔隙数量过多的问题。在这种条件的影响下,软土路基的耐受力会受到严重削弱,进而降低市政道路的应用寿命。此外,含水量上升引起的空隙问题会导致路面潮湿,进而在重型车辆驶过的情况下出现压缩现象。这一问题会降低路基的承受力,导致道路出现变形问题,不利于通行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3 市政道路工程应用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3.1 强夯施工技术
为了达到理想的軟土路基建设目标,施工单位应当采用强夯技术进行施工。这一方式需要采用重量高达10~40吨的铁锤从固定高度砸下,使路基能够借助巨大的重力实现强度提升的目标。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可以将高度设置为10~40米,尽可能提高动力固结的效果。在应用这一措施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针对实施强夯的区域、隔段、次序等内容进行深入规划,尽可能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有效提高软土路基的稳定程度与饱和程度。如果软土路基的土壤条件包括黏土、碎石或湿陷泥土,则需要合理运用强夯技术,实现良好的建设目标,为以后的车辆通行打下坚实基础[2]。强夯技术对施工单位的材料需求较小,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强夯技术无法适用于所有情况,例如针对高饱和的黏土条件应用这一方法便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结合施工的区域状态,选择合适的应用技术,尽可能提高市政道路的通车效果。
3.2 排水固结施工技术
排水固结技术对软土路基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需要施工单位在开始工程前进行加荷的预压处理,使软土路基的水分能够得到有效排出,达到理想的建设目标。在黏性较强的软土地基条件下,施工单位可以利用排水柱装置强化其承载效果与抗性级别。同时,这一方式也可以显著降低地基的含水量,使其能够达到紧实效果,为后续的施工建设提供有力条件。通常情况下,排水固结技术需要进行搭配应用,如结合加压处理技术等。如果条件允许,施工单位还应当在加压处理前针对软土路基的承载情况进行分析,尽可能明确其状态与质量,达到良好的施工目标,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
3.3 回填施工技术
回填土施工技术属于置换方式的一种,其可以处理软土路基内部较为松软的土质,使整体区域能够达到建设标准,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在应用这一技术进行建设时,施工单位需要首先铲除软土路基的松软区域,并利用强度较高的材料进行回填处理。通常情况下,高强度材料包含砂石、素土、矿渣等,这些原料不仅仅需要具备较高的基础强度,同时还应当保持稳定效果,降低受到腐蚀的概率。回填土施工技术相对于其他方法,具有较为良好的适用性。其可以应用在低洼区域,达到良好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目标。施工单位需要注重软土路基的回填处理流程,尽可能降低其出现变形的概率,保障通行的稳定性。在应用这一技术进行回填操作时,施工单位需要合理规划施工的需求标准以及对应的计划层次,降低出现不良问题的可能性,实现优秀的回填处理效果[3]。在常规道路铺设过程中,需要确保土虚铺层厚度<30厘米以下才可以进行碾压操作。施工人员可以采取反复碾压的方式,确保路面处于平整状态,提高施工效果。针对材料进行筛选时,则可以应用特殊的抗压缩类型,确保工期能够处于正常范围内,避免出现延长施工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回填土施工技术具有效果较为良好、适用范围广等特征,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可以深入应用这一技术形式,为后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3.4 化学固结施工技术
在施工技术中,还存在化学固结这一建设方法。其能够有效解决软土路基土壤较为松软的问题,并预防结合紧密导致的沉降现象。施工单位需要应用化学固化剂进行操作,使其能够渗入到软土路基的土壤缝隙内。通过对应的反应方式,达到提升凝固度的效果。这一方案能够显著增强软土路基的强度与硬度级别,有利于后续工程的进一步建设。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针对软土路基进行施工需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方案,尽可能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为以后的车辆通行创设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林海峰.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6,36(18):152-153.
[2]翟晓攀.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5(28):1222.
[3]徐丽.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探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8(1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