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美发现是诗歌创新的基础

来源 :星星·诗歌原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雕塑家罗丹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诗歌来说,这句话照样适用。“发现”不是对观照对象的抄录、复写,而是从对象中体验到别人没有体验到的东西。这辑作品名为“发现篇”,从不同对象中发现别人没有感悟到的诗意,在熟悉的对象中获得新鲜而陌生的体验,是这组诗的共同特征。
  宋朝的组诗《白云山外来》写的都是“老地方”“老物件”,生活气息浓郁。《墙壁》从“我见过很多白墙,雪白雪白的/后来,都脏了”,引发更深的思考,“悲伤如薄霜,只在清晨的墙壁一侧/在乌瓦上,停顿片刻,就消散了”,看似淡,但它包含的是对生命更替的思考。郑德宏的组诗《春水寒》写的是日常生活,《1981,最美春分》通过“农妇程培兰”1981年的一个小细节写出了女性的伟大;《春水寒》奉献了这个专栏的题目,小小的麻雀,“它们小得风一吹就散了,/就像这河水,一个漩涡,便不见了一些亲人”。字里行间蕴含的沧桑之感,令每一个严肃对待生命的人动容。易杉的诗和现实关联很密切,《一个人对老了不服气》写的是有些人试图通过染发、戴假发、整容等外在的方式显示自己的“不服老”,但在诗人看来,一切皆是有规律的,“大山老了,成为隐者/更多的树木老了/我们听见轮回的鸟鸣”,我们应该尊重生命演变的规律。王文军的《草原上的时光》《等落日的人》写的其实都是生命体验,不变和变化,于淡然之中体现出深意。
  薛松爽对母亲的怀念支撑了作品的站立。在《雨》中,作者想起母亲,雨水“与我有一个房间的距离”,而雨水疲惫的脚,“有一只是母亲的”。雨声、怀念,雨水、母亲,在短短的篇幅中纠缠在一起,碰撞着诗人的内心。《创造新词》写的也是母亲,“现在,母亲就站在这里/朝着一个个病词/伸出新鲜的手指”,对母亲的怀念,使作品没有了“病词”。蒋戈天的《活着》从爷爷身上感受到了生命的变迁,体验到了生命的启示。他“用不间断的重复和回首/生动着一页页历史,装订成书”“检阅/并照亮来路,照亮苦菜花般的童年”,并告诉后来人,“活着,就要像铁匠,直面水火交融”。《找回身体里的鹰》中,诗人要找回的其实是生命的本真,是内在的丰富。峻刚行者《遗物辞》的切入角度很别致,“对过世的父母,我是他们人间/一件会走动的遗物”,换了一个角度,事情的样子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周瑟瑟近些年一直关注诗歌地理学,他试图通过一组一组的作品,揭示他深入考察、调研过的某个地方,尤其是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我不知道他的这两首诗来自何处,但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道家文化对他的影响,诗人对生命表现出特别的尊重,甚至化身为“花栗鼠”,直接说出一个小动物的内心。杨孟军的《月光落在树叶上》由月光的变化抒写了生命的变迁,“有些人离开,只是因为/他们用尽了人间的悲欢/有些人回来,只是因为/月光重新落了下来”。
  总体来说,这些作品没有声嘶力竭的吼叫,只是让心灵的流泉淡淡地、缓缓地从文字之间渗出,但它们恰好说出了读者内心细微的秘密,而这些,又是其他人、其他作品没有表达的。这都得益于诗人对历史、现实的深度感悟,以及由此而獲得的诗美发现。
其他文献
像模子与炉火的对视,彼此印证,彼此  盖好邮戳  流水环抱着釉面。  一个人笑了,一群人的失语症缓缓松开时代的扣結  指肚的蓝已被白马轻轻踩落  暮色下,有轨电车遥遥走出光线的藩篱  那首诗也同她悄然动身,脱下壳  兀自在下游翻飞成灿烂的蝴蝶斑
期刊
石碑记载,我的生辰微不足道。  蚂蚁搬家,丢了谷子。  你拾起镜子,看见自己。  哀歌,声波如年轮,荡漾开,  淹没在寂夜,一粒尘埃怀中。  聽,汽车尾音流淌,  梦,小跑逃走,气喘吁吁。  故乡生活着的异乡人,  像钉在公告栏的纸,把风悬挂。  风,吹过另一阵风的头顶,  互不相识的世界打了个寒战。  过期的拥抱和耳语贴到书包背后。  人如何来到这世界。  隔着玻璃观察死去的标本。  或许是为了
期刊
草原上的时光  整个下午,我们几个人  静坐,平躺,闲聊,晒时光  把玩风干的牛粪  倾听一棵草和一朵花  内在的细小区别  那些苍老的、躬着身子的沙柳  因缓慢而坚硬  因坚硬而让时间无从下手  风在清理云朵  它们飘过的地方  都是飘在自己的过去里  时光从下午来到黄昏  这样快  这样快,就消失了一个下午  我在一片草原上睡去  在另一片草原上醒来  睁开眼睛,远离的一切  似乎和从前没什么
期刊
我吃掉雪,吃掉无垠,吃掉低垂的翅膀  吃掉了你躲在翅膀下的影子  在一张折叠的纸上,我找到春分与秋分  找到新居与旧址,找到可以流放千里的  一盏幽微烛火。在一粒沙中  我忘掉智慧、忘掉摩擦  忘掉不绝于耳的喃喃自语  以及一匹白马,在奔跑途中  不断变换的颜色  有些人离开,只是因为  他们用尽了人间的悲欢  有些人回来,只是因为  月光重新落了下来  而一些发黄或簇新的叶片  刚好用它们身体的
期刊
中年胡  开始故意绕弯走路,开始到一千步地方  吃饭,回来再走一千步。开始  揣摩问题像打扫房间,角角落落要摸到  包括镜框的下沿不敢疏忽。皮膚  开始也放慢,露出刀划绳勒的地方  倒是嘴唇周边的地块,开始慌快  两年前三四天锄一遍,一年前  两天不割,女儿就喊  而今呢,早上刮一茬,隔个夜  手摸时,韭菜蹭蹭拔节  身体内有些东西是负有使命的  当你想时间慢一点时  它却越来越紧迫,紧迫到和你不
期刊
我的行动节律太过迟缓——  像一段慢慢消失的记忆  令人着急  每当我开口说话,像一场太过宽广  而可能随时断裂的梦境……  深夜,我静穆地面对着自己  语言像一面反光镜,将我与自己  分离。因为行动迟缓,时钟每转动一圈  我便遗失了一串钥匙——  可以打开时间之门的钥匙。  因此,时间并不流过我的身体  ——它撞击着我,像河水冲刷着  一颗水底的鹅卵石,燃起  萤火虫般温柔的星光。  窗外的月光
期刊
远村有阡陌。鸡犬之声相闻  打开柴门,便是天下  天下说大也大  说小也小:不过几间瓦舍、一畦菜地  我开始一天的功课  看或者听。钓鱼台、华尔街并克里姆林宫  时刻都在刷屏  一张旧报纸,任林泉翻来覆去  寒 露  清与冷的相遇,捂在空气里  玻璃門户的一层雾  谁用指头在那里涂鸦?有模糊的一点清晰  稍显潦草的一只苹果  鹧鸪的“咕咕”声略带颤音  被叶露打湿的旧巢  也未窖藏几颗桑葚。一醉也
期刊
风吹草原  风吹开着向日葵的山坡  风吹长着斑点的奶牛  风吹鞭马草、狼毒花、红铜锣  风吹多伦  风吹乌兰布统的敖包  风吹塞罕坝的炊烟  风吹丝绸般的水草  风吹着早晨  奶茶、米粥和馒头  风吹着越野  在起风的草原上蕩漾  风吹白桦林  树皮如纸  世间如纸一样稀薄  风吹湖边的小木屋  一间木屋必是一座空城  风吹着小镇的夜晚  羊肉、啤酒和烟花  每个人都想去草原看星星  那些易逝的时
期刊
每晚都会遇见  他一直嘻嘻哈哈,甚至  经常乐得前俯后仰  他已不再是刚出现时我们认为的  黑夜里潜在的危险  他不对任何人感兴趣  他的眼睛盯着路面,无比专注  他从未疏漏过任何一个烟盒  总是习惯性地捡起,使劲晃几下  再借着灯光细细地瞧  每个空烟盒仿佛都蕴藏了  他无限可能的希望  没有见他从中得到过一支烟  但他樂此不疲  他那么开心  那么令人羞愧  晨 霜  落在屋顶、草垛、帽子和眉
期刊
冬风剪切着十点钟的日光  一拨蚂蚁,在为活着加紧搬运  草垛边,几只鸡在寻觅  已逝的昨天  靠着土墙根,爷爷,你裹紧自己  晒暖。记忆融融地打开门  打开了九十五年的岁月  此刻,赶路的人一晃而過  你视而不见  就像没有人注意你,惊扰你——  去用一副假牙反刍往事  用沉默计数余下的路和时间  鹰飞远了,几声零星的犬吠  空旷了大地和天空  深远着内心的宁静。在旅途的尾声  目不识丁的爷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