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l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的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大学的特殊职能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大学在提升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促进人们全面自由发展中,理应发挥引领作用。
  作为高校主要载体的青年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作为学校的主要成员,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更要大力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函和功能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依托的社会亚文化,它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风为灵魂的第二课堂、社团活动、课外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它相对于课堂教学,统称为实践教育,这种教育活动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包括知识讲座、技能培训、文体竞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节假日的文化娱乐活动等。[1]
  (一)内涵
  校园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理解,校园文化就是指校园艺术教育和学生课余文化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艺术和审美教育,组织各类艺术社团,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尉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广义的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确定的培养目标的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起着非常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学校所形成的校园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道德情感、传统精神、校风学风等并不完全相同,体现的是各学校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独有的人文精神,这正是校园文化区别于社会文化的根本所在。
  (二)功能
  1、感染熏陶功能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及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时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充分说明环境对人品格形成的重要作用与影响。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长期生活于其中的、可知可感的、具体生动的一种微观社会环境,作为校园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在大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教育人、塑造人、感染人的工作,它需要一种隐性文化氛围的熏陶。优良的校园文化能够以浓郁的文化氛围增进大学生的德行修养、思想进步和素质提高。校园文化对人的思想影响不是有形的影响,不是靠生硬灌输来实施,更多的是靠一种含蓄、间接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经常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个精神向上、传统优良、校风文明的环境里,人们就自然地接受着各种有益的感染和熏陶。它使大学生能够在一个平等自由的气氛下交流思想和情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迪,使人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转变原有的思想并提高到新的思想水平。校园文化中的学风、校风、校园氛围的教育,正是通过耳濡目染、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来实现的。
  2、导向性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追求目标。体现健康、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另方面,在努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注重实践、积极探索,顽强拼搏的精神上发挥引航的作用。
  3、凝聚作用
  校园文化将有共同爱好、共同追求的学生凝聚在一起,或交流技艺,共同提高;或探讨问题,开拓思路,共同进取。或为一个具体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和产生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才环境。而且一旦校园文化建设同校风建设结合在一起时,还能产生一种内在的号召力,增强全校学生的内聚力,使广大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共同受之约束。
  4、社会化功能
  校园文化是对个体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它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个体,有意无意的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达到社会化的目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大学生在未踏入社会之前都较注意自己的个性塑造,因而要使他们的个性与社会性协调起来,达到完善的人格,这常常是一个困难和长期的过程。
  5、调节功能
  单纯的专业知识的教与学,既紧张忙碌又枯燥乏味,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具有娱乐性。因而,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最佳调节活动。此外由于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不同专业、不同流派、不同学术特点的师生,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彼此交流,取长神短,从而使自己的知识面得以增长,自己知识结构得以调节。
  二、高校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历来具有相辅相成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也不例外。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高校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通过特有的方式作用于师生员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从校园文化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主导的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开展相应的活动,并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目的。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有机结合,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围绕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培养适应2l世纪的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校园文化传递的有力工具。校园文化这里主要是指校园文化在时间上延续,即校园文化世代相传。校园文化具有适应性和转换能力,它应当不断吸收时代精神,它们都有自己形成的历史渊源,本质上是学校在长期文化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既凝聚了学校的基本精神,也包含着为学校及其成员引以自豪的优秀传统。而优秀的文化传统则是维系学校的精神支柱。显而易见,校园文化的继承发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校园文化是靠什么继承发扬的呢?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手段。不少高校专门设立了校史展览馆,新生一进校就由辅导员带领参观,或组织学生观看校史录相。校史展览、校史录相凝聚了学校建设以来的优秀文化成果,能使每一位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学校的优秀文化传统,一些高校在校门前、教室里标写校训内容,使学生常常在这种学校精神中得到熏陶。这些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向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传递着校园文化精神和校园文化成果,使校园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相反,有的高校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传递中的作用,即使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优秀的文化,随着时光的流逝也逐渐消失其应有的教育激励作用。高校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高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能使校园文化中的精华,在新一代大学生身上继承。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由思想政治教育来主导,这是由学校要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培养人的具体目的所决定的。高职院校的教育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遵循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培养人才的层次规格的具体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里必须起到保证作用的。所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来开展和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上要按照各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要求来开展相应的活动;在目的上,要起到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启迪人、升华人的觉悟,开发人的智能的作用;在要求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平等参与的原则。尊重所有人的人格。所以说。校园文化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下,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内化为人的自觉行为。
  (四)思想政治教育是创造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校园文化的传递与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言,它也具有创造校园文化的功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新、方法改进、理论的升华必然为校园文化赋予崭新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中心任务,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十多年来,根据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师生宣传改革开放必要I生和重要性,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改革观念,在党的"十四大"后,市场经济观念的形成教育也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轨道,而这些又成了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也在不断创新,如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起,也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在已进入学科发展阶段,在长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有关的研究成果,这些年也不断涌现出来。加强对师生的革命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使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可以通过调动师生员工的上承担的历史重任,从而激发起他们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而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术上工作上勇于进取,锐意创新。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强大精神动力作用下所创造出的各种成果,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新的文化氛围。
  (五)校园文化也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新的启示。校园文化以其开放性、适应性的特点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上最新的思潮与时尚都会被敏感校园文化所吸纳。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自我封闭,必须密切关注社会支化的"热点"和学生思想的"兴奋点",更新观念,改进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及时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突出校园文化主旋律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体现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高校要立足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小气候,大力宣传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弘扬传统美德,表彰好人好事。根据大学生在不同时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和特点,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功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与生活情趣,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热爱集体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内形成一种抵制歪风、弘扬正气.鄙视陋习、崇尚文明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必须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当前.伴随着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渗透到校园这块净土中。所以,必须克服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教书"和"育人"相脱离的弊端,在充分体现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必须采取措施"使高校教师既成为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发展方向的航标,又成为指导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层次的专家"。
  (三)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及个性培养上是起导向作用的。校园文化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和发展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窖,校园文化中起导向、灵魂作用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又影响、改造和创新着校园文化。因此,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实现校园文化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邱伟先,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新课标要求把学生的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和实际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逐步渗透到每位学生的学习当中,让学生确实具有一定自主性探究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这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相对独立的研究问题,先由教师创设情景,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讨论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1]。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当前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受飞速发展的各种现代传媒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当代大学生是最早接受互联网的群体之一,受互联网的影响也较大。在高校,互联网已完全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之中。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无异于一把"双刃剑",给当
期刊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属性,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确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
期刊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实施助理班主任制度,是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出现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探索和寻求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院实践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广大学生及班主任的广泛欢迎。  一、在高职院校推行助理班主任制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班主任的设置大多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模式。随着近年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对班
期刊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生存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压力的增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的学生,在面对突发事故时更容易受到伤害。据报道,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溺水、食物中毒、交通等事故,这其中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  但是目前我国的生存教育领域还处于缺失状态,我们的孩子在面对灾
期刊
在教学中重灌输,轻疏导;重认知,轻养成;重知识积累,轻素质提高的现象依然存在,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高低标准的现象在中学仍然表现得突出和顽固,这严重压抑甚至是扼杀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大大地降低了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因而,实行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情趣教学,给学生以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古人作文一向是重视声韵的,古文大多都是韵文。文字是声音的记录。读文者可通过诵读由声得情,由声悟理。今天的读者就不能把古文单纯地作为无声文字来看待。读而不出声,无法体会到古人文章的声韵之美,文章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为削弱。  朱熹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叶圣陶先生在谈论文言文阅读时,对诵读的理解是"熟读"、"
期刊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院校的任务是培养生产第一线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在生产一线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够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较高。所以,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高低是个关键。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人们对高
期刊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逐渐渗透了各个领域。高职教育的宗旨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理论够用,技能娴熟,素质优良,诚信敬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由于教学实训条件的限制,好多方面不能够深入实践。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指出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道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职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