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幅壮美的田园画卷添彩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_YAN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过《赵铮河南坠子艺术》一书的人,都知道《摘棉花》是本书的第一个作品,也是笔者就读于河南省戏曲学校首届曲艺班学习赵派河南坠子的第一个曲目。记得赵铮先生在课堂上作示范演唱,我为他拉坠琴伴奏。说实在的,我生于坠子家庭,也算见过些世面,但第一次听到赵铮那高亢、辽远、韵味悠长的起腔时,就深深地被打动了。后来,我的专业老师王开端先生又为这个曲目作了伴奏音乐处理,犹如在一幅壮美的田园风景画上添了浓重的一笔。接下来我就《摘棉花》的伴奏音乐及伴奏方法谈一谈看法。
  这是引子,或者说是前奏曲,先由竹笛舒缓奏出一个长音,接下来由慢到快由低而高,吹出一串串布谷鸟的鸣叫声,接着一个长长的琶音过后,仿佛拉开了一副田园风光画卷的帷幕,紧接着坠琴弦乐快速进入,欢快而跳跃的旋律,象征着新的一天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接下来速度减慢至自然状态,引出自由开阔的唱腔。
  为了整齐起见,第一个字“太”音要空出来,从“阳”进入,主要伴奏乐器坠琴要有一个音头,与乐队一起由强而弱,并用快速而均匀的颤弓完成,仿佛太阳初升前的一抹红色的云霞,应说是一个田园的全景,然后再突然放开音量,犹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金色光辉顿时照亮大地。“从那村庄里”的伴奏音量要适当降低,为主人公的出场作好铺垫。从“走过来两个姑娘”开始用强音烘托伴奏,使两个正处在青春年华的姐妹那俊俏活泼的村姑形象迸发出青春的活力,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剧情中的小姐儿俩踩着田垄是要下地摘棉花,“看了看”三个字的唱腔是单独出来的,伴奏只是从后面的过门进入,目的是要凸显出后面的内容——棉花地里“有的是棉花桃儿,有的开了花”的繁荣景象。像这样局部空出唱腔的处理方法,以后还会多次用到。
  过去的艺人对伴奏的过门音乐称之为“说二话”,言外之意是说唱腔之后的过门几乎原封不动地模仿前边唱腔,就像鹦鹉学舌一样,这种伴奏方法如果有必要,用一下也是蛮有效果的。《摘棉花》本身就是一个喜剧作品,故事内容为两个姐妹在摘棉花过程中,争相夸奖自己的未婚夫,结果被旁边一位多事的卖盆老汉听到,取笑之余不小心把自己的瓦盆打碎了,田野里传出小姐儿俩银铃般的笑声。作品中姐妹两个夸未婚夫自然是整个曲目的主要内容,姐姐性格开朗,未婚夫是一名工人;妹妹性格较为腼腆,未婚夫是一名军人。妹妹从手中的棉花联想到驻守边疆的未婚夫,怕他天寒着凉。姐姐却嘲笑她一个大姑娘家提起自己的未婚夫不害臊,结果妹妹面含羞容要打姐姐,还红着脸说道:
  在这里,“不让我”三字的唱腔是要空出来的,接下来的“提他”二字用顿弓轻轻一点即可,用来表现小二姐的羞涩、娇媚,接下来的“我偏偏地要提他”中的“偏偏”二字要用强弓奏出,表现小二姐的顽皮性格。这样一来伴奏的独具匠心与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合二为一。正如赵铮先生所说的那样,她之所以爱上了河南坠子,就是因为这种美的魅力。她曾说河南坠子就像是一个天生丽质的农村姑娘,只是缺少打扮。接下来小二姐像洪水爆发似的向面前的姐姐夸起了未来的丈夫:他是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身体好,有文化;他苦练杀敌本领,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神枪手,为此在训练比武中还荣获了嘉奖。在夸奖的过程中,赵铮先生在唱腔上采用了地地道道的乔派唱腔:
  在伴奏这句唱腔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小姐儿俩的惊奇,从哪儿钻出来这么个爱听女孩儿悄悄话的老头儿;第二是小姐儿俩的羞怯,我们姐儿俩的秘密怎么让一个陌生人知道了。为了表现这样一种情绪,首先,在前三个字“忽听得”的伴奏上,要轻轻地、用顿音奏出,同时还要将速度放慢,造成姐儿俩仔细聆听,或者是张口结舌的惊讶状态;然后在接下来的唱腔中要快速地反弹,有人将这种音乐上的速度变化叫作“猴皮筋”。这种“猴皮筋”式的处理方法,在赵派坠子中会多次出现,其产生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但在此处的作用应该是小姐儿俩惊讶之后很快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也许会本能地快速将自己隐蔽起来,屏住呼吸露出眼睛,密切注视身后的老汉。下边的唱词非常生动传神:
  在伴奏这句唱腔时,要空出唱腔,单模仿唱腔的最后一个音“伸着个头儿”时,坠琴用它特有的、近似人声的滑音技巧,模仿“头儿”的声音;“瞪着个眼儿”也是只模仿后一个“3”音。这样一来,伴奏就像鹦鹉学舌,使老汉的形象好似皮影戏中的人物一样,一曲一伸,滑稽可笑。紧接着的唱腔也是点睛一笔,因为演员还伴有精彩的捻胡子的动作,每当我操琴伴奏到此处的时候,会小心翼翼地渐慢拉开速度,然后突然反弹又是一个“猴皮筋”。接下来的唱腔别出心裁,是赵铮先生借鉴山东快书而设计的:
  山东快书属于韵诵类曲艺表演形式,如果此时伴奏完全停下让演员一个人在舞台上大段地说快书,不太妥当。所谓借鉴,不是生搬硬套不加修饰地拿来就用,而是应该融入到自己的艺术表演形式中。作品中的老头儿是卖瓦盆的,他看到两个姑娘在田间地头争抢着夸自己未来丈夫的时候,覺得新鲜有趣。也难怪,一个旧社会过来的人怎么见过这种场面呢,正如他接下来说的:“这两个大姑娘还没出嫁,就在这棉花地里把她的女婿夸。现在的年轻人哪,提起来对象嗨就是劲头儿大,想当初哎我那个老伴儿啊,她可不敢这样把我来夸。”老汉这几句话,被赵铮先生设计成了半说半唱的形式,山东快书的伴奏乐器是两片半圆形的金属片,叫鸳鸯板,梨花板,有铜制的,也有钢制的,是一种击节乐器。此外还用坠琴及乐队伴奏。怎样伴奏呢,我在和演员一起调弦的时候,脚踩着梆子打着节奏,突然灵感一闪现,有了!山东快书虽然没有音乐旋律,但还是有节奏的,何不用坠子的音调和着山东快书的节奏,只要情绪符合,可以一试,所以后来的伴奏音乐是这样的:
  舞台实践证明,非常合适。按故事发展的线索来说,下面应该是卖盆老汉乐极生悲的情形,把自己心爱的瓦盆给摔碎了,他捡起唯一的一个没被摔碎的瓦盆儿,左手托起来放在耳边,右手敲击认真聆听,这样一个十分符合老汉身份的动作是相当传神的。音乐要和动作配合起来,要表现动作,就要发挥其功能,音乐的主要表现因素一个是音符,一个是节奏。首先从音符的布局上不可大跳,最好是级进;其次是节奏的安排,我反复推敲斟酌,感觉用附点节奏型较为合适。结果从舞台实践来看,也是相当成功的,因为它表现了老汉聚精会神的状态,不幸的是这唯一的一个瓦盆也出现了破音儿,一怒之下老汉砸碎了瓦盆,还扔下了一句:
  谁知这极不符合逻辑的一句话,却逗得小姐儿俩笑破了肚皮,这银铃般的笑声,穿过了棉花地,也穿过了时空,把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憧憬带给了你,也带给了我。我为自己能够为这美丽的田园风景画添彩而自豪。
其他文献
2017年12月17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曲协、北京市曲艺团承办的北京曲艺精品节目展演—— “良音妙曲绕小楼”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这是为纪念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曲艺教育家、音乐教育家良小楼先生诞辰110周年举办的曲艺专场演出。我觉得为良老师办这个专场太好了,也勾起了我对良老师和他的先生冯子存老师的思念,二位善良、慈祥的笑容不停地在我脑海里闪现,一晃二位长者离开我们有30多年了。  第一次
期刊
中日曲艺赏鉴交流活动在京举行  1月16日,由中国曲协、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北京曲协、北京曲艺团承办的“中日曲艺赏鉴”首场活动在京举行。表演观摩结束后,召开了交流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彼此艺术形式特点、传承发展、表演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与深入探讨。(曲讯)  “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慰问演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期刊
重新提出相声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命题,应该看作是相声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意味着相声艺术在当代发展中已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淡化甚至遗忘了这个最为重要的话题。相声,这个原本最被人瞧不起的草根艺术,之所以历经百年而不衰,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除了因为历代优秀艺术家艰苦卓绝地奋力提升和智慧创造,还因为他们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之路。但是综观近年来的相声创作,确实存在着背离这条道路的危险,相声脱离生
期刊
“人比钱贵,德比艺高”,这是他从艺的信念;“能为老百姓奉献欢笑,送去艺术享受,这是我最大的幸福。”这是他从艺的目标,从小品《邻居》《如此孝心》到《高效率的爱》,他的每一次演出都能获得观众的高度赞赏和认可,每一部作品都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幸福。他就是从大西北走出的曲艺表演者,国家一级演员崔银龙。  一、故乡是他成长的沃土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
期刊
将说唱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作为一个命题进行讨论,意味着在目前曲艺的发展现实中一定程度上忽略甚至遗忘了这个重要的话题。曲艺所以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与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综观近年来的曲艺创作,背离现实主义传统、脱离生活、架空臆造的现象日益凸显。  在艺术建立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探讨繁荣发展曲艺,就不能不重新审视其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这一命题。现实主义的最基本特征,一是强调细节
期刊
曲艺,向来有关注现实的优良传统。回顾当年,曲艺曾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用现实生活内容鼓舞了无数指战员的战斗热情;新中国成立初期,涌现出了一大批说新唱新的作品,如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长空激战》,河南坠子《送梳子》,相声《买猴》《英雄小八路》《女队长》,快板《抗洪凯歌》,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等,讴歌了社会主义新生活,歌颂了各行各业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鞭策了生活中的一些后进现象,充分彰显了
期刊
酸辣鱼汤,红焖肥肠。  半斤的螃蟹,高醋鲜姜。  烧卖是脂油拌韭黄。  (过板)糟煨鸽蛋,蒸熊掌,  雪白官燕把鸡(卧牛)鸡汤放。  寄言纨绔与膏粱,  繁华转眼变沧桑。  山家风味真堪赏,  鸡豚不似菜根長。
期刊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大致相同或相近似的某些艺术家所形成的统一体。它是在社会各种矛盾斗争中产生的,是在艺术论争和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艺术流派是艺术发展中的产物。成为流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比较突出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艺术手段;二是专家学者和业内同行的认同;三是有相当广泛的支持者、效仿者和观众群。  戏曲界、音乐界、美术界、文学界等都有很多颇有影
期刊
我是一个北京孩子,从小便陪着爷爷听半导体里的相声节目。我既喜欢老艺人的传统活,更期待年轻演员的新作品。到如今,我进过不少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方的园子,听过京腔、津味、天南海北口音的相声,自认为是一名相声的忠实爱好者。  2015年冬天的某个晚上,我和朋友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欣赏了一部相声剧《北平无战事》。在此之前,我看过话剧、听过相声,但是相声剧确实是头一次接触。这种形式对相声演员来说具有
期刊
四川是美丽的,四川的春天尤为美丽。  宋孝宗乾道八年十月,诗人陆游满怀悲愤,邋里邋遢地“衣上征尘杂酒痕”,于细雨中“骑驴入剑门”。他希望在天府之国能够排遣掉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无奈,能够找到那“无处不消魂”的快乐时刻。终于,就在这年的冬天落幕、春天到来之际,当他骑马行走锦城西,“四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至浣花溪”时,他得到了他要寻找的宝贵时刻。  唐朝诗人杜甫流落成都时,尽管有“八月秋高风怒号”的凄苦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