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高中课程的必修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高中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对培养我国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然后提出了几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从而更大程度上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高素质人才培养;作用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作用分析
(一)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首先,高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人才的发展沿着为祖国和社会发展的道路前进。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时代,高中生处于意志薄弱的年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诱惑和消极影响,有些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以享乐为宗旨,以个人利益为首位,思想上偏离了我国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目前要着力加强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不良的思想问题。其次,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方法。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容易在思维方式出现混乱和偏差,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思考,从而在学习中有明确的方向,避免走弯路。这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二)人才培养的激励作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了人格教育和品德教育,要求学生能够拥有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因此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的必要因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意志,完善人格,促进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加强知识的学习和道德的培养,遇到困难能够勇往直前,不怕艰难,具备蓬勃的斗志和顽强的精神,从而发挥高中生巨大的潜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打好必要的基础。
(三)人才培养的育人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含了深刻的思想政治理论,还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能够全方位的提高人才的素质。首先,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加学生们的文化素质,赋予他们健康积极的人文精神,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和目标。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学习和吸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当代国家对青年的要求。促使学生能够践行社会公德,恪守个人品德。
(四)人才培养的开发作用。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高中生个性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要求在对高中生进行教育时要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以及独立性。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多的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全面完善人格和提高素质。再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全校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从而为高中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氛围。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要学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第一,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多样化的形式,不局限于传统的说理模式。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最关键的时期在于高中时期,人才的素质和头脑都取决于高中时期的基础。因此,要牢牢把握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块内容,通过各方面的教育来实现人才高素质话。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注意思想教育的形式,争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话。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进行理论阐释,然后辅以必要的例证,这样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很多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只注重课程,不注重学生的反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在课外,学校可以采用形式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感染学生。比如可以通过学报进行宣传,通过广播播放思想教育栏目以及通过举办讲座的形式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深刻的内容用生动丰富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第二,加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社会实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学校要充分注重利用社会实践塑造学生人格和能力的契机。具体来说,除了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既能够感受到书本知识的营养,又能够零距离体会现实的社会。让学生能够将平时所学的思想政治内容应用到社会当中去。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中只注重课堂思想理论的讲授,而进行社会实践的时候很少,这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需要改变这一现状,通过社会实践来让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到学生的身心当中,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大作用。
三、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作用,然后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高中阶段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效推动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社欣、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卢希芬.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探析.四川大学.2005.4.
【关键词】高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高素质人才培养;作用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作用分析
(一)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首先,高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人才的发展沿着为祖国和社会发展的道路前进。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时代,高中生处于意志薄弱的年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诱惑和消极影响,有些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以享乐为宗旨,以个人利益为首位,思想上偏离了我国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目前要着力加强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不良的思想问题。其次,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方法。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容易在思维方式出现混乱和偏差,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思考,从而在学习中有明确的方向,避免走弯路。这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二)人才培养的激励作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了人格教育和品德教育,要求学生能够拥有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因此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的必要因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意志,完善人格,促进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加强知识的学习和道德的培养,遇到困难能够勇往直前,不怕艰难,具备蓬勃的斗志和顽强的精神,从而发挥高中生巨大的潜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打好必要的基础。
(三)人才培养的育人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含了深刻的思想政治理论,还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能够全方位的提高人才的素质。首先,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加学生们的文化素质,赋予他们健康积极的人文精神,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和目标。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学习和吸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当代国家对青年的要求。促使学生能够践行社会公德,恪守个人品德。
(四)人才培养的开发作用。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高中生个性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要求在对高中生进行教育时要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以及独立性。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多的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全面完善人格和提高素质。再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全校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从而为高中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氛围。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要学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第一,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多样化的形式,不局限于传统的说理模式。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最关键的时期在于高中时期,人才的素质和头脑都取决于高中时期的基础。因此,要牢牢把握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块内容,通过各方面的教育来实现人才高素质话。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注意思想教育的形式,争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话。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进行理论阐释,然后辅以必要的例证,这样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很多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只注重课程,不注重学生的反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在课外,学校可以采用形式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感染学生。比如可以通过学报进行宣传,通过广播播放思想教育栏目以及通过举办讲座的形式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深刻的内容用生动丰富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第二,加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社会实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学校要充分注重利用社会实践塑造学生人格和能力的契机。具体来说,除了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既能够感受到书本知识的营养,又能够零距离体会现实的社会。让学生能够将平时所学的思想政治内容应用到社会当中去。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中只注重课堂思想理论的讲授,而进行社会实践的时候很少,这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需要改变这一现状,通过社会实践来让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到学生的身心当中,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大作用。
三、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作用,然后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高中阶段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效推动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社欣、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卢希芬.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探析.四川大学.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