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享地球 主题探究活动——水资源
中心思想:有限的水资源,是生命的资源,我们要合理使用它。
核心概念:功能:水的作用
责任感:合理使用水资源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幼儿前经验: 1、简单了解了水的三态、水的透明性、流动性及沉浮,水的溶解等特性;
2、已和父母共同搜集过有关水的资料;
3、能简单说出水在我们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用水;
4、和老师做过有关水的沉浮及水的溶解实验。
第 9 次活动:《雨水去哪儿了?》
活动目标:
1、从对自然现象“暴风雨”的兴趣,萌发对“雨水去哪儿了”的探索欲望;
2、在实践观察中发现雨水对土壤及植物的作用,复习巩固水的特性之——水的三态与水的流动性;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看所想并愿意和同伴合作交流。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1、 已初步了解了水的三态,做过水的溶解及沉浮实验;
2、 活动前亲眼看到了自然现象——暴风雨夹冰雹。
物质准备:1、 主题问题角中抽取的“问题水珠”图例一张,水的三态幼儿作品图一张;
2、 自制土壤湿度测量棍,采集杯6个,尺子8把,记录表,留言大壁纸3张等。
3、 活动前设置地面弧线,摆好地垫,材料备放。
活 动 过 程:
一、前经验预测
师:以谜语《雨》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幼:答迷(面条,布,雨…等)大部分幼儿猜出谜底《雨》
二、复习巩固
师:联系前天下的暴风雨,请一位小朋友简单说说雨形成的过程并出示《水的三态图》提问:“我们看到的暴风雨和水的三态变化有关系么?”
幼:雨水遇热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云,云团被风吹散就形成雨、冰雹或雪落地上。
三、猜想讨论
师:出示问题水滴启发幼儿思考。
提问:1、暴雨下到地面为什么现在看不到?那些雨水去哪儿了?
2、 冰雹消失了么?它们变成了什么?去哪儿了?
幼:(太阳晒干了,流到地下了,变成气体升上天空了,大树喝了,小草盖住了、、、、、等)。
师:继续激发幼儿找雨水的兴趣,鼓励幼儿想办法;
提问:1、你们想不想把雨水找出来?(想!)
2、 怎么找?(幼说有好几个办法可以找到雨水)
3、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么?谁来说一说?(蒋梓奇:我有三个办法可以找到雨水,一是找有水坑的地方;二是去沙池看看沙子是干的还是湿的;三是看种植角里的瓜叶是展的还是弯的,要是叶子都是展展的,那么雨水就被它们喝了)
师: 这三个办法都很好,我们可以按你的办法去找找看.但是,找雨水需要工具么?都需要哪些工具?(蒋梓奇:我需要小碗、尺子、勺子、和放大镜,还需要小朋友的帮助。)
师:很好,一会儿我们分组,小朋友会很愿意帮你一起找雨水的。
4、找到雨水后要不要记录下来呢?
幼:我们需要笔和本做记录。
四、分组活动
㈠结组分工
师:请幼儿根据地地垫颜色快速结6组并选定小组长。
幼:高千艺没找到自己的组,被毛毛请到了绿垫组。
师:要求幼儿选定适合小组寻雨办法去寻雨并选好工具再出发;
幼:1、各小组商量确定每个小朋友的任务(带路,记录,采样本等)
2、将所需工具材料分配到位准备出发。
师:要求幼儿抓紧时间寻雨,听到铃鼓声马上集中分享。
(二)觀察实践
幼:开始寻雨(按各组的路线开始寻找,蓝组去沙池用到了测量辊,绿组去泡桐树下用到尺子,红组去滑梯用到了小杯,粉组去种植角用眼观察,紫垫组就在大草坪上用力的踩着,黄垫组去了蓝滑梯那在摸滑梯的各部位,每组都有一人做着不同的记录。)
1、测土壤,观察树叶舒展程度,找阴凉处积水、观察小草变化,检查轮胎内雨水等。
2、把每次发现记录下来小组集中问题交流并确定发言者。
五、分享总结
师:敲鼓集中,请小组代表展示收获;
幼:介绍小组收获及记录要点并将自己的“新生”问题或收获以自己擅长的记录方式记录在水滴留言条上(可用拼音,图画,汉字或其他方式)并粘贴于大纸上。
幼:收拾整理场地后去喝水。
六、延伸活动
分析整理遗留问题,提取最具兴趣价值的问题集体商量,确定新探究活动。
活动反思:
《水》是一个能引发幼儿探究,能与幼儿已有经验建立联系、能有效整合多方面教育内容并能给孩子极大发展空间的活动主题。PYP《小学项目的实施:国际初等教育课程框架》中指出:“学生需要通过真实的学习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即学习要与‘现实”世界相关联,要开展跨学科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不局限在传统学科领域的界限之内,而应得到它们的支持和强化。”据此,我力求寻找孩子们近阶段关于水的兴趣点——对前天下的暴风雨特感兴趣,很认真的将刮风下暴雨、下冰雹的过程全看完了,雨停后提出了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一些问题留在了问题角中,“雨水去哪了?”就是其中一个,鉴于大家的需求,(正好雨后天气晴朗),我选择以此问题作为探究活动让孩子们都参与进来寻找雨水,用他们的已有经验发现,观察,总结获得新的经验。
在设计前期我对整个活动做了内容上的两次调整,以求更多地让孩子们发挥所想,所见。在活动前孩子们和我一起准备了场地及活动材料;在活动开展中孩子们大胆发言,表述问题思路清晰,部分孩子已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出新的问题,通过问题水珠的解答过程,孩子们对水的三态更进一步加深了认识。
《雨水去哪儿了?》这个问题经过大家的努力很科学的解决了,问题角少了一个新问题,又会不断的迎来新问题,有问题孩子们就不会孤单和无聊,展示他们的舞台还很宽广,我会努力帮孩子们多设计一些他们喜欢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解决最想要解决的问题。希望他们每天都能发现 、探索、进步!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加油!
中心思想:有限的水资源,是生命的资源,我们要合理使用它。
核心概念:功能:水的作用
责任感:合理使用水资源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幼儿前经验: 1、简单了解了水的三态、水的透明性、流动性及沉浮,水的溶解等特性;
2、已和父母共同搜集过有关水的资料;
3、能简单说出水在我们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用水;
4、和老师做过有关水的沉浮及水的溶解实验。
第 9 次活动:《雨水去哪儿了?》
活动目标:
1、从对自然现象“暴风雨”的兴趣,萌发对“雨水去哪儿了”的探索欲望;
2、在实践观察中发现雨水对土壤及植物的作用,复习巩固水的特性之——水的三态与水的流动性;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看所想并愿意和同伴合作交流。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1、 已初步了解了水的三态,做过水的溶解及沉浮实验;
2、 活动前亲眼看到了自然现象——暴风雨夹冰雹。
物质准备:1、 主题问题角中抽取的“问题水珠”图例一张,水的三态幼儿作品图一张;
2、 自制土壤湿度测量棍,采集杯6个,尺子8把,记录表,留言大壁纸3张等。
3、 活动前设置地面弧线,摆好地垫,材料备放。
活 动 过 程:
一、前经验预测
师:以谜语《雨》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幼:答迷(面条,布,雨…等)大部分幼儿猜出谜底《雨》
二、复习巩固
师:联系前天下的暴风雨,请一位小朋友简单说说雨形成的过程并出示《水的三态图》提问:“我们看到的暴风雨和水的三态变化有关系么?”
幼:雨水遇热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云,云团被风吹散就形成雨、冰雹或雪落地上。
三、猜想讨论
师:出示问题水滴启发幼儿思考。
提问:1、暴雨下到地面为什么现在看不到?那些雨水去哪儿了?
2、 冰雹消失了么?它们变成了什么?去哪儿了?
幼:(太阳晒干了,流到地下了,变成气体升上天空了,大树喝了,小草盖住了、、、、、等)。
师:继续激发幼儿找雨水的兴趣,鼓励幼儿想办法;
提问:1、你们想不想把雨水找出来?(想!)
2、 怎么找?(幼说有好几个办法可以找到雨水)
3、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么?谁来说一说?(蒋梓奇:我有三个办法可以找到雨水,一是找有水坑的地方;二是去沙池看看沙子是干的还是湿的;三是看种植角里的瓜叶是展的还是弯的,要是叶子都是展展的,那么雨水就被它们喝了)
师: 这三个办法都很好,我们可以按你的办法去找找看.但是,找雨水需要工具么?都需要哪些工具?(蒋梓奇:我需要小碗、尺子、勺子、和放大镜,还需要小朋友的帮助。)
师:很好,一会儿我们分组,小朋友会很愿意帮你一起找雨水的。
4、找到雨水后要不要记录下来呢?
幼:我们需要笔和本做记录。
四、分组活动
㈠结组分工
师:请幼儿根据地地垫颜色快速结6组并选定小组长。
幼:高千艺没找到自己的组,被毛毛请到了绿垫组。
师:要求幼儿选定适合小组寻雨办法去寻雨并选好工具再出发;
幼:1、各小组商量确定每个小朋友的任务(带路,记录,采样本等)
2、将所需工具材料分配到位准备出发。
师:要求幼儿抓紧时间寻雨,听到铃鼓声马上集中分享。
(二)觀察实践
幼:开始寻雨(按各组的路线开始寻找,蓝组去沙池用到了测量辊,绿组去泡桐树下用到尺子,红组去滑梯用到了小杯,粉组去种植角用眼观察,紫垫组就在大草坪上用力的踩着,黄垫组去了蓝滑梯那在摸滑梯的各部位,每组都有一人做着不同的记录。)
1、测土壤,观察树叶舒展程度,找阴凉处积水、观察小草变化,检查轮胎内雨水等。
2、把每次发现记录下来小组集中问题交流并确定发言者。
五、分享总结
师:敲鼓集中,请小组代表展示收获;
幼:介绍小组收获及记录要点并将自己的“新生”问题或收获以自己擅长的记录方式记录在水滴留言条上(可用拼音,图画,汉字或其他方式)并粘贴于大纸上。
幼:收拾整理场地后去喝水。
六、延伸活动
分析整理遗留问题,提取最具兴趣价值的问题集体商量,确定新探究活动。
活动反思:
《水》是一个能引发幼儿探究,能与幼儿已有经验建立联系、能有效整合多方面教育内容并能给孩子极大发展空间的活动主题。PYP《小学项目的实施:国际初等教育课程框架》中指出:“学生需要通过真实的学习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即学习要与‘现实”世界相关联,要开展跨学科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不局限在传统学科领域的界限之内,而应得到它们的支持和强化。”据此,我力求寻找孩子们近阶段关于水的兴趣点——对前天下的暴风雨特感兴趣,很认真的将刮风下暴雨、下冰雹的过程全看完了,雨停后提出了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一些问题留在了问题角中,“雨水去哪了?”就是其中一个,鉴于大家的需求,(正好雨后天气晴朗),我选择以此问题作为探究活动让孩子们都参与进来寻找雨水,用他们的已有经验发现,观察,总结获得新的经验。
在设计前期我对整个活动做了内容上的两次调整,以求更多地让孩子们发挥所想,所见。在活动前孩子们和我一起准备了场地及活动材料;在活动开展中孩子们大胆发言,表述问题思路清晰,部分孩子已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出新的问题,通过问题水珠的解答过程,孩子们对水的三态更进一步加深了认识。
《雨水去哪儿了?》这个问题经过大家的努力很科学的解决了,问题角少了一个新问题,又会不断的迎来新问题,有问题孩子们就不会孤单和无聊,展示他们的舞台还很宽广,我会努力帮孩子们多设计一些他们喜欢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解决最想要解决的问题。希望他们每天都能发现 、探索、进步!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