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将多年应用加味平肝散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68例资料进行总结。结果:68例患者均给予内服加味平肝散及西药综合治疗,显性56例,有效7例,有效率90%。结论:治疗目标:初发患者争取长期缓解;控制肝硬化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疗。反复发作的患者促使病情缓解并延长缓解期,维持在较轻状态。目前无特效药,不宜滥用药物,否则将加重肝脏负担而适得其反。(1)、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必经过程,抗纤维化的治疗有重要意义。(2)、中医药治疗肝硬化历史悠久,确能改善症状和肝功能。一般常用软肝散结活血化瘀药为主,按病情辨证施治。
【关键词】肝硬化 ;联合西药;平肝散;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在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成为肝硬化。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
1 一般资料;观察68例肝硬化患者为作者2006年2月~2010年2月跟踪治疗的病人,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28-57岁,平均35.5岁;病程2~5年(3.8±1.4)年。服药3年以上者10例,2~3年10例,1~2年10例,半年6例。跟踪治疗观察1~5年,平均2年,63例患者服药有效,5例患者因有合并症治疗失败。
2 方法:
2.1.休息 肝功能代偿者,宜适当减少活动,可参加部分工作,注意劳逸结合。失代偿期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
2.2,饮食 应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吸收,一般以高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而可口的食物为宜。脂肪含量不宜过多,但不必限制过严。有腹水时饮食宜少盐,目前有人主张不必无盐饮食,因影响食欲反而得不偿失。肝功损害显著或血氨偏高有发生肝性脑病倾向者应暂时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应禁酒和避免进食粗糙及硬性食物。
2.3.支持疗法 失代偿期患者多有恶心、呕吐、进食少或不能进食、可静脉输注葡萄糖,内加维生素C、氯化钾、肌苷、胰岛素等,应特别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尤其注意钾盐的补充。此外,还可酌情应用复方氨基酸、鲜血、血浆及白蛋白等。
2.4.。加味平肝散(白芍12g生地15g女贞子12g何首乌12g枸杞子12g牛膝10g附子6g肉桂10g鹿角胶10g仙茅10g肉苁蓉10g)水煎服200ml每日两次
3结果:
中药应用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的中草药与具有滋肾养肝作用的中草药同用。证属阴阳两虚者,则宜阴阳双补,即在滋阴的基础上兼以补阳。滋阴养肝作用的药物有白芍、生地、女贞子、何首乌、枸杞子、桑寄生、牛膝等。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药物有:附子、肉桂、鹿角胶、仙茅、仙灵脾、肉苁蓉等,跟踪治疗观察1~5年,平均2年,63例患者服药有效,5例患者因有合并症治疗失败。显性56例,有效7例,有效率90%。
4讨论:
肝硬化患者肝脏呈慢性弥漫性损害,早期肝脏体积可稍大,晚期则因纤维化而缩小、质地变硬、重量减轻,表面满布棕黄色或灰褐色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周围有灰白色的结缔组织包绕。显微镜下有以下特点。①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的肝细胞形成不规则排列的肝细胞再生结节。再生的肝细胞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因与胆道及门静脉系统的关系不正常,故其机能亦远较正常肝细胞为低。②结缔组织增生,始于汇管区及包膜下,向肝小叶内延伸,与肝小叶内结缔组织联合成膜样结构,把肝小叶分隔而改变成假小叶。③在假小叶内,中央静脉常偏居小叶的一侧,有的假小叶由几个不完整的肝小叶构成,可有二、三个中央静脉,甚至没有中央静脉。门静脉、肝静脉与肝动脉小支间可发生直接交通而出现短路。④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有程度不等的炎细胞浸润,并可见到胆管样结构(假胆管)。
4.1.病理生理肝脏机能减退 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而新生的肝细胞功能又远不及正常,故导致肝功能减退,如血浆白蛋白的合成、胆色素的代谢、有害物质的去毒、雌激素的灭能、抗利尿激素的增加、继发性醛固酮增多,以及凝血因子制造等诸多功能均受到影响而引起各种临床表现。
4.2.门静脉高压 因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使门静脉血液通道减少。在再生的肝细胞团中,毛细血管异常曲折,阻碍血液流通。加之门静脉分支肝动脉分支之间的直接交通,使门静脉压力大为升高。门脉压正常低于1.96kpa(200mmH2O)。当门脉压超过2.94kpa(300mmH2O)时,出现胃肠道淤血、脾脏充血肿大、腹水形成,以及门静脉与腔静脉间的侧支循环建立等。门静脉与腔静脉的侧支循环主要见于以下几个部位:⑴食管下段及胃底部,胃冠状静脉与食道静脉吻合。⑵在直肠下段,肠系膜下段的痔上静脉与下腔静脉的痔中,痔下静脉吻合。⑶在脐部周围,自出生后已闭锁的脐静脉及脐旁静脉重新开放,并与腹壁皮下静脉吻合。⑷腹腔器官与腹膜后组织接触处,如肝及膈之间的静脉,脾肾韧带中的静脉等。在上述各个侧支中,以食道下端者出现较早,且容易破裂引起大出血而危害生命。其原因为:①食道静脉距门静脉近,易受门脉高压的影响。②食道静脉位置甚浅,处于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中,当静脉曲张时,这层结缔组织也受压萎缩。③食道静脉位于胸腔,受吸气时胸内负压的影响,使门静脉血液更易流入。
4.3.中药应用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的中草药与具有滋肾养肝作用的中草药同用。证属阴阳两虚者,则宜阴阳双补,即在滋阴的基础上兼以补阳。滋阴养肝作用的药物有白芍、生地、女贞子、何首乌、枸杞子、桑寄生、牛膝等。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药物有:附子、肉桂、鹿角胶、仙茅、仙灵脾、肉蓯蓉等。但中医治病强调因人因时因地辩证论治,药物之间强调君、臣、佐、使的配伍应用,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自己自行调配,以免发生意外。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将多年应用加味平肝散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68例资料进行总结。结果:68例患者均给予内服加味平肝散及西药综合治疗,显性56例,有效7例,有效率90%。结论:治疗目标:初发患者争取长期缓解;控制肝硬化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疗。反复发作的患者促使病情缓解并延长缓解期,维持在较轻状态。目前无特效药,不宜滥用药物,否则将加重肝脏负担而适得其反。(1)、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必经过程,抗纤维化的治疗有重要意义。(2)、中医药治疗肝硬化历史悠久,确能改善症状和肝功能。一般常用软肝散结活血化瘀药为主,按病情辨证施治。
【关键词】肝硬化 ;联合西药;平肝散;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在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成为肝硬化。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
1 一般资料;观察68例肝硬化患者为作者2006年2月~2010年2月跟踪治疗的病人,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28-57岁,平均35.5岁;病程2~5年(3.8±1.4)年。服药3年以上者10例,2~3年10例,1~2年10例,半年6例。跟踪治疗观察1~5年,平均2年,63例患者服药有效,5例患者因有合并症治疗失败。
2 方法:
2.1.休息 肝功能代偿者,宜适当减少活动,可参加部分工作,注意劳逸结合。失代偿期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
2.2,饮食 应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吸收,一般以高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而可口的食物为宜。脂肪含量不宜过多,但不必限制过严。有腹水时饮食宜少盐,目前有人主张不必无盐饮食,因影响食欲反而得不偿失。肝功损害显著或血氨偏高有发生肝性脑病倾向者应暂时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应禁酒和避免进食粗糙及硬性食物。
2.3.支持疗法 失代偿期患者多有恶心、呕吐、进食少或不能进食、可静脉输注葡萄糖,内加维生素C、氯化钾、肌苷、胰岛素等,应特别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尤其注意钾盐的补充。此外,还可酌情应用复方氨基酸、鲜血、血浆及白蛋白等。
2.4.。加味平肝散(白芍12g生地15g女贞子12g何首乌12g枸杞子12g牛膝10g附子6g肉桂10g鹿角胶10g仙茅10g肉苁蓉10g)水煎服200ml每日两次
3结果:
中药应用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的中草药与具有滋肾养肝作用的中草药同用。证属阴阳两虚者,则宜阴阳双补,即在滋阴的基础上兼以补阳。滋阴养肝作用的药物有白芍、生地、女贞子、何首乌、枸杞子、桑寄生、牛膝等。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药物有:附子、肉桂、鹿角胶、仙茅、仙灵脾、肉苁蓉等,跟踪治疗观察1~5年,平均2年,63例患者服药有效,5例患者因有合并症治疗失败。显性56例,有效7例,有效率90%。
4讨论:
肝硬化患者肝脏呈慢性弥漫性损害,早期肝脏体积可稍大,晚期则因纤维化而缩小、质地变硬、重量减轻,表面满布棕黄色或灰褐色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周围有灰白色的结缔组织包绕。显微镜下有以下特点。①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的肝细胞形成不规则排列的肝细胞再生结节。再生的肝细胞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因与胆道及门静脉系统的关系不正常,故其机能亦远较正常肝细胞为低。②结缔组织增生,始于汇管区及包膜下,向肝小叶内延伸,与肝小叶内结缔组织联合成膜样结构,把肝小叶分隔而改变成假小叶。③在假小叶内,中央静脉常偏居小叶的一侧,有的假小叶由几个不完整的肝小叶构成,可有二、三个中央静脉,甚至没有中央静脉。门静脉、肝静脉与肝动脉小支间可发生直接交通而出现短路。④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有程度不等的炎细胞浸润,并可见到胆管样结构(假胆管)。
4.1.病理生理肝脏机能减退 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而新生的肝细胞功能又远不及正常,故导致肝功能减退,如血浆白蛋白的合成、胆色素的代谢、有害物质的去毒、雌激素的灭能、抗利尿激素的增加、继发性醛固酮增多,以及凝血因子制造等诸多功能均受到影响而引起各种临床表现。
4.2.门静脉高压 因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使门静脉血液通道减少。在再生的肝细胞团中,毛细血管异常曲折,阻碍血液流通。加之门静脉分支肝动脉分支之间的直接交通,使门静脉压力大为升高。门脉压正常低于1.96kpa(200mmH2O)。当门脉压超过2.94kpa(300mmH2O)时,出现胃肠道淤血、脾脏充血肿大、腹水形成,以及门静脉与腔静脉间的侧支循环建立等。门静脉与腔静脉的侧支循环主要见于以下几个部位:⑴食管下段及胃底部,胃冠状静脉与食道静脉吻合。⑵在直肠下段,肠系膜下段的痔上静脉与下腔静脉的痔中,痔下静脉吻合。⑶在脐部周围,自出生后已闭锁的脐静脉及脐旁静脉重新开放,并与腹壁皮下静脉吻合。⑷腹腔器官与腹膜后组织接触处,如肝及膈之间的静脉,脾肾韧带中的静脉等。在上述各个侧支中,以食道下端者出现较早,且容易破裂引起大出血而危害生命。其原因为:①食道静脉距门静脉近,易受门脉高压的影响。②食道静脉位置甚浅,处于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中,当静脉曲张时,这层结缔组织也受压萎缩。③食道静脉位于胸腔,受吸气时胸内负压的影响,使门静脉血液更易流入。
4.3.中药应用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的中草药与具有滋肾养肝作用的中草药同用。证属阴阳两虚者,则宜阴阳双补,即在滋阴的基础上兼以补阳。滋阴养肝作用的药物有白芍、生地、女贞子、何首乌、枸杞子、桑寄生、牛膝等。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药物有:附子、肉桂、鹿角胶、仙茅、仙灵脾、肉蓯蓉等。但中医治病强调因人因时因地辩证论治,药物之间强调君、臣、佐、使的配伍应用,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自己自行调配,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