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地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fel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 目的:观察蒲地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予蒲地灌肠方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苦参栓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B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蒲地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蒲地灌肠方;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以反复下腹痛,腰骶酸痛,白带增多等为主,常伴有月经不调、低热起伏、易感疲劳、盆腔包块、性交痛,甚或出现慢性盆腔痛、异位妊娠、不孕等后遗症。本人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采用蒲地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观察8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2月-2014年8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妇科门诊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观察。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6.24±3.19)岁,平均病程为(1.05±0.28)年;观察组平均年龄为(35.07±2.65)岁,平均病程为(1.38±0.4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中华妇产科学》[2]拟定 。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B超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蒲地灌肠方,药物组成为公英、地丁、红藤、三棱、莪术、土茯苓、夏枯草、皂刺等。1剂/d ,100 ml/剂,保留灌肠,于月经干净后开始用,10 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2.2对照组
  苦参栓1粒/次,1次/d,直肠给药,自月经干净后开始使用,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3.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酸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或者明显减轻,妇科检查明显改善;有效:症状减轻,妇科检查有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减轻或加重,妇科检查无改善或加重。
  4.治疗结果
  4.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统计结果(见表1)
  经分析,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4.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超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
  5.討论
  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盆腔炎的病因是“瘀、滞、湿、热”,总以湿热血瘀为主要[4]。因直肠与盆腔脏器紧密相连,中药灌肠可使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而直达病灶,以迅速发挥药效,且保留时间长,效果充分,改善了盆腔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使盆腔
  内瘀血得以消除,解除了盆腔粘连,癥瘕得以消散,诸证改善。其中红藤、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三棱、莪术行气导滞,破血逐瘀通络;皂刺活血化瘀,组方合用以达活血化瘀、理气化湿、行气止痛之功效,是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 从本组研究结果中不难看出,蒲地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对胃肠刺激小,成本低,且无副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6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64-1370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
  [4]吴红斌.慢性盆腔炎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进展[J].四川中医,2012,30(2):56-5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目的:分析牙列缺损合并牙列不齐通过正畸与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诊的80例牙列缺损合并牙列不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直接性修复,观察组采用修复与正畸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牙齿恢复状况以及质量满意度上的情况。结果:在牙整齐率、后牙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2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东垣法本《内经》,学宗仲景。而到明代因为丹溪学派的流行,以五运六气推演医理的传统,逐渐被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等学说代替。这对于中医本身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它使中医学术逐渐摆脱了术数和哲学的束缚,而回归到以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为诊断和治疗依据的道路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促使后世医家对人的生理活动,作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 目的 观察造口联谊会对结肠造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结肠造口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随机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结肠造口健康教育;观察组则采用组织回肠膀胱造口患者联谊会每季度1次,,学习和讨论造口相关知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1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目的 通过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证实磁珠法无论在操作简便还是在灵敏度上是否优于柱提取法。方法 同一批标本同时进行磁珠法和柱提取法的检测,然后将检测结果按扩增曲线的循环数多少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证实,磁珠法简便快捷,扩增曲线比柱提取法提前抬升3.652个循环;由于没有与磁珠法配套的扩增试剂,使用磁珠法提取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目的:验证穴位贴敷治疗骨折后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穴位贴敷(以白术、大黄、枳实、桃仁、延胡索、火麻仁,上药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匀制成药膏,敷于神阙穴);对照组口服麻仁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8%,对照组总有效率50.0%,治疗组优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目的:探究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推拿与颈椎牵引治疗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3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推拿与颈椎牵引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31例患者中痊愈89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结论:采用推拿与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慢性荨麻疹;治疗应用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此方具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1]。但临床应用此方治疗各种杂病,疑难怪病时,在百法不灵,百方不效时,起用此方,常常是屡起沉疴,出奇制胜。  本人心得体会是,对有些疾病,患者症状诸多,查无实据者(即各种理化检查均正常),中医分类不明时运用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 要:中醫术语的规范,是中医药学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它对于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国内外医药交流,学科与行业间的沟通,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中医药书刊和教材的编辑出版,特别是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由于中医术语形成的历史性和特殊性,以致中医术语规范成为中医现代化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6例,按照患者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3例,治疗组经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对照组经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8.1%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7%,治疗后腰椎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医药界普遍认为,《黄帝内经》不是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一个汇编,汇编的年代大概在《史记》之后,《七略》之前。《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其中的《四气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