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 目的:观察蒲地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予蒲地灌肠方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苦参栓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B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蒲地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蒲地灌肠方;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以反复下腹痛,腰骶酸痛,白带增多等为主,常伴有月经不调、低热起伏、易感疲劳、盆腔包块、性交痛,甚或出现慢性盆腔痛、异位妊娠、不孕等后遗症。本人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采用蒲地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观察8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2月-2014年8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妇科门诊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观察。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6.24±3.19)岁,平均病程为(1.05±0.28)年;观察组平均年龄为(35.07±2.65)岁,平均病程为(1.38±0.4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中华妇产科学》[2]拟定 。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B超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蒲地灌肠方,药物组成为公英、地丁、红藤、三棱、莪术、土茯苓、夏枯草、皂刺等。1剂/d ,100 ml/剂,保留灌肠,于月经干净后开始用,10 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2.2对照组
苦参栓1粒/次,1次/d,直肠给药,自月经干净后开始使用,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3.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酸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或者明显减轻,妇科检查明显改善;有效:症状减轻,妇科检查有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减轻或加重,妇科检查无改善或加重。
4.治疗结果
4.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统计结果(见表1)
经分析,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4.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超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
5.討论
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盆腔炎的病因是“瘀、滞、湿、热”,总以湿热血瘀为主要[4]。因直肠与盆腔脏器紧密相连,中药灌肠可使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而直达病灶,以迅速发挥药效,且保留时间长,效果充分,改善了盆腔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使盆腔
内瘀血得以消除,解除了盆腔粘连,癥瘕得以消散,诸证改善。其中红藤、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三棱、莪术行气导滞,破血逐瘀通络;皂刺活血化瘀,组方合用以达活血化瘀、理气化湿、行气止痛之功效,是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 从本组研究结果中不难看出,蒲地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对胃肠刺激小,成本低,且无副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6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64-1370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
[4]吴红斌.慢性盆腔炎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进展[J].四川中医,2012,30(2):56-57
摘要 目的:观察蒲地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予蒲地灌肠方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苦参栓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B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蒲地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蒲地灌肠方;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以反复下腹痛,腰骶酸痛,白带增多等为主,常伴有月经不调、低热起伏、易感疲劳、盆腔包块、性交痛,甚或出现慢性盆腔痛、异位妊娠、不孕等后遗症。本人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采用蒲地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观察8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2月-2014年8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妇科门诊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观察。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6.24±3.19)岁,平均病程为(1.05±0.28)年;观察组平均年龄为(35.07±2.65)岁,平均病程为(1.38±0.4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中华妇产科学》[2]拟定 。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B超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蒲地灌肠方,药物组成为公英、地丁、红藤、三棱、莪术、土茯苓、夏枯草、皂刺等。1剂/d ,100 ml/剂,保留灌肠,于月经干净后开始用,10 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2.2对照组
苦参栓1粒/次,1次/d,直肠给药,自月经干净后开始使用,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3.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酸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或者明显减轻,妇科检查明显改善;有效:症状减轻,妇科检查有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减轻或加重,妇科检查无改善或加重。
4.治疗结果
4.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统计结果(见表1)
经分析,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4.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超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
5.討论
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盆腔炎的病因是“瘀、滞、湿、热”,总以湿热血瘀为主要[4]。因直肠与盆腔脏器紧密相连,中药灌肠可使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而直达病灶,以迅速发挥药效,且保留时间长,效果充分,改善了盆腔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使盆腔
内瘀血得以消除,解除了盆腔粘连,癥瘕得以消散,诸证改善。其中红藤、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三棱、莪术行气导滞,破血逐瘀通络;皂刺活血化瘀,组方合用以达活血化瘀、理气化湿、行气止痛之功效,是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 从本组研究结果中不难看出,蒲地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对胃肠刺激小,成本低,且无副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6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64-1370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
[4]吴红斌.慢性盆腔炎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进展[J].四川中医,2012,30(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