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红霞老师以布置创意照片墙,为照片选择合适的相框为问题情景,引入关于“长度测量”的思考。以“体验比较——先目测再选择实物测量并进行对比”活动,让学生体验测量的过程就是比较的过程,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单位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自然界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长度测量初体验”和“长度测量深入体验”,让学生逐步明晰长度测量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长度测量的目的是为了使测量结果更接近于物体的真实长度,选择合适的工具、掌握估读方法、创新测量方案均可以减小误差。整堂课目标设置清晰、合理,活动组织针对性强、效果好,既体现了执教者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深度理解,也体现了教师对于教学资源挖掘的重视。结合这节课,我想谈四个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一是教学应该“基于标准”。课程标准是我们解读教材、选择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探究活动的依据。但是标准提供的仅是内容要求,所以,教师在了解学情、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把课程标准转换为具体的可检测、可评价的课时学习目标,才能保障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考虑学生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渗透物理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到本节课而言,课标中给出的“内容要求”是“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同时,为强化相关技能,课标又把“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列为学生必做实验。本课是学习长度测量的第一课时,重点学习内容应该是第一部分,不能设计成“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训练。
二是在教学过程设计时要渗透课程理念。课标分别从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基础性是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潜能的发展,这与教学方式的选用以及如何利用评价促进学习有关;实践性指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与课程资源的选用有关;时代性是指要“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这与物理教师的自身知识宽度有关。
三是要学会解读教材,在此基础上把教材转换为学生可学的方式。本节课的教材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其结构是十分清晰的:
教材先是提出测量的需要,再通过三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从学会“比较”到学会“刻度尺”和“秒表”这两类测量工具的使用。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关注点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要把教材结构转换为学生可学的方式。具体到顾红霞老师这节课,她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创设了学习情景,再提供相关资源对长度进行“比较”,设计了三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和学习。从物理思维培养的角度而言,是根据需要,从比较到工具,从定性到定量,从生活到物理,技能培养重点是测量工具的使用。
四是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要注意把握初中物理核心的“学习行为”。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方面提出的首条教学建议是“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倡导探究式学习。我们所使用的苏科版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也注重把“探究活动”作为“构建物理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体现课程理念”的主线。所以,“探究行为”应该是初中物理核心的学习行为,实施教学时要注重构建以“探究行为”为核心学习行为的初中物理课堂。同时,为了使“探究行为”充分发生并收到实效,要考虑学生认知的前概念,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且利用好实验操作、交流评估等方式显化学生的思维。
(作者为江苏省初中物理特级教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副校长)
一是教学应该“基于标准”。课程标准是我们解读教材、选择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探究活动的依据。但是标准提供的仅是内容要求,所以,教师在了解学情、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把课程标准转换为具体的可检测、可评价的课时学习目标,才能保障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考虑学生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渗透物理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到本节课而言,课标中给出的“内容要求”是“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同时,为强化相关技能,课标又把“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列为学生必做实验。本课是学习长度测量的第一课时,重点学习内容应该是第一部分,不能设计成“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训练。
二是在教学过程设计时要渗透课程理念。课标分别从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基础性是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潜能的发展,这与教学方式的选用以及如何利用评价促进学习有关;实践性指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与课程资源的选用有关;时代性是指要“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这与物理教师的自身知识宽度有关。
三是要学会解读教材,在此基础上把教材转换为学生可学的方式。本节课的教材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其结构是十分清晰的:
教材先是提出测量的需要,再通过三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从学会“比较”到学会“刻度尺”和“秒表”这两类测量工具的使用。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关注点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要把教材结构转换为学生可学的方式。具体到顾红霞老师这节课,她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创设了学习情景,再提供相关资源对长度进行“比较”,设计了三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和学习。从物理思维培养的角度而言,是根据需要,从比较到工具,从定性到定量,从生活到物理,技能培养重点是测量工具的使用。
四是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要注意把握初中物理核心的“学习行为”。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方面提出的首条教学建议是“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倡导探究式学习。我们所使用的苏科版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也注重把“探究活动”作为“构建物理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体现课程理念”的主线。所以,“探究行为”应该是初中物理核心的学习行为,实施教学时要注重构建以“探究行为”为核心学习行为的初中物理课堂。同时,为了使“探究行为”充分发生并收到实效,要考虑学生认知的前概念,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且利用好实验操作、交流评估等方式显化学生的思维。
(作者为江苏省初中物理特级教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