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是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学中,我努力根据单篇的文本特点,巧妙联系有关的文章,拓宽阅读材料,整合成“单元阅读”“整本书阅读”“主题阅读”“系列书籍阅读”等,即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多年的实践探索,自认为群文阅读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联系;语文
一、 单元组合,提高效率
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篇”进行教学点的,因此有的教师心中没有单元意识,缺乏对单元教学全程研究。因此出现了耗时低效的现状,我觉得应把单元的几篇文章串联起来,即进行单元教学为好。
(一)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四篇课文可侧重的目标很多,但是本单元的习作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因此站在习作的角度,让学生读四篇课文,探究如下议题“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领悟刻画人物的方法”。这种指向习作的阅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直接从所学文章中“取经”,而且不会经过很多“磨难”,试想“现买现卖”马上获益的学习方式,哪个孩子不喜欢呢?
(二) 主题整合,拓展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阅读,毛主席的光辉形象还不能完全“立起来”,我又提供阅读《毛泽东诗词》、《两个红辣椒》等文章。丰富的材料,学生充分感悟到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二、 以文带书,激发兴趣
学生读整本书的好处很多,语文素养会得到极大的增强。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难以拿起一本书,有的不能坚持读完整本书。怎样让他们喜欢读整本书?坚持读完整本书呢?我觉得最适合的莫过于从教材的单篇课文的学习带出整本书的阅读了。
(一) 取内容,促感悟
《冬阳·童年·骆驼队》,作者是林海英,课文中英子学骆驼咀嚼的形象尤其天真幼稚。这篇文章选自《城南旧事》,小说中的英子有很多类似“骆驼咀嚼”的天真画面,如学小鸡吃米,学金鱼喝水等,因此,我把这些片段节选下来提供给学生阅读。学生在哈哈大笑中,对于英子的天真幼稚有了更深的感悟。自然爱上这本书,自觉地拿起书读起来。
(二) 串线索,启思考
《祖父的菜园》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如果只是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只能得出这是一个“花园、菜园、果园、乐园”。受文章的局限,孩子们难以再深入思考还是什么“园”了,也就更难以了解萧红那悲惨的人生。鉴于此,我进行了《呼兰河传》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请学生深入思考,这个园子对于萧红来讲是什么“园”?“家园、忆园、梦园、世外桃园……”。“园”的这一线索贯穿始终,令学生读完整本书,又令学生深入思考,解“园”过程中体会到萧红的悲惨人生。
(三) 古今合,化难度
《晏子使楚》中,晏子驳斥楚王侮辱齐国无人的语言描写,“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非常精彩,但是把这句话和《晏子春秋》对比读,很快明白了“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的意思,学生在轻松自然中学会了成语,又诵读了古文经典,可谓一举两得。
三、 以情寄托,加深理解
有的学生虽然手中捧着书,但是往往看“热闹”,很多还是“门外汉”。不重细节,欠缺深入理解。但是他们好奇心强,又很重感情,于是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精心、静心地读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 提问题,找答案
在执教《草船借箭》时,我根据孩子们都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于是设计了如下问题“诸葛亮还有哪些才干?请大家在《三国演义》中去找答案。”孩子们认真阅读,而乐此不疲。
(二) 引錯觉,寻原著
在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为了使学生阅读原著《儒林外史》,故意说:“严监生的家里一定很穷,在临死前还那么节约,令老师很佩服”。孩子们“迷茫”的眼神中透露出,虽然不同意我的说法,但是苦于“证据”不足,无法辩倒我。学生们主动的投身阅读原著中,当然兴趣盎然地找来“证据”纠正了我的“歪理”。听着孩子们的“批判”感到“虽败犹荣”。
(三) 找自我,多方读
在学完《卡罗纳》后,我推荐学生读校园生活的书籍,比如《爱的教育》、《草房子》,以及杨红樱的校园系列丛书等。这一类书中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学生的同龄人。因此我布置了如下阅读任务,“在书中找到跟自己性格特征最相近的人物”。学生立刻把自己置身于书的世界中,在书中找自我,兴趣高涨,寻找与自己最相近的“那个人”而不断努力阅读,读了大量的书籍。孩子们说好像总是找不到与自己性格最接近的那个人。这正是我要的效果,因为他们仔细读书了,认真思索了。
四、 系列引领,对比感悟
读好书,好书所含的“营养”是多种多样的。正是“长身体阶段”的孩子们,所需要和喜欢的书籍也有很多类似之处。所以我把适合学生的好书进行了系列分类,如科幻、百科知识、探险、校园故事、名著、历史故事等。并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进行“搭配就餐”,让他们“吃饱喝足”,并想方设法让他们“消化与吸收”。
(一) 异中求同
沈石溪动物系列小说,高年级的孩子都爱读。请孩子们想想这些小说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置身其中,找相同中感受到的不仅是语言优美,心理活动丰富,更重要的是受到了情感熏陶。
(二) 同中存异
狼是一种令人又钦佩又害怕的动物。因此,我请学生读有关狼的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并进行辩论“你认为狼是怎样的动物”。同样的“狼”,童话中的“狼”是个“狡猾、残暴”形象;沈石溪笔下的“狼”代表着“坚韧、奉献”的母亲形象;动物百科中的“狼”,又是“团结、坚持”的动物代表,担负着维护草原的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因为阅读的材料的不同,得出不一样的认识,也就有了不同的感悟。启发了学生思维,从中使得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在群文阅读的活动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掌握了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我们为师者,用心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阅读者而努力,为他们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小丽.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5年25期.
[2]胡桂琴.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5年21期.
作者简介:
王炳芬,天津市,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小学。
关键词:阅读;联系;语文
一、 单元组合,提高效率
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篇”进行教学点的,因此有的教师心中没有单元意识,缺乏对单元教学全程研究。因此出现了耗时低效的现状,我觉得应把单元的几篇文章串联起来,即进行单元教学为好。
(一)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四篇课文可侧重的目标很多,但是本单元的习作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因此站在习作的角度,让学生读四篇课文,探究如下议题“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领悟刻画人物的方法”。这种指向习作的阅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直接从所学文章中“取经”,而且不会经过很多“磨难”,试想“现买现卖”马上获益的学习方式,哪个孩子不喜欢呢?
(二) 主题整合,拓展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阅读,毛主席的光辉形象还不能完全“立起来”,我又提供阅读《毛泽东诗词》、《两个红辣椒》等文章。丰富的材料,学生充分感悟到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二、 以文带书,激发兴趣
学生读整本书的好处很多,语文素养会得到极大的增强。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难以拿起一本书,有的不能坚持读完整本书。怎样让他们喜欢读整本书?坚持读完整本书呢?我觉得最适合的莫过于从教材的单篇课文的学习带出整本书的阅读了。
(一) 取内容,促感悟
《冬阳·童年·骆驼队》,作者是林海英,课文中英子学骆驼咀嚼的形象尤其天真幼稚。这篇文章选自《城南旧事》,小说中的英子有很多类似“骆驼咀嚼”的天真画面,如学小鸡吃米,学金鱼喝水等,因此,我把这些片段节选下来提供给学生阅读。学生在哈哈大笑中,对于英子的天真幼稚有了更深的感悟。自然爱上这本书,自觉地拿起书读起来。
(二) 串线索,启思考
《祖父的菜园》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如果只是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只能得出这是一个“花园、菜园、果园、乐园”。受文章的局限,孩子们难以再深入思考还是什么“园”了,也就更难以了解萧红那悲惨的人生。鉴于此,我进行了《呼兰河传》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请学生深入思考,这个园子对于萧红来讲是什么“园”?“家园、忆园、梦园、世外桃园……”。“园”的这一线索贯穿始终,令学生读完整本书,又令学生深入思考,解“园”过程中体会到萧红的悲惨人生。
(三) 古今合,化难度
《晏子使楚》中,晏子驳斥楚王侮辱齐国无人的语言描写,“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非常精彩,但是把这句话和《晏子春秋》对比读,很快明白了“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的意思,学生在轻松自然中学会了成语,又诵读了古文经典,可谓一举两得。
三、 以情寄托,加深理解
有的学生虽然手中捧着书,但是往往看“热闹”,很多还是“门外汉”。不重细节,欠缺深入理解。但是他们好奇心强,又很重感情,于是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精心、静心地读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 提问题,找答案
在执教《草船借箭》时,我根据孩子们都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于是设计了如下问题“诸葛亮还有哪些才干?请大家在《三国演义》中去找答案。”孩子们认真阅读,而乐此不疲。
(二) 引錯觉,寻原著
在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为了使学生阅读原著《儒林外史》,故意说:“严监生的家里一定很穷,在临死前还那么节约,令老师很佩服”。孩子们“迷茫”的眼神中透露出,虽然不同意我的说法,但是苦于“证据”不足,无法辩倒我。学生们主动的投身阅读原著中,当然兴趣盎然地找来“证据”纠正了我的“歪理”。听着孩子们的“批判”感到“虽败犹荣”。
(三) 找自我,多方读
在学完《卡罗纳》后,我推荐学生读校园生活的书籍,比如《爱的教育》、《草房子》,以及杨红樱的校园系列丛书等。这一类书中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学生的同龄人。因此我布置了如下阅读任务,“在书中找到跟自己性格特征最相近的人物”。学生立刻把自己置身于书的世界中,在书中找自我,兴趣高涨,寻找与自己最相近的“那个人”而不断努力阅读,读了大量的书籍。孩子们说好像总是找不到与自己性格最接近的那个人。这正是我要的效果,因为他们仔细读书了,认真思索了。
四、 系列引领,对比感悟
读好书,好书所含的“营养”是多种多样的。正是“长身体阶段”的孩子们,所需要和喜欢的书籍也有很多类似之处。所以我把适合学生的好书进行了系列分类,如科幻、百科知识、探险、校园故事、名著、历史故事等。并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进行“搭配就餐”,让他们“吃饱喝足”,并想方设法让他们“消化与吸收”。
(一) 异中求同
沈石溪动物系列小说,高年级的孩子都爱读。请孩子们想想这些小说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置身其中,找相同中感受到的不仅是语言优美,心理活动丰富,更重要的是受到了情感熏陶。
(二) 同中存异
狼是一种令人又钦佩又害怕的动物。因此,我请学生读有关狼的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并进行辩论“你认为狼是怎样的动物”。同样的“狼”,童话中的“狼”是个“狡猾、残暴”形象;沈石溪笔下的“狼”代表着“坚韧、奉献”的母亲形象;动物百科中的“狼”,又是“团结、坚持”的动物代表,担负着维护草原的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因为阅读的材料的不同,得出不一样的认识,也就有了不同的感悟。启发了学生思维,从中使得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在群文阅读的活动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掌握了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我们为师者,用心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阅读者而努力,为他们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小丽.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5年25期.
[2]胡桂琴.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5年21期.
作者简介:
王炳芬,天津市,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