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十六拍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xf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秉家国大义 极造化辉光
  应三生盟约 写大海华章
  “厦门号”八勇士扬帆寰球远航。二○一一年十一月三日从厦门出发,三百一十六天行程八千余里,九死一生,奏凯而还。此行是郑和下西洋以来,我们民族从农耕文化走向海洋文化,精神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这次壮举,穿越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两跨赤道,访问了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十四个国家,开阔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天地。它向世人宣告:中国人到了该远航的时候了!中华民族有能力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时候到了!
  一
  寰球信步水云间,远影孤帆自往还。
  为有心胸腾巨浪,饶他虎穴并龙潭。
  二
  应是男儿蹈海天,雄图追梦赋新篇。
  一生九死多慷慨,把泪神飞别五缘。①
  三
  一声欸乃半城花,一叶扁舟日影斜。
  隐隐征帆破云出,苍茫回首是中华。
  四
  风涛碧落千峰底,人命高悬一浪巅。
  已见“文书”共生死,回眸笑指乱云边。②
  五
  舱外西风生死带,眼前南国鬼门关。
  楼兰海上终须破,搏浪吞云动九寰。
  六
  八方风雨汇孤桅,万疊鹙鸥护作堆。
  不畏强梁仰高义,深情百转去还回。
  七
  才离咆哮拍天浪,又现丹青入镜开。
  何处殷殷频眨眼,开窗放入晓星来。
  八
  一别鲜花夜夜心,飘摇物外叩云襟。
  银帆邀月九人夜,海越深沉家越深!
  九
  “坚持”助我泛仙槎,四海为家不是家。
  故国炊烟千里外,梦中犹放一天霞。③
  十
  喋血苍生曾举刀,旌旗敌忾接天高。
  铁锚此日门前铸,大国雄风镇海涛。④
  十一
  沧海横流无际涯,归来此处最芳华。
  近乡为有护航舰,不向来人问“暗沙”!⑤
  十二
  六百年前梦有痕,樯帆如帜动晨昏。
  郑和当日千重浪,寻觅芳邻再叩门。
  十三
  汉习楼船风浪远,唐标铁柱一千年。
  勒铭姑遣轻舟发,为续丝绸海上缘。
  十四
  俯仰青空耀眼明,天容海色本澄清。
  而今重剪西窗烛,旧雨新知万里情。
  十五
  去国追寻世外心,浪花拨动似鸣琴。
  停帆静听曲中意,好是韶音万众吟。
  十六
  曾经黑土走康庄,今日风云指海洋。
  极目深蓝家国志,中华大业系兴亡!
  ① 注:五缘湾,厦门码头。
  ② 注:壮别,立“生死文书”,自我担责。
  ③ 注:船员在床头舱板刻写:“坚持一下就到家!”成为历史文物。
  ④ 注:寰球回程到达祖国最南端曾母暗沙海域,按预定将刻有“大国雄风,永镇海疆”字样的大铁锚抛入海中。
  ⑤ 注:回到祖国曾母暗沙海域,我75号、66号海监船双舰护航,迎接“厦门号”及八位勇士胜利归来。
  梁 东:1932年5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著名书法家、诗人。曾任中国煤矿文联主席等职。原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华诗词》社社长。现为中华诗教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华诗教促进中心主任。著有《梁东自书诗词选》《好雨轩吟草》《家住长江边》(散文集)、《梁东诗词书法》《梁东诗词选》等。
其他文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也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铁法能源公司举办了庆祝建党95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览。这次主题为“光辉的历程,永远的丰碑”展览共征集作品200余件,展出作品120幅。作品主题鲜明,格调高雅,贴近矿区,鼓舞人心,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参展作者各施所长,各尽其艺,饱蘸豪情,妙笔生花。篆隶行草,歌颂党的丰功伟绩;皴擦染点,描绘祖国大好山河;镜相光影,记录企业发展历史。矿山
期刊
我和李文放共同生活在大西北久负盛名的“生态文化山城,绿色能源之都”华亭县,源于相同的书法爱好。文放以其娴熟的篆书基础,促成了他深厚的篆刻艺术,令同道的我们刮目相看。  人之所好,胥出灵府。文放自幼即喜涂鸦,好集古文奇字。十二三岁时,能为人刻名章。上世纪90年代初,负笈西上陇中靖远求学,拜识陇上书法家凌得信先生,得之指引,遂入篆刻门径。取吴颐人编写的《青少年篆刻五十讲》作为入门教材,又就近取材,托人
期刊
一  细松家院子不大,可有风景。院子里栽了梨树、桃树、枣树、橘子树,其实别人家院子里也栽了这些树,到成熟的季节,也有这些果实,可男人们偏爱到这里来。  秀珍是个贤惠人,看到男人们朝院子看着,有人嘴角还流着口水,便忙不迭地请他们进院子。她或是搭梯子或是拿长篙子打枣钩梨。男人们趁她忙碌,贪婪地欣赏起她细长的眉毛、水一般的眼睛、白藕一般的细胳膊细腿。运气好的话,她昂首挺胸踮起脚来的一刹那,月白褂儿拉到了
期刊
自199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2005年在陕西美术博物馆先后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之后,到2015年,又一个十年了。时光如梭,日日夜夜织就的是岁月的锦缎布帛。无论辉煌的、平淡的,高兴的、痛苦的,都一样成为过去,都一样一匹匹陈列在已逝的年华里。留在记忆深处的,是这些锦缎布帛上一朵朵唯美的提花。  我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是我人生的提花,无论大小高矮、肥瘦美丑,留下它们,就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眼下,父亲走了,
期刊
好多年前,在网上看到一位写诗的同道叫水边的阿雅,我不知道他(她)是哪里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这个名字让我产生无边的想象和联想,我就去网上百度,以期有更多的发现。可惜这个阿雅藏得很深,或许他(她)已经彻底不写字了。这是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如果这位阿雅是位女子,也该嫁人了,如果是个男人,大概去为生活的柴米油盐奔波了,毕竟,比之于日日附体的日子,诗歌并不重要。  后来的机缘巧合,我碰到了另外一个人。我
期刊
老公:你好!  还记得我们初相识时,隔一段时间,我就会给你写一封信。因为你说你喜欢看信,有些话写出来比说出来更让人感动,看着温暖。本就喜欢写写画画的我,将我们的生活描写得诗情画意,也为我们未来的生活描绘着一幅幅美丽画卷。可是,自结婚后,家务琐碎,工作忙碌,写信成了我们一个美好回忆。  老公,自2008年你进入立业公司以来,工作就开始漂泊不定。那时的新矿正掀起外出创业新浪潮,还记得你第一次出家门,是
期刊
一  天刚蒙蒙亮,艾琴就觉得肚子有点儿疼。  平常粗茶淡饭习惯了,昨晚偶尔进一次高级饭店,吃的荤腥太大了,不争气的肚子一下子适应不了。她从炕梢拿起一卷卫生纸推开房门,来到院门口,拉开门栓,直奔厕所。  厕所在房子的西北角。说是厕所,其实是百顺在大道边用五根一米半长、胳膊粗的木头和从井下偷出来的风筒布围成的巴掌大的地方。用镐头刨个坑,两边放两块牛头般的石头,一只脚踩住一块石头就可以方便了。由于时间长
期刊
老郭名叫郭小平,是轨枕车间的维修工,老郭并不很老,四十多岁,脸上的肤色比较黑,给人一种老实木讷的感觉,同事叫他小郭,觉得不合适,叫他小平师傅,也有些矫情,干脆叫老郭更显朴实、亲切。  老郭来这个单位时间不长,刚刚熟悉这里的工作。原先老郭是矿上的机械制造维修工,因为煤炭市场不景气,单位不死不活,有的死靠、有的回家做生意、有的就自己想办法到别处应聘。老郭技术好,在原来单位几千人的叉车、电气焊等项目技能
期刊
离开故乡并不是很久,可思乡之情从没有间断过。离开的时间越长,思念也就越浓,像有一根长长的线牵着你,一只无形的手掌推着你,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在向你招手,睁眼闭眼都是那熟悉的一切,就像慈爱的老母亲站在村口路边,眺望着远方,期盼着你的归来。  我的村庄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朝阳的地方错落地分散着百十户人家。多条溪流在村中汇成池塘,沿着小河欢快地向西流去。两岸的河堤上长着高大的白杨树,春风一吹,
期刊
一  老屋像几粒棋子散落在山脚下,形成一个七零八落的小村庄。  村庄名叫巴掌村,远远看去,真如人的巴掌般大小,名副其实。巴掌村是自然村,不知什么年代形成的,稀稀拉拉二十几户人家,东一撮,西一堆,有的斜着膀子,有的撅着屁股,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早些年,村子中间有一条小河,水从山上淌下来,细细的流,总也不间断,使小村庄平添了点儿生气。村子小,没有领导机构,由向东八里地的行政村东庙堂代管。巴掌大小的村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