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在外创业老公的一封信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公:你好!
  还记得我们初相识时,隔一段时间,我就会给你写一封信。因为你说你喜欢看信,有些话写出来比说出来更让人感动,看着温暖。本就喜欢写写画画的我,将我们的生活描写得诗情画意,也为我们未来的生活描绘着一幅幅美丽画卷。可是,自结婚后,家务琐碎,工作忙碌,写信成了我们一个美好回忆。
  老公,自2008年你进入立业公司以来,工作就开始漂泊不定。那时的新矿正掀起外出创业新浪潮,还记得你第一次出家门,是去山西。我带着女儿为你送行,你和工友们带着行李、铺盖,开始你的另一种人生。你豪情满怀,为自己的明天描绘着宏伟蓝图;你壮志凌云,为自己的人生谱写新篇章。而我心中的忧和虑只能自己悄悄的咽下,怕给你带来压力和阻力。因为我想让你自由自在、無牵无挂翱翔在自己的天空。那里是才开采一个新矿,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住的是空心砖垒起的房子,外面刮大风,里面吹小风,每天吃饭不见荤,在别人开始抱怨的时候,你却埋头苦干,潜心专研。半年多的时间,你和工友们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和赞许。第一次离家,一走就是半年多。回来时,你又黑又瘦。看着你的样子,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你却说,集团公司正处于二次创业时期,我们共产党员不带头冲上去,如何为职工作表率,如何为职工作榜样?就这样,你开始四处征战。这里待几个月,那里住一年,山西、陕西、内蒙、新疆等几个省区,到处有你铿锵坚定的步伐,你的梦想也得以一一实现。
  老公,你说,人生就像爬楼梯,每上一个台阶,都要站在新的高度,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丰富自己,将自己的人生演绎精彩。每次外出回来时,你人虽然瘦了一圈儿,可你的脸上荡漾着一种成就感,一种战胜自我的喜悦。你所付出的汗水和劳累,你却从不说。你说,咱新矿人的坚韧和顽强,走到哪儿都让人竖大拇指,咱是党员,更不能给咱新矿抹黑。
  前几年,龙固矿安装支架,井下热,你本就血压高,这时你的血压更是一路上升。可你不顾身体不适,坚持带病工作。终于,连累带热的晕倒在井下,让工友抬上井。可你在办公室休息了一会儿,不顾同事的劝阻,再次回到工作地点。因为那天正在撤除支架,你怕其他人员不熟悉,自己硬撑着完成支架撤除。当你因工作需要离开龙固矿时,看着龙固矿高高耸立的主副井和蒸蒸日上的生产,你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今年四月份,你第二次踏上去新疆的征程,再次将自己的人生目标锁定。才去那几日,因水土不服,你开始上吐下泻。可为了不让我担心,你开玩笑说,新疆人民生你气呢,嫌你上次的不辞而别,这是对你的小小惩罚。听着你还能说笑,紧张担忧的心也得以稍稍宽慰。我知道,你所在的矿井偏僻,生活环境和井下条件不是很好,一切都处于建设初期,还没走上正轨。所以,你的平安和健康成了我最大的牵挂。每天接听你电话成最重要的事情,即使不说一句,只要看到你的手机号,知道你平安,心里就踏实了。安全生产是家庭幸福的支柱,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国家昌盛的根本。每当听你高兴地说,你们成功地安装了工作面架子、你们进尺又突破多少米、你们顺利完成工作面的撤除,这时我心中的喜悦不亚于自己梦想得到实现。你们在外平平安安生活,安安全全生产,是企业的愿,更是家庭的福。在外创业不比在家,生活有人照料,吃饭可以调剂。每次为你吃不好休息不好感到心疼时,你总是笑着说,吃苦耐劳是咱新矿人的本色,艰苦创业是咱新矿人的本能。虽然知道你这话中有几分调侃,可也明白新矿人在你心中的分量和意义。每次你出发,人家问你是哪里人时,你总是很自豪、很骄傲地说,俺是山东新矿集团的。
  老公,你总是说,娶到一个懂事明理的媳妇是你的幸运。你可知,嫁一个敢于拼搏、勇于挑战的老公更是我最大的幸福。老公,你的平安健康是我们全家快乐的源泉,你的安全生产是我们全家的心愿。为了我们生活美满,为了我们的幸福明天,记得,安全生产是我们美满幸福的保护伞!
  好了,这次就先写到这里吧。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郭四妮:暂无
其他文献
我的纪实摄影,力求融汇两种内容和价值:记录社会、佐证历史和捕捉经典的、戏剧化的生活瞬间。前一个像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将镜头对准自然万物、芸芸众生,镜头里全是历史信息供后人解读;后一个像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框取了生活意义和美的价值交织至顶点生成的历史性的、决定性的、经典的时刻。  社会生活是意义森林,哪一束光照耀的叶片最亮眼?布列松认为,“决定性瞬间”是意义生成瞬间,是
期刊
胡斌对书法产生兴趣源于其父亲的影响,小学三年级时他就描摹字帖。当同龄的小伙伴都玩骑马打仗的游戏时,他却猫在家里学写毛笔字。上初中的时候,他用小楷写了一篇作文,这让毕业于复旦大学的语文老师刮目相看,使得胡斌在书法方面的艺术天赋得以展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学习书法的热情日渐高涨,怡然自得,常常忘了妻子交办的事,忘了接孩子,愤怒的妻子曾把他的毛笔架都扔了。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住胡斌练书法的热情,时间长了,无
期刊
艺术集评  煤矿书画家陈彦丰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便表现出对草书的兴趣和敏感,学习结束后,他不断努力,同时也在调整着自己的方向。几年中,他从对古典草书的追求转变为对结构变化的关注,用笔方式也有了较大改变。  我一直认为,不仅是书法,在人的一生中精神生活必须有若干次质的变化,否则不可能上升到某种理想的高度。从陈彦丰这种转变中,可以看出他改变自己的强烈欲望和可能性。这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保证。  艺术的精
期刊
结缘于春联  1980年,我出生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安徽金寨县的农村。祖父、祖母都没有文化,父亲兄弟四人也都没有读完小学,整个家庭差不多是个文化沙漠。在山区农村,过春节能写“对子”就算是文化人了。从我刚上学起,祖父就不停地唠叨,要我好好写字,将来春节好写“对子”。因此,我写字一直是班上比较好的,初二时我就能写春联。尽管写得很稚嫩,却也让祖父从此在村里挺直了腰杆,因为家里有了读书人,写春联这个“大事”不
期刊
久闻仲立大名,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与他又有了一面之缘。他内敛、勤奋、钟爱艺术,给我留下的强烈印象是涉猎广泛,丰富多彩。  首先,他是一位山水、人物、花鸟兼及书法的全能型书画家。每读仲立的山水画,我总不禁惊诧其行笔之沉、之苍、之雄;其运墨之浑、之润、之势,充满画面的流动感。流动的墨色、流动的线条、流动的色彩,连同那流动的云烟交融汇聚成一股股跳动的气韵,这气韵又构成不可遏制的律动感,并互相对峙、纠缠、透
期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也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铁法能源公司举办了庆祝建党95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览。这次主题为“光辉的历程,永远的丰碑”展览共征集作品200余件,展出作品120幅。作品主题鲜明,格调高雅,贴近矿区,鼓舞人心,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参展作者各施所长,各尽其艺,饱蘸豪情,妙笔生花。篆隶行草,歌颂党的丰功伟绩;皴擦染点,描绘祖国大好山河;镜相光影,记录企业发展历史。矿山
期刊
我和李文放共同生活在大西北久负盛名的“生态文化山城,绿色能源之都”华亭县,源于相同的书法爱好。文放以其娴熟的篆书基础,促成了他深厚的篆刻艺术,令同道的我们刮目相看。  人之所好,胥出灵府。文放自幼即喜涂鸦,好集古文奇字。十二三岁时,能为人刻名章。上世纪90年代初,负笈西上陇中靖远求学,拜识陇上书法家凌得信先生,得之指引,遂入篆刻门径。取吴颐人编写的《青少年篆刻五十讲》作为入门教材,又就近取材,托人
期刊
一  细松家院子不大,可有风景。院子里栽了梨树、桃树、枣树、橘子树,其实别人家院子里也栽了这些树,到成熟的季节,也有这些果实,可男人们偏爱到这里来。  秀珍是个贤惠人,看到男人们朝院子看着,有人嘴角还流着口水,便忙不迭地请他们进院子。她或是搭梯子或是拿长篙子打枣钩梨。男人们趁她忙碌,贪婪地欣赏起她细长的眉毛、水一般的眼睛、白藕一般的细胳膊细腿。运气好的话,她昂首挺胸踮起脚来的一刹那,月白褂儿拉到了
期刊
自199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2005年在陕西美术博物馆先后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之后,到2015年,又一个十年了。时光如梭,日日夜夜织就的是岁月的锦缎布帛。无论辉煌的、平淡的,高兴的、痛苦的,都一样成为过去,都一样一匹匹陈列在已逝的年华里。留在记忆深处的,是这些锦缎布帛上一朵朵唯美的提花。  我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是我人生的提花,无论大小高矮、肥瘦美丑,留下它们,就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眼下,父亲走了,
期刊
好多年前,在网上看到一位写诗的同道叫水边的阿雅,我不知道他(她)是哪里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这个名字让我产生无边的想象和联想,我就去网上百度,以期有更多的发现。可惜这个阿雅藏得很深,或许他(她)已经彻底不写字了。这是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如果这位阿雅是位女子,也该嫁人了,如果是个男人,大概去为生活的柴米油盐奔波了,毕竟,比之于日日附体的日子,诗歌并不重要。  后来的机缘巧合,我碰到了另外一个人。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