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对阿贸易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具备外语交际能力、熟悉对象国文化和国情、能够开展商务各类活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即商务外语人才。本文将从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高职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特点、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高职应用阿拉伯语专业建设带来新的思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 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释。这一宏图伟业要在全球各地生根发芽,离不开外语人才的支持,这给外语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职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创新将为应用阿拉伯语专业发展打开新的视野,是我们专业建设过程中亟待注入的新鲜力量。
1.高职院校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首先,中国与22个阿拉伯国家间的经贸合作的开展需要商务阿拉伯语人才。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影响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一方面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中东地区对于中国外交战略意义重大。中阿合作需要商务阿拉伯语人才。
其次,培养商务阿拉伯语人才是高职院校传统应用阿拉伯语专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外语人才的市场需求已经有所转变,过去单纯的语言翻译将会随着人工智能翻译的产生而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外语+专业”将是外语人才发展的必经之路。
第三,高职商务阿拉伯语人才是国内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中坚力量。商务阿拉伯语人才为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商务往来过程中的实务操作,工作涉及面广且事务繁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社会对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2.高职院校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特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日益频繁,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但早期的外语教育多以语言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国际贸易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外语+”的教学模式日渐流行,商务阿拉伯语人才恰恰符合这一发展趋势,也顺应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
高职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具备高职外语人才的一般特征,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高职院校商务阿拉伯语人才能够满足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发展对商务阿拉语人才的需要。商务阿拉伯语人才为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中阿经贸合作的实务操作,高职院校的培养规格能够很好地吻合这一市场需求。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阿拉伯语专业的培养方向更偏重学术及翻译实践,而中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尚不能完全满足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岗位需求。
其次,商务阿拉伯语人才需要熟悉伊斯兰文化。阿拉伯人绝大多数为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伊斯兰文化的特点,在与阿拉伯客商的往来时,必须考虑到他们的这些特性。大到商业习俗、商贸礼仪,小到饮食习惯、节日庆典。因此,在培养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开设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相关的课程。
最后,商务阿拉伯语人才需要对中东地区的国际局势有所了解。中东地区在全球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十分特殊,且该地区局势复杂多变。自2010年“阿拉伯之春”以来,阿拉伯多国接连发生了重大变革。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关系比中国与其他地区的经贸关系更为复杂,而这里又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市场,商务阿拉伯语人才作为开展中阿经贸合作的专业人才,需要适应这种复杂性。这也是商務阿拉伯语人才与其他商务外语人才的一项重要差异。
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
3.1课程体系
高职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熟悉阿拉伯国家文化,能够担任一般商贸活动的陪同、翻译,能够运用阿拉伯语独立完成对阿经贸实务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用阿拉伯语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的时间内不仅要掌握阿拉伯语基本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完成基础商贸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一个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就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以高职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结合外语习得规律,针对高职院校开课情况和生源素质设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模块:
模块一:职业基础教育模块,以培养学生品德和通用能力为目标。包含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职业发展与创业创新、心理健康、体育、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
模块二:职业专业教育模块,以培养学生具有本专业所需要的词汇、语法等一般语言理论知识及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为目标。包含综合阿拉伯语、阿拉伯语会话、阿拉伯语听力等课程;
模块三:职业专长教育模块,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阿拉伯语的能力和掌握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及与此相应的阿拉伯语业务操作能力为目标。包括经贸阿拉伯语、旅游阿拉伯语、阿拉伯语翻译实践、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实操等课程。
3.2教学方法
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只对模块二和模块三中阿拉伯语相关课程进行教法分析。
应用阿拉伯语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强调的是语言基础的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培养,夯实语言基本功。这部分能力由综合阿拉伯语、阿拉伯语听力、阿拉伯语会话等课程承担,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这部分课程采用听说法和交际法。听说法强调模仿,重视语音、语言的结构形式、 机械性训练。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母语发音习惯及句型结构对阿拉伯语初学者的影响。交际法主张通过接触、模仿、表达三个步骤来进行教学。在实践中,应增加用阿拉伯语交流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完成语言基本功的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根据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外语+方向”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专项能力培养。这部分能力由经贸阿拉伯语、旅游阿拉伯语、阿拉伯语翻译实践等课程承担,建议采用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侧重内容,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能够通过场景设计等手段完成跨学科教学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
3.3师资建设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院校状况,可通过以下几点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3.1参加校外培训学习
通过选派教师去国内知名院校或企业进行培训和学习,广泛交流,从而使教师的知识更加完善、系统化。
3.3.2参加挂职锻炼
通过挂职或顶岗工作等形式深入到各类外企,丰富实践经验,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从而对学校的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等做出相应的调整。
3.3.3聘请商务贸易领域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进行指导
通过与专家交流,教师不仅能了解基本的商务操作技能,也能加强教师对最新經济形势、贸易政策的理解和认识,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
4.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大了国家对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阿拉伯语专业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在了解国家发展需求、人才发展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先转变观念,再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入手,为传统应用阿拉伯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提出适合一带一路大背景的对策,实现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丰存,赵磊.“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刍议[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黄伟.大学英语课程新使命——为“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服务[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
[3]蒋洪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中国外语教育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
[4]李宇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需要语言助力[N].光明日报,2019-7-27.
[5]苏莹莹.“一带一路 ”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外语教育,2017.
[6]周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语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适应性[J].中国外语,201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2019-2020年度院级科研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B201903。
作者简介:张堃(1987-),女,讲师,研究方向: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一带一路;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 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释。这一宏图伟业要在全球各地生根发芽,离不开外语人才的支持,这给外语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职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创新将为应用阿拉伯语专业发展打开新的视野,是我们专业建设过程中亟待注入的新鲜力量。
1.高职院校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首先,中国与22个阿拉伯国家间的经贸合作的开展需要商务阿拉伯语人才。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影响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一方面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中东地区对于中国外交战略意义重大。中阿合作需要商务阿拉伯语人才。
其次,培养商务阿拉伯语人才是高职院校传统应用阿拉伯语专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外语人才的市场需求已经有所转变,过去单纯的语言翻译将会随着人工智能翻译的产生而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外语+专业”将是外语人才发展的必经之路。
第三,高职商务阿拉伯语人才是国内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中坚力量。商务阿拉伯语人才为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商务往来过程中的实务操作,工作涉及面广且事务繁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社会对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2.高职院校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特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日益频繁,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但早期的外语教育多以语言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国际贸易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外语+”的教学模式日渐流行,商务阿拉伯语人才恰恰符合这一发展趋势,也顺应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
高职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具备高职外语人才的一般特征,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高职院校商务阿拉伯语人才能够满足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发展对商务阿拉语人才的需要。商务阿拉伯语人才为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中阿经贸合作的实务操作,高职院校的培养规格能够很好地吻合这一市场需求。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阿拉伯语专业的培养方向更偏重学术及翻译实践,而中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尚不能完全满足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岗位需求。
其次,商务阿拉伯语人才需要熟悉伊斯兰文化。阿拉伯人绝大多数为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伊斯兰文化的特点,在与阿拉伯客商的往来时,必须考虑到他们的这些特性。大到商业习俗、商贸礼仪,小到饮食习惯、节日庆典。因此,在培养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开设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相关的课程。
最后,商务阿拉伯语人才需要对中东地区的国际局势有所了解。中东地区在全球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十分特殊,且该地区局势复杂多变。自2010年“阿拉伯之春”以来,阿拉伯多国接连发生了重大变革。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关系比中国与其他地区的经贸关系更为复杂,而这里又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市场,商务阿拉伯语人才作为开展中阿经贸合作的专业人才,需要适应这种复杂性。这也是商務阿拉伯语人才与其他商务外语人才的一项重要差异。
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
3.1课程体系
高职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熟悉阿拉伯国家文化,能够担任一般商贸活动的陪同、翻译,能够运用阿拉伯语独立完成对阿经贸实务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用阿拉伯语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的时间内不仅要掌握阿拉伯语基本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完成基础商贸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一个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就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以高职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结合外语习得规律,针对高职院校开课情况和生源素质设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模块:
模块一:职业基础教育模块,以培养学生品德和通用能力为目标。包含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职业发展与创业创新、心理健康、体育、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
模块二:职业专业教育模块,以培养学生具有本专业所需要的词汇、语法等一般语言理论知识及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为目标。包含综合阿拉伯语、阿拉伯语会话、阿拉伯语听力等课程;
模块三:职业专长教育模块,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阿拉伯语的能力和掌握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及与此相应的阿拉伯语业务操作能力为目标。包括经贸阿拉伯语、旅游阿拉伯语、阿拉伯语翻译实践、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实操等课程。
3.2教学方法
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只对模块二和模块三中阿拉伯语相关课程进行教法分析。
应用阿拉伯语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强调的是语言基础的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培养,夯实语言基本功。这部分能力由综合阿拉伯语、阿拉伯语听力、阿拉伯语会话等课程承担,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这部分课程采用听说法和交际法。听说法强调模仿,重视语音、语言的结构形式、 机械性训练。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母语发音习惯及句型结构对阿拉伯语初学者的影响。交际法主张通过接触、模仿、表达三个步骤来进行教学。在实践中,应增加用阿拉伯语交流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完成语言基本功的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根据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外语+方向”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专项能力培养。这部分能力由经贸阿拉伯语、旅游阿拉伯语、阿拉伯语翻译实践等课程承担,建议采用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侧重内容,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能够通过场景设计等手段完成跨学科教学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
3.3师资建设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院校状况,可通过以下几点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3.1参加校外培训学习
通过选派教师去国内知名院校或企业进行培训和学习,广泛交流,从而使教师的知识更加完善、系统化。
3.3.2参加挂职锻炼
通过挂职或顶岗工作等形式深入到各类外企,丰富实践经验,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从而对学校的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等做出相应的调整。
3.3.3聘请商务贸易领域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进行指导
通过与专家交流,教师不仅能了解基本的商务操作技能,也能加强教师对最新經济形势、贸易政策的理解和认识,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
4.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大了国家对商务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阿拉伯语专业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在了解国家发展需求、人才发展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先转变观念,再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入手,为传统应用阿拉伯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提出适合一带一路大背景的对策,实现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丰存,赵磊.“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刍议[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黄伟.大学英语课程新使命——为“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服务[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
[3]蒋洪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中国外语教育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
[4]李宇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需要语言助力[N].光明日报,2019-7-27.
[5]苏莹莹.“一带一路 ”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外语教育,2017.
[6]周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语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适应性[J].中国外语,201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2019-2020年度院级科研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B201903。
作者简介:张堃(1987-),女,讲师,研究方向:阿拉伯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