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减课堂赘余部分,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每个语文老师须掌握的技能。本文从找准突破点和注重取舍这两方面探讨了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的建构。
关键词:找准突破点;注重取舍;简约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34-1
有人说:“数学教学是清清楚楚的一条线,语文教学是模模糊糊一大片”。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繁”、“难”、“乱”花样多,语文教学改革也是“五花八门”、“此起彼伏”。我们总在追求一种简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来说,应是突出重点,删繁就简;从方法上来说,应是直击“要害”,以点带面。这就是说我们应尽量减少“花架子”,增强有效性,给予学生主动探究、激情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个性发展、个性体验的延伸,从而培养、积淀其语文素养。我想找准破点、注重取舍应是构建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的方法之一。
一、找准破点辐射全篇
1.从课题“抓眼”。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之眉眼,是最精彩、最醒目的部分,那凝炼的文字有着无比深刻的蕴含。教学文章的破点也往往包孕其中,像这种从课题入手的教学课例有很多。如教学苏教版教材第八册《特殊的葬礼》一文。教者先以题目展开,让学生搞清“葬”与“死”有关,再讨论为谁送葬,大瀑布“生前”和“死后”的景色、形成原因,最后揭示送葬的目的——环保。这一系列设计,由于扣紧了课题,遵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学力水平,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生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也充分给予了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达到了简约有效之目的。
2.从文章重点词“着手”。
词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由词堆积句子,形成段落,才能使文章出现,并得以表达情感。抓住了关键词就扣住了整篇文章的脉门,使教学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说,除了上面所说抓住题目中重点词外,文中的重点词也是我们要扣住的破点。例如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船长》一文,教学中教者经过充分研究,确立文中的“井然有序”为教学的破点。从“诺曼底”号被撞,人们逃生“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到“救援工作井然有序”。为什么会井然有序?井然有序有什么作用?通过这重点词你想到了什么?从“乱得不可开交”到“井然有序”,这极度的反差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主动学文,主动获取体验,教师只要轻轻点拨,适当引导,哈尔威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中就得以生成。由此可见,简单有效的教学是要寻找、扣紧重点词这个破点才行。
3.从文章的重点句子“开刀”。
重点句,指的是那些能直接反映文章中心,揭示问题实质,提示学习思路的句子。它和重点词同样具有号召力。扣住了这类句子作破点,整个教学结构思路也就有了凭借。而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显示可能有好几处。①可能在文章的开头。人们习惯称它为总起句,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②可能在文章结尾部分。这种句子也较常见,多带有总结全文的意思,大家也较容易扣住应用。以此为破点展开教学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常有看到。③可能在文章中间部分。可能是过渡句,亦或是文中不确定的某一位置,教学中往住容易忽视。这就需要老师认真揣摩课文,研究学生认知特点,结合班级实际、学情,来领会寻找。如教学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秦兵马俑》一文。
4.从文章的课后习题“展开”。
文章课后的练习题,往往是编者为了巩固学生所学,而精心设计的。教者只要做有心人,在仔细揣摩课文寻找破点的同时,也会受到习题的提示。往往教学破点也会暗含于习题之中。从习题想开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实有的习题就是破点,文章重点,扣紧了它,稍加思索,就能使教学过程稳而不乱。另一些习题要想成为破点比较隐蔽,需要我们琢磨。原来课后习题编者是另有目的的,但我们如稍加利用,也能成为教学的突破口。
二、注重取舍变序更列
1.补。
我们的教材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常有概括、简略、省去的内容。这些未展开的内容往往是学生理解的“盲点”。可以鼓励学生收集资料或大胆想像,将概括的语句具体形象化;详述文中略写部分;补充作者由于多种原因省去的部分;推测事情的前因后果等。把潜台词、画外因均显观出来,再与原文比较体味。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使文本更充实,更富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①课前补。如苏教版教材十一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教者事先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红军长征和彭总生平资料,课一开始交流体会。②课中补。对学文中的重点疑难进行有目的地补充,再与文中描写相互映衬,以达到最佳效果。③课后补。对文章能适当延伸的部分进行补充,目的是固化课内,培养兴趣,以求学有实效。
2.舍。
(1)舍去“枝叶”,保全“主干”。
让学生通过几个片断、重点的“主干”学习,以点带面,体会文章内涵。把有些也能体会文章内涵,或与文章内涵有关的“枝叶”留到课外让学生自学自悟。这样以简洁的内容,最少的时间,达到有效、实用之目的。
(2)舍去“中心”,另立“中央”。
有些文章很特殊,貌似“中心”,神是“偏心”。教学中我们应重视神,而舍去貌。挖掘、探讨文章的实质,敢于舍掉外在的虚壳。
3.换。
依据破点把教材的内容,补、舍以取最优,为我所用,但有些内容,不能舍弃,只需稍微改变一下位置,或者交换“出场顺序”也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简约有效,而不必大费周章。这也就是①换内容,变序更列。如苏教版教材十一册《埃及金字塔》一文,开头第一段“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学生对这幅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景像没有足够的了解,学习起来倍感艰涩。教者把教材变序更列。先学金字塔宏伟再学精巧,最后再来体悟这幅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景像。学生由于对金字塔有了深刻的认识,一下子就形象地体验出金字塔那种矗立黄沙之中唯我独尊、傲视群雄的英雄气概和落寞之情。
以上是我对构建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的两点浅见。作为语文教师只要认真琢磨教材,吃透学生的学情,就能找准破点,并依据破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变序更列,且结合讨论、诵读等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教学。
关键词:找准突破点;注重取舍;简约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34-1
有人说:“数学教学是清清楚楚的一条线,语文教学是模模糊糊一大片”。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繁”、“难”、“乱”花样多,语文教学改革也是“五花八门”、“此起彼伏”。我们总在追求一种简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来说,应是突出重点,删繁就简;从方法上来说,应是直击“要害”,以点带面。这就是说我们应尽量减少“花架子”,增强有效性,给予学生主动探究、激情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个性发展、个性体验的延伸,从而培养、积淀其语文素养。我想找准破点、注重取舍应是构建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的方法之一。
一、找准破点辐射全篇
1.从课题“抓眼”。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之眉眼,是最精彩、最醒目的部分,那凝炼的文字有着无比深刻的蕴含。教学文章的破点也往往包孕其中,像这种从课题入手的教学课例有很多。如教学苏教版教材第八册《特殊的葬礼》一文。教者先以题目展开,让学生搞清“葬”与“死”有关,再讨论为谁送葬,大瀑布“生前”和“死后”的景色、形成原因,最后揭示送葬的目的——环保。这一系列设计,由于扣紧了课题,遵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学力水平,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生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也充分给予了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达到了简约有效之目的。
2.从文章重点词“着手”。
词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由词堆积句子,形成段落,才能使文章出现,并得以表达情感。抓住了关键词就扣住了整篇文章的脉门,使教学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说,除了上面所说抓住题目中重点词外,文中的重点词也是我们要扣住的破点。例如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船长》一文,教学中教者经过充分研究,确立文中的“井然有序”为教学的破点。从“诺曼底”号被撞,人们逃生“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到“救援工作井然有序”。为什么会井然有序?井然有序有什么作用?通过这重点词你想到了什么?从“乱得不可开交”到“井然有序”,这极度的反差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主动学文,主动获取体验,教师只要轻轻点拨,适当引导,哈尔威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中就得以生成。由此可见,简单有效的教学是要寻找、扣紧重点词这个破点才行。
3.从文章的重点句子“开刀”。
重点句,指的是那些能直接反映文章中心,揭示问题实质,提示学习思路的句子。它和重点词同样具有号召力。扣住了这类句子作破点,整个教学结构思路也就有了凭借。而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显示可能有好几处。①可能在文章的开头。人们习惯称它为总起句,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②可能在文章结尾部分。这种句子也较常见,多带有总结全文的意思,大家也较容易扣住应用。以此为破点展开教学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常有看到。③可能在文章中间部分。可能是过渡句,亦或是文中不确定的某一位置,教学中往住容易忽视。这就需要老师认真揣摩课文,研究学生认知特点,结合班级实际、学情,来领会寻找。如教学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秦兵马俑》一文。
4.从文章的课后习题“展开”。
文章课后的练习题,往往是编者为了巩固学生所学,而精心设计的。教者只要做有心人,在仔细揣摩课文寻找破点的同时,也会受到习题的提示。往往教学破点也会暗含于习题之中。从习题想开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实有的习题就是破点,文章重点,扣紧了它,稍加思索,就能使教学过程稳而不乱。另一些习题要想成为破点比较隐蔽,需要我们琢磨。原来课后习题编者是另有目的的,但我们如稍加利用,也能成为教学的突破口。
二、注重取舍变序更列
1.补。
我们的教材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常有概括、简略、省去的内容。这些未展开的内容往往是学生理解的“盲点”。可以鼓励学生收集资料或大胆想像,将概括的语句具体形象化;详述文中略写部分;补充作者由于多种原因省去的部分;推测事情的前因后果等。把潜台词、画外因均显观出来,再与原文比较体味。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使文本更充实,更富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①课前补。如苏教版教材十一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教者事先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红军长征和彭总生平资料,课一开始交流体会。②课中补。对学文中的重点疑难进行有目的地补充,再与文中描写相互映衬,以达到最佳效果。③课后补。对文章能适当延伸的部分进行补充,目的是固化课内,培养兴趣,以求学有实效。
2.舍。
(1)舍去“枝叶”,保全“主干”。
让学生通过几个片断、重点的“主干”学习,以点带面,体会文章内涵。把有些也能体会文章内涵,或与文章内涵有关的“枝叶”留到课外让学生自学自悟。这样以简洁的内容,最少的时间,达到有效、实用之目的。
(2)舍去“中心”,另立“中央”。
有些文章很特殊,貌似“中心”,神是“偏心”。教学中我们应重视神,而舍去貌。挖掘、探讨文章的实质,敢于舍掉外在的虚壳。
3.换。
依据破点把教材的内容,补、舍以取最优,为我所用,但有些内容,不能舍弃,只需稍微改变一下位置,或者交换“出场顺序”也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简约有效,而不必大费周章。这也就是①换内容,变序更列。如苏教版教材十一册《埃及金字塔》一文,开头第一段“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学生对这幅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景像没有足够的了解,学习起来倍感艰涩。教者把教材变序更列。先学金字塔宏伟再学精巧,最后再来体悟这幅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景像。学生由于对金字塔有了深刻的认识,一下子就形象地体验出金字塔那种矗立黄沙之中唯我独尊、傲视群雄的英雄气概和落寞之情。
以上是我对构建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的两点浅见。作为语文教师只要认真琢磨教材,吃透学生的学情,就能找准破点,并依据破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变序更列,且结合讨论、诵读等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