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小学到初中最初是从写话开始逐步到写作文的。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过写作顺序的训练。即在写几件事时,有从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写(即时间顺序)。有按地点的转移写(即空间顺序)。有按逻辑顺序写(即事理规律)。当进入写作怎样突出中心时,就涉及到表现方法了。
关键词:作文;表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071
表现方法即以适当的形式安排材料,使情节具有引人入胜的效果。怎样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呢?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借鉴阅读(包括课文学习)中的写作方法。二是通过写过的作文进行方法评析。借鉴阅读中的写作方法,有的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把所学到的方法迁移到作文写作中去。而有的学生则没有这种迁移能力。这就需要老师的主导作用了。怎样把所学的方法用于作文教学,仍需要借具体的作文讲评来落实。下面就学生作文中的方法训练举例说明。
例:学生作文《山中的爷爷》我要说的这位爷爷不是我个人的爷爷,而是社会上对他的尊称,是我们这辈人大家共同的爷爷。说是山里的爷爷,是因为他常年居住在山里。这山是什么山?是哪里的山?它是本县偏僻的大山区。山高林密,出产丰富。由于山高从来就只有很少的人住在这大山深处。外地人偶尔也来这山上观光。他住在山里,山里的樹林,有一大片是国有林场的。虽然这里的树木一直都没有砍伐,但也要人守护,不然,有的不法份子白天晚上都要来偷树木,所以政府把这片守林的差事交给了这位爷爷。他护林可负责任了。除了守护着这些森林的财富,还要修路。因为这里的风景秀丽,星期天,有的城里人特地来这山里观光野炊。这山里的风光也确实美丽。有一天,有一位县上的记者来山上观光。爷爷便领着他来到了一个草坪里。这个草坪不小,大约有几亩之大。四周是绿树环绕,这时正值秋天。树叶绿里带黄,还有少数的树叶是红色的,那是柿树。像北方的枫树一样,每到深秋,就变成红色了。走进树林,除了冷杉,还有杂树。那冷杉,又高又直,一根根站在地上,简直就像一根根擎天立柱,直插云霄。那些杂树,相比之下,就显得矮小得多了。看吧,那些矮树上,跳来跳去的是什么?是松鼠,它的尾巴长而蓬松,像一团火球。还有那些鸟儿,这时像是累了,一声不叫,若不仔细地观察,还发现不了它们呢!它们在树枝上歇着,一动不动。但见了爷爷和记者,它们便活动起来了,继而扑扑地飞了出去。由于爷爷的热情,给他们当自愿者义务向导,那些城里人都或多或少地带些城里的东西送给爷爷。比如芒果、饼干之类的。爷爷更勤奋了,他为了使大家上山的路好走些,开始了修路的工作。他每天吃过早饭,就拿着铁撬、锄头。从山下往山上修。他就地取材,把岩石凿成长方体,安放在坡上,就成了石梯路了。一年下来,他已经修了一公里多了。要到达山顶,少说也有七八公里路。他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点一点地修。他今年已经60多岁了,上山的人对他说,该休息了,只是看看山,走动走动就行了。他说,劳动惯了,每天不用些力气还要生病呢!这就是爷爷的性格,闲不住。记者问他,你遇到过危险吗?他说当然遇到过。那是前年的事了。那是夏天的一个早上,四个人从山下上山来了。他们带着锯子、绳子和抬杠。我在树林里,暗中看他们要干什么。只见他们找到一棵冷杉,打算锯倒。我赶紧跑过去阻拦,问,干什么的?他们说是县林业局的工人。是局里派他们来伐一根树回去。“你们有手续吗?”他们在衣袋里搜了一会儿,说忘了带了。我说没手续不行。他说,“我是材料科科长。”我说,“没有手续,谁知你是什么科长?不行。”他们见软的我不吃,就来硬的了。“反正我们来了,就要完成任务!”说着就要开锯。在这大山里手机是无信号的,我知道,他们也知道。我也只好与他们单打独斗了。我走过去站在树前,他们放下工具,挽起袖子,两人来拉我。我先抓住他二人的手使劲一拉,他二人便被我拉摔在地上趴下了。另二人见了又一齐用拳头向我打来。我一个闪身。那二人的拳头正好击在树干上。疼得哎唷哎唷地喊叫。他几个人还不罢休。地上的两个已经爬了起来,一共四人一齐向我扑来,谁知我一个扫荡腿,四人齐刷刷地倒在地上。他们见不是我的对手。爬起来带上工具走了。还丢下句话:“算你狠,迟早要找你算账。”过后,我才知道,他们哪是什么林业局的工人,是来偷树的。记者赞美的说,“想不到你还有武功呢!”他说,“不瞒你说,我年轻时候在县上业余武校学过武。平日也自己练习。”他把记者领到一个树林深处的一小块平地上,说:“这里就是我的练功场所。这些石头就是我练举重用的。这些岩石就是练手掌用的。记者看到那里堆了一大堆劈得粉碎的岩石。原来都是用手掌劈的。怪不得他手掌劲那样了得,一下就把那二人扭了个摔跟斗。记者又问,“你长年一人在山里,不觉孤独吗?”他说,“老伴在五年前去世了。每天与树林为伴,时而还有游人来观光,不觉得孤独。为了守护国家的森林,这种日子也‘值’。”这就是那位爷爷,一颗红心为国的人。这又使我想起了那些柿树。正如陈毅元帅咏枫叶的诗句:“霜重色愈浓。”爷爷又像那些杉树,风吹雨打不弯腰。
评析:这篇是记人的文章。里面有概述他护林工作的,有概述他自愿义务修路的情节。写山的美丽有两个目的。一是说明护林的价值。二是与后面呼应,烘托他与林为伴不孤独反觉得“值”的舒畅心情。最突出的是对与偷树的人斗争的那节。是用了衬托法突出他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和高超的武功。还用了画龙点睛的手法,用他说的那句话突出他思想觉悟高。最后用比喻手法赞美他的人格与精神。把他比作柿树叶,“霜重色愈浓”。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评析,就让学生懂得,怎样把学过的写作方法用于作文写作之中。
参考文献 《中小学生写作方法》白山出版社(1998)。
关键词:作文;表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071
表现方法即以适当的形式安排材料,使情节具有引人入胜的效果。怎样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呢?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借鉴阅读(包括课文学习)中的写作方法。二是通过写过的作文进行方法评析。借鉴阅读中的写作方法,有的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把所学到的方法迁移到作文写作中去。而有的学生则没有这种迁移能力。这就需要老师的主导作用了。怎样把所学的方法用于作文教学,仍需要借具体的作文讲评来落实。下面就学生作文中的方法训练举例说明。
例:学生作文《山中的爷爷》我要说的这位爷爷不是我个人的爷爷,而是社会上对他的尊称,是我们这辈人大家共同的爷爷。说是山里的爷爷,是因为他常年居住在山里。这山是什么山?是哪里的山?它是本县偏僻的大山区。山高林密,出产丰富。由于山高从来就只有很少的人住在这大山深处。外地人偶尔也来这山上观光。他住在山里,山里的樹林,有一大片是国有林场的。虽然这里的树木一直都没有砍伐,但也要人守护,不然,有的不法份子白天晚上都要来偷树木,所以政府把这片守林的差事交给了这位爷爷。他护林可负责任了。除了守护着这些森林的财富,还要修路。因为这里的风景秀丽,星期天,有的城里人特地来这山里观光野炊。这山里的风光也确实美丽。有一天,有一位县上的记者来山上观光。爷爷便领着他来到了一个草坪里。这个草坪不小,大约有几亩之大。四周是绿树环绕,这时正值秋天。树叶绿里带黄,还有少数的树叶是红色的,那是柿树。像北方的枫树一样,每到深秋,就变成红色了。走进树林,除了冷杉,还有杂树。那冷杉,又高又直,一根根站在地上,简直就像一根根擎天立柱,直插云霄。那些杂树,相比之下,就显得矮小得多了。看吧,那些矮树上,跳来跳去的是什么?是松鼠,它的尾巴长而蓬松,像一团火球。还有那些鸟儿,这时像是累了,一声不叫,若不仔细地观察,还发现不了它们呢!它们在树枝上歇着,一动不动。但见了爷爷和记者,它们便活动起来了,继而扑扑地飞了出去。由于爷爷的热情,给他们当自愿者义务向导,那些城里人都或多或少地带些城里的东西送给爷爷。比如芒果、饼干之类的。爷爷更勤奋了,他为了使大家上山的路好走些,开始了修路的工作。他每天吃过早饭,就拿着铁撬、锄头。从山下往山上修。他就地取材,把岩石凿成长方体,安放在坡上,就成了石梯路了。一年下来,他已经修了一公里多了。要到达山顶,少说也有七八公里路。他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点一点地修。他今年已经60多岁了,上山的人对他说,该休息了,只是看看山,走动走动就行了。他说,劳动惯了,每天不用些力气还要生病呢!这就是爷爷的性格,闲不住。记者问他,你遇到过危险吗?他说当然遇到过。那是前年的事了。那是夏天的一个早上,四个人从山下上山来了。他们带着锯子、绳子和抬杠。我在树林里,暗中看他们要干什么。只见他们找到一棵冷杉,打算锯倒。我赶紧跑过去阻拦,问,干什么的?他们说是县林业局的工人。是局里派他们来伐一根树回去。“你们有手续吗?”他们在衣袋里搜了一会儿,说忘了带了。我说没手续不行。他说,“我是材料科科长。”我说,“没有手续,谁知你是什么科长?不行。”他们见软的我不吃,就来硬的了。“反正我们来了,就要完成任务!”说着就要开锯。在这大山里手机是无信号的,我知道,他们也知道。我也只好与他们单打独斗了。我走过去站在树前,他们放下工具,挽起袖子,两人来拉我。我先抓住他二人的手使劲一拉,他二人便被我拉摔在地上趴下了。另二人见了又一齐用拳头向我打来。我一个闪身。那二人的拳头正好击在树干上。疼得哎唷哎唷地喊叫。他几个人还不罢休。地上的两个已经爬了起来,一共四人一齐向我扑来,谁知我一个扫荡腿,四人齐刷刷地倒在地上。他们见不是我的对手。爬起来带上工具走了。还丢下句话:“算你狠,迟早要找你算账。”过后,我才知道,他们哪是什么林业局的工人,是来偷树的。记者赞美的说,“想不到你还有武功呢!”他说,“不瞒你说,我年轻时候在县上业余武校学过武。平日也自己练习。”他把记者领到一个树林深处的一小块平地上,说:“这里就是我的练功场所。这些石头就是我练举重用的。这些岩石就是练手掌用的。记者看到那里堆了一大堆劈得粉碎的岩石。原来都是用手掌劈的。怪不得他手掌劲那样了得,一下就把那二人扭了个摔跟斗。记者又问,“你长年一人在山里,不觉孤独吗?”他说,“老伴在五年前去世了。每天与树林为伴,时而还有游人来观光,不觉得孤独。为了守护国家的森林,这种日子也‘值’。”这就是那位爷爷,一颗红心为国的人。这又使我想起了那些柿树。正如陈毅元帅咏枫叶的诗句:“霜重色愈浓。”爷爷又像那些杉树,风吹雨打不弯腰。
评析:这篇是记人的文章。里面有概述他护林工作的,有概述他自愿义务修路的情节。写山的美丽有两个目的。一是说明护林的价值。二是与后面呼应,烘托他与林为伴不孤独反觉得“值”的舒畅心情。最突出的是对与偷树的人斗争的那节。是用了衬托法突出他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和高超的武功。还用了画龙点睛的手法,用他说的那句话突出他思想觉悟高。最后用比喻手法赞美他的人格与精神。把他比作柿树叶,“霜重色愈浓”。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评析,就让学生懂得,怎样把学过的写作方法用于作文写作之中。
参考文献 《中小学生写作方法》白山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