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演唱之“气”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417801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艺术所讲求的“气”,进而立足个人所从事的声乐教育事业,提出并且分析论证了声乐演唱艺术所需要的“气”,以及演唱者涵养自身“浩然之气”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声乐演唱浩然之气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一
  
  中国的传统艺术,是很讲究“气”的。古代的前贤们从朴素的唯物史观出发,认为:
  “天下之物,本气之所积而成。即如山水,自重岗复岭,以至一木一石,无不有生气贯乎其间。是以繁而不乱,少而不枯;合之则统相联属,分之又各自成形。万物不一状,万变不一相。总之,统乎气以呈其活动之趣者,是即所谓势也。论六法者,首曰气韵生动,盖即指此。”
  用今天的话来表述,是说世间的万物,都是由于“气”的作用而生成。譬如山水画,大至山重水复的整体布局,小至一木一石的安排点缀,无不有生气灌注其中。正是由于有了“气”的氤氲灌注,画面才呈现出繁密处不纷乱,简约处不枯寂。从整体上看,在统一的布局之下相互联系,有主有从;分开来看,每一部分又各自成形。各种事物千变万化,表现出的形态婀娜多姿。总之,正是因为有了“气”贯串其中,才使得画面生趣盎然,构成所谓的艺术境界。唐代张彦远在他的理论著述《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之所以首先论述“气韵生动”,就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
  自古以来,由于国人对于“气”始终非同寻常地高度关注,认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气则响,无气则滞;有韵则远,无韵则局。因此,才有以“气”为主,造出“气慨”、“气度”、“气象”、“气魄”、“气氛”、“气势”、“气派”、“气质”、“气韵”、“气候”、“气宇”……不同名词的巧妙组合,以满足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的需要。
  
  二
  
  声乐演唱作为艺术表现的一个分支,同样需要有“气”的灌注与支撑。早在清朝,王德晖、徐沅徵在《顾误录》中就提出“气由声也,声由气也。气动则声发,声发则气振……”事实上,歌者在演唱的过程当中,有气与无气,气盛与气衰,气连与气滞,虽说从词语上只是一字之别,但表现出来的境界却差之千里。有心在声乐演唱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对此不可不查。
  请看,由韩伟作词、刘青谱曲的歌曲《中国大舞台》:
  “好一个中国大舞台,大舞台,五千年龙腾虎跃演不衰。
  好一个中国大舞台,大舞台,亿万人喜泪欢歌汇成海。
  挥起黄河长江金色绸带,舞得那神州如画好梦成真情满怀。”
  词曲作家创作这首歌曲时,运用的是“泼墨大写意”的表现手法,他们立足于中国——这个方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这个“大舞台”,整首歌曲表现出的是一种大气度,真豪迈。这就要求歌者在对这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的演唱过程中,首先胸中应当注满“经天地,纬日月”的浩然之气,并且自始至终要将这股浩然之气贯穿于歌曲演唱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传神地表现出亿万中国人民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精心上演的“一幕幕沧桑巨变”,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在这神州大地上所上演的“一幕幕沧桑巨变”,才赢得了“五洲瞩目齐喝彩”。
  古人云:“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此言用于歌者诠释歌曲《中国大舞台》的艺术表现上,不仅同样适宜,而且十分贴切。
  再如,张加毅作词,田歌编曲的歌曲《草原之夜》: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这首歌曲的歌词内敛蕴藉,旋律质朴深情。它所讴歌的,是为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奔赴大野荒漠的老一辈建设者们。这些建设者决心通过自己的忘我劳动,使祖国的西北边疆变成沙漠绿洲。到了那个时候,再将自己心爱的姑娘接来,共享这美好丰硕的建设成果——歌曲以小见大,表现视角独特,艺术语言清新。演唱者要想传神地演绎出这首小歌的神韵,就不能不具备相当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成功的演唱者,他们在演绎这首歌曲的时候,用声均十分考究,前奏响起,歌者便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引导听众沉浸在歌曲特定的艺术氛围之中,而后,演唱者便以自己的歌声作为“画笔”,以统一的色调(声线),饱满均匀的气息支持,一步步勾勒描绘出他心中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他所要表达的真挚感情,使听众沉浸其中,引起共鸣。
  试想:倘若演唱者不了解这首歌曲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不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多少有志青年为了祖国的建设与发展,毅然奔赴西北边疆,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无保留地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就不可能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般的内心体验,也不可能“用心歌唱”,入微传神地表现出这首歌曲的内在情感与艺术神韵。
  古人云:“诗重蕴藉,然要有气魄。无气魄,决非真蕴藉。诗重情真,尤要有寄托。无寄托,便是假情真。有寄托者,必有气魄。无气魄者,漫言寄托。犹之有性情不可无学问,有学问乃见真性情。”
  事实上,从远古的《舜典》里,“诗”与“歌”就开始并称。唐诗、宋词、元曲不仅将文脉代代相承,而且始终沿着词曲并重的传统逶迤前行。进入当代社会,声乐演唱同样重蕴藉,还要有气魄。声乐演唱同样需要动真情,而且一定要有所寄托。
  由此看来,作为声乐演唱者,不仅需要认真练好自己的歌唱技能,而且还应当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将读书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需要,才能养育出自身的浩然之气。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而这,正是声乐学子在歌唱艺术领域走向成功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篇·取势》。
  [2]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3] (清)薛雪:《一瓢诗话》。
  
  作者简介:葛海河,男,1973—,河北张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工作单位:张家口市教育学院宣化分校。
其他文献
摘要“感物感事”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对艺术本源探讨的重要观点,比较科学地揭示了人的主体意识、情感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揭示了文学所反映的对象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情感体验,揭示了艺术的生成规律。这是一种有一定价值的文学理论命题。  关键词:感事感物艺术本源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艺术之本源是文学理论界长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中西方理论界都各有说法。但现在的各种文论或艺术学教材中论
期刊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边缘人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不断进入电影创作者的观照视野,在中国和韩国都出现了大量表现边缘人的影片,边缘人作为以往在电影中被忽视、被遮蔽的群体由边缘走向中心。由于中、韩两国有着既相似又存在较大差异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得两国边缘人电影在表现对象、内容及风格上呈现出既相似又互异的特点。  关键词:边缘人电影对象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任何一种电影现象和电影潮
期刊
摘要文章以电影《天地英雄》为由头,对当前大众媒介传播内容中的性别歧视的现象表征进行了分析,试图从传统历史、文化积淀、传播者心理等层次对现象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思考。  关键词:传播内容女性歧视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前段时间,倍受媒体关注和影迷期待的国产大片《天地英雄》上市公映,其给观众最大的视觉冲击就是这又是一个宣扬男权主位意识的典型。影片中的唯一女性主角是一个可有可无、以叙
期刊
摘要诗歌翻译是一种欣赏与再创造的过程,是一种美学实践。好的译作不仅能使读者体会到原作的精髓、神韵,还能使读者感受到原作的意境和情感。文章结合辜正坤诗歌鉴赏“五象美论”,对卞之琳汉译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中的审美情结进行探讨。  关键词:《孤独的割麦女》卞之琳翻译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诗歌翻译是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的美
期刊
摘要粱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他认为中国如欲变法图强,必须培养人才,欲培养人才,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为此他提出了变科举、开学校、重师范、兴女学、改革儿童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改革主张,对清末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教
期刊
摘要正如摄影对绘画艺术的影响一样,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新的数字影像技术对传统的机械、化学摄影过程正产生着不断的冲击与替换。这些变化改变了人们的观察和认知方式,冲击着人类的传统美学理念。新的数字技术和程序现在已经是影像后期制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已经模糊了传统专业领域的界限。  关键词:数字技术传统图像仿真互补定位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一重新观察与挑战    1观察  很
期刊
摘要自17世纪的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里埃利创作了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以来,已有不少作曲家专门为大提琴创作乐曲。在众多优秀的大提琴乐曲,深受人们喜爱的还要数柴科夫斯基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作品中不但表现出作者明朗、乐观的精神,同时还体现出作者对真实生活的深刻思考,用音乐的美来咏叹人类命运的奥妙。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提琴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一作者和作
期刊
摘要在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中,勃拉姆斯以他非凡的音乐才能,高深的艺术造诣,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他的作品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形式,且对过去的音乐结构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独具鲜明浪漫主义特色,可以说实现了古典与浪漫的完美契合。本论文试图对此予以简单论析。  关键词:勃拉姆斯浪漫古典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时期具有古典主义倾向的德国作曲家。他的音乐有着强烈的
期刊
摘要自由低音手风琴音域的扩展和左手排列方式的革新,使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创作天地更为广阔和自由,本文从创作思维、和声运用、演奏法等方面谈自由低音手风琴乐曲的创作。  关键词:自由低音手风琴创作自由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自由低音手风琴是传统低音手风琴不断改革和完善的产物,它突破传统低音手风琴左手和弦单一,旋律只有一个八度的缺陷,它将左手低音的音域拓展到四个半八度。乐器左手部分的改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瓦格纳的男中音咏叹调《可爱的晚星》的和声分析,阐明了在钢琴伴奏中如果在歌曲的旋律中出现了很多半音性线条进行的变化音,则可以根据旋律及和声功能进行的需要,在不影响整体调式调性稳定的前提下,大胆使用变音体系和声,尤其是同主音大小调体系中的渗透性和弦及产生离调性的副属和弦,从而极大地丰富歌曲的和声色彩以及推动歌曲的情感表现。  关键词:变音体系渗透性和弦副属和弦半音性线条  中图分类号:J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