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欧洲在19世纪末才开始实行火葬,在技术先进的焚化炉中,通过燃烧使尸体迅速地化为灰烬。但当时火葬的出现很难被解释为科学发展的结果或经济上的必要,也无法归因于对死亡的新观念。只有将现代火葬置于和其他文化实践或政治主张的各种同构关系中,才能将其中的多重意义在一组组关系中展现开来。
【机 构】
: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校区历史系,美国
【基金项目】
:
本文原为作者于2008年9月8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讲座”所作的演讲,再经作者磅改、补充注释之后定稿,由刘擎、殷莹译.本文的翻译工作受到上海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B406)的支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在19世纪末才开始实行火葬,在技术先进的焚化炉中,通过燃烧使尸体迅速地化为灰烬。但当时火葬的出现很难被解释为科学发展的结果或经济上的必要,也无法归因于对死亡的新观念。只有将现代火葬置于和其他文化实践或政治主张的各种同构关系中,才能将其中的多重意义在一组组关系中展现开来。
其他文献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宗教社会学研究逐步突破了世俗化理论的桎梏,从更为宽广的视角考察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问题。其中,公民社会视域下的宗教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宗教社会学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与偏重于政治角度的研究不同,以罗伯特·伍斯诺为代表的一类学者主张对这一主题进行多维度分析,这些维度主要包括构成公民社会外部压力的政治、经济维度以及体现公民社会内部挑战的多元化与共同体维度。在大量经验研究基础上,伍斯诺对作为公民社会要素的宗教在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时的角色和结果作了深入分析,中立客观地揭示了宗教在不
随着经典认知科学失去半壁江山,认知神经科学已成为认知科学的主导范式。在《激进的具身认知科学》(2009)一书中,Chemero提出了取消主义纲领,即我们不必用表征概念来阐明认知过程。通过进一步考察认知过程的一些实例,可以看出表征的取消主义并不是一个站得住脚的立场。因此,激进的具身认知科学不是一个有效的研究纲领。
<正> 埃米莉·迭更森(Emily Dickinson)是美国的著名女诗人。她生于1830年,卒于1886年。她出身于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的一个村庄,叫阿姆赫斯特(Amherst)。她终身未嫁,生前一直和她父亲爱德华·迭更森(Edward Dickinson)生活在一起,没有离开过她所喜爱的家乡。迭更森的一生,几乎与世隔绝,除书信往来外,和外界没有多少接触。但因出身于书香门弟,她又酷爱学习,所以自小博览群书。笔墨的熏陶,使她知识丰富,思想敏锐,造诣高深,是难得的女中豪杰。
随着亚洲后发国家开始步入发展与成长的轨道,关于“农村市民社会”的内涵正随着“弱者武器”式的讨论变得目益引人关注。其中尤以1990年代在孟加拉国大量兴起的NGO组织最为著名,从孟加拉国NGO组织的产生背景、具体作用及其与国家统治之间的关系出发,可以探讨在后发农业主导型国家实现市民社会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在孟加拉国虽然出现了市民社会的组织形式,但是因缺少工业化背景下以资本控制为目标的“利益诉求”以及“利益诉求的公共性”,导致这种市民社会的“成长”更多集中在“分配资本(解决问题)”的具体层面,而无法形成真正意义
谭帆等著《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出版),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陈大康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原申名为《中国近代小说史》,2005年5月立项,批准号:05BZW038。2011年8月结题)5位评审专家一致评为“优”等成果。
<正> 1.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s 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3.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forms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at the tertiary level in China is provided in the main by t
一些声称揭示政治真实本性的话语和论述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试图对主导各类规范政治哲学的抽象、乐观和理想化的政治理论发起挑战。然而它们总是趋向保守、空洞抑或无知,不能达到它们所承诺的目标。这种情况并非由理想政治理论的复苏所致,而是各种形式的政治现实主义对政治领域可查明的实际特征远没有达到充分处理的水平。政治现实主义者们缩减了政治之域的复杂性,使之局限于权力的宏观讨论,以及重新引入他们本人尝试远离的伦理关怀,并完全忽视情感之域与在地话语。尤其晚近的现实主义者们在做的不是阐释性的分析,而是规导性的分析,把民主理想与
诠释哲学认为,我们总是已经置身于同世界、他者与自我的关系之中,这些关系可以被刻画为诠释关系。诠释由此被拓展为哲学讨论的基本词。在语言、理解、时序和真理这四个方面,诠释活动都至关重要。与真理问题相联系,诠释哲学力图借助作为诠释关系的真理,超越形而上学—本质主义的升华和自然主义的还原之间由来已久的对抗。
诠释哲学是当代哲学的最重要发展之一。阿贝尔立足于普遍诠释哲学的视域,展示出许多受人瞩目的开端和新颖的立场。诠释,是阿贝尔哲学的核心概念。在勾勒与诠释概念相联系的问题史时,也将诠释哲学纳入到哲学—历史的发展脉络里去,以此来进一步明确这个进路的普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