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鞋女人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66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 龙 70后,广西宾阳人,现在南宁市江南区委统战部工作,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广西小小说学会会员、南宁市作协会员,被评为2017年度南宁市优秀作家。微篇小说散见于《紅豆》《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等,微篇小说《良心救赎》被评为2017年度广西优秀小小说。
  随着时光流逝和时代发展,曾经满大街的补鞋摊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即便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也越来越难寻觅到补鞋匠的身影。对于多数人来说,想给自个儿的鞋子换个底或加个线竟然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儿。
  当然,也不是没有,这不,在广西A县城东街巷尾的上坡地方就有一处补鞋摊。这补鞋摊占的地儿不大,只有四五平方米;工具也简单,就一把遮阳伞、一把锥子、一个铁刀、一瓶胶水和一台修补机。
  补鞋摊的主人一只脚踩机子的踏板,一只手飞针走线,一会工夫,绣花般巧手就能让旧鞋焕发新颜,结实、美观,才三块(一只)或是五块(一双)地收钱,价钱也公道。
  手艺好,人实诚,摊前就吸引了不少的回头客。
  补鞋摊的主人是个壮家妹子,活脱脱的美人坯子,乌黑长发,大眼睛,身材高挑,五官精致,三十岁上下,浑身上下焕发着青春气息,一笑,粉扑扑的两边瓜子脸就凹起漂亮的小酒窝,耐看。
  女人整天像小蜜蜂般忙忙碌碌,手脚没闲着,嘴里却哼着民歌小曲。饿了,扒拉饭盒里的饭菜,渴了,咕噜喝着水壶里的水,然后抬手抹抹额头上的汗珠,弯腰继续干活。看得出女人是累并快乐着的。
  偶尔有个瘦高男人来摊前,和她嘀嘀咕咕几下,或是扔下一些钱给她,就匆匆而去。别人问到,她就说是她男人,再被问到是干什么的,她就说帮大老板看厂的,忙,一个月也不得放松几天。女人说话时语气流露出隐隐心疼,好看的脸蛋却掩饰不住满满的幸福。
  其实,女人有自个儿的小九九:她和男人商量了,这些年他们攒了不少钱,估算一下年底就能在这个县城买一套房子,到时就可以把乡下的老人和孩子接来团聚了。想着想着,女人偶尔就会兀自傻笑,好几次走神手指被锥子扎到,冒出鲜红血点。
  早出晚归,女人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日子也波澜不惊地一天天过去。直到有一天,女人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
  一天早晨,太阳才浮出地平线,女人早早摆好了摊。女人专注补鞋,像以往一样,补鞋摊响起温柔的阵阵叮叮的捶击声。
  突然,有个影子一闪而过,跟着是“嘭”的一声响,弹起阵阵烟尘,一个胀鼓鼓的帆布袋砸在女人脚边。
  锥尖差点扎进女人的手指,吓得她不轻。她恼怒地抬头望去,一个熟悉的身影疾跑远去,迎风飘来嘶吼声:
  “快收好袋子!”
  女人还在惊魂未定的时候,追来几个年轻人,为首一个穿花格衬衫的小平头在摊前立住,气喘吁吁地问:“你看见有个瘦高个子跑过来吗?”
  她心里一沉,却很快镇定下来,手指另一个方向:“喏,往那边跑了。”
  几个年轻仔跑远了,女人才拍拍胸脯松了一口气。
  咋回事呢?她回过神来,眼光扫向那帆布袋,当她“哗啦”打开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哎呀妈呀,里面密密匝匝塞满了砍刀。女人摸出手机,拨通电话,语气很是恼火:
  “特八,你是不是跟人打架了?”
  那边传来男人的信誓旦旦:
  “我发誓,绝对没有!”
  “那袋砍刀咋回事?!人家追你又是咋回事?!”
  “咱乡下种的树大了,买了一些砍刀好叫人帮砍了卖。商铺老板说我没有付钱,我明明给他钱了呀,争不过,我扛起东西就跑了。”
  “那些刀柄上刻着龙虎豹这些玩意儿又算是咋回事?”
  “我是怕这些刀给砍树的人拿走了,叫卖家刻上做记号的。”
  女人悬着的心落下心头。男人憨厚老实,她相信他。男人还很顾家,每个月都往家里拿回不少钱。问他,他就说大老板认为他最辛苦就给多点,老板这人大方。
  第二天早上,有人提着一双皮鞋来到摊前坐下。女人停下手中的活儿,拿起鞋子看了个遍,皱起了眉头:“这双鞋磨损得太要紧了,鞋底都磨薄了,要换鞋底,还要上线。”
  “没办法,整天跑个不停,劳烦了。”
  这么熟悉的声音, 女人抬头一看,愣了一下:是昨天那个小平头。她这才注意到小平头长着一脸横肉,一道半指长刀疤刻在脸上,令人不寒而栗。
  一阵沉默。
  还是小平头先开口了:“大姐,你的男人呢?我们找他有事。”
  她眼神躲闪地应:“什么男人?你说什么我不懂。”
  小平头笑了:“你就别装了,昨天跑的那个人就是你男人。”
  她也不好再说什么,心一横,说:“他欠你们商铺多少钱,说吧,我还!”
  小平头有些懵圈,说:“他不欠我们钱啊。”
  “那你们还追他?”
  小平头这回认真了,他收起脸色说:“他不欠我们钱,但他欠社会一个平安。”
  “欠社会一个平安?”
  “是的。”
  小平头掏出了一个证件,女人拿过来一看,额头泌出冷汗:这便衣警察都找上门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她马上又摇头否认:不会不会的,警察一定搞错了,她相信她男人的为人。
  “大前天我们抓了几个街头打架的小混混了,据他们交代,打架用的砍刀都是你男人提供的。”
  女人脸唰地变白,锥子差点扎到手指。
  “我们得到线索,又有一批砍刀从你男人那流到社会上了,如果不及时收缴回来,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女人心乱如麻,一如眼前搅成一团的鞋线。
  小平头缓缓口气说:“当然了,如果你能说服你男人尽快自首,主动说明问题,我们会从宽处理的,毕竟他犯的还不是什么大罪。”
  女人不言语,却心烦意乱。一阵沉默后,女人开口了:
  “你的鞋子一时半会修不好,反正你也不急着穿,过几天再来拿吧。”
  小平头点点头,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临走前他说:“大姐,鞋破了可以修好,人毁了可就完了。” 话说得意味深长,却锥尖般扎到她心口。
  收摊回来,她胡乱煮了些东西吃就早早熄灯上床。可她哪里睡得着?烙煎饼般翻来覆去。临近鸡啼时候,她拿起了手机……
  几天后东街突然沸腾热闹起来,鞭炮声和锣鼓声响个不停,原来是警方根据得到的情报精准捣毁了盘踞多年的一个黑恶势力团伙,收缴的砍刀堆成了小山。
  补鞋摊前的女人多日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开来,只是在补鞋休憩间隙,她不时望向远方。
  终于有一天,她望来了一个小青年。
  付钱,找钱。她忍不住问:“小平头呢,他没有空吗?”
  小青年不说话,转身就走。
  “鞋,鞋!”她拿鞋子追上去。
  “这鞋,我们队长用不着了……在这次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中,他负了重伤,被截去了双脚。对了,他叫我代他向您捎话,感谢您的深明大义。”
其他文献
→ 黄 坚 壮族,东兰籍,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第五届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学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出版诗集《南方抒情诗》(合著)、散文集《作家眼里的东兰》、报告文学集《为了总理的嘱托》、长篇小说《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大唐集团《走近红水河》画册文案。主编《红土春潮》《东兰革命将领风范》《东兰革命先烈丰碑》《铜鼓传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等数十万字。  说起
期刊
向孤寂的生活致敬  朋友越来越少了,像棋盘上的棋子  最后只剩下老帅自己  疲于奔命,终将被擒  步入死局之后,一片孤寂  没有谁能逃避落日的选择——  我们共同曾经挚爱的恋人,她也会老去  也会凋零,芳华不再  那样一个下午,在最后的酒宴上  举杯共饮,然后各自走散  我因对生活充满敌意,而故意疏远  那些兴高采烈的朋友们  他们因过度的欢乐,缺氧  只有悲剧,只能有无止境的绝望  才能让我们一
期刊
→ 武庆丽 80后,山东沂南人。先后在《山东文学》《齐鲁晚报》等文学刊物及网络平台发表小说、诗歌百余篇。曾获沂蒙精神文学奖、沂河文学优秀奖等文学奖项。  他们都给我数着日子,说我失踪已经超过半个月,第十六天了。  我是谁?我叫李长年。现在,可以说在我生活的这个小小的沂河县城内,在这十六天里,不管是认识我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谈论起我李长年,都知道失踪了。他们说我的失踪很蹊跷。不然,在小小的沂河县城
期刊
“用这粗俗、混乱、寒冷的文字制作一个肌肉丰满的形体”,可以说中国诗歌自五四转型以来,诗人们一直在尝试如何驾驭新的语言。尤其是在今天,我想人们会更容易懂得,能够熟练地掌握一种语言,也包括母语在内,这不只是一种才能,更是一种福分。  “潮湿的空气里有新鲜的土腥味”“羊角拥有酥软的刹那”,这些精致、紧致的句子充分显示出,赵琳已然具备自如地调配词语的能力,这些句子富于细节,而且充满张力。不仅如此,尤其让人
期刊
晨 田 80后,护士,自行车诗社成员。现居南宁。作品见于《广西文学》《红豆》《汉诗》《南方文学》《诗歌月刊》《中国诗歌》《金田》等,入选《中国新诗年鉴2009—2010》。  1  地委大院紧挨着医院。我租房那时并不在意,房东带我走狭窄昏暗的楼梯往四楼去看房子,她矮矮胖胖,半天才挪得动一步,我每走一阶梯都得在后面等她艰难的庞大的身影努力往上抬,我担心她一口气喘不上,会随便地坐在楼梯间休息,我下午可
期刊
灰凤凰  生活一圈一圈  套下来  形成紧箍咒般的年轮  我伸长脖子  像光秃秃的树枝  支在外面喘气  两只灰羽毛凤凰  踩在枝头咕咕叫唤  它们调情说爱  无视我的疼痛和绝望  噗的飞离噗的飞来  树枝在它们光彩夺目的爱情下  惊颤,哀伤,悲凉  那一轮一轮的圆圈  灰暗得哭起来  像黑夜一样幽暗地哭  被灰凤凰幸福的爪子抓痛  红彤彤的未来  你摘下一颗星星,捧给我  我每夜仰望的星星  像
期刊
嘉 宾:郜元宝、黄德海、李约热、走走  时 间:2019年7月6日  地 点:上海·思南公馆  李约热在分享会上表示他可能是一个经验主义者:“我在生活里面体验到什么东西——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我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沉淀,我不是那种想象力飞起来的作家。比如小说集里的第一篇小说就是根据我被派到乡下扶贫当第一书记的生活经验写的,我可能是一个经验主义者。”  郜元宝回应说:“李约热说他是一个经验主义者
期刊
→ 江岚 博士,加拿大籍。现执教于美国高校,业余写作,已发表各类体裁作品逾百万字,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曾先后多次获奖,代表作品被收入海外华文文学选本数十种。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故事中的女人》,长篇小说《合欢牡丹》。编著“新世纪海外女作家丛书”十二册。现为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兼外联部主任,加拿大华文学会副主任委员,海外女作家协会终身会员。  下雨了。在加州这个常年缺水的地方,春雨真的贵如油。  走出
期刊
乔治·艾略特曾经指出:“艺术是离生活最近的东西,由此我们增强了体验,和生活圈子以外的人建立起联系。”类似的话语,其他作家口中也曾道出。这番话语实际上指向了文学的基本功用问题,尤其是在体验和经验的聚合层面,文学帮助每一个个体不断地外扩,这也是为何哈姆雷特的内心独白,或者《安娜·卡列尼娜》扉页上的话语广为流布的原因。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之中,但可以通过对他者踏入河流的再体验,逐渐从个人的视域中超越
期刊
→ 余 玦 1995年生,并无值得赘述的发表经历。写一点,是一点。  一双竭力镇定的手,拘谨,发白。在地铁晚高峰的潮水中,他左右茫然地看着,最后眼睛朝下,定在某个陌生人的脚面,不动了。窗外疾驰而来,一秒,两秒,轰隆打闪的灯光。铁轨向黑暗呼啸的噪音,茫茫盖住了拥挤人声。车厢里亮得刺眼,我被人群推到他面前。  灰扑扑的鸭舌帽,两鬓斑雪沉沉,揉皱的一张旧报纸似的脸。离得那么近。他一声不吭,视线钉在地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