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器乐教学已经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乐器的选择上,大多数学校选用竖笛教学、口风琴教学等。特别是竖笛教学,因其音高准确、价格便宜、易学等因素,成为许多学校的教学研究选择。为普及民族音乐,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尤其是中学生了解、喜欢我国的民族音乐,笔者认为,在器乐教学中还可把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小乐器(如笛子、葫芦丝、巴乌等)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只要抓住其优点,教学方法得当,就可以为音乐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葫芦丝是流行于我国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吹奏乐器,它音质如丝绸般柔美,并且携带方便,近几年来颇为流行。当习惯了重金属音乐喧嚣的人们聆听到来自云南的葫芦丝音乐时,那天籁般柔美的声音仿佛将人们重新引领回大自然,一切都显得那么纯真与质朴。
笔者选择把葫芦丝引进课堂教学,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增加葫芦丝音乐教学内容有两个原因:1)葫芦丝的吹奏技巧简单易学,容易入门;2)葫芦丝的音色优美,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寻求了学校领导的帮助下,利用县教育局开展学校艺术节的契机,笔者成立葫芦丝兴趣小组进行葫芦丝教学。通过一个学年来的教学,笔者在实践过程和教学理论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究。在学前指导上,通过民间传说让学生喜欢上葫芦丝,了解葫芦丝的结构;在学法指导上,分层次、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符合中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在乐曲选择上,结合民歌与基础练习,做到生动活泼,既有基础技能的学习,又不易产生烦躁心理。通过作品欣赏和参与表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品位,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从而丰富中学音乐教学课堂。
1 抓好基础训练是关键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想把葫芦丝教学进行下去,入门阶段是最关键的。如呼吸方法、指法、气息的运用等,这些环节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气是所有管乐演奏的内动力,学生最终演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气,而练气是教学中最难的一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呼吸,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最低要求的自然的呼吸,而器乐演奏的呼吸甚至会用到几乎全部的肺活量,学生很难做到。所以刚开始学习时,笔者只要求学生使用部分肺活量练习,不先练习过长的音,以免他们既要考虑手指的动作,又要考虑呼吸的方式,而使动作失调。
指法练习是器乐演奏的重要要素。低年级学生指力差,易疲劳,一般练习4~5分钟就让他们停下来,听听乐曲,活动活动手指、手腕,避免手指受损。同时每堂辅导课前让学生先做做手指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用最轻松的方式持住葫芦丝,使手指的灵活度、灵敏度能够充分发挥。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在长音上多练习,在速度上提出快速、慢速、由慢渐快、由快渐慢等各种序列练习要求,让他们渐进有序地感受不同音的美感。
2 根据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在接受能力上有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笔者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方式,使每个学习者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对尖子生既让他们带领其他学生,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独给他们安排专门的训练;对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安排简单易学的曲目,认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让他们在激励的环境中学习。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帮教”活动,帮助他们取得进步。
3 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学生的表现欲是非常强的,如果不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势必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学校的年级活动、艺术节、大型活动上都给他们创造崭露头角的机会,让学生登台表演。并且和社区联系让学生到一些社区去表演,如本学期就去过两个社区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得到家长及观众的一致好评,学生的表现欲也得到满足。
经过一个学年来的学习,葫芦丝兴趣小组的学生在葫芦丝的吹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60%的学生已经能吹奏难度较大的乐曲,如《瑶族舞曲》《爷爷为我打月饼》《高山青》等;35%的学生能吹奏难度一般的乐曲,如《太阳出来喜洋洋》《友谊地久天长》等;只有5%的学生仅掌握较简单的演奏技巧。通过对这个兴趣小组和其他学生的比较,笔者发现兴趣小组的学生在视谱、唱谱以及其他的乐理知识方面都相对于普通教学班要强,而且在平常的教学中,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要好。这说明器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说明民族小乐器进入课堂同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体验。
虽然有人曾经说过民族小乐器因手工制作原因费用高、音高不标准问题,不大适合引进课堂,但是笔者认为对于民族乐器只要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一样可以为音乐教学课堂增加活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城关大堰中学)
葫芦丝是流行于我国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吹奏乐器,它音质如丝绸般柔美,并且携带方便,近几年来颇为流行。当习惯了重金属音乐喧嚣的人们聆听到来自云南的葫芦丝音乐时,那天籁般柔美的声音仿佛将人们重新引领回大自然,一切都显得那么纯真与质朴。
笔者选择把葫芦丝引进课堂教学,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增加葫芦丝音乐教学内容有两个原因:1)葫芦丝的吹奏技巧简单易学,容易入门;2)葫芦丝的音色优美,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寻求了学校领导的帮助下,利用县教育局开展学校艺术节的契机,笔者成立葫芦丝兴趣小组进行葫芦丝教学。通过一个学年来的教学,笔者在实践过程和教学理论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究。在学前指导上,通过民间传说让学生喜欢上葫芦丝,了解葫芦丝的结构;在学法指导上,分层次、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符合中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在乐曲选择上,结合民歌与基础练习,做到生动活泼,既有基础技能的学习,又不易产生烦躁心理。通过作品欣赏和参与表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品位,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从而丰富中学音乐教学课堂。
1 抓好基础训练是关键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想把葫芦丝教学进行下去,入门阶段是最关键的。如呼吸方法、指法、气息的运用等,这些环节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气是所有管乐演奏的内动力,学生最终演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气,而练气是教学中最难的一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呼吸,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最低要求的自然的呼吸,而器乐演奏的呼吸甚至会用到几乎全部的肺活量,学生很难做到。所以刚开始学习时,笔者只要求学生使用部分肺活量练习,不先练习过长的音,以免他们既要考虑手指的动作,又要考虑呼吸的方式,而使动作失调。
指法练习是器乐演奏的重要要素。低年级学生指力差,易疲劳,一般练习4~5分钟就让他们停下来,听听乐曲,活动活动手指、手腕,避免手指受损。同时每堂辅导课前让学生先做做手指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用最轻松的方式持住葫芦丝,使手指的灵活度、灵敏度能够充分发挥。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在长音上多练习,在速度上提出快速、慢速、由慢渐快、由快渐慢等各种序列练习要求,让他们渐进有序地感受不同音的美感。
2 根据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在接受能力上有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笔者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方式,使每个学习者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对尖子生既让他们带领其他学生,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独给他们安排专门的训练;对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安排简单易学的曲目,认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让他们在激励的环境中学习。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帮教”活动,帮助他们取得进步。
3 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学生的表现欲是非常强的,如果不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势必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学校的年级活动、艺术节、大型活动上都给他们创造崭露头角的机会,让学生登台表演。并且和社区联系让学生到一些社区去表演,如本学期就去过两个社区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得到家长及观众的一致好评,学生的表现欲也得到满足。
经过一个学年来的学习,葫芦丝兴趣小组的学生在葫芦丝的吹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60%的学生已经能吹奏难度较大的乐曲,如《瑶族舞曲》《爷爷为我打月饼》《高山青》等;35%的学生能吹奏难度一般的乐曲,如《太阳出来喜洋洋》《友谊地久天长》等;只有5%的学生仅掌握较简单的演奏技巧。通过对这个兴趣小组和其他学生的比较,笔者发现兴趣小组的学生在视谱、唱谱以及其他的乐理知识方面都相对于普通教学班要强,而且在平常的教学中,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要好。这说明器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说明民族小乐器进入课堂同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体验。
虽然有人曾经说过民族小乐器因手工制作原因费用高、音高不标准问题,不大适合引进课堂,但是笔者认为对于民族乐器只要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一样可以为音乐教学课堂增加活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城关大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