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本性与逻辑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的本性与逻辑可分为 “教学的本性”与“教学的逻辑”两个方面。本文是在对“教学的本性”和“教学的逻辑”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之后,着重探讨教学中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的本性和教学的逻辑是相辅相成、无法分离的两个方面。
  【关键词】教学;本性;逻辑;关系
  一、教学的本性
  (一)教学
  何为教学?在我国的教学理论中对“教学”概念的理解,普遍是将“教学”视为由“教”和“学”两个方面共同构成的活动或者是一个活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些教学的定义中,有说教学是发展技能,培养身心,形成品德的;也有说教学是传授知识的;还有说教学是通过学习知识技能从而促进身心发展的。从这些对教学的定义中,我们能把握的就只是教学能分为“教”和“学”两个方面,却并不知道教学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什么。在我国,近几年也有很多学者为了揭示教学的具体内涵,不断地尝试着给教学重新下定义。郭元祥在吸收了赫特斯和皮特斯在教学方面的观点后提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以特定知识经验的传递和接受为基础,以发展学生能力和提高思想品德为目的的特殊交往活动。”从这个定义可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是有一定的组织展开形式并且是以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为目的的一种双方互动的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需要一定的内容和形式作为交往的基础。本文在探讨教学时,借鉴的就是郭元祥先生的这个定义。
  (二)教学的本性
  通常会有人问:教学的本性究竟是什么?王金情曾说:“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人的需要换种说法就是人的目的所在,教学的需要也就是教学的目的所在。即使是在那些不是很科学的教学定义中也可以看到,教学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如章开沅所说:“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教育的起点与归宿都是爱,都是人性的完善与提升。所谓‘以生为本’,就是以人性为本。”因此,教学的目的与归宿也应该是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发展,使人性得到提升。教学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就是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则体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指的是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与能力的逐步提升,精神层面指的是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健全与完善。教学的本性究竟应该何为?这个问题也只有在弄清楚教学的本性是什么的基础之上,才能做之有所依据,行之有所效率,得之有所肯定。
  二、教学的逻辑
  (一)教学的逻辑
  教学的逻辑不是教学与逻辑的简单叠加,而是指在教学中“用逻辑学的方法来刻画教育规律,实现教育教学的逻辑化。”也就是说教师要将逻辑的思维形式以及思维规律融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在把握学科知识逻辑性的基础之上还要做到教学方法具有逻辑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形成逻辑思维,进而更好、更有效率地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以及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逻辑的组成板块
  1、教材的逻辑
  教材的逻辑主要体现在:教材中的知识必须要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规律,教材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要具有可用性、可学性和价值性。如果教材的知识体系不符合学生逻辑思维发展规律,那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对学生来说就是不可学的。另外教材中知识的呈现过程也必须要符合逻辑,要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呈现逻辑。让后面的知识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产生相应的联系,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出现零散、紊乱的现象,也无法培养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学的逻辑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将新知识与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相融合,在已有知识的节点上找到一个可以与新知识相扣的挂钩,从而不断地丰富、繁茂自己的那棵知识树。因此,学生认识事物一定是要先从简单的入手,在简单的基础之上逐渐的复杂起来,这才是合理的顺序。如果一个学生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打牢,那他就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的学习层次。因为后面那些繁复的知识找不到相应的结合点就无法通过他的短时记忆形成永久记忆,这样的学习就会因为没有遵循学的逻辑成为无效学习进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3、教的逻辑
  教的逻辑主要是指“教师组织安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顺序的思路和线索”,教师通过实施课堂教学,将自己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思路和线索展现出来。他的安排思路越符合逻辑就会越有助于学生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也会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意识和逻辑素养,还会越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的逻辑可以改变和弥补教材逻辑中所存在的缺陷,也可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自己学的逻辑,因此它非常重要。然而它对教师自身的逻辑素养又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完善教的逻辑就要从教师自身的逻辑素养入手。
  三、教学的本性与逻辑
  (一)教学本性离不开教学逻辑
  一方面,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收获、技能提升,要以知识内容为基础积淀学生的知识涵养,以活动开展为阶梯训练学生的技能。教学不能泛泛而谈、虚无缥缈、高谈阔论,必须要有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另一方面,教学也要符合现代社会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要站在人的立场上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最终能够回归到教育教学的原点——“育人”的层面上来,做到以“人的生长”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进行知识教学,增长学生知识的过程中知识的呈现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否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毫无头绪、一头雾水,也无法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已有知识进而转化成相应的行动能力。教学要想在增长学生知识和提升学生能力方面取得实际的效果,就必须要遵循教学的逻辑性。要想真正地回到教育教学“育人”的原点就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就体现在教的逻辑之中。教的逻辑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最外显的一个环节,因此要想得到观念的改变就必须在教的逻辑中真正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动和创造能力。教的逻辑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对话环节的体现,主体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也是需要在教的逻辑中来进一步体现的。   (二)教学本性是教学逻辑的前提
  教学本性是教学逻辑的前提。教学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就是人的需要,因此教学逻辑中无论是学科知识的逻辑、教的逻辑还是学的逻辑都是以人的逻辑为起点的。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人,如果教学的逻辑依据不是教学的本性那么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无疑会是紊乱无序、杂乱无章、晦涩难懂的感觉。如果我们要违背人的本性去遵循其他的逻辑规律,也肯定会导致整个教学中人性的丧失、自我的丧失、教育的丧失。
  (三)教学逻辑有利于教学本性的真正回归
  教学的逻辑有利于教学本性的真正回归,是指教学的逻辑在教学实践之中坚持以教学本性为前提。因此,教学实践中遵循教学的逻辑就是坚持教学本性的两个方面,即既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也注重人性品格的陶冶。学科知识的逻辑、教的逻辑以及学的逻辑都是需要在人的本性的基础之上展开,这就要求教学实践真正做到教学本性的回归。因而,教学实践中教学逻辑有利于教学本性的真正回归。
  参考文献:
  [1]王俊杰.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的本性[J].黑龙江教育,2004(2).
  [2]史雪芬.语文教学应回归本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5).
  [3]张永兵.呼唤语文教学本性的回归_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再认识[J].教育研究,2010(1).
  [4]黄璐.教学本性下的小学英语有效教学[J].青年文学家,2013(36).
  [5]郭元祥.教育逻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49.
  [6]黄厚江.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遵循教学逻辑[J].中学语文教学,2007.
  [7]朱德全、张家琼.论教学逻辑[J].教育研究,2007(334).
  [8]历晶 郑长龙.课堂教学逻辑的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6).
  [9]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88-89.
  [10]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78.
  [11]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78.
  [12]郭元祥.教育逻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57。
  [13]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修订.辞海试行本 第2分册 哲学.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61:11.39。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61.
  [15]徐继存.教学论的本性与追求[J].教育研究,2010(360).
  [16]王金情.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探析[J].中共郑州市党校学报,2012(1).
  [17]章开沅.教改应回归教育本性[J].教育,2010(3).
  [18]陈小倩 沈小碚.论课堂教学过程的逻辑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8).
  [19]鲁洁.教育的原点:育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其他文献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绘本的价值,让数学活动更精彩?可以解读绘本,挖掘数学资源;品味绘本,优化数学教学;投放与绘本相融的教学材料,从而使数学活动更加精彩。  【关键词】数学;绘本;教学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动手操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道德品格都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语文学习对小学生健康成长及未来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新课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借助语文教学来完成对学生的育人之道,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然后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许多教师语文教学中对育人之“道”,理解有所偏差过于狭窄、片面。一些教师仅把“道”当作小学
期刊
【摘要】动画片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也成为了幼儿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幼儿动画片的特点与价值。幼儿动画片的特点包括画面色彩鲜艳;高度的假定性;音乐节奏鲜明。动画片对幼儿的价值包括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动画片;幼儿;特点;价值  动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艺术
期刊
【摘要】中国教育缺乏哲学内容的讲授,造成教育的哲学贫困,这始自于民国。哲学的贫困造成了通识教育的失败,导致了研究创新的不可能和整个教育的价值缺失,最终导致了“钱学森之问”的结果。  【关键词】教育;教学内容;创新;哲学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为所有中国人提出了一个难题: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只能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人们称之为“李约瑟之谜”。他还提出了一个悖论: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
期刊
【摘要】“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涵盖这两个层次:一是课堂的组织形式,也就是教师运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流程等,二是课堂的行为规则。小学英语高效课堂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趣;要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要掌握好教学的量及难易度;要注重合作学习并要延伸到课外,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关键词】高效;英语;课堂;情趣;环境;合作  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
期刊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探索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因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个体从儿童发展为成人,是人格成熟的标志。而一个人人格的形成不仅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因素的作用。家庭功能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强烈影响着个体的个性成长与人格形成。成就动机是个体的内在动力,从成就动机的高低我们可以预测未来成就的可能性,而这些成功与失败也影响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因学生的伤亡事故引起家庭和学校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现实中对这类案件的处理上无论学校主观上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然而学校作为教育职能部门,经费有限,如果不分清责任,无论学校有无过错,都承担责任,势必会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的开展。如何正确认定学校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的责任,减少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切实维护学校和学生之间
期刊
【摘要】晚清至今,台湾学生求学大陆历经了四个时期:日占据时期、回暖时期、断裂时期和发展时期。从近代到现代,政治因素与民族因素一直是两岸教育政策与法规所体现的主要内容和价值选择。两岸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必然会体现两岸的政治利益和民族情感,但是决定两岸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基本动力和根本力量却是两岸人民和两岸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虽然两岸之间的教育交流日益频繁,合作项目也日渐增加,但距离两岸的实际需要仍
期刊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学生高效学习其它科目的基础,特别是在当今信息膨胀的时代背景中,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新课程改革增加了大量阅读内容,希望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体验情感、提升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中的例子,探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望可供参考。  【关键词】阅读教学;西师版小学语文;低年级  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课程,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