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稻谷供需平衡分析
2013年国内稻谷产区自然灾害多发,旱涝并存,加之播种面积下降,影响了总产量。2013年全国稻谷产量约4061.5亿斤,同比减24.3亿斤,减幅0.59%。其中早稻产量约681.5亿斤(统计局公布数据),同比增15.7亿斤,增幅2.36%;中晚籼稻产量约2016亿斤,同比减39亿斤,减幅1.9%;粳稻产量约1364亿斤,同比减1亿斤,减幅0.07%。
受全球经济整体不景气影响,2013年我国稻米消费总体平稳略降。2013年国内稻谷总消费量约3932亿斤,同比减9亿斤。其中口粮消费约3238亿斤,同比增2亿斤;饲料用粮338亿斤,同比减2亿斤;工业用粮268亿斤,同比减8亿斤;其他88亿斤,同比减1亿斤。
2013年,全球大米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国内外籼米持续保持较高差价,受此影响,我国大米进口量继续增加。全年大米进口量约130.5亿斤(含海关、边贸、走私及中国政府用高铁换来的120万吨泰国大米等),同比增33.5亿斤;出口13.5亿斤,同比增6.5亿斤。
总的看,2013年我国稻谷总供给量约4192亿斤,总需求量约3945.5亿斤,年度结余246.5亿斤,市场供应压力较大。
(二)取消中泰两国政府间贸易,大米进口或维持稳定
由于国内外大米价差依旧较大,大米进口利润丰厚,从市场角度而言,大米内在进口动力较大。从今年大米进口配额来看,与前两年一样,仍保持在532万吨水平,大米进口量有保持前两年水平的可能。据海关数据,2014年一月进口大米20.01万吨,同比下降15.21万吨,环比下降1.5万吨。由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方针”,预计大米的进口将会被控制在一个适度的水平,总量有可能在上年水平上稍有下降,净进口量将会控制在150万吨左右(不考虑走私进口)。另外泰国商务部长NiwatthamrongBunsongphaisan2月4日表示,泰国反贪单位对政府一项稻米采购方案展开调查后,中国已经取消一笔购买120万吨泰国稻米的政府间交易。大米进口或维持稳定。
(三)米企加工利润低迷,“稻强米弱”格局延续
与稻谷价格持续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益疲软的大米价格。终端需求不旺、低价大米进口成常态化、供需不平衡等诸多利空因素累积,导致大米价格跟稻谷价格走势冰火两重天。从2013年开始,稻强米弱的格局就一直存在,稻谷托市收购价格提高驱使这种现象进一步凸显。且从去年以来,大米价格一直处于小幅下行状态,春节过后这一段时间内也没有出现强烈反弹迹象,原粮价格强、成品价格弱的格局致使米企加工利润微薄、停工待产现象很普遍,随着2014年稻谷价格底部空间的奠定,预计后期米企采购成本将有所增加,进一步压缩米企利润空间。
(四)国家托市价格提高,支撑现货价格底部
2月11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消息称,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2014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
与201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分别提12元、10元、10元相比,2014年提价幅度偏小,但是仍在市场预料中。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从2008年开始,稻谷托市收购价格连续七年增长,早籼稻价格从每百斤70元涨到135元,中晚籼稻价格从每百斤72元涨到138元,粳稻价格从每百斤75元涨到155元,上涨幅度分别达到92.9%、91.7%和106.7%。托市收购价格的提升,达到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基本目的。经过调研了解到,种稻农户对托市收购政策期待甚高,价格上涨幅度虽然有限,但是对农户种植收益的带动效应还是不容小觑的,预计2014年我国稻谷种植意向不会有太大改变,种植面积仍保持相对稳定状况。
2013年国内稻谷产区自然灾害多发,旱涝并存,加之播种面积下降,影响了总产量。2013年全国稻谷产量约4061.5亿斤,同比减24.3亿斤,减幅0.59%。其中早稻产量约681.5亿斤(统计局公布数据),同比增15.7亿斤,增幅2.36%;中晚籼稻产量约2016亿斤,同比减39亿斤,减幅1.9%;粳稻产量约1364亿斤,同比减1亿斤,减幅0.07%。
受全球经济整体不景气影响,2013年我国稻米消费总体平稳略降。2013年国内稻谷总消费量约3932亿斤,同比减9亿斤。其中口粮消费约3238亿斤,同比增2亿斤;饲料用粮338亿斤,同比减2亿斤;工业用粮268亿斤,同比减8亿斤;其他88亿斤,同比减1亿斤。
2013年,全球大米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国内外籼米持续保持较高差价,受此影响,我国大米进口量继续增加。全年大米进口量约130.5亿斤(含海关、边贸、走私及中国政府用高铁换来的120万吨泰国大米等),同比增33.5亿斤;出口13.5亿斤,同比增6.5亿斤。
总的看,2013年我国稻谷总供给量约4192亿斤,总需求量约3945.5亿斤,年度结余246.5亿斤,市场供应压力较大。
(二)取消中泰两国政府间贸易,大米进口或维持稳定
由于国内外大米价差依旧较大,大米进口利润丰厚,从市场角度而言,大米内在进口动力较大。从今年大米进口配额来看,与前两年一样,仍保持在532万吨水平,大米进口量有保持前两年水平的可能。据海关数据,2014年一月进口大米20.01万吨,同比下降15.21万吨,环比下降1.5万吨。由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方针”,预计大米的进口将会被控制在一个适度的水平,总量有可能在上年水平上稍有下降,净进口量将会控制在150万吨左右(不考虑走私进口)。另外泰国商务部长NiwatthamrongBunsongphaisan2月4日表示,泰国反贪单位对政府一项稻米采购方案展开调查后,中国已经取消一笔购买120万吨泰国稻米的政府间交易。大米进口或维持稳定。
(三)米企加工利润低迷,“稻强米弱”格局延续
与稻谷价格持续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益疲软的大米价格。终端需求不旺、低价大米进口成常态化、供需不平衡等诸多利空因素累积,导致大米价格跟稻谷价格走势冰火两重天。从2013年开始,稻强米弱的格局就一直存在,稻谷托市收购价格提高驱使这种现象进一步凸显。且从去年以来,大米价格一直处于小幅下行状态,春节过后这一段时间内也没有出现强烈反弹迹象,原粮价格强、成品价格弱的格局致使米企加工利润微薄、停工待产现象很普遍,随着2014年稻谷价格底部空间的奠定,预计后期米企采购成本将有所增加,进一步压缩米企利润空间。
(四)国家托市价格提高,支撑现货价格底部
2月11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消息称,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2014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
与201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分别提12元、10元、10元相比,2014年提价幅度偏小,但是仍在市场预料中。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从2008年开始,稻谷托市收购价格连续七年增长,早籼稻价格从每百斤70元涨到135元,中晚籼稻价格从每百斤72元涨到138元,粳稻价格从每百斤75元涨到155元,上涨幅度分别达到92.9%、91.7%和106.7%。托市收购价格的提升,达到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基本目的。经过调研了解到,种稻农户对托市收购政策期待甚高,价格上涨幅度虽然有限,但是对农户种植收益的带动效应还是不容小觑的,预计2014年我国稻谷种植意向不会有太大改变,种植面积仍保持相对稳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