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39年亚历克斯·奥斯本首次提出了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原意指精神病人的胡思乱想,奥斯本借用并转意为思维自由奔放、打破常规、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也称“智力激励法”、“畅谈讨论法“、“集思广益法”等。它是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的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在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初始的、巨大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创造力。
关键词:头脑风暴;语文;阅读
一、 如何进行头脑风暴
1972年顿(Dunn)设计出了一种基本的头脑风暴法的变式,被称作是“发现性的头脑风暴法”(analytic brainstorming approach)。这种“发现性的头脑风暴法”把由一系列步骤组成的结构安置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其明细的确定性让学生来解决一个问题。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教师要求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对于这个问题理想的解决方法是什么?”这样的方式来提出一个问题,如“为了保护校园环境,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什么?”。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寻找答案。教师记录下学生的回答,将它们展示在学生们都可以看到的地方。
第二步:教师接着提问:“为什么提到的这些努力却没有真正地付之行动?我们在试图去做的过程中真正的障碍是什么呢?”教师继续将学生思考到的回答记录在显眼的地方。
第三步:接着之前的提问,教师继续追问:“我们如何去克服这些障碍呢?”教师继续记录,依旧记录在显眼的地方。
第四步: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接着提问:“我们在试图去克服这些障碍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记录学生回答。
第五步:教师提问:“在实施解决方法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呢?”教师仍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显眼处。
当学生知道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后,我们的思维就会习惯性地局限在已知的方法里面不会去寻找、思考新的方法。头脑风暴法的作用就是打破这一局限,打破思维定式,寻找新的解决途径。在教学中使用头脑风暴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灵活运用已经学会的知识。但是头脑风暴法不适合运用于呈现大量新信息,完成识别重要信息的教学任务。
二、 头脑风暴法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中学新课程改革提倡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使用“头脑风暴法”可以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掘他们的潜力,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分辨。这对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讨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是很有效果的。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书中的重点篇目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这些课文是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的主要场所,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的地方。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力求将课文内容逐字逐段的分析,将课文肢解,恨不得将所有的知识、方法、技能全都灌入学生的头脑中,最终使得课堂变成老师的“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们对于这种教师精读、剖析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感到满足,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在质疑、析疑、释疑的过程中学会掌握知识规律的本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就需要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头脑风暴法具有开放性、启发性、想象性和激励性等特点。它运用讨论、追问的方式使得学生进行频繁的交流,达到了互相启发、引起联想、发生共振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具有许多好处。一方面,教师不断抛出精心设计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的同时又控制了课堂的走向;另一方面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头脑风暴法达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目的,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最后,头脑风暴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结论,这样不论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是方法的掌握都会更深刻、影响更深。
三、 头脑风暴法在语文课堂上的具体运用
头脑风暴法在阅读教学中适合主题深刻文章,此处就以《祝福》为例。
《祝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讨论: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要求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同学们分组讨论,钻研课文,找寻答案。根据归纳,分为多派:一派认为是以鲁四老爷为首的鲁镇众人的迫害;另一派认为,祥林嫂是死因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风俗。
双方争論,教师又抛出两个小问题:鲁四老爷为什么不让祥林嫂参与到“祝福”中呢?又为什么祥林嫂一生备受歧视呢?要求每个小组的答案不得重复。对第一个问题,学生列出:(1)鲁四老爷嫌弃祥林嫂是一个改嫁的寡妇;(2)鲁四老爷认为祥林嫂“败坏风俗”、“不干不净”;(3)鲁四老爷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各小组的回答逐渐趋于统一,逐渐认识到鲁四老爷之流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鲁镇众人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变得麻木、愚昧、冷漠;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真正害死祥林嫂的是当时的封建礼教。
在课堂上使用头脑风暴法让人人争相发言,为自己的见解与别人不同而据理力争,并且这种讨论能让学生分析作品、剖析人物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在互相争辩,自我辨析的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地进行课文的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一举多得。
关键词:头脑风暴;语文;阅读
一、 如何进行头脑风暴
1972年顿(Dunn)设计出了一种基本的头脑风暴法的变式,被称作是“发现性的头脑风暴法”(analytic brainstorming approach)。这种“发现性的头脑风暴法”把由一系列步骤组成的结构安置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其明细的确定性让学生来解决一个问题。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教师要求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对于这个问题理想的解决方法是什么?”这样的方式来提出一个问题,如“为了保护校园环境,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什么?”。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寻找答案。教师记录下学生的回答,将它们展示在学生们都可以看到的地方。
第二步:教师接着提问:“为什么提到的这些努力却没有真正地付之行动?我们在试图去做的过程中真正的障碍是什么呢?”教师继续将学生思考到的回答记录在显眼的地方。
第三步:接着之前的提问,教师继续追问:“我们如何去克服这些障碍呢?”教师继续记录,依旧记录在显眼的地方。
第四步: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接着提问:“我们在试图去克服这些障碍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记录学生回答。
第五步:教师提问:“在实施解决方法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呢?”教师仍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显眼处。
当学生知道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后,我们的思维就会习惯性地局限在已知的方法里面不会去寻找、思考新的方法。头脑风暴法的作用就是打破这一局限,打破思维定式,寻找新的解决途径。在教学中使用头脑风暴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灵活运用已经学会的知识。但是头脑风暴法不适合运用于呈现大量新信息,完成识别重要信息的教学任务。
二、 头脑风暴法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中学新课程改革提倡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使用“头脑风暴法”可以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掘他们的潜力,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分辨。这对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讨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是很有效果的。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书中的重点篇目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这些课文是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的主要场所,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的地方。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力求将课文内容逐字逐段的分析,将课文肢解,恨不得将所有的知识、方法、技能全都灌入学生的头脑中,最终使得课堂变成老师的“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们对于这种教师精读、剖析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感到满足,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在质疑、析疑、释疑的过程中学会掌握知识规律的本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就需要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头脑风暴法具有开放性、启发性、想象性和激励性等特点。它运用讨论、追问的方式使得学生进行频繁的交流,达到了互相启发、引起联想、发生共振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具有许多好处。一方面,教师不断抛出精心设计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的同时又控制了课堂的走向;另一方面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头脑风暴法达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目的,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最后,头脑风暴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结论,这样不论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是方法的掌握都会更深刻、影响更深。
三、 头脑风暴法在语文课堂上的具体运用
头脑风暴法在阅读教学中适合主题深刻文章,此处就以《祝福》为例。
《祝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讨论: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要求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同学们分组讨论,钻研课文,找寻答案。根据归纳,分为多派:一派认为是以鲁四老爷为首的鲁镇众人的迫害;另一派认为,祥林嫂是死因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风俗。
双方争論,教师又抛出两个小问题:鲁四老爷为什么不让祥林嫂参与到“祝福”中呢?又为什么祥林嫂一生备受歧视呢?要求每个小组的答案不得重复。对第一个问题,学生列出:(1)鲁四老爷嫌弃祥林嫂是一个改嫁的寡妇;(2)鲁四老爷认为祥林嫂“败坏风俗”、“不干不净”;(3)鲁四老爷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各小组的回答逐渐趋于统一,逐渐认识到鲁四老爷之流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鲁镇众人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变得麻木、愚昧、冷漠;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真正害死祥林嫂的是当时的封建礼教。
在课堂上使用头脑风暴法让人人争相发言,为自己的见解与别人不同而据理力争,并且这种讨论能让学生分析作品、剖析人物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在互相争辩,自我辨析的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地进行课文的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