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具有明显的优势。创新意识是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者非常关注的课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变“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数学教学的质量息息相关,而数学教育又可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人们在开展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具有一种强烈的内部动力。正是这种内部的推动力,才会有刻苦的学习,才会有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进而才会有创新思维的萌芽与培育。对儿童来说,创新思维的主动性表现出一系列特征,如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浓厚的兴趣等等。而多媒体计算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形象直观性,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等,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正是这种形象直观性,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内在的求知欲望,转化为一种创新思维学习的动力。
二、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既能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发现,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因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圆的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育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要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中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等方法。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四、通过一题的灵活多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教学中,如果能做到引导学生对命题条件、结论进行各种变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归纳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我出示长方体的实物,并演示提出:如果少掉一个底面,这时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前面的一个面,这时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两个底面,这时四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少掉了两个底面,这时实际只要求什么?哪一种物体只要求出四个面?学生经过讨论,很快能说出求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并知道少掉两个底面,实际上只要求长方体的侧面积,通风管即只要求四个面。这样通过运用实物和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联想,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俊 “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发展”.《课堂优化的原理和方法》。
2、于盛玲 等 “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实验与研究”.《小学数学教育》,2001年第1-2期。
3、肖智 钟波 探索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4、陈文华 论知识与创新[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关键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者非常关注的课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变“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数学教学的质量息息相关,而数学教育又可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人们在开展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具有一种强烈的内部动力。正是这种内部的推动力,才会有刻苦的学习,才会有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进而才会有创新思维的萌芽与培育。对儿童来说,创新思维的主动性表现出一系列特征,如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浓厚的兴趣等等。而多媒体计算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形象直观性,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等,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正是这种形象直观性,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内在的求知欲望,转化为一种创新思维学习的动力。
二、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既能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发现,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因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圆的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育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要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中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等方法。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四、通过一题的灵活多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教学中,如果能做到引导学生对命题条件、结论进行各种变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归纳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我出示长方体的实物,并演示提出:如果少掉一个底面,这时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前面的一个面,这时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两个底面,这时四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少掉了两个底面,这时实际只要求什么?哪一种物体只要求出四个面?学生经过讨论,很快能说出求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并知道少掉两个底面,实际上只要求长方体的侧面积,通风管即只要求四个面。这样通过运用实物和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联想,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俊 “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发展”.《课堂优化的原理和方法》。
2、于盛玲 等 “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实验与研究”.《小学数学教育》,2001年第1-2期。
3、肖智 钟波 探索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4、陈文华 论知识与创新[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