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服饰在这门艺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说,戏曲服饰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戏曲服装与平常的生活服装有很大区别,是戏曲表演的艺术品。作为装扮角色的重要工具,服饰在演员和角色之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戏曲服饰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试图分析,并阐述我国戏曲服饰中的艺术性。
关键词:中国戏曲;服饰装扮;艺术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一、中国戏曲服饰的介绍
在中国戏曲服饰中,服饰称“行头”,是从属于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中的戏曲服饰,是从生活中加工提炼而成的艺术化服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历史生活服饰又并非历史生活服饰。中国戏曲服饰凭借服饰的艺术性,为戏中人物的塑造,剧情的发展,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桥梁。
近代戏曲演出团体,都设置了一定规模的服饰。如陕西、河南、湖南等地方剧种的戏班剧团,对服饰进行分箱管理,分为大衣箱,二衣箱,盔头箱和刀枪把子箱四箱,另外还有捡场箱或台杂箱。大衣箱以装文戏服饰为主,兼装部分乐器,主要有各色蟒袍,官衣,褶子,帔,开氅,裙子,宫装,八卦衣,雪衣雪帽及和尚衣,太监衣等;乐器主要是装文场小乐器,如胡琴,三弦,唢呐,笛子以及小锣,云锣等。此外还装放牙笏,素珠,扇子,桌围,椅褡,门帘,帐帘等。某些剧种的戏班另设有褶子箱或褶子盒,二衣箱以装武戏服饰为主,也兼装部分武场乐器,如大鼓,大钹等,武戏服饰主要有各色靠子,靠旗,袍子,马褂,铠,兵勇背褡,长龙套衣,打衣,水衣,犯衣,彩裤,夹衬,棉衬,打带(大带,鸾带),护领,布袜,靴鞋以及旗,伞等。盔头箱:内装盔帽,髯口及头上装饰,戏曲盔帽相当庞杂,各剧种称呼也不尽相同,总共有几十个名目。有些剧种分文,武两箱,武箱以装硬头盔为主,典型的有帅盔,霸盔,幞头,中军帽,紫金冠,二龙叉等;文箱以软巾帽为主,典型的有公子巾,方巾(分高,矮),道巾,老人巾,和尚帽,太监帽以及帝巾,皇帽等。另有一些介乎文武软硬之间,如相貂,纱帽(分文,武,尖,团),耳幞纹,罗帽(分文,武),包巾,扎巾,凤冠,额子等。髯口有白,青,麻满,白,青,麻三,红,青一字龙,红,青,麻扎,白,青,麻吊,青一片瓦,青八字须,鼻须等。头上装饰有翎子,狐裘,蓬头,披发,打发,散发等。另外还装有各种面具,如加官脸子之类。
二、戏曲服饰的艺术性探讨
(一)戏曲服饰的规定性艺术
戏剧服饰的规定性是演员演戏时的穿戴要求,即演员或者角色在扮演舞台人物时所遵循的穿戴规则。服饰穿戴规制严格,剧中各种人物角色其穿戴都有定例和规制,“宁穿破,不穿错”就是说戏曲服饰的规定性要求穿戴者与饰建立稳定的类型对应关系。戏剧服饰的规定性也侧重于人穿着服饰的行为,要求穿着行为必须符合规则,因为服饰的穿着规则是经过历代观众和演员共同努力才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共同认知,从而这也对戏剧服饰的穿戴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舞台角色刘备,关羽,张飞,他们因人物性格不同所着袍装颜色各不相同,通常是刘备穿黄色袍,关羽穿红色袍,张飞穿皂色袍。整体形象鲜明,色彩对比强烈。不仅丰富了人物性格,也装饰角色的个性形象,美化舞台。
特殊饰物的佩带也有一定的规定性。戏剧服饰款式的规定性一般是由部件服饰规定性引起而以整套服饰的整体规定性表现。戏曲服饰除了讲究大方面之外,还注重戏曲服饰的细节,冠饰、佩物都有等级之分。在戏曲中有30多种盔头,但是只有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才有盔,如上层社会中女子所戴的鸡盔、凤冠等,百姓象征的巾,如扎巾、小生巾等。当然,戏曲服饰穿戴规范并没有条文规定,只能在实际演出中进行分析研究,服装的款式、质料、花纹、色彩等在在穿戴规范中是交织在一起的,要根据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性格品质、生活环境等多方面来进行判定。总的来说,通过戏曲服饰的形态、花纹、色彩的规范,有利于观众对戏曲人物的理解,在加深人物形象刻画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戏曲服饰款式上,我们可以根据人物角色可分为公子戏装、帝王戏装、武将戏装、平民戏装等类型。
此外,中国古代的戏台结构也是促成戏剧服饰规定性的主要条件。中国戏曲舞台的露台之独特性,造就了中国戏剧独特的演出模式,这种演出模式要求演戏必须照顾到各面的观众。从而在服饰方面,它要求演员的服饰能够让观众有一目了然之感,即使只看背影也知道演员的角色。因此在戏剧服饰这种规定性是演员和观众通过长期的交流,在一种怎样穿和穿什么才像的一种共同认知心理模式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是戏曲成熟发展的一种表现。
在规律艺术中存在有很强的装饰性特点,即戏曲服饰能够美化其所依附的戏曲角色以及戏曲角色表演的戏剧舞台,作为一门成熟的表演艺术,戏曲不仅是扮演角色的艺术,而且是表演角色的艺术,戏曲服饰作为戏曲中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当然也不例外,戏曲服饰凭借和依赖其制作工艺的变化和发展,不断创造出新形象来美化角色,美化舞台,体现出其强烈艺术性,从而给观众以视觉美的享受。
(二)戏曲服饰的律动艺术。
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表演艺术,因而在戏曲艺术创造过程中,舞蹈成分很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戏曲服饰适合了观众对其载歌载舞的需求,发展出一套独特表演方式。演员舞蹈形体动作与戏曲服饰一起飘然舞动,构成浑然一体的流动感和律动美,以鲜明的表现力赋予舞台形象造型美,从而成为利用服饰给戏曲增添了新的美丽。
戏曲表演的四大基本功就是唱、念、做、打。戏曲也正是通过这四类表演手段来表现舞台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综合歌舞表演,通过歌舞把戏剧内容表现人物形象,揭示戏剧冲突,将人物性格与时代背景有机结合起来。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戏剧与歌舞之间的密切关系。其中在人物装扮角色,塑造舞台形象的过程中,戏剧服饰的舞动性,律动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戏曲表演中,戏曲演员通过各种如甩发功、翎子功、髯口功、水袖功等手段来表现人物心理,角色特征,舞蹈動作和曲调都是前人创造的,是由歌舞表演特性决定的,具有一定的表演程序与艺术性。 戏曲表演要由相应的服饰来配合和衬托,演员通过跳跃、屈伸、回旋等富有节奏韵律的动作,使服装产生飘逸、摇摆、翻飞等形式美感,也使观众对戏曲服饰感受到了服饰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盔帽上的绒球,凤冠上点翠、珍珠,这些装饰物在演员表演动作的过程中,进行律动,其颤动性极其讲究,通过它们或隐或显地抖动,把演员或恐惧或喜悦的心理在情绪外化观众面前,推动戏曲情节的发展,表现出服饰律动中的艺术性。
举例来说,戏衣中的水袖就是通过变形夸张的设计手法,把袖子加长加宽,使其舞起来极其缠绵依依,行云流水,从而表现出剧中人物的隐藏实感。当演员要表现角色高兴时,演员可以向上摔开水袖,而由于水袖长而柔软便在空中形成一个个波浪形状,而当演员要表现角色痛苦的心情时,便可向下抖开水袖,此时水袖便形成了一个个很小的波纹,演员一般外穿大袖舞衣,内衬长袖舞衣,表演前把长袖重叠在大袖中,表演时突然伸出,取得出人意料的舞台效果。
“翎子”是由原始人狩猎时头上所插的羽毛逐渐演变为戏剧表演服饰中的一个重要头饰之一,也是一种极其具有舞蹈性的戏剧服饰。如在《吕布戏貂蝉》一戏中,吕布用翎子戏貂蝉,通过翎子很好的表现了吕布的内心和人物性格。在清代的官服中以插翎子来显示官品的高低。冠的两边插上翎子能够显示戏剧角色的身份的贵贱或勇敢品性,在戏曲《三战吕布》、《连环计》中吕布戴三叉冠,冠上就插有翎子,来显示吕布的勇猛。
再如“靠”也是戏曲服饰中的大件服饰,它造型别致,与古代“深衣”相似,具有庄重大方的特点,在演员做飞腾、旋转等武打动作时,“靠”的前后片能呈现眼花缭乱的动态美。“靠”是一种既能体现武将角色特征又具有可舞性的武将服饰。“靠”具有庄重大方的特点,它能够赋予人物威武的气质,还可以夸张舞蹈动作。这种服装静则赋予人物以魁梧气质,动则便于体现八面威风之感,体现了戏曲服装的律动艺术性
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律动艺术是伴随戏剧对舞蹈表演的需要产生而产生,古代戏剧具有舞蹈表演的性质,这样就对戏剧服饰产生相应的舞蹈性要求。戏剧服饰的律动性,就是指戏剧服饰有助于演员舞台舞蹈表演的性质。舞台上演员的舞蹈表演需要戏剧服饰的配合才能表演的更加完美。另一方面,戏剧服饰的舞蹈动作适宜,有助于演员塑造完美的角色形象。戏剧服饰的律动艺术也在服饰款式、色彩、质料等部件材料中,通过演员的表演表现出来。
(三)戏曲服饰的造型艺术
戏曲服饰在造型上极具艺术观赏性。它应用中国民族特色的色彩、图案以及制作工艺等手段,让戏曲服饰更具有独特性,并突出舞台整体效果。
戏曲服饰继承了中华民族艺术中的装饰色彩方面的传统,色彩倾向鲜明,用色大胆,既讲究色彩的和谐,又注重强烈的对比。在色彩的运用中,黑白两色由于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美感,得到极大使用。
用图案的规律来对角色行当的身份、地位和性格进行规范,是戏曲服饰造型图案的一种表现形式。如皇帝用团龙来表现尊贵,皇后和贵妃用的是团凤,太后则用团龙凤。此外,由于人物的年龄、身份不同,所用图案造型也有很大不同。在图案的设计上,遵循对称美,通过对称在服饰图案中的应用,达到符合人们审美的要求。其次,利用反复、律动所造成韵律感使的形式美的体现更加突出。通过夸张扩大图形的面积,体现统一的美感,同时还可以有利于增强动感,来渲染舞台氛围,通过戏曲服饰表现戏曲艺术性。
三、结束语
中国戏曲实质上是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自己的唱念做打功底来塑造鲜明形象人物角色的过程,在这个表演过程中演员的舞台表演动作非常重要,通过戏剧服饰等塑造人物形象,凸出人物性格以及推动情节发展。观众还可以从演员所穿的戏曲服装上来识别演员所扮角色的喜、怒、哀、乐,并从中感受到戏曲本身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在戏曲的艺术发展道理上,观众和演员的在长期互相认识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心理认知,从而给戏曲的服饰带来了规律艺术以及律动美感。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戏曲服饰中以上几种艺术性质所带来的魅力,希望对我国戏曲服饰的艺术性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2]文捷.《传统戏曲服饰特点论析》[J].中外企业家, 2009,(12)
[3]高素珍.《戏曲服饰文化刍议》[J].当代戏剧, 2007,(05)
[4]赵先政.《中国戏曲服饰艺术的文化意蕴》[J].文化学刊, 2008,(06)
[5]张红旺.《論中国古代戏曲服饰舞台性》[J].柳州师专学报,2009.12
关键词:中国戏曲;服饰装扮;艺术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一、中国戏曲服饰的介绍
在中国戏曲服饰中,服饰称“行头”,是从属于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中的戏曲服饰,是从生活中加工提炼而成的艺术化服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历史生活服饰又并非历史生活服饰。中国戏曲服饰凭借服饰的艺术性,为戏中人物的塑造,剧情的发展,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桥梁。
近代戏曲演出团体,都设置了一定规模的服饰。如陕西、河南、湖南等地方剧种的戏班剧团,对服饰进行分箱管理,分为大衣箱,二衣箱,盔头箱和刀枪把子箱四箱,另外还有捡场箱或台杂箱。大衣箱以装文戏服饰为主,兼装部分乐器,主要有各色蟒袍,官衣,褶子,帔,开氅,裙子,宫装,八卦衣,雪衣雪帽及和尚衣,太监衣等;乐器主要是装文场小乐器,如胡琴,三弦,唢呐,笛子以及小锣,云锣等。此外还装放牙笏,素珠,扇子,桌围,椅褡,门帘,帐帘等。某些剧种的戏班另设有褶子箱或褶子盒,二衣箱以装武戏服饰为主,也兼装部分武场乐器,如大鼓,大钹等,武戏服饰主要有各色靠子,靠旗,袍子,马褂,铠,兵勇背褡,长龙套衣,打衣,水衣,犯衣,彩裤,夹衬,棉衬,打带(大带,鸾带),护领,布袜,靴鞋以及旗,伞等。盔头箱:内装盔帽,髯口及头上装饰,戏曲盔帽相当庞杂,各剧种称呼也不尽相同,总共有几十个名目。有些剧种分文,武两箱,武箱以装硬头盔为主,典型的有帅盔,霸盔,幞头,中军帽,紫金冠,二龙叉等;文箱以软巾帽为主,典型的有公子巾,方巾(分高,矮),道巾,老人巾,和尚帽,太监帽以及帝巾,皇帽等。另有一些介乎文武软硬之间,如相貂,纱帽(分文,武,尖,团),耳幞纹,罗帽(分文,武),包巾,扎巾,凤冠,额子等。髯口有白,青,麻满,白,青,麻三,红,青一字龙,红,青,麻扎,白,青,麻吊,青一片瓦,青八字须,鼻须等。头上装饰有翎子,狐裘,蓬头,披发,打发,散发等。另外还装有各种面具,如加官脸子之类。
二、戏曲服饰的艺术性探讨
(一)戏曲服饰的规定性艺术
戏剧服饰的规定性是演员演戏时的穿戴要求,即演员或者角色在扮演舞台人物时所遵循的穿戴规则。服饰穿戴规制严格,剧中各种人物角色其穿戴都有定例和规制,“宁穿破,不穿错”就是说戏曲服饰的规定性要求穿戴者与饰建立稳定的类型对应关系。戏剧服饰的规定性也侧重于人穿着服饰的行为,要求穿着行为必须符合规则,因为服饰的穿着规则是经过历代观众和演员共同努力才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共同认知,从而这也对戏剧服饰的穿戴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舞台角色刘备,关羽,张飞,他们因人物性格不同所着袍装颜色各不相同,通常是刘备穿黄色袍,关羽穿红色袍,张飞穿皂色袍。整体形象鲜明,色彩对比强烈。不仅丰富了人物性格,也装饰角色的个性形象,美化舞台。
特殊饰物的佩带也有一定的规定性。戏剧服饰款式的规定性一般是由部件服饰规定性引起而以整套服饰的整体规定性表现。戏曲服饰除了讲究大方面之外,还注重戏曲服饰的细节,冠饰、佩物都有等级之分。在戏曲中有30多种盔头,但是只有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才有盔,如上层社会中女子所戴的鸡盔、凤冠等,百姓象征的巾,如扎巾、小生巾等。当然,戏曲服饰穿戴规范并没有条文规定,只能在实际演出中进行分析研究,服装的款式、质料、花纹、色彩等在在穿戴规范中是交织在一起的,要根据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性格品质、生活环境等多方面来进行判定。总的来说,通过戏曲服饰的形态、花纹、色彩的规范,有利于观众对戏曲人物的理解,在加深人物形象刻画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戏曲服饰款式上,我们可以根据人物角色可分为公子戏装、帝王戏装、武将戏装、平民戏装等类型。
此外,中国古代的戏台结构也是促成戏剧服饰规定性的主要条件。中国戏曲舞台的露台之独特性,造就了中国戏剧独特的演出模式,这种演出模式要求演戏必须照顾到各面的观众。从而在服饰方面,它要求演员的服饰能够让观众有一目了然之感,即使只看背影也知道演员的角色。因此在戏剧服饰这种规定性是演员和观众通过长期的交流,在一种怎样穿和穿什么才像的一种共同认知心理模式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是戏曲成熟发展的一种表现。
在规律艺术中存在有很强的装饰性特点,即戏曲服饰能够美化其所依附的戏曲角色以及戏曲角色表演的戏剧舞台,作为一门成熟的表演艺术,戏曲不仅是扮演角色的艺术,而且是表演角色的艺术,戏曲服饰作为戏曲中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当然也不例外,戏曲服饰凭借和依赖其制作工艺的变化和发展,不断创造出新形象来美化角色,美化舞台,体现出其强烈艺术性,从而给观众以视觉美的享受。
(二)戏曲服饰的律动艺术。
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表演艺术,因而在戏曲艺术创造过程中,舞蹈成分很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戏曲服饰适合了观众对其载歌载舞的需求,发展出一套独特表演方式。演员舞蹈形体动作与戏曲服饰一起飘然舞动,构成浑然一体的流动感和律动美,以鲜明的表现力赋予舞台形象造型美,从而成为利用服饰给戏曲增添了新的美丽。
戏曲表演的四大基本功就是唱、念、做、打。戏曲也正是通过这四类表演手段来表现舞台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综合歌舞表演,通过歌舞把戏剧内容表现人物形象,揭示戏剧冲突,将人物性格与时代背景有机结合起来。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戏剧与歌舞之间的密切关系。其中在人物装扮角色,塑造舞台形象的过程中,戏剧服饰的舞动性,律动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戏曲表演中,戏曲演员通过各种如甩发功、翎子功、髯口功、水袖功等手段来表现人物心理,角色特征,舞蹈動作和曲调都是前人创造的,是由歌舞表演特性决定的,具有一定的表演程序与艺术性。 戏曲表演要由相应的服饰来配合和衬托,演员通过跳跃、屈伸、回旋等富有节奏韵律的动作,使服装产生飘逸、摇摆、翻飞等形式美感,也使观众对戏曲服饰感受到了服饰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盔帽上的绒球,凤冠上点翠、珍珠,这些装饰物在演员表演动作的过程中,进行律动,其颤动性极其讲究,通过它们或隐或显地抖动,把演员或恐惧或喜悦的心理在情绪外化观众面前,推动戏曲情节的发展,表现出服饰律动中的艺术性。
举例来说,戏衣中的水袖就是通过变形夸张的设计手法,把袖子加长加宽,使其舞起来极其缠绵依依,行云流水,从而表现出剧中人物的隐藏实感。当演员要表现角色高兴时,演员可以向上摔开水袖,而由于水袖长而柔软便在空中形成一个个波浪形状,而当演员要表现角色痛苦的心情时,便可向下抖开水袖,此时水袖便形成了一个个很小的波纹,演员一般外穿大袖舞衣,内衬长袖舞衣,表演前把长袖重叠在大袖中,表演时突然伸出,取得出人意料的舞台效果。
“翎子”是由原始人狩猎时头上所插的羽毛逐渐演变为戏剧表演服饰中的一个重要头饰之一,也是一种极其具有舞蹈性的戏剧服饰。如在《吕布戏貂蝉》一戏中,吕布用翎子戏貂蝉,通过翎子很好的表现了吕布的内心和人物性格。在清代的官服中以插翎子来显示官品的高低。冠的两边插上翎子能够显示戏剧角色的身份的贵贱或勇敢品性,在戏曲《三战吕布》、《连环计》中吕布戴三叉冠,冠上就插有翎子,来显示吕布的勇猛。
再如“靠”也是戏曲服饰中的大件服饰,它造型别致,与古代“深衣”相似,具有庄重大方的特点,在演员做飞腾、旋转等武打动作时,“靠”的前后片能呈现眼花缭乱的动态美。“靠”是一种既能体现武将角色特征又具有可舞性的武将服饰。“靠”具有庄重大方的特点,它能够赋予人物威武的气质,还可以夸张舞蹈动作。这种服装静则赋予人物以魁梧气质,动则便于体现八面威风之感,体现了戏曲服装的律动艺术性
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律动艺术是伴随戏剧对舞蹈表演的需要产生而产生,古代戏剧具有舞蹈表演的性质,这样就对戏剧服饰产生相应的舞蹈性要求。戏剧服饰的律动性,就是指戏剧服饰有助于演员舞台舞蹈表演的性质。舞台上演员的舞蹈表演需要戏剧服饰的配合才能表演的更加完美。另一方面,戏剧服饰的舞蹈动作适宜,有助于演员塑造完美的角色形象。戏剧服饰的律动艺术也在服饰款式、色彩、质料等部件材料中,通过演员的表演表现出来。
(三)戏曲服饰的造型艺术
戏曲服饰在造型上极具艺术观赏性。它应用中国民族特色的色彩、图案以及制作工艺等手段,让戏曲服饰更具有独特性,并突出舞台整体效果。
戏曲服饰继承了中华民族艺术中的装饰色彩方面的传统,色彩倾向鲜明,用色大胆,既讲究色彩的和谐,又注重强烈的对比。在色彩的运用中,黑白两色由于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美感,得到极大使用。
用图案的规律来对角色行当的身份、地位和性格进行规范,是戏曲服饰造型图案的一种表现形式。如皇帝用团龙来表现尊贵,皇后和贵妃用的是团凤,太后则用团龙凤。此外,由于人物的年龄、身份不同,所用图案造型也有很大不同。在图案的设计上,遵循对称美,通过对称在服饰图案中的应用,达到符合人们审美的要求。其次,利用反复、律动所造成韵律感使的形式美的体现更加突出。通过夸张扩大图形的面积,体现统一的美感,同时还可以有利于增强动感,来渲染舞台氛围,通过戏曲服饰表现戏曲艺术性。
三、结束语
中国戏曲实质上是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自己的唱念做打功底来塑造鲜明形象人物角色的过程,在这个表演过程中演员的舞台表演动作非常重要,通过戏剧服饰等塑造人物形象,凸出人物性格以及推动情节发展。观众还可以从演员所穿的戏曲服装上来识别演员所扮角色的喜、怒、哀、乐,并从中感受到戏曲本身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在戏曲的艺术发展道理上,观众和演员的在长期互相认识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心理认知,从而给戏曲的服饰带来了规律艺术以及律动美感。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戏曲服饰中以上几种艺术性质所带来的魅力,希望对我国戏曲服饰的艺术性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2]文捷.《传统戏曲服饰特点论析》[J].中外企业家, 2009,(12)
[3]高素珍.《戏曲服饰文化刍议》[J].当代戏剧, 2007,(05)
[4]赵先政.《中国戏曲服饰艺术的文化意蕴》[J].文化学刊, 2008,(06)
[5]张红旺.《論中国古代戏曲服饰舞台性》[J].柳州师专学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