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因此,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必须重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大纲》指出: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就能更深刻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是随同知识的增长自然而然地实现的,它是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得以实现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辨析;思维能力;培养
一、在观念的形成过程中抓比较辨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切新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旧知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不仅可以了解新旧知识的异同,同时还可以把两者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建立在旧日知识的基础上。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也有利于记忆和巩固旧知识。
例如:求几何图形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求法的基础上进彳行的,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及梯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比较,我的具体的做法是:
(一)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相比
课前我准备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与长方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上课时,首先请同学们指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说出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并板书:长方形面积=长x宽 然后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并提问:
1.怎样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2.在剪拼成的长方形中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3.从刚才的比较和分析中能否看出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能否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至此,水到渠成,学生总结出: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
(二)教学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较
当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后,那么,要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便可与平行四边形做比较。为了能够使比较更具有说服力,课前我做了几组教具:
1.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两个全等的锐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3.两个全等的钝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为了能够加强新旧知识的比较,发展旧知识,从而产生新概念,我做了如下安排:
1.先说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板书。
2.把正方形沿对角对折并剪开形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其中每个三角形面积与正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并板书:
三角形面积=正方形面积÷2
边长x边长÷2
底x高÷2
3.把长方形沿对角折形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并得出:
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2
长x宽÷2
底x高÷2
4.同理,把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锐角三角形,把另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钝角三角形,结论都可得出。
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
底x高÷2
由以上四次比较辨析便可得出任何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教学,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那就是,要求一种几何图形的面积,如果不能直接求,可能通過折、拼、剪的形式,把这个几何图形分解成几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面积可直接求得,用旧知识解答新问题,从而形成新概念。
二、在概念的应用过程中加强比较辨析,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错误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正确的先导。学习过程应是从不知到知、由不正确到正确的飞跃过程。抓住学生的思维错位让学生自由发现错因,往往能使学生更好更深刻地认识概念的本质。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当学生明确了分数的意义之后,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判断,用下列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是否正确。
由于一部分学生不善于比较辨析,加上思维定势,最后一图多数学生脱口而出“对”,并且对自己的答案很乐观。但在老师的稍加点拨后,他们便明确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说出这幅图中阴影部分之所以不可以用分数表示是因为没有把单位“1”平均分,从而明确了平均分在分数中的关键地位,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分数的意义。当学生明桷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我又出示这样一道题:
问:图中阴影部分可否用分数表示?
让学生有意识地掉进老师设置的“教学陷阱”中。有些同学不善于比较,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回答说:“不能”,因为这个图形没有被平均分,而善于观察比较的同学就回答说“能”,并且说出分别可以用1/3,2/6表示的原因。这样,教师又巧妙地把他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两次错误与正确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分数的意义,同时教育了学生看问题要看本质,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这种正确与错误的比较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同时培养了他们思维能力,学生从正确—错误——正确的比较过程本身就是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所以说,在概念的应用过程中加强比较辨析,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增强了能力。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数学教学离不开比较辨析,只有善于加强比较辨析,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2]张慧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J].贵州教育,2013.
[3]张凤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做法[J].新课程(小学),20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辨析;思维能力;培养
一、在观念的形成过程中抓比较辨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切新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旧知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不仅可以了解新旧知识的异同,同时还可以把两者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建立在旧日知识的基础上。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也有利于记忆和巩固旧知识。
例如:求几何图形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求法的基础上进彳行的,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及梯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比较,我的具体的做法是:
(一)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相比
课前我准备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与长方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上课时,首先请同学们指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说出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并板书:长方形面积=长x宽 然后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并提问:
1.怎样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2.在剪拼成的长方形中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3.从刚才的比较和分析中能否看出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能否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至此,水到渠成,学生总结出: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
(二)教学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较
当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后,那么,要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便可与平行四边形做比较。为了能够使比较更具有说服力,课前我做了几组教具:
1.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两个全等的锐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3.两个全等的钝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为了能够加强新旧知识的比较,发展旧知识,从而产生新概念,我做了如下安排:
1.先说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板书。
2.把正方形沿对角对折并剪开形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其中每个三角形面积与正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并板书:
三角形面积=正方形面积÷2
边长x边长÷2
底x高÷2
3.把长方形沿对角折形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并得出:
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2
长x宽÷2
底x高÷2
4.同理,把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锐角三角形,把另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钝角三角形,结论都可得出。
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
底x高÷2
由以上四次比较辨析便可得出任何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教学,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那就是,要求一种几何图形的面积,如果不能直接求,可能通過折、拼、剪的形式,把这个几何图形分解成几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面积可直接求得,用旧知识解答新问题,从而形成新概念。
二、在概念的应用过程中加强比较辨析,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错误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正确的先导。学习过程应是从不知到知、由不正确到正确的飞跃过程。抓住学生的思维错位让学生自由发现错因,往往能使学生更好更深刻地认识概念的本质。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当学生明确了分数的意义之后,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判断,用下列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是否正确。
由于一部分学生不善于比较辨析,加上思维定势,最后一图多数学生脱口而出“对”,并且对自己的答案很乐观。但在老师的稍加点拨后,他们便明确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说出这幅图中阴影部分之所以不可以用分数表示是因为没有把单位“1”平均分,从而明确了平均分在分数中的关键地位,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分数的意义。当学生明桷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我又出示这样一道题:
问:图中阴影部分可否用分数表示?
让学生有意识地掉进老师设置的“教学陷阱”中。有些同学不善于比较,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回答说:“不能”,因为这个图形没有被平均分,而善于观察比较的同学就回答说“能”,并且说出分别可以用1/3,2/6表示的原因。这样,教师又巧妙地把他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两次错误与正确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分数的意义,同时教育了学生看问题要看本质,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这种正确与错误的比较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同时培养了他们思维能力,学生从正确—错误——正确的比较过程本身就是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所以说,在概念的应用过程中加强比较辨析,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增强了能力。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数学教学离不开比较辨析,只有善于加强比较辨析,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2]张慧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J].贵州教育,2013.
[3]张凤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做法[J].新课程(小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