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学习”区别于浅层学习,是时代的要求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四维三平目标、批判性思维训练、第二课堂开设、多维评价完善可以试行。
关键词: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第二课堂;多维评价
一、 “深度学习”是什么
“深度学习”,也称为深层学习。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io借鉴了布卢姆教学目标认知维度6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划分理论,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针对浅层学习于1976年第一次创造性提出的一个新学习方式。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深度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几点启示》文中首先对“深度学习”的概念做了介绍。他指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的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二、 农村中学为什么试行“深度学习”
2012年美国国家研究院发布报告《为了生活和工作的学习:在21世纪发展可迁移的知识与技能》探讨了“深度学习”与“21世纪技能”的融合。代表了美国未来人才的培养教育变革的最新方向。2018年扬州教研室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崔鸿教授在“扬州市初中生物暑期骨干教师培训”会议中对大家就“深度学习”的概念做了推广阐述。可见,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到教师层面,“深度学习”正在成为一个席卷全世界全国的教育专家、地方教研员、一线教师都在积极学习的新教学思想,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也是新的在研热点课题。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中学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专业的师资力量配备不足,中小学生主科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农村中学要不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乡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合格的人才?答案毋庸置疑。由此,农村中学初中生物实行“深度学习”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的要求,更是教师职业的使命感与自觉性。
三、 初中生物学科“深度学习”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 一个不变,两个创新,教学目标尝试“四维三平目标”格式
一个不变,以准为准,聚焦大概念不变:2011年版《生物课程标准》阐明初中生物课程内容包括10个一级主题50个重要概念不变。两个创新:创新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宗旨。2016年国家颁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中初中生物核心素养4个: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科学探究;创新二,体现初中生认知的3个水平层次。2015年“深度学习”概念引入中国,人们开始认识到:识记与理解是浅层学习,理解是深度学习的基础。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是深度学习。
初中生物学生认知有三个层次:水平一(了解水平)、水平二(理解水平)、水平三(应用水平)。教学目标起初只是“二維目标”(即“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出现了“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两种教学目标格式,都侧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横向分类,忽视了对学生不同认识水平的分层设计,对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虽然提及但是分散凌乱的。“深度学习”尝试教学目标“四维三平目标”格式,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国家教育发展需要,依据50个重要概念,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宗旨,利于学生的3个认知水平检测。
(二) 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增强学生提问与建构能力
“深度学习”的核心是批判性思维的建构。中国教育专家认为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素养的5个关键能力。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12年发布的《为21世纪培育教师提高学校领导力来自世界的经验》研究报告中指出:批判性思维是学生21世纪技能之首,是金字塔顶端的“4CS”之一,是高新思维。它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我校准6个基本能力。批判性思维不仅是理解分析的思维,还是一种判断和决策的思维。
(三) 挖掘课程资源、利用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深度学习”的目的是迁移与应用。区别于浅层学习,“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要求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程度要求积极主动活跃。第二课堂,就是要打破陈规陋习,尝试“深度学习”:一边,教师积极钻研不同版本教材教辅用书,变“讲教材”为“用教材”;另一边,教师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课程资源,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课程资源。“第二课堂”的开设,就是要学生走出书本小世界,走进自然大世界,实现寓教于玩寓学于玩边学边玩的观察、参观、访问、调查、统计、实验等丰富多彩的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的课程实践与活动。
(四) 完善多维评价体系并建立“档案袋”
没有反思与评价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评价方式也不能仅是纸笔测试,还要辅以个人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评价、学生评价、教师的观察与约谈、实验操作技能考查、即时问卷调查、写生物学小论文、过程性问卷调查……最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袋”,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必须纸笔测试时,建议利用“智学网”等APP统计软件,进行测试后的质量分析。让学生对自己失分的知识点和整卷的失分点展开分析,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失分原因。最后教师通过对学生测试结果的纵向横向的比较,指出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促进学生的学科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贵履践,经世致用。关于农村中学初中生物“深度学习”教学改革我们也只是刚刚试行,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仍在谨慎摸索与实践中,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专家斧正。
参考文献:
[1]崔鸿讲座.基于科学探究素养培养下的深度教学[J],2018.
[2]孙妍妍,祝智庭.以深度学习培养21世纪技能——美国“为了生活和工作的学习:在21世纪发展可迁移的知识与技能”的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5).
作者简介:
许敏,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昭关中学。
关键词: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第二课堂;多维评价
一、 “深度学习”是什么
“深度学习”,也称为深层学习。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io借鉴了布卢姆教学目标认知维度6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划分理论,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针对浅层学习于1976年第一次创造性提出的一个新学习方式。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深度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几点启示》文中首先对“深度学习”的概念做了介绍。他指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的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二、 农村中学为什么试行“深度学习”
2012年美国国家研究院发布报告《为了生活和工作的学习:在21世纪发展可迁移的知识与技能》探讨了“深度学习”与“21世纪技能”的融合。代表了美国未来人才的培养教育变革的最新方向。2018年扬州教研室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崔鸿教授在“扬州市初中生物暑期骨干教师培训”会议中对大家就“深度学习”的概念做了推广阐述。可见,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到教师层面,“深度学习”正在成为一个席卷全世界全国的教育专家、地方教研员、一线教师都在积极学习的新教学思想,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也是新的在研热点课题。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中学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专业的师资力量配备不足,中小学生主科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农村中学要不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乡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合格的人才?答案毋庸置疑。由此,农村中学初中生物实行“深度学习”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的要求,更是教师职业的使命感与自觉性。
三、 初中生物学科“深度学习”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 一个不变,两个创新,教学目标尝试“四维三平目标”格式
一个不变,以准为准,聚焦大概念不变:2011年版《生物课程标准》阐明初中生物课程内容包括10个一级主题50个重要概念不变。两个创新:创新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宗旨。2016年国家颁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中初中生物核心素养4个: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科学探究;创新二,体现初中生认知的3个水平层次。2015年“深度学习”概念引入中国,人们开始认识到:识记与理解是浅层学习,理解是深度学习的基础。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是深度学习。
初中生物学生认知有三个层次:水平一(了解水平)、水平二(理解水平)、水平三(应用水平)。教学目标起初只是“二維目标”(即“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出现了“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两种教学目标格式,都侧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横向分类,忽视了对学生不同认识水平的分层设计,对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虽然提及但是分散凌乱的。“深度学习”尝试教学目标“四维三平目标”格式,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国家教育发展需要,依据50个重要概念,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宗旨,利于学生的3个认知水平检测。
(二) 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增强学生提问与建构能力
“深度学习”的核心是批判性思维的建构。中国教育专家认为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素养的5个关键能力。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12年发布的《为21世纪培育教师提高学校领导力来自世界的经验》研究报告中指出:批判性思维是学生21世纪技能之首,是金字塔顶端的“4CS”之一,是高新思维。它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我校准6个基本能力。批判性思维不仅是理解分析的思维,还是一种判断和决策的思维。
(三) 挖掘课程资源、利用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深度学习”的目的是迁移与应用。区别于浅层学习,“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要求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程度要求积极主动活跃。第二课堂,就是要打破陈规陋习,尝试“深度学习”:一边,教师积极钻研不同版本教材教辅用书,变“讲教材”为“用教材”;另一边,教师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课程资源,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课程资源。“第二课堂”的开设,就是要学生走出书本小世界,走进自然大世界,实现寓教于玩寓学于玩边学边玩的观察、参观、访问、调查、统计、实验等丰富多彩的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的课程实践与活动。
(四) 完善多维评价体系并建立“档案袋”
没有反思与评价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评价方式也不能仅是纸笔测试,还要辅以个人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评价、学生评价、教师的观察与约谈、实验操作技能考查、即时问卷调查、写生物学小论文、过程性问卷调查……最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袋”,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必须纸笔测试时,建议利用“智学网”等APP统计软件,进行测试后的质量分析。让学生对自己失分的知识点和整卷的失分点展开分析,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失分原因。最后教师通过对学生测试结果的纵向横向的比较,指出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促进学生的学科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贵履践,经世致用。关于农村中学初中生物“深度学习”教学改革我们也只是刚刚试行,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仍在谨慎摸索与实践中,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专家斧正。
参考文献:
[1]崔鸿讲座.基于科学探究素养培养下的深度教学[J],2018.
[2]孙妍妍,祝智庭.以深度学习培养21世纪技能——美国“为了生活和工作的学习:在21世纪发展可迁移的知识与技能”的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5).
作者简介:
许敏,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昭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