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与缺失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5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沆担任北宋宰相,因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当时的人私下里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无口匏”,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闷声葫芦”。不爱说话,并不意味着思维短路,相反,他是个工作标准很高、总在追求完美、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人。
  李沆在白天上班时,神态严肃,言谈举止都符合规范,没有一点越礼的地方。下了班,照说紧张一天了,应该放松一下了,可他在吃过饭之后,必定在书房里正襟危坐,思考需要处理的事情,即使感到劳累,也不肯躺着。他不仅自己如此,还把这种精神迁移到了别人身上,甚至连皇帝也不例外。
  景德元年(1004),明德皇太后不幸去世,仅仅过了两天,正饱尝丧母之痛的真宗皇帝就接到了宰相李沆的一道奏书,内容是要求他立马上朝办公听政。这事在谁看来都未免不近人情,真宗皇帝自然也没有理睬。两天后,李沆的又一道奏书呈了上来,真宗还是来了个以静制动。又过了两天,李沆见来文的不行,便带领文臣武将一帮人,来到万安宫门前,像集体上访一般,非要请重孝在身的皇帝出来对话。真宗无奈,“号泣见之”,悲痛的心情还远没有平复,李沆却一句劝慰话都没有,理性得近乎冷酷地说: “军国事繁,不可暂旷。愿以天下为念,早俞众恳。”咱们国家现在内忧外患,军国大事很多,不能有一刻暂停,请您以天下为念,早点出来工作吧!
  李沆不仅要求皇帝能够勤政,而且还经常变着法子给他心里添点儿堵,经常把当时天下所发生的一些灾祸,不管是水灾、旱灾还是盗贼等,都汇总起来,直接向皇帝报告。而且越是皇帝心情好的时候,越要告诉他一些这样的消息。参知政事王旦很不解,觉得有的琐碎小事根本不值得一提,为什么总要弄出这些不好的消息让天子烦心呢?李沆解释说: “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各地艰难的情况,经常怀着忧虑警惕之心。如果皇上不晓得天下百姓的疾苦,又如何能教化、治理天下呢?不然的话,血气方刚的皇帝如不沉迷歌舞、美色、珍玩,就可能搞些土木、战争。我老了,来不及看到了,这是你未来的忧虑啊!”多年以后,宋朝通过澶渊之盟换得了暂时的和平,真宗果然大搞封禅、祭水、营造宫殿等劳民伤财的活动。此时,王旦想起李沆当年的预言,不由得感叹说:“李文靖真是圣人啊!”
  李沆做事都有自己的标准和依据,超越了他所设定的底线,即使是皇帝,他也会大声说“不”。有一阵子,真宗宠爱上了一个刘姓宫女,打算册立她为贵妃,一天晚上,派一个使者拿着自己的手谕去见李沆。李沆看了一眼,就拿过燃烧的蜡烛,当着使者的面,将诏书烧掉了,并告诉他说: “你回去,就说李沆认为这样做不可。”真宗没办法,册立的决定也就此罢休了。又有一次,驸马都尉石保吉请求担任使相,这其实也就是一个没多大实权的荣誉头衔,真宗想关照一下这个女婿,就征求李沆的意见,不料却遭到了这位宰相的坚决反对,他说:“赏赐、加封的做法,都要有理由。石倮吉因为是内戚,没有打仗的功劳,就封他为大官,恐怕会招来非议。”真宗心有不甘, “再三询之”,前前后后向李沆求了许多次情,可李沆就是不为所动,坚持当初的意见,这件事也只好搁下了。
  工作上力求完美,甚至连皇帝也不怕得罪,可回到生活里,李沆却仿佛变了一个人。在一般人的想象中,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李沆的府邸纵然不是金碧辉煌,也该是深宅大院,亭台楼阁无所不有的。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宰相府议事厅前的面积仅够一辆马车转弯掉头,这显然与宰相的身份十分不符。许多人不理解,纷纷劝他新修或扩建宰相府邸,对此李沆只是一笑,回答说: “这个宅子是传给子孙的,作为宰相议事厅,确实小了点儿,但作为家庭祭祀、举办礼仪活动的场所,还是绰绰有余的。”家里的墙壁损坏倒塌,李沆都没有关心过。有一天,花圃栏杆塌了,夫人告诉管理的人不要修葺,以此来试探李沆,李沆每天都从那里经过,可都视而不见,毫无反应。夫人为此难免会有所抱怨,李沆却反过来批评她说: “怎么能拿这种事来分我的心呢!”家人劝他修建宅第,他从不理睬,弟弟李维实在看不过眼了,也提及此事,李沆这才说: “朝廷给我的俸禄和赏赐,其实也够修房盖屋的,但佛法里说世界总是有缺陷,岂能事事都追求圆满如意呢?鸟在林中树枝上做個窝,就已经满足了,我怎么能追求大宅子呢?”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不完美,就像人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李沆对有些事殚精竭虑、苛求完美,而对有些事则坦然面对、忽略不计,人生的境界就在这种加与减的选择中变得层次分明起来。
其他文献
从“假小子”到“美少女”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徐娇的照片,你会看到一个眉清目秀、温婉娇俏的姑娘,就像初夏时池塘里初初绽放的荷花,纤细灵动,仿佛一滴露珠都能令其颤抖。很难相信,这个亭亭玉立的女孩子曾是我们熟悉的“假小子”。  演艺圈的童星并不少见,徐娇就是其一。1997年出生的她,首次接触电影是9岁那年,出演了周星驰的电影《长江7号》,并凭借此片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因为这个契机,徐娇
期刊
无处告别  丛安第一次明白离别的滋味时,已经来不及告别了。病床上的奶奶没有等她,悄无声息地就离开了。昨天分明还好好的,说一定会快点好起来给她做暖冬的棉鞋。  奶奶是在夜晚的时候离开的,好像只是睡过去了一样。夜晚睡觉的人,白天应该醒来不是吗?丛安等了一天又一天,终于接受奶奶再也不会醒来的事实。  没有人会像奶奶这样爱她了,丛安想。  在丛安还小的时候,不识字的奶奶带着羞涩的丛安敲楼上的门,向高年级的
期刊
此时的我不知道你们翻开这页纸的心情是如何的,但我想我可以理解。因为我也曾与你们一样,希望在过来人的记述中吸取经验,期盼踏上心中的圣地:北大。而我也确确实实在他们的经验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一些师兄师姐们的话至今仍令我获益匪浅。作为一个高考的幸运儿,我,只是一个先行者,在这里充当一个以前在书中看到的角色,有些惶恐。这篇文字,姑且算作高中学习生活的一种沉淀,里面有我的经验,但更多的是教训。希望能给你们一点
期刊
小学时,极其喜欢阅读的同桌女生曾尝试自己编辑刊物,手写的文字和图画密密麻麻挤在几张A4纸上,被装订成一份份,郑重其事地在全班发行。  女生的父母都是杂志社的老员工,与其说她有“生意头脑”,倒不如说在耳濡目染中继承了一种情怀。  后来,我随那位女生到她父亲的单位参观。偌大的办公室清幽安静,年轻的编辑们轻言细语、举止优雅,沉浸在文字世界里,间或抬头就遣词造句进行交流。  那时时光慢,微博、微信还未面世
期刊
1  周一围依旧没有“爆红”,虽说在某综艺节目中,众多导师曾一起大赞他的演技。但对于当事人来说,有没有一定的“江湖地位”,并不重要。 “我不想按照这个圈子现有的规则来办事。”周一围有自己的坚持,他拒绝以贩卖私生活或是增加曝光率的方式来让自己身价暴涨。于是,即使周一围搭上海岩这条大船已有八年之久,也还是没有抵达那个名为“红”的彼岸。甚至可以说,从第一次被海岩看中要当男主角时,周一围就很淡然。  当时
期刊
那年,我遇到的那同桌  八年级时的同桌,姓马,是个身高腿长的女生。她身体素质极佳,特别擅长跑步,不论短跑还是长跑,垄断了学校每次比赛的冠军。有一次她夺冠后,班主任心情愉悦,在班上点名表扬她说:我们的马同学真是厉害啊,逢赛必克(大概取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义)。于是从那天起,她在我们口中就成了“马赛克”。  高一时候的同桌,是个“女汉子”,当然不是牛高马大那种,其实就是比较强势的那种。在一般人看
期刊
我现在所在的国度,永远都没有四季。  它的气温永远都飘浮在一个高高的数值上。雨季刚到,大雨便哗啦啦下个不停,空气闷热潮湿,总让人心生烦躁。  于是我时常回忆起在普罗旺斯的时光。  普罗旺斯有分明的四季。在我最喜欢的春天,阳光像丝绸一样柔软,天空湛蓝,像是最温柔的绅士的眼睛。骀荡春风拂过阿维尼翁断桥,送来一片花开的声音,混杂着淡淡的清香,让人迷醉。  我这么对她说,隔着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  那时候
期刊
在著名景区里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这,我大概是很有发言权的了,但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一直以来都觉得有点哭笑不得:平平静静普普通通的生活环境,被翻山越岭赶来的游客以好奇的目光认真审视,被嵌入其中的自己也像围栏里的动物,免不了被鉴赏一番。  北大每天的游客量有多少我不知道,反正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是寂静的清晨、曝晒的正午还是散漫的黄昏,无论是图书馆、未名湖、教学群楼还是生活区,我随时都会被揪住问路。“同学
期刊
气温时而温暖动人,时而料峭寒人,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干冷的天,尽管每天都在期盼阳光,天公还是不会作美。这样的季节总是特别容易让人想起高中的日子,想起也还是这样的节气,昼开始变长夜变短,校园的银杏树叶随意掉落至树根周围的整片土地。树下的同学或小声嘀咕,或开心嬉戏地扫走这些叶子。  该用怎样的言语去形容我的高中,才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呢?最迷茫又最无畏,最痛苦又最纯粹,最挣扎又最勇猛……那段一直
期刊
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镰仓那样生机勃勃,永远散发着十五六岁的气息。一个漫画家的20世纪90年代的一部作品——《灌篮高手》,让镰仓高校前这个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电车站成为无数动漫迷的神往之地。来东京,必來镰仓。我也是其中之一。  在我学会背日语五十音之前,年仅八岁的我已经能跟着电视机播放的音乐准确地哼唱完整首《直到世界的尽头》,跟随电视台每年夏天必然会重播的这部剧,我也渐渐成长起来,一直成长到和故事里主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