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改革实践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高职建筑类专业应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具有建筑类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并提出具体措施: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一个独具建筑行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体系、建立一支“四元组合”的教学团队、搭建一个基于“校企共育”的课程思政实施平台、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价值功能。
  【关键词】高职建筑类专业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国家不断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求打破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求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建筑类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讨。
  一、构建具有建筑类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以学院二级院系教学部门为支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建筑行业特色的以“鲁班精神”“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和以“严谨求实”“精益求精”为核心的科学精神等德育因素和德育内涵,系统梳理和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内涵,发挥专业课程的渗透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技能知识的传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构建建筑类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突出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实现德智技并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以课程思政为核心加强课程育人;另一方面,通过心理育人、资助育人、实践育人等多渠道育人途径,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面对当前建筑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需要从以优化顶层设计促建“大思政”格局、构建各教育载体充分运用的全方位育人实践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坚持学校育人与企业育人为主体,从入学阶段、专业拓展阶段、社会实践阶段三阶段入手,深刻挖掘思政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专业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的育人四维度路径(见图1),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的课程育人目标,培养整合各方力量,实现各育人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互相协作、补齐短板,最终达到“1+1>2”的育人效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引领功能
  在建筑类专业课程中开展价值观教育,从受教者出发,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和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培养知行合一的人才、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高地、培育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对传教者而言,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修养,潜移默化熏陶教育学生。对学校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力量之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及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义。
  (二)坚持学校育人、企业育人为主体,共建共管,协调育人
  一方面,从宏观角度注重实现学校和企业两大育人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推进其深度融合,基本形成校内协同育人,校企协作育人相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力求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建筑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另一方面,从微观角度强调学校和企业各自不同的育人内容,学校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载体,包括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突出传媒载体和活动载体的优势,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想政治协同育人机制。企业则需要理性分析校企文化互动的内在动力,挖掘可融合企业文化、企业制度、职业规范等的课程思政教学新领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三)把握入学阶段、专业拓展阶段、社会实践阶段,开展课程思政育人
  大一是學生入学阶段,在这个阶段以激励性为教育特点,以疏导和引领为主流,开展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传导学生对专业知识认知。大一新生对各自的专业认识是模糊的,对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也是不清晰的。可以在大一入学教育和各类专业基础课程中,结合专业介绍开展系统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和职业使命感,形成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美好憧憬和向往。
  大二是学生专业拓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全面性为教育特点,学生已经有自己的道德认知感,对自我素养、文化层次等认识开始加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专业具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这一阶段的思政教育可以结合专业全面开展。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关注度会进一步提高,欣赏经验丰富、专业水平精湛的专业教师,并在内心树立标杆。因此,在这一阶段教育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对专业课教师的崇拜和信任心理,在专业课程中充分融入和渗透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以期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作为建筑类专业,这一阶段还应结合专业课程向学生充分展示“鲁班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魅力,结合专业实训让学生切身体验“工匠精神”应该达到的高度,让学生通过专业课程中的具体案例、现身说法、现场实践深入理解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大三是学生社会实践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实践性为教育特点。毕业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道德修养,专业认识进一步加强,将通过毕业实习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毕业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和辅导员在这一阶段的思政教育中将扮演重要角色。要结合毕业实习,加强学生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教育,并在其中融入企业职业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四)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人文素养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的功能
  当代职业教育传递的是一种质朴的人才培养思维模式,要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工匠。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该包括对思想政治文化素养培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人文素养课、专业课、实践课这四个维度课程的功能,实现课程育人的有效性。思政课具有政治性与思想性、逻辑性与纪律性、实践性与知识性、趣味性与情感性的特点,这是一切课程教育的基石;人文素养课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伦理和文化素养,是教育中的两翼;专业课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更受学生重视,因此,紧紧把握专业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专业知识教育渗透思政教育,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奇效。实践课程,包含第二课堂活动、实习实训教学、毕业实习、见习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课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良品德和意志与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对大学生的实践、创新、审美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政课程、人文素养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四维度的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大国工匠”的基本素质,实现自身全面提升。   二、具体举措
  (一)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
  1.制订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理念下的课程改革方案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贯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于建筑类专业而言,将建筑行业特色的以“鲁班精神”“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和“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等德育因素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修订课程标准,统一每个章节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建立课程思政课程资源库,将思政教育体现在课程全过程。
  2.建立“课程思政”改革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在教师绩效考评体系中,增加对专任教师课堂教学中开展课程育人的考核指标,在学生评教中,对专业教师“课程思政”部分进行专项评分。在各类评优评先和教师技能竞赛的评选和评分指标中,把“课程思政”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举办“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比赛,提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努力从教学工作层面为“课程思政”提供机制保证。
  (二)建立独具建筑行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体系
  一是坚持一个中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德育的中心内容,始终贯穿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应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
  二是结合教育部专业目录及专业建设标准,系统梳理建筑类各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和素质能力要求,确定思政教育目标,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思政教育目标矩阵图,将这些非技术层面的职业素养和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落实到具体的专业课程中,并以此为依据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从而推进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全覆盖。
  (三)建立“四元组合”的教学团队
  建立一个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专业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提高团队的素质和水平,加强教学团队的培训力度,对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坚定教师的理想和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严入门关,优化队伍结构,坚持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教学科研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师生信得过的教学人员充实到团队中来,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让教师充满激情、活力和创造力,践行师者之路。
  (四)搭建基于“校企共育”的课程思政实施平台
  在校企合作框架下,深化与当地建筑企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与企业校企合作内容中,从培养方式、培养途径等方面将“校企共育人”的内涵进一步具体化,邀请企业共同就毕业生所需要具备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进行梳理。通过传授技能,对学生开展专业、专注、精准、创新和个性化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处事态度和一丝不苟、敬业守信的职业素养,探索校企深度融合共同育人的途径。充分发挥校企订单班在企业文化熏陶、工匠精神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校企订单班为建立企業文化培育的实践场所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通过工场车间创设的企业人文环境激励和教育学生,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人文素养的真实体验,有效缩小高职输出与企业需求的差距。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校企文化互动,有利于高职学生的社会化、职业化,以及有利于创建土木建筑学科的特色品牌。弘扬“鲁班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企业人文素养,防止“工具人”的错误倾向,培养真正具有高素质品德的专业人才,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达到“首岗胜任、转岗适应、升职有潜力、改行有能力”,有尊严地行走在社会上。
  (五)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价值功能
  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突出第二课堂建设的建筑行业特色,广泛开展“土木讲坛”“建筑学堂”“土木学子规经典诵读”等建筑行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阵地拓展到校园各处,延伸到课堂之外,营造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校园文化环境,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在正能量充裕的校园文化中汲取能量,得到人生启迪和精神力量,让大学生群体在多元文化和价值复杂性面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不断激发他们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热情。充分发挥校训、校歌、校徽等具有思想启迪作用的校园文化产品的思政教育功能,通过校训书写书法大赛、校歌歌咏大赛等活动,学生能够深刻领会学校校训、校歌、校徽中蕴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行业职业道德内涵,润物细无声地在学生思想深处厚植社会主义情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总之,建立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体系,调动包括思政教师、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校外导师等多方力量,结合行业特色,将思政教育贯穿各个阶段,融入各个环节,是行业类高职院校实现思政教育“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孙兰欣.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12).
  [2]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1).
  【作者简介】唐未平(1982—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孙兰欣(1983—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龚维玲)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职业学校构建传承民族文化长效机制的必要性,以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传承“右江麽乜”为例,提出构建传承民族文化长效机制的措施: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完善的顶层制度设计机制,建立健全民族文化传承管理机制,建构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一体两翼”的传承方式。
本文分析中职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的合作模式陈旧、平台搭建不合理、企业参与度不高、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论述“学岗融通”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建设思路和实践策略,以促进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近年来,广西认真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全力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上得起”。2020年,广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实现动态“清零”,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首次实现“零”辍学,标志了广西控辍保学工作超任务实现“双清零”目标。
本文从VR虚拟现实技术人才的发展现状出发,根据《广西职业教育实施方案》重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群VR虚拟现实方向课程体系,探索兼顾核心素养、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与“1+X”证书嵌入、赛项标准内容、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提出计算机应用专业群(VR虚拟现实方向)“产教融合、专业联动、赛教互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创新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
【摘 要】本文论述专门学术英语教材的建设,认为当前国内急需建设和出版基于学科内容的专门学术英语教材,对教材的评估能科学地指导使用者选择教材并为教材的建设提供更好的依据,提出专门学术英语教材要以比通用学术英语更接近专业知识的内容为载体,依托学科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且提供足够的内容宽度和适用度以便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关键词】专门学术英语教材 教材评估 依托学科内容
【摘 要】本文认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当前高职辅导员队伍工作现状,从工作重塑视角,建议通过解构、连结、重塑、描绘美好工作蓝图等探索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  【关键词】工作重塑 高职 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1-0114-0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提到一个较高的位
本文阐明切块拼接法的具体做法,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春》教学为例,阐述切块拼接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对教学进行总结,认为这样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表现欲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让学生的学习兴奋情绪得以持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以《鸿门宴》教学为例,论述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提出关注语言的功能和语用规则、创设教学情境、个性化解读文本、利用文化元素进行文化传承等做法,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摘 要】本文认为市场驱动发展模式背景下,应以多元协同为路径、以利益诉求的选择与平衡为原则、以持续的动态监测为手段构建职业院校质量评价社会化基本策略,并提出以定位职业本科“高层次”内涵,“五个维度”区分专、本层级,“四个方向”升级教学标准等方法,以解决职业专科、本科差异性评价难题。  【关键词】职业院校 质量评价 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
【摘 要】本文从信息技术革命时代背景出发,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社区管理模式及职业技能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对社会智慧教育培训服务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在信息化平台服务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举措,以推动社区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高质量的现代化服务管理水平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 智慧教育 信息化管理 积分商城 数字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