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日常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史料实证在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史料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典型的高效教学方式,教师可利用与历史教材内容相关的史料资源,丰富历史课堂教学的形式,深化学生历史思维,帮助学生联系前后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辩证观念与历史发展观念,从而有助于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历史运用史料教学法对提升教学效果的实际价值,对初中历史课程合理运用史料教学法的实施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历史核心素养
史料是历史学科特有的资源形式,是研究历史事件、 历史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学生很难利用教材中有限的文字与图片资料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现象与发展趋势,难以将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与历史事件相联系。这导致学生“虽然学到,但没掌握”。因此,教师要结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各课时知识点,挖掘、收集相关史料资源,用史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学生开展课堂小组合作与探究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对史料的重视不高
新课程改革后,新教材中拥有十分丰富的图片、文字等史料。这些史料在历史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很多历史教师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保准,不去考虑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把教学目标和重心都放在刷题提高分数上,以至于学生只知道课本不知其他,历史学习的兴趣也是逐渐降低。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还要不断搜集和使用有关课堂的史料,从而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二)教学中对史料准备不足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历史现象和理论思想都具有抽象性,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借助史料对其进行適当的分析和解读。例如在九年级上册历史《日本明治维新》这一课中,明治维新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但课本上给出的史料并不充分,学生对其改革的内容理解也是一知半解,对其改革的内容很模糊。明治维新内容中,如“封建土地领主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废藩置县”等知识点,都是较为难以想象和理解的,历史教师的任务在这也就凸显出来了,课前的备课至关重要。
(三)史料运用的正确性
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出于某种原因,在获取史料的过程中,没有去辨别史料的正确性,信手拿来就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这不仅是历史教师的不负责,还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历史观,从而影响学生正常的历史学习。
二、史料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依靠教材中的文字、图片了解各种历史事件,直接学习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发展过程、影响及事件结果,需要牢牢记忆这些知识。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下,大多会让学生感到历史课程缺少趣味性,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史料,让学生在具体化的历史资料中解读历史发展进程,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
(二)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历史学科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历史思维的提升与拓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史料教学法,能够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唤醒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根据历史资料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从而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与思维方式。
(三)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初中历史课堂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搬照读教材内容,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对历史教学产生厌烦感,最终会影响历史教学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史料教学运用到课堂上,能够对课本知识进行扩展,将离学生目前生活的时代很遥远的史实展现出来,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具体的史实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代的历史人物和事迹,开阔学生的视野过程与细节的了解,提高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效率。其次,学生在阅读相关史料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地在大段落的篇幅中找出文章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思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最后,通过史料资源运用锻炼初中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们对历史发展进行辩证性看待与情感体验。历史教师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史料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拓展教材空间,通过史料资源的合理运用引导初中生对历史发展背景、关键事件、人物和历史影响等内容进行辩证性思考,在史料分析过程中提高班级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认知程度,立足史料教学提高课程教育的创新性和成效性。
三、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初期导入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对于史料的运用,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课程导入环节,通过不同类型的史料营造真实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史料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便于学生深入思考各种历史知识。一般情况下,诗词歌赋、历史记载、人物传记、历史相关著作均可以作为史料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史料形式,保证史料符合教学内容、历史事实,有助于涵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当前,历史教师在运用史料的过程中应该增强史料的多样性、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去动手搜集史料,提高学生运用史料的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和地形特点”“理解希腊城邦特点”“掌握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及内容”“理解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将本节课分为“古希腊地理形式与城邦特点”“亚历山大的帝国统治”两部分内容。在讲解“古希腊地理形式与城邦特点”时,教师可以结合《鸟瞰古文明》一书中的“希腊城邦”部分讲解文字与真实的城邦绘制图示,将其作为史料,通过多媒体视频与影音的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来。由于这本书中的各种图示皆是基于真实的考古地图与资料绘制的,具有较强的历史研究价值,能够为学生复原、展示古希腊城邦的真实情况,促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城邦”的概念。 (二)融入课程活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史料教学法与课堂教学活动相融合,在适当的课堂教学环节融入历史资料,将历史史料与学生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在基本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深刻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快速掌握不同的历史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史料融入的方法较多,可以是文字的形式,还可以是图片的形式或视频的形式,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融入史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程知识为学生收集大量史料,在初步讲解基本知识点后,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史料,现场制作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建立起史料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明确的历史知识脉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结合上述“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这一课,教师在开展“亚历山大的帝国统治”这一部分教学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通过互联网、史料书籍等渠道获取“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亚历山大帝国的腓力时期”“统治者罗马亚历山大帝国成立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利用资料逐渐分清“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前期情况、建立过程、建立后期之后的一系列发展情况”,还能够明确“亚历山大帝国统治的基本发展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亚历山大帝国”,理解“奴隶制”的形成、发展过程,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
(三)延伸内容范围,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史料资源异常庞大,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该按照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合理的应用史料,不能过深也不能太浅,把握好史料运用的“度”。在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的能力方面,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搜集史料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搜集正确有效的史料。其次,帮助学生学会对史料进行分类和归纳,提取史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而运用到历史学习中去。最后,较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对史料的识别。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网上资源无边浩瀚,要交给学生正确识别史料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在运用史料的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资料适当延伸课堂教学范围,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融入史料要建立在透彻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对课程知识体系做到延伸、拓展与补充,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
例如,在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古代日本”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历史教学内容为“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日本大化改新”“武士集团”“幕府统治”“天皇朝廷”,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与发展”“理解武士集团与幕府统治之间的关系”“理解天皇朝廷的形成与前因”等,在此基础上收集史料。教师可以结合古代日本的内部结构情况与外部关系情况,分别引进“世界通史”中“古代日本”部分的文字资料、“幕府时期”的影视资料等,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电子书等工具搜索各种地名、人名。
(四)连接前后知识,夯实学生学习成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史料联系教材中不同课时之间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结合历史课程教材内容可以发现,其中各个单元、课时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就是之前学习的知识与之后学习的知识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的历史事件、政治形态、社会结构等均会对后续的历史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资料,并将其与历史教材内容相融合,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历史发展进程。
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学生的歷史思维,提高学生实事求是的意识,进而让学生养成辨别史料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史料运用的能力。
四、结语
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合理的史料,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清楚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辅助作用,在课堂中进行渗透教学,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主观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和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的形成,提高历史学科的整体教育水平。通过引入史料,教师能够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其联系历史事件、当时背景、当时政策与社会环境等,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中认识和发现历史的真相。教师通过运用史料,能够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置身于历史长河中感受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强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凸显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此外,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引用史料,不仅能够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与学习热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刚.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7):133-134.
[2]周静.试析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高考,2021,(17):127-128.
作者简介
王晓彤(1993—),女,汉族,辽宁省锦州人,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研究生。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历史核心素养
史料是历史学科特有的资源形式,是研究历史事件、 历史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学生很难利用教材中有限的文字与图片资料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现象与发展趋势,难以将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与历史事件相联系。这导致学生“虽然学到,但没掌握”。因此,教师要结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各课时知识点,挖掘、收集相关史料资源,用史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学生开展课堂小组合作与探究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对史料的重视不高
新课程改革后,新教材中拥有十分丰富的图片、文字等史料。这些史料在历史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很多历史教师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保准,不去考虑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把教学目标和重心都放在刷题提高分数上,以至于学生只知道课本不知其他,历史学习的兴趣也是逐渐降低。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还要不断搜集和使用有关课堂的史料,从而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二)教学中对史料准备不足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历史现象和理论思想都具有抽象性,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借助史料对其进行適当的分析和解读。例如在九年级上册历史《日本明治维新》这一课中,明治维新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但课本上给出的史料并不充分,学生对其改革的内容理解也是一知半解,对其改革的内容很模糊。明治维新内容中,如“封建土地领主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废藩置县”等知识点,都是较为难以想象和理解的,历史教师的任务在这也就凸显出来了,课前的备课至关重要。
(三)史料运用的正确性
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出于某种原因,在获取史料的过程中,没有去辨别史料的正确性,信手拿来就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这不仅是历史教师的不负责,还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历史观,从而影响学生正常的历史学习。
二、史料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依靠教材中的文字、图片了解各种历史事件,直接学习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发展过程、影响及事件结果,需要牢牢记忆这些知识。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下,大多会让学生感到历史课程缺少趣味性,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史料,让学生在具体化的历史资料中解读历史发展进程,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
(二)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历史学科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历史思维的提升与拓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史料教学法,能够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唤醒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根据历史资料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从而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与思维方式。
(三)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初中历史课堂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搬照读教材内容,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对历史教学产生厌烦感,最终会影响历史教学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史料教学运用到课堂上,能够对课本知识进行扩展,将离学生目前生活的时代很遥远的史实展现出来,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具体的史实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代的历史人物和事迹,开阔学生的视野过程与细节的了解,提高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效率。其次,学生在阅读相关史料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地在大段落的篇幅中找出文章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思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最后,通过史料资源运用锻炼初中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们对历史发展进行辩证性看待与情感体验。历史教师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史料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拓展教材空间,通过史料资源的合理运用引导初中生对历史发展背景、关键事件、人物和历史影响等内容进行辩证性思考,在史料分析过程中提高班级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认知程度,立足史料教学提高课程教育的创新性和成效性。
三、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初期导入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对于史料的运用,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课程导入环节,通过不同类型的史料营造真实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史料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便于学生深入思考各种历史知识。一般情况下,诗词歌赋、历史记载、人物传记、历史相关著作均可以作为史料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史料形式,保证史料符合教学内容、历史事实,有助于涵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当前,历史教师在运用史料的过程中应该增强史料的多样性、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去动手搜集史料,提高学生运用史料的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和地形特点”“理解希腊城邦特点”“掌握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及内容”“理解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将本节课分为“古希腊地理形式与城邦特点”“亚历山大的帝国统治”两部分内容。在讲解“古希腊地理形式与城邦特点”时,教师可以结合《鸟瞰古文明》一书中的“希腊城邦”部分讲解文字与真实的城邦绘制图示,将其作为史料,通过多媒体视频与影音的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来。由于这本书中的各种图示皆是基于真实的考古地图与资料绘制的,具有较强的历史研究价值,能够为学生复原、展示古希腊城邦的真实情况,促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城邦”的概念。 (二)融入课程活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史料教学法与课堂教学活动相融合,在适当的课堂教学环节融入历史资料,将历史史料与学生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在基本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深刻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快速掌握不同的历史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史料融入的方法较多,可以是文字的形式,还可以是图片的形式或视频的形式,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融入史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程知识为学生收集大量史料,在初步讲解基本知识点后,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史料,现场制作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建立起史料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明确的历史知识脉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结合上述“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这一课,教师在开展“亚历山大的帝国统治”这一部分教学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通过互联网、史料书籍等渠道获取“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亚历山大帝国的腓力时期”“统治者罗马亚历山大帝国成立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利用资料逐渐分清“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前期情况、建立过程、建立后期之后的一系列发展情况”,还能够明确“亚历山大帝国统治的基本发展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亚历山大帝国”,理解“奴隶制”的形成、发展过程,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
(三)延伸内容范围,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史料资源异常庞大,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该按照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合理的应用史料,不能过深也不能太浅,把握好史料运用的“度”。在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的能力方面,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搜集史料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搜集正确有效的史料。其次,帮助学生学会对史料进行分类和归纳,提取史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而运用到历史学习中去。最后,较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对史料的识别。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网上资源无边浩瀚,要交给学生正确识别史料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在运用史料的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资料适当延伸课堂教学范围,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融入史料要建立在透彻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对课程知识体系做到延伸、拓展与补充,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
例如,在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古代日本”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历史教学内容为“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日本大化改新”“武士集团”“幕府统治”“天皇朝廷”,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与发展”“理解武士集团与幕府统治之间的关系”“理解天皇朝廷的形成与前因”等,在此基础上收集史料。教师可以结合古代日本的内部结构情况与外部关系情况,分别引进“世界通史”中“古代日本”部分的文字资料、“幕府时期”的影视资料等,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电子书等工具搜索各种地名、人名。
(四)连接前后知识,夯实学生学习成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史料联系教材中不同课时之间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结合历史课程教材内容可以发现,其中各个单元、课时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就是之前学习的知识与之后学习的知识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的历史事件、政治形态、社会结构等均会对后续的历史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资料,并将其与历史教材内容相融合,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历史发展进程。
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学生的歷史思维,提高学生实事求是的意识,进而让学生养成辨别史料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史料运用的能力。
四、结语
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合理的史料,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清楚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辅助作用,在课堂中进行渗透教学,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主观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和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的形成,提高历史学科的整体教育水平。通过引入史料,教师能够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其联系历史事件、当时背景、当时政策与社会环境等,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中认识和发现历史的真相。教师通过运用史料,能够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置身于历史长河中感受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强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凸显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此外,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引用史料,不仅能够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与学习热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刚.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7):133-134.
[2]周静.试析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高考,2021,(17):127-128.
作者简介
王晓彤(1993—),女,汉族,辽宁省锦州人,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