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纸碳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来源 :中国造纸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1984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富含纤维素的旧报纸先进行润胀、打浆,然后冷冻干燥,得到旧报纸气凝胶(WNA),利用高温热分解的方式处理WNA制得旧报纸碳基气凝胶(C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CA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A的密度(00348 g/cm3)较低,动态接触角为1298°,表明CA的疏水性能优异。FTIR结果表明,与WNA相比,CA中羟基、烷基及糖苷键等官能团含量减少。SEM分析表明,CA的纤维宽度在8~10 μm范围内,其具有连续纳米多孔三维网络结构。XRD分析表明,纤维素的结晶区受到破坏,导致无定形碳的形成。CA能高效、快速地吸附有机溶剂和石油化工产品,吸附量可达自身质量的21~37倍。利用燃烧的方法可将吸附的物质从CA中分离出来并对CA进行回收。经过6个吸附/燃烧循环过程,CA对甲醇和硅油的吸附能力分别是原吸附能力的839%和864%,表明CA可实现多次循环利用。
  关键词:碳基气凝胶;旧报纸;吸附能力;疏水性
  中图分类号:TS7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81/jissn1000684220180223
  碳基气凝胶是一类具有独特三维网络结构、低密度、较大比表面积、疏水性和优异吸附性能的超轻多孔材料,在能源利用和清理有机溶剂及石油污染等领域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12]。常见的碳基气凝胶,如碳纤维气凝胶[3]、碳纳米管气凝胶[4]、石墨烯气凝胶[5],因制备工艺复杂且周期长、设备昂贵且耗能大、成本高,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较困难[6]。因此,选择低成本原料,如生物质材料,研究新型碳基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构建高效的吸附体系,实现碳基气凝胶的高层次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近年来,学者们着手利用废弃生物质材料生产碳基气凝胶的研究[79]。废纸是一种富含纤维素的典型废弃生物质和低成本材料,除被回收作为造纸原料进行循环使用之外,其经处理后还可用于废水处理[1013]、燃料[14]、超级电容[15]等领域。金春德等[16]利用离子液体体系溶解旧报纸,通过透析干燥的方式制备出旧报纸基纤维素气凝胶,但此过程周期较长且气凝胶表面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影响气凝胶本身的性能,限制了其应用。因此,需根据旧报纸特性,寻找经济方便的旧报纸基气凝胶的制备方法[1718]。
  本实验以旧报纸为原料,经润胀和打浆后,通过冷冻干燥和高温热分解的方式制备旧报纸碳基气凝胶(CA)。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CA的结构、接触角、形貌及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CA对有机溶剂和油类物质的吸附性能,分析了燃烧法对CA的回收效果。本研究成果对开发新型绿色的吸附剂具有指导意义,并为废纸在废水净化、农业、气体过滤材料等领域的绿色利用提供新思路。
  1實验
  11原料及试剂
  旧报纸:由本地采购而得,机械碎成小纸片,使用前需在真空干燥箱内于45℃下干燥24 h;实验用的其他试剂如甲醇、苯等均为分析纯,无需纯化。
  12实验仪器
  DGG9123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ND系列冷冻干燥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rontie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PerkinElmer公司;YP2压片机,上海山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GSL1700X管式壁炉,合肥科晶材料技术有限公司;SBL10DT超声恒温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RD6100 X射线衍射仪,日本岛津公司;JEM7800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日本电子(JEOL)。
  13实验方法
  131CA的制备
  精确称量3 g旧报纸碎片并置于100 mL超纯水中浸泡4天,进行打浆处理以将纤维分散均匀,通过冷冻干燥制得旧报纸气凝胶(WNA)。在管式炉中对制得的WNA进行热分解,整个分解过程需要氮气保护。热解温度控制如下:以2℃/min的升温速度将管式炉从50℃升温至400℃,400℃下保温1 h;随后以5℃/min的速度升温至900℃,900℃下保温2 h。热分解结束后,将管式炉以5℃/min的速度冷却至400℃,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的固体为CA。
  132CA的表征
  (1)FTIR表征取2 mg CA样品与200 mg KBr并充分研磨,在紫外灯下烘烤一定时间以去除水分,对样品进行压片,在Frontie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上进行扫描,波数范围为400~4000 cm-1,同时对WNA样品进行FTIR光谱扫描以进行对比。
  (2)XRD表征将CA样品压片之后,在XRD6100 X射线衍射仪上进行分析。具体测量条件为:使用Cu靶,Kα辐射,加速电压和电流分别为40 kV和100 mA,扫描速度为5°/min,扫描范围为2θ=5°~50°,同时对WNA样品进行XRD分析以进行对比。
  (3)SEM表征将CA样品表面喷金后,利用JEM7800F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形态进行表征,扫描条件:加速电压为125 V。利用粒径测量软件Nano Measurer,输入SEM图中的标尺长度,在任意选取100根纤维的直径上划距离,得出纤维数量与纤维直径分布范围的统计报告,利用Origin作图得到纤维直径范围分布图。
  133CA对有机溶剂吸附能力的测定
  称取一定量的CA放至烧杯中,倒入需吸附药品直至完全浸没CA。静置6 h后对吸附后的CA进行称量。CA的吸附能力按照式(1)计算。
  Wt=(m2-m1)/m1(1)
  式中,Wt表示CA在一定时间(s)内的吸附能力,g/g;m1为CA的初始质量,g;m2为吸附后的CA的质量,g。   2结果与讨论
  21CA的制备
  图1为CA的制备过程图。对旧报纸碎片进行润胀和打浆处理,得到旧报纸纤维分散液。该分散液经冷冻干燥后得到WNA。在通氮气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将含羟基的WNA进行碳化处理,碳化过程中可除去氢元素和氧元素,主要以水的形式脱除。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反应变得剧烈,纤维素分子的运动加快,细小纤维被降解并以挥发性物质的形式释放出来,C含量增加,WNA密度降低,最后得到黑色、质轻的CA。经测量可知,WNA经高温碳化后,体积有所减小,直径由1960 mm(图1(c))缩减为1466 mm(图1(d)),密度为00348 g/cm3,有所降低。这是因为高温碳化过程中,WNA的网络结构上失去部分官能团,如羟基、糖苷键等,纤维之间结合更加紧密,导致孔径变小及三维网络结构紧密,使得CA的骨架结构收缩。然而在高温碳化后,CA仍保持了气凝胶的网络结构,孔隙结构无明显塌陷。
  22CA的结构及性能表征
  WNA与CA的FTIR谱图如图2所示。WNA的FTIR谱图在3411、2909、1630、1433、1043 cm-1处的吸收峰分别归属于—OH伸缩振动峰、亚甲基和次甲基中C—H的伸缩振动峰、吸收水的弯曲振动峰、甲基和亚甲基中C—H的弯曲振动峰、纤维素糖苷键C—O—C的伸缩振动峰。由此可知,WNA表面存在着大量的羟基、亚甲基及次甲基等官能团。而与WNA的FTIR谱图相比,CA的FTIR谱图在3411、2909、1630、1433、1043 cm-1处的吸收峰都显著减弱,说明经碳化后,CA中的羟基、亚甲基、次甲基等官能团含量减少。这是因为高温碳化破坏了纤维素结构,旧报纸纤维中的羟基、烷基以及糖苷键均会发生热降解。
  WNA及CA的XRD谱图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WNA结构中明显含有结晶区,其在2θ=1396°、1632°和2290°处存在3个衍射峰,分别对应于纤维素I衍射晶面的(110)、(110)和(020)的结晶形式。与WNA相比,CA在2θ=1396°、1632°和2290°处的结晶衍射峰均消失,說明高温热分解过程中,CA分子结构中的结晶区受到破坏,无定形区增加,导致无定型碳的形成[17]。
  图4为WNA和CA的SEM图。由图4(a)和图4(d)
  图3WNA与CA的XRD谱图
  可知,WNA和CA均为三维立体连续纳米网状结构的多孔材料。由图4(b)和图4(e)可知,WNA的纤维形状呈带状且纤维宽度大多在10~15 μm;WNA经高温热分解碳化后,纤维宽度有所降低,使得到的CA纤维宽度减小为8~10 μm,说明CA内的碳化纤维交联更加紧密,结构致密。对比图4(c)和图4(f)可知,气凝胶单根纤维表面发生变化,CA内的纤维表面比WNA内的纤维粗糙,且孔径变小。利用粒径测量软件Nano Measurer,结合图4(b)和图4(e)得到WNA和CA的纤维直径分布图,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WNA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553 μm,而CA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054 μm。这是由于高温碳化过程中,WNA结构中部分官能团降解且网络骨架收缩,使得CA内的纤维可以很好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结构收缩。
  23CA的疏水性
  图6为WNA和CA疏水性能宏观实验图。将水滴滴在WNA表面时,水滴在2~3 s被迅速吸收(见图6(a)),这是由于WNA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纤维素含有的亲水基团使其能有效地吸收水分;将水滴滴在CA表面上时,水滴可以很好地负载在CA的表面且基本呈球状(见图6(d))。表明,经高温分解后得到的CA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是典型的疏水气凝胶。图6(b)和图6(e)是分别将WNA和CA置于水中时的效果图。WNA由于迅速吸收水分而沉入水底,而CA浮于水面,说明CA不仅疏水而且质轻。为进一步证明CA的疏水性能,对WNA和CA进行接触角的测定,结果如图6(c)和图6(f)所示,WNA的接触角约为370°,表现为润湿;而CA接触角约为1298°,表现为不润湿。因此,水滴在超轻的CA表面形成了气液固复合物界面,其具有优异的疏水性能。
  24CA的吸附性能测定
  以氯仿(甲基红染色)为例,对CA的吸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当CA与氯仿接触时,其能在数秒钟内迅速地将氯仿完全吸收,见图7(b)和图7(c)。由于CA具有低密度和疏水性等特性,所以吸附完有机试剂后立刻浮到水面,见图7(d)。这表明,CA可用于清理漏油和泄露的化学品,并且具有高度的选择吸附性,有利于CA的回收利用。
  吸附能力随吸收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实验过程中,每间隔05 h测定一次WNA和CA的质量,直至WNA和CA的质量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由图8可知,WNA和CA的吸附能力随附收时间的变化曲线大致分为2个阶段,即吸附05 h内,WNA和CA对三者的吸附能力随吸附时间的延长显著提高,为初始快速吸附阶段;05 h后,吸附能力开始趋于平缓。随着吸附时间继续延长至4 h,吸附能力不再增加,说明已经接近平衡吸附阶段。因此,在随后吸附实验中,吸附时间确定为6 h,以保证吸附物的吸附能力达到吸附极限。WNA对甲醇、机油和乙酸乙酯的平衡吸附能力分别为17、19、17 g/g,对机油的吸附量最多,其次是对甲醇,对乙酸乙酯的吸附量最少。CA对甲醇、机油和乙酸乙酯的平衡吸附能力分别为19、23、12 g/g,对机油的吸附量最多,其次是对甲醇的吸附量,对乙酸乙酯的吸附量最少。总体而言,经高温碳化后的CA的吸附能力比WNA强。
  图9为CA和WNA对有机溶剂(苯、甲苯、乙酸乙酯、甲醇、氯仿、丙酮)和硅油、机油的吸附能力对比图。由图9可知,CA对氯仿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能力为37 g/g;其次是对硅油,吸附能力为35 g/g;对丙酮的吸附效果最差,吸附能力为21 g/g。而WNA对机油的吸附量最多,可达23 g/g;其次是对氯仿,吸附能力为21 g/g;对丙酮的吸附效果最差,吸附能力为13 g/g。由此可知,CA的吸附能力比WNA高,这是由于WNA在高温碳化过程中细小纤维被降解,形成了丰富的多孔三维网络结构,C含量增加,得到的CA能够将石油化工产品和有机溶剂存储在其三维网络多孔结构中,属于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同时经高温碳化后,CA的密度较低且表面的亲水性官能团大量减少,疏水性能增强,减弱了水分子的竞争吸附能力,使CA对石油化工产品和有机溶剂的吸附能力增强。   25CA的回收
  图10为通过燃烧法回收的CA对甲醇和硅油的吸附能力与回收次数之间的关系图。图10(a)中,吸附/燃烧循环1次后,CA对甲醇的吸附能力为24 g/g;吸附/燃烧循环2次后,其对甲醇的吸附能力有所提高,可达26 g/g;吸附/燃烧循环3次后,其对甲醇的吸附能力有所降低。主要是因为燃烧后的CA表面有吸附残留物的积累,阻碍CA对甲醇的吸附作用。图10(b)中,吸附/燃烧循环1次后,CA对硅油的吸附能力高达38 g/g;吸附/燃烧循环3次后,CA对硅油的吸附能力达到最低,仅为25 g/g,但CA在随后的吸附/燃烧循环利用中,吸附能力有所提升。经过6个吸附/燃烧循环过程,CA对甲醇和硅油的吸附能力分别是原吸附能力的839%和864%。这表明,通过燃烧法可以有效地回收已吸附甲醇和硅油的CA,回收后的CA仍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重复的吸附/燃烧循环结果表明,回收后的CA仍可以恢复初始的形状和结构,其连续多孔结构保持不变且回收效率高,为CA的循环吸附利用提供了条件。
  3结论
  31以旧报纸作为原料,通过绿色、简单的制备方法,获得具有低密度(00348 g/cm3)、多孔结构、疏水性能(接触角为1298°)的碳基气凝胶(CA)。经高热分解碳化后,旧报纸纤维的纤维素结晶区受到破坏,CA纤维直径减小,碳骨架体积收缩,碳化纤维之间结合更加紧密。
  32CA具有较高的多孔结构和较强的疏水能力,对有机试剂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吸附能力可达到自身质量的21~37倍。吸附后的CA可利用燃烧的方式回收再利用,经过6个吸附/燃烧循环过程后,回收的CA仍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甲醇和硅油的吸附能力分别是原吸附能力的839%和864%。因此,本课题制得的CA可作为一种低成本、高吸附能力的吸附剂,应用于废水净化等领域。
  参考文献
  [1] Li Wencui, Lu Anhui, Guo Shucai. Prepara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carbon aerogel[J]. Carbon Techniques, 2001 (2): 17.
  李文翠, 陸安慧, 郭树才. 炭气凝胶的制备, 性能及应用[J]. 炭素技术, 2001 (2): 17.
  [2] Sehaqui H, Zhou Q, Berglund L A. Highporosity aerogels of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prepared from nanofibrillated cellulose (NFC)[J].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71(13): 1593.
  [3] Zhang X, Li Z, Liu K, et al. Bioinspired multifunctional foam with selfcleaning and oil/water separation[J].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3, 23(22): 2881.
  [4] Bi H, Yin Z, Cao X, et al. Carbon fiber aerogel made from raw cotton: a novel, efficient and recyclable sorbent for oils and organic solvents[J]. Advanced Materials, 2013, 25(41): 5916.
  [5] Wu Z, Li C, Liang H, et al. Ultralight, flexible, and fireresistant carbon nanofiber aerogels from bacterial cellulose[J]. Angewandte Chemie, 2013, 125(10): 2997.
  [6] Wu Z, Li C, Liang H, et al. Carbon nanofiber aerogels for emergent cleanup of oil spillage and chemical leakage under harsh condition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4, 4(2): 4079.
  [7] Zhang Weiming, Zhang Kaidi, Huang Hui.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 of methylene blue in aqueous solution by pretreated waste newspaper[J].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6, 55(4): 877.
  张伟明, 张凯镝, 黄辉, 等. 预处理废报纸对水中甲基蓝的吸附特性[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55(4): 877.
  [8] Yang Xi, Liu Xinge, Ma Jianfeng, et al.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rbon aerogel derived from biomass materials[J]. Materials Review, 2017 (7): 45.
  杨喜, 刘杏娥, 马建锋, 等. 生物质基碳气凝胶制备及应用研究[J]. 材料导报, 2017 (7): 45.
  [9] Wang Jiajia, Lu Jiadong, Liu Dan, et al.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preparation of adsorption materials from waste newspaper[J].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3, 25(3): 66.   王佳佳, 陆佳东, 刘丹, 等. 利用废报纸制备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3, 25(3): 66.
  [10] Li Y, Abdul Samad Y, Polychronopoulou K, et al. Carbon aerogel from winter melon for highly efficient and recyclable oils and organic solvents absorption[J].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14, 2(6): 1492.
  [11] Xu Yongjian, Jia Xiangjuan, Qian Xin, et al. Advanced progress in cellulosebased adsorption materials[J]. Transactions of China Pulp and Paper, 2016, 31(3): 58.
  徐永建, 贾向娟, 钱鑫, 等. 纤维素基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J]. 中国造纸学报, 2016, 31(3): 58.
  [12] Liu Yifan, Liu Minghua, Yao Meibin, et al.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Cr6+, Ni2+ on a novel spherical cellulose chelating adsorbent[J]. Transactions of China Pulp and Paper, 2011, 26(1): 17.
  刘以凡, 刘明华, 姚梅宾, 等. 新型球形纤维素螯合吸附剂对Cr6+、 Ni2+的吸附性能研究[J]. 中国造纸学报, 2011, 26(1): 17.
  [13] Shao Yan, Li Yibiao, Wang Hongyan, et al. Study on modification and adsorption application of carbon aerogels in dye wastewater[J]. Inorganic Chemicals Industry, 2015, 47(8): 60.
  邵琰, 李亦彪, 汪红燕, 等. 碳气凝胶的改性探索及在染料废水中的吸附应用研究[J]. 无机盐工业, 2015, 47(8): 60.
  [14] Prasetyo J, Park E Y. Waste paper sludge as a potential biomass for bioethanol production[J]. Kore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3, 30(2): 253.
  [15] Kalpana D, Cho S H, Lee S B, et al. Recycled waste paper—a new source of raw material for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09, 190(2): 587.
  [16] Jin Chunde, Han Shenjie, Wang Jin, et al. Green preparation of cellulose aerogel from waste newspapers and its performance in oil spill clean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14, 32(4/5): 40.
  金春德, 韓申杰, 王进, 等. 废报纸基纤维素气凝胶的绿色制备及其清理泄露油污性能[J]. 科技导报, 2014, 32(4/5): 40.
  [17] Bi H, Huang X, Wu X, et al. Carbon microbelt aerogel prepared by waste paper: an efficient and recyclable sorbent for oils and organic solvents[J]. Small, 2014, 10(17): 3544.
  [18] Wei Wei, Sun Wei, Han Hekun, et al. Preparation of carbon aerogel from watermelon peel and its adsorption properties[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hemical Industry, 2016, 36(4): 386.
  魏巍, 孙伟, 韩合坤, 等. 西瓜皮基碳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J]. 化工环保, 2016, 36(4): 386.
其他文献
摘 要:木素是自然界储量仅次于纤维素和甲壳素的天然大分子聚合物。从化学结构上看,木素由愈创木基、对羟苯基和紫丁香基三种结构单元以醚键和碳碳双键连接而成,结构十分复杂,且在植物原料中,木素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利用现有手段很难分离出纯木素。木素对制浆过程,尤其是对蒸煮和纸浆漂白有重要影响,为深入理解木素在制浆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机理及其结构变化,需要借助木素模型物进行木素的相关研究。本
期刊
摘 要:为了解决纸张缺陷检测中多个纸病区域的提取实时性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先分块、后合并”思想直接对实时图像数据流进行处理的并行化纸病提取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并行处理特性,在跨时钟域对图像数据进行传输的同时,在另一个分支流程中并行地对分块缺陷连通域进行标记以获取每个缺陷的相对位置坐标,最后以包围盒的形式提取出纸张缺陷区域。该算法基于分块思想,分支处理过程不需要消耗主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棉花、白糖2个代表性商品期货品种,基于信息份额模型,测算分析了疫情期间及近几年同期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相对于现货市场、国外同类品种期货市场的信息份额(价格发现贡献度)。结果表明:疫情期间,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一定幅度提高。最后,本文提出如下几条建议:①丰富期货品种功能评估工具箱,可将“信息份额”纳入功能评估指标体系,从而有助于交易所更加直观地评估期货品种价格
期刊
摘要:“保险+期货”是一种创新型金融产品,通过保险公司连接农户和期货公司,可以有效将农户面临的农产品市场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逐渐成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分析“保险+期货”项目的运行原理、特点和创新,总结出目前“保险+期货”试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完善的思路。关键词:“保险+期货”農业风险管理价格风险  一、引言  自2015年义县玉米首个“保险+期货”项目顺利开展以来,“保险+期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国软件的历史实际走势为例,围绕证券中长期均线(60日和120日均线)的突破展开论证,验证了突破中长期均线往往意味着大级别行情的开始这一结论,并且对中长期均线的真假突破和投资者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操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软件中长期均线突破操作  1柳岸林(1980—),男,汉族,山东烟台人,广州商学院经济学院教师,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证券投资研究。  Abstract:Thi
期刊
摘要:“保险+期货”试点是中国农业风险管理领域的热点议题,也是中央推进的保障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18年在黑龙江省调研收集的506户微观农户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保险+期货”试点对农民农业收入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参加试点可以显著提高农民的亩均补贴赔偿收入,同时对其亩均卖粮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现阶段“保险+期货”试点发挥的收入保障功能主要源于农民从农业保险合约中获得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内证券违法违规现象高发,证券欺诈纠纷亦频繁出现。我国证券虚假陈述因果关系认定规则借鉴了美国“欺诈市场理论”。本文通过对该理论溯源式研究和跨学科分析,探讨了其在证券虚假陈述因果关系认定中的适用性问题。研究结论表明,我国认定规则在借用了“欺诈市场理论”的推定框架,却忽视了理论中预留的前提和假定,证券虚假陈述因果关系认定规则不仅存在理论逻辑漏洞,且可能与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关键词:
期刊
摘要:分析了绿竹竹龄和竹秆径向部位对纤维的长度及其分布频率、宽度、长宽比、壁厚、腔径、壁腔比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竹壁中层纤维的长度和长宽比较大,内层纤维较小;纤维宽度和壁腔比则是竹壁外层纤维较大,内层纤维较小;纤维腔径为竹壁内层纤维较大,中层和外层纤维较小。不同竹龄的绿竹纤维长度在1687~1961 μm之间,属长纤维类型;纤维宽度在119~176 μm之间,长宽比为104~147;纤维双壁厚随
期刊
摘要:针对制浆黑液的特点,采用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能量散射光谱仪(EDS)及离子色谱(IC)等分析手段对黑液成分进行表征及定性定量分析,并对黑液的蒸发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黑液蒸发后的固体中含有N、C、H、S等元素。XRD谱图分析显示,煅烧后的黑液主要含有Na2SiO3、KCl、MgSO4、CaSO4等无机化合物。EDS结果进一步证实经过煅烧后的黑液残渣中含有Na、
期刊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段的连通域标记处理算法,同时对纸病区域进行连通域标记和形状特征值提取,旨在提高纸病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该算法利用纸病区域为简单连通图像的特点,采用段技术实现了纸病区域的标记处理,探讨了在标记处理同时快速统计与形状特征值计算有关的中间参数的方法,利用标记结果及形状特征值实现了纸病的快速检测。该算法优化了标记处理与形状特征值提取的过程,减少了纸病图像的扫描次数。结果表明,该算法达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