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茶艺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m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将茶文化比作一架飞机,那茶艺、茶道就是飞机的两翼。当代茶艺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但要指明的是:“茶艺”不是当代人的发明。陆羽《茶经·一之源》云:“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同一章中还言及茶之“用”、“采”、“造”、“饮”。《封氏闻见记》亦言:“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笼贮之。”这就说明,早在8世纪,陆羽就已在他的《茶经》中提出茶之“艺”的概念,涵盖的内容不仅仅是茶叶的种植技术,还包括茶的采造和煮饮。
  北宋诗人陈师道《茶经·序》云:“夫茶之为艺下矣,至其精微,书有不尽;况天下之至理,而欲求之文字纸墨之间,其有得乎?昔者先王因人而教,因欲而治,凡有益于人者,皆不废也。”“茶之为艺”即是“茶艺”。目前大家已达成共识,茶艺是生活艺术不是舞台艺术。
  童启庆教授说:“身心俱静,才能凝神专注于艺茶,才能细致入微地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才能达到体态庄重、动作舒展的目的,轻重缓急自然有序,使平凡的泡茶过程出彩,入意境,现韵味”。林治先生在“艺之美”中阐述了茶艺演示既要“以道驭艺”,在编排茶艺时必须遵循茶道的基本精神,以茶道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又要“以艺示道”,即通过茶艺演示来表达和弘扬茶道的精神。
  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是一门生活艺术。中华茶艺是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系列技艺和程式。茶艺是茶道的物质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的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身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
  我十几年的茶艺培训和鉴定的教学实践,直切地感受到茶艺的艺术性饮茶的真韵。生命真实地弥漫在如此完美的体验中,让自己所有的感官参与饮茶的艺术盛宴。用马尔库斯《现代文明与人的困惑》观点来看,茶艺会以艺术的直觉和审慎的形式“现实化”,成为具有质的差异性的社会“活动艺术”,它所表现出来的关不再作为某些对象的特定属性,而是作为与自由个体的感应和理性相适应的生存方式的态势。
其他文献
也不知道有多久了,忽然茶几上的瓷杯披上了一层世间的尘沙,当自己某一天准备沏茶的时候,忽然心生犹怜。在时间的深邃中,那杯水,那抹茶,那盏新绿,依旧在那里安静地等待着有缘人将它们释怀,净化世间种种的尘埃。  正如一盏茶那般,或浓或淡并不是茶的本色,而是沏茶人染著的内心世界,让茶有了世间感知的味道。茶的韵味自古以来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体谅,爱茶,并不是茶余饭后的家长里短,而是色味俱全的佳肴之后,一盏茶的
期刊
在100期的封面中,“独家阅读”总是出现在最醒目的位置,彰显着它金牌栏目的地位。8年来,海峡茶道编辑部围绕着“寻茶记”、“品城”、“春茶·秋茶”、“节日”、“热点·现象解读”、“特刊”等主题精心打造了系列独家报道文章,旨在让读者通过“主题文章”全面而深刻地了解茶文化、解读热点背后的故事……  寻茶记:茶的世界就像一棵茶树,先分成了六大茶类的枝干,再由枝干延伸出不计其数的树枝、茶叶。就像茶叶的繁茂离
期刊
小时候,父母喝茶养花,喝完的茶总是尽数倒于花下,花儿约是得了茶的滋润,一季季的盛放,也给儿时的生活带来一季季的明艳与惊喜,如今已事茶多年,跟着父母养成的习惯便也一直保持着,喝完的茶总是让她再回归于泥土,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喜欢用这种方式静静地爱茶。  一杯茶,从孕育到长成,从土木到火金,从干枯到水中复生,从释放芳华,到容颜老去,归于沉寂,曾经,她是那么的有个性有风格有生命的姿态,曾经,我们是那么的期
期刊
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  1220年前(794年),师从马祖道一的怀海在江西奉新百丈山开辟丛林,肇创了一套约束僧团、管理寺院的规矩“百丈清规”,并积极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制度。  清规创立之际正是中唐“茶道大行”的时代,茶汤礼仪已成为禅宗丛林中庄严神圣的集体活动。因此,清规中“赴茶汤”制度对僧众的茶汤礼仪作了重要的规定。至宋代道恒禅师时,“吃茶、珍重、歇”的禅门三诀,更是被后人视为“
期刊
在我国,与其它行业相比,会展虽在茶行业中起步得比较晚,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茶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茶业认识的逐步深入,茶博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这个有着千年产茶、饮茶历史的国度里遍地开花。  大江南北正演绎的茶博会精彩,折射出了日益繁荣的中国茶业经济。在中国会展业发展日臻成熟的过程中,茶博会渐渐发挥出了它在助推茶产业发展上的作用,尤其是它对茶企成长与壮大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目
期刊
技近乎道。  自古以来,制茶工艺的创新就从未止步。综观中国茶业发展史,每一次的技术革新,总是会催生出新的名茶。六大茶类的形成与最终成熟,便是遵循这样的轨迹。  而在全国各地名优茶涌现、茶品日益同质化的当代,创新就显得更重要。不过,创新并不是颠覆性地打破传统,而是基于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在充分尊重传统的前提下,改变制茶工序的某些环节,使茶更适应当代人的消费习惯。有趣的是,这些创新茶品的问世,
期刊
好茶,是需要等待的。 就像是旧时的美酒女儿红,历经十余年的岁月,斗转星移间给予它的,是一分一毫沉淀积蓄的馥郁香味,是成竹于心期盼已久的如愿喜悦,是蚌抱沙砾终成玉珠的坚定信念。  然而,现今已难以寻到静心于需要时间来磨砺和等待的精致手艺,比如酿酒、比如制茶、比如中医的医术。精雕细琢的执着与静心探求的专注,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值得怀念和敬仰的情结。  在我的家乡,有条不大不小的古街,曾经是齐鲁的商贾中心
期刊
我们比较热衷的一件事,是较高低、分胜负。所以,宋代奢靡的斗茶风,在当下还依然作为一种文化流行着。最近出席的茶事活动,多设有斗茶环节。一人怀揣一块上世纪的茶饼,便要与人相斗,他觉得这是茶文化,也体现个人收藏实力。其实,拥有这样心态与做法的人,我觉得不可算作真茶人,至少还只是纠结与痴迷在物质之上的初级茶人。  作为宋代茶文化的活跃产物,“斗茶”极具历史。这种游戏,既流行于达官贵族,也风靡于素衣百姓。由
期刊
12月18-21日,由知名茶展策展公司深圳华巨臣主承办的第9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将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届时,1000多家品牌茶企、1000余种精品茗茶齐聚一堂,这将是中国茶行业规模最大、专业程度最高的年度茶业盛会。  深圳茶博会组委会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茶产业发展的资源整合者和推动者。早在2012年,深圳茶博会就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第一的专业茶展。2014年,第9届深圳茶博会继续保持6万平
期刊
11月20日上午,广州广交会展馆C区。2014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广州茶博会)、第十五届国际茶文化节,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幕。本届展会为期5天,规模空前,设8大展馆,面积达到70,000平方米,有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家中外精英企业参展。本届展会更加重视专业观众,专业观众日设为20,21两天,展区布局,活动分区,各项服务更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