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将茶文化比作一架飞机,那茶艺、茶道就是飞机的两翼。当代茶艺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但要指明的是:“茶艺”不是当代人的发明。陆羽《茶经·一之源》云:“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同一章中还言及茶之“用”、“采”、“造”、“饮”。《封氏闻见记》亦言:“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笼贮之。”这就说明,早在8世纪,陆羽就已在他的《茶经》中提出茶之“艺”的概念,涵盖的内容不仅仅是茶叶的种植技术,还包括茶的采造和煮饮。
北宋诗人陈师道《茶经·序》云:“夫茶之为艺下矣,至其精微,书有不尽;况天下之至理,而欲求之文字纸墨之间,其有得乎?昔者先王因人而教,因欲而治,凡有益于人者,皆不废也。”“茶之为艺”即是“茶艺”。目前大家已达成共识,茶艺是生活艺术不是舞台艺术。
童启庆教授说:“身心俱静,才能凝神专注于艺茶,才能细致入微地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才能达到体态庄重、动作舒展的目的,轻重缓急自然有序,使平凡的泡茶过程出彩,入意境,现韵味”。林治先生在“艺之美”中阐述了茶艺演示既要“以道驭艺”,在编排茶艺时必须遵循茶道的基本精神,以茶道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又要“以艺示道”,即通过茶艺演示来表达和弘扬茶道的精神。
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是一门生活艺术。中华茶艺是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系列技艺和程式。茶艺是茶道的物质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的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身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
我十几年的茶艺培训和鉴定的教学实践,直切地感受到茶艺的艺术性饮茶的真韵。生命真实地弥漫在如此完美的体验中,让自己所有的感官参与饮茶的艺术盛宴。用马尔库斯《现代文明与人的困惑》观点来看,茶艺会以艺术的直觉和审慎的形式“现实化”,成为具有质的差异性的社会“活动艺术”,它所表现出来的关不再作为某些对象的特定属性,而是作为与自由个体的感应和理性相适应的生存方式的态势。
北宋诗人陈师道《茶经·序》云:“夫茶之为艺下矣,至其精微,书有不尽;况天下之至理,而欲求之文字纸墨之间,其有得乎?昔者先王因人而教,因欲而治,凡有益于人者,皆不废也。”“茶之为艺”即是“茶艺”。目前大家已达成共识,茶艺是生活艺术不是舞台艺术。
童启庆教授说:“身心俱静,才能凝神专注于艺茶,才能细致入微地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才能达到体态庄重、动作舒展的目的,轻重缓急自然有序,使平凡的泡茶过程出彩,入意境,现韵味”。林治先生在“艺之美”中阐述了茶艺演示既要“以道驭艺”,在编排茶艺时必须遵循茶道的基本精神,以茶道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又要“以艺示道”,即通过茶艺演示来表达和弘扬茶道的精神。
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是一门生活艺术。中华茶艺是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系列技艺和程式。茶艺是茶道的物质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的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身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
我十几年的茶艺培训和鉴定的教学实践,直切地感受到茶艺的艺术性饮茶的真韵。生命真实地弥漫在如此完美的体验中,让自己所有的感官参与饮茶的艺术盛宴。用马尔库斯《现代文明与人的困惑》观点来看,茶艺会以艺术的直觉和审慎的形式“现实化”,成为具有质的差异性的社会“活动艺术”,它所表现出来的关不再作为某些对象的特定属性,而是作为与自由个体的感应和理性相适应的生存方式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