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青少年时期是从童年走向独立的人生道路的转折期,包括两个心理发展阶段,即少年期和青年期。在这关键时期,青少年正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立志向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本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促使青少年心理发展达到该阶段的最佳水平。
【关键词】 试论 少年 心理 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从童年走向独立的人生道路的转折期,包括两个心理发展阶段,即少年期,约12、13岁至15、16岁;青年期,约15、16岁至18、19岁。在这一关键时期,青少年正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立志向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学生以旺盛的精力吸取着一切科学知识成果,点燃智慧的火花,探索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无论知识,他们都要进行人生道路的决择,交往与友谊的寻求和生活意义的探索。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本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促使青少年心理发展达到该阶段的最佳水平。
1.少年期心理的特点
1.1 成熟感
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程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互相交错,少年随着身体发育的成熟,在生理、心理、社会影响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2 由个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和阶段。一般都认为少年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个体形象成分仍在起重要作用,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发展。
以学生学习为例,一些研究认为,初一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一般是从事物的功用或具体形象描述向接近素质的比较具体的解释过渡。他们特别感到困难的是学习概念和哲学概念,初二、初三年级可达到接近本质的叙述水平。思维能力的提高就会迅速得到发展。
1.3 情绪的易动性
少年情绪的易动性表现在容易接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他们还像童年期那样爱蹦、爱跳、爱说、爱笑、带有很大的情感的冲动性,不善于调节自己情感的过高的兴奋,因此会表现出少年所特有的热情,他们在对同学或某些不愉快事情发怒时常采取过分激烈的方式,异常暴躁,对自己班级的活动赛式或自己的成功过分激动。他们对于自己的成功有时估计过高,而产生自满情绪,而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又容易灰心丧气、悲观失望。
少年情绪的不稳定性,有时使他们产生互相矛盾的情感,他们有时对别人很富有同情心,爱护老人、关心有残疾的同学和病人,有时又讥笑小同学或身体不健全的人,随便给人起绰号,对人轻蔑和冷淡。当他对某个问题形成一定的看法时,就激烈地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他们注意成人道德行为的言行一致,倘若教师或父母的行为偶然出现“污点”,往往就会在少年心目中丧失威信,并使他们的情绪低落。
1.4 个性的社会化
社会性表现在既能了解自己,也能了解别人,特别是能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当他们把自己看作是社会集体的一员,并意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时,他们就会体会到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因而对班级、学校和社会的态度发生一系列变化。
少年是在与别人交往和认识别人的过程中来认识自己的,但他们容易去评价别人,而难于评价自己。有时由于思维的片面性,不恰当地对别人作出好或坏的结论,而对自己的评价不是全面肯定,就是全面否定。有时又由于同学的评价缺乏一致的标准,当他喜欢某人时,就认为这个人一切都好,而当他不喜欢某人时,又认为这个人一切都坏。因而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动机和个性,就不可能作出全面的估计,也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个性特征是在个体与外界事物,别人、集体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少年对自己的生理和社会生活的成熟感,也就影响到他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和独立性的发展。他们开始关心人的精神世界和个性品质,要求了解别人和了解自己,更自觉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
2.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
少年学生的教育可以从心理发展的具体矛盾入手,提出教育措施,采取适合于少年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
2.1 独立性与依赖的矛盾
少年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中学集体不像小学班级那样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组织与管理,学生在这里过着民主与自决的生活,并且经常独立地去完成集体所分配的任务。由于他们更少依赖父母或成人而独立地进行活动,因而独立性、自尊心、好胜心变得更强,少年在行动上喜欢仿效成人并把自己当作是“成人”,因而不满意父母的细心叮咛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少年在独立活动中好胜心强,能努力去争取与维护集体荣誉。如果父母或教师不相信少年的独立性,或者使他们的独立性、好胜心受到阻碍,就会损伤自尊心,使之产生强烈的反感。
事实上,他们无论在经济上、思想上,还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不能完全独立。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问题可以找同学或同伴商谈,有些问题就不能找同伴,而还要找父母或教师征求意见或倾诉苦衷。少年对学习的态度,虽然富有主动性、能自觉地安排作业时间,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父母或教师的督促检查。否则,耽误学业或误入歧途。
2.2 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
少年由于身体发育的成熟接近成人,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较为强烈,产生了多方面的动机、兴趣、愿望和一定的思想。因而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但是少年的旺盛精力和过高的动机需要跟能力发展的水平往往不相适应,这种不相适应的矛盾如果适度,将会促进能力的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各种消极的后果。造成少年期的这个矛盾主要和他们的动机、好奇心、兴趣和理想等几个方面的形成与表现的特点有关。因此要针对少年动机发展的特点,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进一步提高动机的水平,帮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需要,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并创设各种条件使其正当的求知欲,兴趣得到合理满足,这都将有助于这个矛盾的解决与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内在的与外在的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的转变过程面临许多问题与困难,有些因素促进了发展,有些因素又阻碍了发展,因而有必要通过心理访谈,总结讨论,把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找出来予以讨论,进一步明确如何评价和启动中学生心理的各种潜能,鉴别智能与个性发展的个别差异,克服情绪困扰,焦虑和心理障碍,提高学习与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学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祖昌《青春期生长发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 Robinson et aL主编,杨宜音译《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览》
【关键词】 试论 少年 心理 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从童年走向独立的人生道路的转折期,包括两个心理发展阶段,即少年期,约12、13岁至15、16岁;青年期,约15、16岁至18、19岁。在这一关键时期,青少年正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立志向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学生以旺盛的精力吸取着一切科学知识成果,点燃智慧的火花,探索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无论知识,他们都要进行人生道路的决择,交往与友谊的寻求和生活意义的探索。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本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促使青少年心理发展达到该阶段的最佳水平。
1.少年期心理的特点
1.1 成熟感
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程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互相交错,少年随着身体发育的成熟,在生理、心理、社会影响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2 由个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和阶段。一般都认为少年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个体形象成分仍在起重要作用,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发展。
以学生学习为例,一些研究认为,初一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一般是从事物的功用或具体形象描述向接近素质的比较具体的解释过渡。他们特别感到困难的是学习概念和哲学概念,初二、初三年级可达到接近本质的叙述水平。思维能力的提高就会迅速得到发展。
1.3 情绪的易动性
少年情绪的易动性表现在容易接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他们还像童年期那样爱蹦、爱跳、爱说、爱笑、带有很大的情感的冲动性,不善于调节自己情感的过高的兴奋,因此会表现出少年所特有的热情,他们在对同学或某些不愉快事情发怒时常采取过分激烈的方式,异常暴躁,对自己班级的活动赛式或自己的成功过分激动。他们对于自己的成功有时估计过高,而产生自满情绪,而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又容易灰心丧气、悲观失望。
少年情绪的不稳定性,有时使他们产生互相矛盾的情感,他们有时对别人很富有同情心,爱护老人、关心有残疾的同学和病人,有时又讥笑小同学或身体不健全的人,随便给人起绰号,对人轻蔑和冷淡。当他对某个问题形成一定的看法时,就激烈地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他们注意成人道德行为的言行一致,倘若教师或父母的行为偶然出现“污点”,往往就会在少年心目中丧失威信,并使他们的情绪低落。
1.4 个性的社会化
社会性表现在既能了解自己,也能了解别人,特别是能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当他们把自己看作是社会集体的一员,并意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时,他们就会体会到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因而对班级、学校和社会的态度发生一系列变化。
少年是在与别人交往和认识别人的过程中来认识自己的,但他们容易去评价别人,而难于评价自己。有时由于思维的片面性,不恰当地对别人作出好或坏的结论,而对自己的评价不是全面肯定,就是全面否定。有时又由于同学的评价缺乏一致的标准,当他喜欢某人时,就认为这个人一切都好,而当他不喜欢某人时,又认为这个人一切都坏。因而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动机和个性,就不可能作出全面的估计,也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个性特征是在个体与外界事物,别人、集体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少年对自己的生理和社会生活的成熟感,也就影响到他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和独立性的发展。他们开始关心人的精神世界和个性品质,要求了解别人和了解自己,更自觉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
2.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
少年学生的教育可以从心理发展的具体矛盾入手,提出教育措施,采取适合于少年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
2.1 独立性与依赖的矛盾
少年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中学集体不像小学班级那样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组织与管理,学生在这里过着民主与自决的生活,并且经常独立地去完成集体所分配的任务。由于他们更少依赖父母或成人而独立地进行活动,因而独立性、自尊心、好胜心变得更强,少年在行动上喜欢仿效成人并把自己当作是“成人”,因而不满意父母的细心叮咛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少年在独立活动中好胜心强,能努力去争取与维护集体荣誉。如果父母或教师不相信少年的独立性,或者使他们的独立性、好胜心受到阻碍,就会损伤自尊心,使之产生强烈的反感。
事实上,他们无论在经济上、思想上,还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不能完全独立。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问题可以找同学或同伴商谈,有些问题就不能找同伴,而还要找父母或教师征求意见或倾诉苦衷。少年对学习的态度,虽然富有主动性、能自觉地安排作业时间,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父母或教师的督促检查。否则,耽误学业或误入歧途。
2.2 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
少年由于身体发育的成熟接近成人,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较为强烈,产生了多方面的动机、兴趣、愿望和一定的思想。因而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但是少年的旺盛精力和过高的动机需要跟能力发展的水平往往不相适应,这种不相适应的矛盾如果适度,将会促进能力的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各种消极的后果。造成少年期的这个矛盾主要和他们的动机、好奇心、兴趣和理想等几个方面的形成与表现的特点有关。因此要针对少年动机发展的特点,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进一步提高动机的水平,帮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需要,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并创设各种条件使其正当的求知欲,兴趣得到合理满足,这都将有助于这个矛盾的解决与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内在的与外在的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的转变过程面临许多问题与困难,有些因素促进了发展,有些因素又阻碍了发展,因而有必要通过心理访谈,总结讨论,把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找出来予以讨论,进一步明确如何评价和启动中学生心理的各种潜能,鉴别智能与个性发展的个别差异,克服情绪困扰,焦虑和心理障碍,提高学习与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学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祖昌《青春期生长发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 Robinson et aL主编,杨宜音译《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