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开放式阅读教学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尽量地减少教师的讲授和以教师思维为主的指导,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就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策略作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策略
为了进行阅读课堂的开放式学习,必须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阅读,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点感想。
一、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有趣的事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诸如创设问题情境、开展竞赛、课文情景模拟、激励的语言、图片、多媒体手段等。例如一篇范文,只有让学生去诵读、去领会、去涵咏,方能得其妙处。如果语文教师对于所教的课文进行面面俱到的处理,从时代背景讲到作者作品,从词句分析讲到文章结构,从艺术特点讲到主题思想,却不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去领会,则如面对一盘佳肴而不让学生去品尝,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可以说,不读,就无法学习语文。读可分为默读和朗读,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说,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课堂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领读、齐读、分段落读、分角色读。因文设读,以培养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要体现对学生读的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掌握了读的方法之后,自己去领会和鉴赏课文。多读少讲,久而久之,形成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二、 张扬学生阅读个性
(一) 构建开放型师生关系
在开放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是鼓励、平等和宽容。上课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多用商讨、平等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开展探讨。如“你能试一试吗?”“你有什么不同见解吗?”“我相信你能行!”等等。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可能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如,有的学生建议老师从分析文中的数字讲起,有的主张介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有的认为应重点分析曹军上当的原因,有的主张分析周瑜的妒忌心态等等,这些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才能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因此,在新教材教学中,要联系语文教育教材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一方面,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说话,自主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巧妙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主体的成功体验,善于发现不平凡的、有价值的问题或见解,给予坦诚、真切的鼓励,发挥教学“促进者”的作用。
(二) 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设计需要,可以把教学地点安排在室外,也可以安排在室内;可组织学生到溪旁林边教学,也可以带学生到工厂参观。如在室内教学,可进行座位排列的重组、创新。座位不能是统一的“秧田式”,可排成马蹄形,也可安排成“蜂窝状”,还可围成了圆、半圆;座位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等等。如在室外,可分组阅读,也可以集体讨论。这些形式的变化,目的在于打破以往呆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开展多向交流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为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条件。
三、 拓展学生语文阅读空间
(一) 加强课内外结合
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有关知识,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给予保护。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给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社会)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以往语文教学的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二)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新教材语文教学内容的编排更注重音乐、美术、常识等学科知識的整合与联系,因此,教师要开放教学内容,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如教课文时,可提出“我们怎样学习这篇文章,请大家出出金点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课文内容设计学习方法,绘画、朗读、表演、书法等等均可,让学生从中体验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同时,要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总之,教师应该立足阅读,让学生在理解中获得更多,更深刻的知识,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途径,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参考文献:
[1]李天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华章,2012(17):55-56.
[2]王丽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1(8):137-138.
[3]姚广才.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11(17):12-13.
[4]高启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J].教育革新,2008(11):5.
作者简介:
张福平,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第九中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策略
为了进行阅读课堂的开放式学习,必须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阅读,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点感想。
一、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有趣的事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诸如创设问题情境、开展竞赛、课文情景模拟、激励的语言、图片、多媒体手段等。例如一篇范文,只有让学生去诵读、去领会、去涵咏,方能得其妙处。如果语文教师对于所教的课文进行面面俱到的处理,从时代背景讲到作者作品,从词句分析讲到文章结构,从艺术特点讲到主题思想,却不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去领会,则如面对一盘佳肴而不让学生去品尝,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可以说,不读,就无法学习语文。读可分为默读和朗读,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说,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课堂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领读、齐读、分段落读、分角色读。因文设读,以培养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要体现对学生读的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掌握了读的方法之后,自己去领会和鉴赏课文。多读少讲,久而久之,形成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二、 张扬学生阅读个性
(一) 构建开放型师生关系
在开放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是鼓励、平等和宽容。上课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多用商讨、平等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开展探讨。如“你能试一试吗?”“你有什么不同见解吗?”“我相信你能行!”等等。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可能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如,有的学生建议老师从分析文中的数字讲起,有的主张介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有的认为应重点分析曹军上当的原因,有的主张分析周瑜的妒忌心态等等,这些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才能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因此,在新教材教学中,要联系语文教育教材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一方面,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说话,自主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巧妙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主体的成功体验,善于发现不平凡的、有价值的问题或见解,给予坦诚、真切的鼓励,发挥教学“促进者”的作用。
(二) 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设计需要,可以把教学地点安排在室外,也可以安排在室内;可组织学生到溪旁林边教学,也可以带学生到工厂参观。如在室内教学,可进行座位排列的重组、创新。座位不能是统一的“秧田式”,可排成马蹄形,也可安排成“蜂窝状”,还可围成了圆、半圆;座位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等等。如在室外,可分组阅读,也可以集体讨论。这些形式的变化,目的在于打破以往呆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开展多向交流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为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条件。
三、 拓展学生语文阅读空间
(一) 加强课内外结合
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有关知识,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给予保护。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给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社会)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以往语文教学的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二)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新教材语文教学内容的编排更注重音乐、美术、常识等学科知識的整合与联系,因此,教师要开放教学内容,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如教课文时,可提出“我们怎样学习这篇文章,请大家出出金点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课文内容设计学习方法,绘画、朗读、表演、书法等等均可,让学生从中体验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同时,要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总之,教师应该立足阅读,让学生在理解中获得更多,更深刻的知识,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途径,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参考文献:
[1]李天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华章,2012(17):55-56.
[2]王丽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1(8):137-138.
[3]姚广才.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11(17):12-13.
[4]高启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J].教育革新,2008(11):5.
作者简介:
张福平,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