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政治教学;想象力;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12(B)—0053—01
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成为了新一轮课改中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多年的政治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就自身的认识和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应从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的能力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关心、熟悉的内容,如时事材料、国内外热点问题等,教会学生正确地分析材料、事例,并建立起知识间、材料间的联系,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如在讲授初一“性格的形成”一课时,就不能只简单地讲述有关性格的知识,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看法把下列人物分成几组(给出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些著名人物和本班一些同学的名字);2.谁能列举出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3.“世上不会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是什么意思?4.这些人的性格为什么有所不同呢?5.假如两人生活在同一家庭,在同一班级学习,请你推测一下两人的性格会完全相同吗?6.请大家说说,在生活中应怎样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这些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挥,从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二、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问题,并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去观察、分析问题。如在讲授九年级第三课“认识基本国情”这一内容时,我及时组织学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政府报告中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有关阐述,并重点讨论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不再局限于一个答案,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材料,突破了思维定势,拓宽了思路,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表及里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所谓逆向思维,意味着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从新的角度去发现科学真谛。进行逆向思维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另辟蹊径,还需要其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如倒过来想一想,从结果上寻找原因等。如讲八年级“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一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材料,然后让学生思考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辍学率。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一方面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对辍学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学生的监护人进行处罚,我在肯定学生们看法的同时,又让他们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周围同学的辍学情况。学生们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有的学生想到了我国的教育制度,有的学生认为应取缔那些不良的电子游戏厅、舞厅、录像厅、网吧等。通过讨论,学生能根据书本中已有的信息和知识,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也培养了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 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类比思维就是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近或相反意义出发,根据某个或某类事物有或没有某种属性,进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有或没有同一属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根据新旧知识相近或相异之处,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会异中求同,概括出事物的共性;或在同一类事物中求异,学会辨析、分类,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九年级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各项国策和战略提出的背景、依据、根本出发点分别是怎样的?2.其内容有何不同特点?3.针对教材中所列的三大国策、两个战略,作为中学生可做些什么?学生在解答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类比既加深了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又避免了同类知识的混淆,能更深刻地认识祖国,自觉实践爱我中华的优良传统。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既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也需要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会不断得到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12(B)—0053—01
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成为了新一轮课改中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多年的政治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就自身的认识和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应从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的能力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关心、熟悉的内容,如时事材料、国内外热点问题等,教会学生正确地分析材料、事例,并建立起知识间、材料间的联系,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如在讲授初一“性格的形成”一课时,就不能只简单地讲述有关性格的知识,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看法把下列人物分成几组(给出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些著名人物和本班一些同学的名字);2.谁能列举出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3.“世上不会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是什么意思?4.这些人的性格为什么有所不同呢?5.假如两人生活在同一家庭,在同一班级学习,请你推测一下两人的性格会完全相同吗?6.请大家说说,在生活中应怎样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这些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挥,从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二、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问题,并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去观察、分析问题。如在讲授九年级第三课“认识基本国情”这一内容时,我及时组织学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政府报告中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有关阐述,并重点讨论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不再局限于一个答案,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材料,突破了思维定势,拓宽了思路,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表及里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所谓逆向思维,意味着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从新的角度去发现科学真谛。进行逆向思维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另辟蹊径,还需要其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如倒过来想一想,从结果上寻找原因等。如讲八年级“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一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材料,然后让学生思考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辍学率。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一方面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对辍学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学生的监护人进行处罚,我在肯定学生们看法的同时,又让他们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周围同学的辍学情况。学生们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有的学生想到了我国的教育制度,有的学生认为应取缔那些不良的电子游戏厅、舞厅、录像厅、网吧等。通过讨论,学生能根据书本中已有的信息和知识,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也培养了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 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类比思维就是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近或相反意义出发,根据某个或某类事物有或没有某种属性,进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有或没有同一属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根据新旧知识相近或相异之处,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会异中求同,概括出事物的共性;或在同一类事物中求异,学会辨析、分类,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九年级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各项国策和战略提出的背景、依据、根本出发点分别是怎样的?2.其内容有何不同特点?3.针对教材中所列的三大国策、两个战略,作为中学生可做些什么?学生在解答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类比既加深了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又避免了同类知识的混淆,能更深刻地认识祖国,自觉实践爱我中华的优良传统。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既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也需要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会不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