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一个人的知识,在学校的学习只是掌握知识的一小部分,总是有限的,而知识本身却是无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不是老师教哪一点就学哪一点,而是老师不教也能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受老师精心指导而由被动变主动,对教师依附性也由大变小,能自主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制图的兴趣,激发学生自学热情
培养学习兴趣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首要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也曾指出:“教育应当贯彻在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每节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首先作为教师,当学生一入校,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习制图的热情,并将这种意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科和教师都有深厚的感情,从而好学。再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制图,结合学生的心理和一些日常现象进行讲解,使学生正确认识学好制图的重要性。就制图知识而言,有些富有趣味性,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许多知识较深奥,不易引人入胜。这就需要教师要针对不同课程,启发、引导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增强学生自学意识
“预习”指得是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前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很快适应新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简缩而有效。所以说,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教师应利用各种时机和方式强化学生的预习观念,使预习成为他们日常学习中自觉的行为。一般来说,课前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建立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预习的形式和时间也要依具体情况来制定。只要在预习中学生能理解一、两个知识点或理解三、四个知识点,能为新课学习铺平道路,或是提出一两个问题,这就达到了学会课前预习的目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重视课前预习这项工作,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任他们想、任他们说、任他们做,教师做到由“扶”到“引”到“放”,让学生亲身体验“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就一定能够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
三、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善于质疑,又敢于辩疑释疑是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是教会学生一种良好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的思维方法必须是正确的、有效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灌输式的教育,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课堂上,要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中的问题总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一个刻苦学习,不断思考探索的过程,也是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会思考。学生有了问题也就有了思维,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看书或查阅资料等)去解决问题。比直接告诉要强得多。
四、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学效率
学习制图应采用与其学科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法。要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灵活应用,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行。要使学生学的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教师要指导他们进行归纳整理。归纳整理的依据是课本、听课记录和读过的参考资料。归纳整理要突出重点,显示每章各节之间和章与章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各知识点的联结成网状。对重点内容逐字逐句地反复理解,牢固把握使用它的条件和特点。如在学习“基本几何体表面取点”这一内容时,通过对一个基本体的取点方法及步骤的剖析,辐射、类比到其他形体,使之网络化,让学生感到有序,知识点清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无形中提高了自学的效率。
五、学会自我检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自我检查就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检查能力和检查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的必要手段。通过自我检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学生也能通过自我检查,从中看到成绩,增强自信心,并能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任务完成不好的学生,也能发现问题,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总之,在制图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的责任不仅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作者单位:辽阳技师学院)
一、培养学生学习制图的兴趣,激发学生自学热情
培养学习兴趣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首要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也曾指出:“教育应当贯彻在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每节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首先作为教师,当学生一入校,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习制图的热情,并将这种意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科和教师都有深厚的感情,从而好学。再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制图,结合学生的心理和一些日常现象进行讲解,使学生正确认识学好制图的重要性。就制图知识而言,有些富有趣味性,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许多知识较深奥,不易引人入胜。这就需要教师要针对不同课程,启发、引导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增强学生自学意识
“预习”指得是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前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很快适应新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简缩而有效。所以说,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教师应利用各种时机和方式强化学生的预习观念,使预习成为他们日常学习中自觉的行为。一般来说,课前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建立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预习的形式和时间也要依具体情况来制定。只要在预习中学生能理解一、两个知识点或理解三、四个知识点,能为新课学习铺平道路,或是提出一两个问题,这就达到了学会课前预习的目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重视课前预习这项工作,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任他们想、任他们说、任他们做,教师做到由“扶”到“引”到“放”,让学生亲身体验“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就一定能够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
三、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善于质疑,又敢于辩疑释疑是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是教会学生一种良好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的思维方法必须是正确的、有效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灌输式的教育,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课堂上,要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中的问题总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一个刻苦学习,不断思考探索的过程,也是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会思考。学生有了问题也就有了思维,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看书或查阅资料等)去解决问题。比直接告诉要强得多。
四、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学效率
学习制图应采用与其学科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法。要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灵活应用,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行。要使学生学的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教师要指导他们进行归纳整理。归纳整理的依据是课本、听课记录和读过的参考资料。归纳整理要突出重点,显示每章各节之间和章与章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各知识点的联结成网状。对重点内容逐字逐句地反复理解,牢固把握使用它的条件和特点。如在学习“基本几何体表面取点”这一内容时,通过对一个基本体的取点方法及步骤的剖析,辐射、类比到其他形体,使之网络化,让学生感到有序,知识点清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无形中提高了自学的效率。
五、学会自我检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自我检查就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检查能力和检查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的必要手段。通过自我检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学生也能通过自我检查,从中看到成绩,增强自信心,并能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任务完成不好的学生,也能发现问题,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总之,在制图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的责任不仅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作者单位:辽阳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