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评促成长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ingla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的运用,其重中之重不在形式,而是在其实际效果,即能真正有利于班级的管理,真正促进班集体的成长及每个学生的个人成长。而要提升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进行有效评价便成为我们不可不认真研究的关键所在。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积极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是促进班集体及学生个人成长的最有效手段。
  一、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开展自评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积极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其意义在于:
  1.自评更具针对性
  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的运用中,相较于他评,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针对性更强,主要原因有:其一,全班被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其独特性,自评恰恰是避免用同一把尺子量不同小组的最佳办法,它解决了运用统一评价造成针对性差的问题。其二,他评对被评价者的原来情况及现在情况都不一定会了解透彻,特别是人员众多、小组众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自评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毕竟还有谁会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情况呢?因此,自评更贴近小组实际,也更具针对性。
  2.自评具有全员性
  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积极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能解决他评带来的参与面小、评价内容单一的问题。毕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评价的人员就那么几个组员,因此就有更多时间和空间让每个组员从不同角度来评价小组的各方面情况,这使自评具有全员性。这也正是新课改以来评价方式的转变方向。
  3.自评更具实效性
  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积极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因其能够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评价中来,能依据各自的观察及感受做出中肯而又有针对性的评价,这种评价因成员的视角不同而显出不同角度和层次性,能够带来切切实实的效果——真正有利于班级的管理,真正促进班集体的成长及每个学生个人的成长,这是一刀切式的统一性他评所无法比拟的。
  二、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开展自评的步骤
  1.准确量身,制订自评标准
  开展评价,必须得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否则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就会在所难免,这必然会让评价失去它应有的效果。任何一次评价,在评价之前都必须要有一套合适的评价标准,而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也不能例外。
  因此,为了让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更具实效,我们必须引导每个小组在自评前量身制订出一套切合本小组的自评标准。具体说来,这套自评标准的制订必须以班级管理的整体目标为依据,从本小组每个成员的实际出发,通过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完善,然后形成能够量化的、切合本组实际的自评标准。总之,小组的自评标准,应是班级总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是小组各成员目标的提炼与综合。如此一来,对照它进行自评,才能切实达成班级总目标,才能促进小组群体的成长和每个组员个人的成长。
  2.对照自评标准,积极开展自评
  有了切合本小组实际情况、量化了的自评标准,我们就可以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及时引导各小组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活动。
  当然,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在操作上完全可以灵活多样,可以由教师统一组织,全班各小组在规定的时空内集中完成自评活动;可以由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某些小组就某一方面开展专题性自评活动;还可以由各小组组长根据需要自主组织本小组的相关自评活动……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地方,也无论哪种形式,只要有需要,我们的小组自评活动都可以开展起来——毕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评所涉及的人员比较少,这就为我们灵活安排与调整留下充分的余地。
  3.及时进行自评后的自我矫正
  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引导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活动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促进班集体的成长和每个学生个人的成长。因此,小组自评活动不能止于评价活动本身,而应是引导及时自我矫正,以便把自评活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彻底解决掉,从而真正促进班集体的全面健康成长及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全面健康成长。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自评后的自我矫正活动比自评活动本身还要重要——它是我们最终达成目的的关键步骤,切不可马虎甚至忽略。
  当然,如果有必要,在自我矫正后,还可以再次对照自评标准进行二次自评,完成“自评→自我矫正→再自评→再自我矫正”的多重循环,以真正达到通过自评促进成长的目的。
  三、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提升自评有效性的策略
  有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形式和步骤,但并不能保证自评的最终效果就是我们所预期的,毕竟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较好成效都必须讲究采取一定的策略,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活动亦是如此。
  1.自评着眼点应是整体
  一谈到自评,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个人自评,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学生都会不自觉地把小组自评变成了个人自评,甚至还有部分教师也会出现这种误解。事实上,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它的着眼点是有别于组员个人自评的——个人自评,它的着眼点仅仅是个人所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而小组自评,它的着眼点是小组整体所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自评着眼点不同,追求的目的也就不同:个人自评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成长,讲究个人优先,是典型的“自扫门前雪”式个人主义;小组自评追求的是小组整体的成长,讲究集体优先,个人的成长是集体成长的一部分。作为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的小组自评,我们的目的首先是促进集体的成长,然后才是学生个人的成长,着眼点必须放在小组这个整体上。
  当然,只有着眼整体这个认识还不够,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引导各组组员在小组自评时切实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看问题时应先班级整体,再是小组整体,最后才是学生个人;而解决问题时则应倒过来,先解决好个人问题,再是小组,最后是班级,也只有如此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让集体与个人都得到成长。
  2.自评标准制订要合理
  前面谈到着眼整体,那么怎样才算真正着眼整体?其前提就是着眼整体制订出一份合理的小组自评标准——一旦小组自评标准有问题,那么据此开展的自评活动就无异于缘木求鱼,根本不可能实现促进小组整体及学生个人的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主题班队会是落实活动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站在区域整体推进幸福德育的立场,分析学校主题班队会存在的问题,探索创新的内容、举措和机制。突出主题班队会的“四化”建设,从而提升区域德育的品质,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 区域设计;幸福德育;班队会;研究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有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自2013年起,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在课
[摘 要] 本课题研究是在当前全社会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通过对普通高中传统课堂的转型升级,以构建新型课堂形态为载体,进而重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应用型研究课题。通过在高中学段若干学科领域开展研究,通过推进课堂形态的变革,促动课堂形态实现“六个维度”的转变,最终达成增强教师科研能力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同行并进的师生“双赢”目标。  [关键词] 课堂形态;六个转变;师生双赢 
“问题生、后进生、希望生、待优生……”没错,你所看到的这一系列名字其实都是传统意义上所谓“差生”的衍生之词,现今它有一个更准确的名字,叫“后20%”学生。从差生、后进生再到待优生,这绝不仅仅是名字的更替,更蕴含着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到一線教师对“后20%”学生教育态度的转变,以及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恶之弃之,抑或爱之护之,这已经不是一道师德的选择题,而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坚守教育良心的应然之举。抛开成
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当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学校的德育普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社会中的负面信息较多,家长的德育意识也比较淡薄,言行随性、重智轻德等问题比较突出。现笔者结合日常管理,谈谈对农村小学“行德合一”项目实施路径及有效开发的一点思考。  一、依托平
“禁止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看视频等代替学生动手做实验”“禁止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出台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对中小学教学工作相关规范做出了明确规定。  山东要求,学校要加强实验课教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指导、鼓励学生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认真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禁止以讲实验、画实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宁阳第九中学位于宁阳县东部边陲的东庄镇,学校始建于1968年,目前学校有学生1065人,其中留守学生463人,教师65人,18个教学班。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
工业时代的教育是划一性的教育,信息时代的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是面对独特的生命个体,通过适合每个独特个体的手段,挖掘生命个体的潜能,促进每个生命体自由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育不是要培养个性,而是采取个性化、特色化的手段保护原本就有的独特生命,促进个体生命更好地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所有的种族和文化群体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前提下互相尊重、平等共处、共同合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获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对于教师和学校中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及校园网来应付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并能独立选择和评价信息质量,从而更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将成为必备的能力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技术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培养能力,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学科知识本身也就是信息。正因为如此,可以说,信息化时代所有的教师都是信息技
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学生需要出发,倡导学生自发成立一些对自身发展有益的“民间组织”,把兴趣转化为动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让社团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社团——学生自我意识的摇篮,自主发展的舞台,自我教育的阵地    学生社团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社团建设中
[摘 要] 如何向家长群体借力、借智、借道,与家长相识、相知、相行,即家校协作、家校共育的六大新视域:学校与家长约定;让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家长委员会;说服家长,利用寒暑假践行核心素养家本课程体系;年度组织书香家庭评选及亲子阅读擂台赛;协调成立、运营家庭互助互育组;提升服务意识,让家长愿意到校。  [关键词] 家校协作;家校共育;家长会;家长组织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责任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