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自学能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中,要善于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
【关键词】学生;语文自学;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而只有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自学兴趣,教会其自学方法,培养其自学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因为较强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使他们成才的有力保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著名的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会儿童使用工具去掌握知识,可以让他受益终生,这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发展的引路人,但不同的引导方式,可能会带来迥异的结果。“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方面存在着“重视教而非学”、“注重知识而非能力”的弊端,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差,再加上学习方法的局限性,使学生的自身积极性降低。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方法,将“授人以渔”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自学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它需要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自然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一是以疑激趣。释惑解疑不仅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他们在快乐中吸取知识的过程。由于小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所以经常性的疑问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预习课文的时候,鼓励学生多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书声琅琅中思考、解疑。就像《夜莺的歌声》一文,让学生一边自学一边设疑:“谁是夜莺?‘夜莺’为什么要歌唱?他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这个卫国战争的故事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王二小》的故事有没有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筛选出主要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让他们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享受这种乐趣。
二是创造意境。每学习一篇文章,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情景,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享受这种快乐。在实际讲课时,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幻灯片演绎书中的情节,就像学生迷恋的动画片、电视剧一样,让学生从生动的画面、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无需死记硬背,而是主动记忆。
三是加强激励。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的肯定和赞誉,教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同伴的尊重等精神方面的影响较大。教师应该珍惜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实践证明,合理的奖励机制能很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二、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现在很多教学理论不能联系实践,导致学生空有理论,而不会应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方法,应用到更多不同类型的题目中,比如说短文的阅读理解。在班级内部积极开展竞赛活动,以红花榜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外书中增长见识,并以小组的形式沟通和交流,互相借鉴方法和经验。长期的反复实践,逐步的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上新课之前进行预习,提前给他们布置一些作业,比如朗读课文、标注出自然段、查找出不认识的生字并记录下来和利用工具书把生字注音并解释等。最后,划分段落、总结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顺序等等;引导学生自我提问。
其次,必须适时地教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一是归纳总结。在学习一篇文章以后,不断的练习,加深记忆。通过对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特征的理解和思考,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并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应用到今后的实际写作过程中。二是突出法。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围绕重点读文章,理解全文。三是拓展的方法。遇到写作方法相似的文章,可以细致的进行讲解,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分析课文,并找一些同种类型的课文,让学生练习,一步步引导学生习惯于自学。
最后,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要督促学生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的分析,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习惯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严格要求学生,并耐心的教学,持之以恒的坚持,直到学生的自学习惯得以养成,偶尔的进行考核监督。
小学生语文的自学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指导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前先复习学过的知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有质量的完成作业,并能养成自我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配合老师的批改工作。二是记笔记的方法。一方面培养听课时记笔记的习惯,为学生提供建议,使学生快速地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例如重点标注,划分区域,分析主次,定期的检查和批阅;在另一方面,课外阅读也需要记笔记,让学生不断的开拓眼界,增长知识,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吸取文笔较好的段落并实际应用。三是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手段查阅知识,如通过查阅字典、网络和资料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采用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和训练,并让他们不断总结提高,从而树立自学的信心。总之,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授之以渔”,加强训练,持之以恒,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能会有显著提高。
(编辑:刘婷婷)
【关键词】学生;语文自学;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而只有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自学兴趣,教会其自学方法,培养其自学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因为较强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使他们成才的有力保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著名的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会儿童使用工具去掌握知识,可以让他受益终生,这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发展的引路人,但不同的引导方式,可能会带来迥异的结果。“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方面存在着“重视教而非学”、“注重知识而非能力”的弊端,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差,再加上学习方法的局限性,使学生的自身积极性降低。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方法,将“授人以渔”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自学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它需要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自然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一是以疑激趣。释惑解疑不仅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他们在快乐中吸取知识的过程。由于小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所以经常性的疑问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预习课文的时候,鼓励学生多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书声琅琅中思考、解疑。就像《夜莺的歌声》一文,让学生一边自学一边设疑:“谁是夜莺?‘夜莺’为什么要歌唱?他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这个卫国战争的故事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王二小》的故事有没有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筛选出主要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让他们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享受这种乐趣。
二是创造意境。每学习一篇文章,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情景,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享受这种快乐。在实际讲课时,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幻灯片演绎书中的情节,就像学生迷恋的动画片、电视剧一样,让学生从生动的画面、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无需死记硬背,而是主动记忆。
三是加强激励。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的肯定和赞誉,教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同伴的尊重等精神方面的影响较大。教师应该珍惜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实践证明,合理的奖励机制能很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二、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现在很多教学理论不能联系实践,导致学生空有理论,而不会应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方法,应用到更多不同类型的题目中,比如说短文的阅读理解。在班级内部积极开展竞赛活动,以红花榜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外书中增长见识,并以小组的形式沟通和交流,互相借鉴方法和经验。长期的反复实践,逐步的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上新课之前进行预习,提前给他们布置一些作业,比如朗读课文、标注出自然段、查找出不认识的生字并记录下来和利用工具书把生字注音并解释等。最后,划分段落、总结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顺序等等;引导学生自我提问。
其次,必须适时地教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一是归纳总结。在学习一篇文章以后,不断的练习,加深记忆。通过对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特征的理解和思考,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并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应用到今后的实际写作过程中。二是突出法。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围绕重点读文章,理解全文。三是拓展的方法。遇到写作方法相似的文章,可以细致的进行讲解,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分析课文,并找一些同种类型的课文,让学生练习,一步步引导学生习惯于自学。
最后,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要督促学生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的分析,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习惯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严格要求学生,并耐心的教学,持之以恒的坚持,直到学生的自学习惯得以养成,偶尔的进行考核监督。
小学生语文的自学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指导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前先复习学过的知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有质量的完成作业,并能养成自我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配合老师的批改工作。二是记笔记的方法。一方面培养听课时记笔记的习惯,为学生提供建议,使学生快速地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例如重点标注,划分区域,分析主次,定期的检查和批阅;在另一方面,课外阅读也需要记笔记,让学生不断的开拓眼界,增长知识,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吸取文笔较好的段落并实际应用。三是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手段查阅知识,如通过查阅字典、网络和资料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采用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和训练,并让他们不断总结提高,从而树立自学的信心。总之,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授之以渔”,加强训练,持之以恒,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能会有显著提高。
(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