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考试紧张或焦虑,更甚者产生厌学情绪
“一听说考试,心里就紧张。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公式可能会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目也不会做了……”在高手如林的中学,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从而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刻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甚至厌学。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经常无故地担心亲人遇到伤害或一去不复返,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等。考试焦虑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只是程度因人而异。
(二)人际关系不协调,社交恐怖
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多为“太子”“千金”,养成了自我中心意识强,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能容人等不良倾向。他们大多数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很多会程度不同地存在与人相处不愉快。有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自己。有的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会脸红。有的过于内向,既不愿在公众场合说话做事,也害怕与人交往,一般都是回避与人打交道,严重的会焦虑、多汗、面红耳赤,甚至会有自闭倾向。他们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产生了社交恐怖。
(三)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严师出高徒”。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四)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一回家就想上网,一上网就想玩游戏、上QQ,一玩起游戏聊起天来就刹不住车。有时上课了,脑子里想的也是游戏和聊天的内容,总想着自己能过多少关升多少级长多少经验……”当前由于网络的普及和上网引导的缺失,很多孩子都在网络中有自我迷失现象,甚至会沉湎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这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出现人格的异化,出现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
(五)早恋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他们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他们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表现。
(六)面对挫折的消极态度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他们受到一点儿挫折或批评便悲观失望,过分贬低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使自己处于被动低劣的地位。对挫折适应问题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而不是积极的去面对问题,从此一蹶不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解决策略
(一)心理教育课程化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热线信箱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四)兼顾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宣传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的宣傳。
(五)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既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社会各界应积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重视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辛勤耕耘、播种、收获,做他们的“心灵按摩师”,使自己真正称得上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
(一)考试紧张或焦虑,更甚者产生厌学情绪
“一听说考试,心里就紧张。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公式可能会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目也不会做了……”在高手如林的中学,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从而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刻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甚至厌学。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经常无故地担心亲人遇到伤害或一去不复返,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等。考试焦虑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只是程度因人而异。
(二)人际关系不协调,社交恐怖
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多为“太子”“千金”,养成了自我中心意识强,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能容人等不良倾向。他们大多数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很多会程度不同地存在与人相处不愉快。有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自己。有的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会脸红。有的过于内向,既不愿在公众场合说话做事,也害怕与人交往,一般都是回避与人打交道,严重的会焦虑、多汗、面红耳赤,甚至会有自闭倾向。他们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产生了社交恐怖。
(三)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严师出高徒”。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四)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一回家就想上网,一上网就想玩游戏、上QQ,一玩起游戏聊起天来就刹不住车。有时上课了,脑子里想的也是游戏和聊天的内容,总想着自己能过多少关升多少级长多少经验……”当前由于网络的普及和上网引导的缺失,很多孩子都在网络中有自我迷失现象,甚至会沉湎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这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出现人格的异化,出现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
(五)早恋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他们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他们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表现。
(六)面对挫折的消极态度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他们受到一点儿挫折或批评便悲观失望,过分贬低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使自己处于被动低劣的地位。对挫折适应问题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而不是积极的去面对问题,从此一蹶不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解决策略
(一)心理教育课程化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热线信箱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四)兼顾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宣传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的宣傳。
(五)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既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社会各界应积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重视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辛勤耕耘、播种、收获,做他们的“心灵按摩师”,使自己真正称得上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